书城教材教辅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24838400000031

第31章 竞争是残酷的,要竞争也要合作(2)

严酷的竞争使哈佛学生竞争起来六亲不认的事屡见不鲜。但一些毕业生却回忆说:“尽管当时也觉得同学之间的竞争未免太过分了些,但走上社会后我才发现,真正实业界的竞争远比在哈佛时要激烈得多。”

就是这样一所誉满全球的名牌学府,哈佛对于那些教授的吸引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众多学者都将进入哈佛任教当成一种求之不得的荣耀。于是大批的优秀人才和学术名流便汇入哈佛,形成了一支结构独特的一流教师队伍。哈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的结构是蜂腰状的,即两头大、中间小:教授和辅助教师是大头,助理教授和副教授是腰状。

哈佛大学有2000多名教师,其中正教授有800多名,占教师总数的1/3还要多,这些教授都是从全世界各领域招来的优秀教授,有一些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普利策奖获得者。

在哈佛学习期间,你在哈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遇到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这样人才济济的环境中,做哈佛教授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教授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丝毫不逊色于学生之间——你首先必须拥有美国或世界上其他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即便如此,成功率也只是几千分之一。

哈佛在教授聘用方面实行“非升即走”的制度,一个助理教授如果在五六年内还晋升不了副教授,那他就得考虑另谋职业了。而留下来的人,要想得到终身教职就必须熬到正教授,通过严格的评审,过五关斩六将,才可能获得哈佛的终身教席。

所以,在哈佛大学,能晋升为教授的大都是其学科领域内的领导者,不仅课讲得好,而且研究成果也是世界顶尖的。哈佛相信,只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课程和培育出一流的学生。

竞争让整个哈佛都充满着活力,涌动着不竭的创造力。哈佛是热情的哈佛,是永远年轻的哈佛。

懂得合作,

没有孤独的英雄

今天的世界已经不需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孤胆英雄,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人们为一个相同的目标彼此配合,通力合作,以实现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一个善于合作的人是时代的要求,通力合作不仅使工作效率最高,也能使个人价值实现最大化。

哈佛学生之间有竞争,当然更有合作。哈佛教授非常鼓励学生们积极合作,教授经常会在课上为学生布置团队合作作业,比如讨论课、模拟法庭、个案研究等,这些课程都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角色和工作任务,作业一布置下来,有的学生负责查资料,整理思路;有的学生负责咨询老师或学长;有的帮别人润色语言,提出策划方案等,然后大家共同讨论,修改,彼此监督,最后拿出大家一致认可的方案。哈佛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可以完成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的项目。

在合作中,学生们彼此也会相互学习,这样更有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

一位来自中国的哈佛女孩选修了一门领导学课程“领导的艺术”,这门课有一个小组论文考试,就是教授会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一篇规定的考试论文,这种小组考试论文的集体得分也是个人的得分。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合作精神。

有的小组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便尽量同心协力,完成任务。但也会有不幸的情况发生,有的小组成员之间因为意见无法统一,最后有可能闹得不欢而散,每个人的成绩也因此受到负面的影响。女孩详细地谈到了她们的小组论文考试——

在“领导的艺术”这门课即将结束时,我们的教授给出的论文考题是:通过一个事件来看你熟悉的一位领导人,并分析出他(她)体现出的领导要素。

考试要求以小组论文的形式完成。

于是,班上我们4个中国学生自然地凑成了一组,结果证明我们中国小组的这次合作相当成功。

当我们小组碰头讨论时,我建议以******处理香港问题为事例,来看他高超的领导艺术。

我们确立的目标是——要争取我们中国学生小组的论文成为肯尼迪学院的一篇例文,以留下我们中国学生的成果和影响。于是,定下大方向后,我们便分工,各自去做准备,收集资料,构思文章框架等。

我们商定,为保持整篇文章风格和思路一致,最好由一个人主笔初稿。

当时,由于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多门功课的考试,时间紧迫,压力很大。于是我们小组中一个特别能干、特别优秀的学生,便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

他以让人惊异的速度,很快便拿出一篇非常漂亮的初稿。其中主要内容是香港问题及“一国两制”国策背景介绍,及贯穿于处理香港问题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领导品质。

为了让******的形象更加丰富、生动,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在文章最前面又增添了******的生平简介,并在与其他世界领导人的比较中突出了******的个性和伟大。然后,我又仔细地琢磨了整篇文章,我想:要得A,或选为肯尼迪学院的论文,还必须使这篇文章上升到一个抽象的高度——理论上的或哲学上的。所以,我又增写了好几页,作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

给我们上“领导的艺术”这门课的戈根教授,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曾担任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4位美国总统的高级政治顾问。

当拿回考卷时,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这位大牌教授在我们这几个中国学生的劳动结晶上写了一个重重的A。

他的评语平实而充满感情:“语言是你们最大的困难,尽管其中的一些表达很笨拙,但这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论文,对邓的领导分析深刻透彻,可考虑将来作为肯尼迪学院的例文,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我想,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文章写得多么漂亮,也不是我们的分析有多么精辟,而是******本人的伟大、卓越的领导艺术折服了我们这位美国教授。

除了课程中的合作考试外,哈佛学生还有很多因私人兴趣而设立的小组,比如当年比尔·盖茨与艾伦共同开发互联网的项目。

此外,哈佛学生也有一些自己的社团,社团内经常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之后,校园里都会出现一个热闹的“学生课外活动集市”,每个社团摆一张桌子当做一个“摊位”,一连几天都在那里招兵买马,摆放着各种招牌和资料的桌子一时半会儿也数不清。有的社团专门为先天性兔唇的孩子募捐手术费用,有的社团专门请成功女性来演讲,有的社团在学校里模拟联合国,有的社团在大张旗鼓地办报办刊,到处是不同肤色的脸,到处都跳跃着青春的活力和充满浪漫的激情。

这些学生社团非常受欢迎,在社团的各种合作中,每个人都不仅交到了朋友,还锻炼了能力。比如一位哈佛学生这样讲他们排练的一场话剧——

“有一个表演团体排演话剧,缺一个跑龙套的角色,朋友来找我,我欣然答应。话剧的题目叫《演不出的戏》。

“我的角色是这个《演不出的戏》的剧团里向演员提词的工作人员。这场话剧连演了快一个星期,每场戏的门票收费是10美元。虽然演员们都没有报酬,不过竟然每场观众都快坐满了,所以大家还是很有成就感。

“我参加这样的活动完全是因为好玩,不像参加学生组织、义务劳动什么的有‘丰富简历’的目的在。在这次话剧的合作中,我学会了讲话要气沉丹田,用力讲出来。虽然我的台词不多,不过从头到尾都要在场上,所以每场排练我必须到场。我非常喜欢那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所有人都很认真。这场独幕戏是对话撑起来的,缺了谁的一句话,戏都进行不下去。”

虽然这位哈佛学生的角色并不重要,但是他却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的生命都因有了协调的合作而精彩。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何华思博士告诉他的学生:“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与同事真诚合作是成功的要素之一,而言辞孤僻、不善与人合作常常排在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

只有善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获得生存空间,并赢得发展。而那些缺乏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人,不仅他的职业生涯会遭遇失败,他的人际关系甚至是爱情、婚姻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