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男孩的100个细节
24839000000029

第29章 打造男孩的竞争力:男孩的未来,自己来规划(3)

小男孩点了点头,说:“好的,你让我想一会儿。”说完,便低着头开始冥思苦想。父亲心想:这下可以安静一段时间了。他刚要埋头继续自己的工作,小男孩抬起头,说话了:“爸爸,我猜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了!”

父亲有点惊讶地问:“我在想什么呀?”

男孩笑道:“你不想把这100元钱给我。”

很显然,他的答案是正确的,父亲只好把100元给了男孩。

在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他正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考,最终赢得了爸爸的100元钱。你不用羡慕别人的孩子聪明。孩子是否聪明,还得看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方法开拓孩子的智力。其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就是开拓孩子智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独立思考。父母要知道,拾人牙慧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没有建树;独立思考,才能让孩子更加聪明。因为独立思考的人,才会有更加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他能产生自己的创见,这才是思考的真正价值所在。

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小时候,有一次上医学课,老师正在讲胚胎学说:“生孩子时性别是由父亲身体的强弱决定的。如果父亲的身体强壮,母亲就会生男孩,相反,如果父亲的身体瘦弱,母亲便生女孩。”

这时,伽利略举手说:“老师,你讲得不对,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为什么同一个父亲却有儿子和女儿呢?”

老师很不悦地说:“你好好听课,这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是不会错的!”

伽利略又说:“难道他的观点不符合事实也是对的吗?”

老师无言以对,不由地大怒说:“如果你不好好听讲,你将受到处罚!”

尽管学校对伽利略进行了警告,但并没有阻碍他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那些对权威的质疑反而使伽利略更加努力学习,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独立思考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包含了敢于质疑与探索的勇气,以及无双的智慧。当你的孩子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时,表示他已经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在平日的生活中,请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当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时,你不要急着给出答案,不妨让他自己思考一番。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没有好处的。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让孩子思考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启发他去想、去分析、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翻查参考资料等方法,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破坏行为不可怕

喜欢搞破坏是男孩的特性。对于男孩的破坏行为,家长一向都比较气恼:明明好好的东西,小家伙偏偏两三下就弄坏了。然而,家长不知道,其实男孩的破坏行为中蕴藏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让孩子变得杰出。

有个小男孩十分调皮、好动,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他趁父亲不在,溜进书房玩。

当他看到书桌上放着的一瓶瓶墨汁时玩兴大起,他拿着毛笔蘸满红墨汁,东寻西找,最后在客厅通往书房的墙壁上找到了空白的地方——他决定在上面作画。

片刻之间,一个个小圈圈组成的小人儿跃然墙上。正当男孩画得不亦乐乎,并为自己的大作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的父亲回来了。

父亲推开门进来一看,只见儿子正拿着毛笔微笑地看着他,他就有些纳闷地左右探头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客厅与书房之间的墙面上画满了小人儿。

看到雪白的墙面被涂得脏污不堪,父亲心中一股怒火腾地蹿了上来,他转身呵斥道:“这是你干的好事?”

男孩一看父亲的脸色不对,便知形势不妙,连忙扔了毛笔转身拔腿就跑。

父亲早防着男孩要跑,大手一探,便把男孩抓住了。男孩心中害怕,脸色吓得惨白,心想:坏了,这次爸爸一定会狠狠地揍我。

男孩正胡思乱想之时,父亲说话了:“你要涂画也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啊,这样随便乱画就应该揍你一顿,不过,念你是初犯,这次就饶了你。”

男孩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

父亲看男孩的样子知道错了,便换了种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做什么就对爸爸讲,你要画画,爸爸就给你买画画的用具。你不能这样乱画啊,你看白白的墙壁被你涂得乱七八糟,房子里面也没有原来亮了。”

听了这番话,男孩惭愧地说:“爸爸,我错了。我会把墙面上的画弄掉的。”

不久,父亲就给男孩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粉笔。男孩喜出望外,从此,这块小黑板就成了他艺术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天地。这个调皮捣蛋的男孩长大以后竟然成了著名的漫画家,他就是蔡志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待男孩破坏行为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就是把“惩罚孩子的破坏行为”变成“成全孩子的艺术天才”。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蔡志忠的父亲没有给儿子买小黑板和粉笔,而是打骂他一顿,那么也许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就会因此而夭折。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正确地对待男孩的“破坏能力”,千万不能让“天才”消失在自己的棍棒下。

曾经有一个孩子把母亲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玩耍,结果把金表摆弄坏了。母亲就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孩子的老师。没想到,这位老师却惋惜地说:“你可能枪毙了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啊。”

这个母亲不明白老师的意思,老师就告诉她:“孩子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创造力的表现,你不但不应该打孩子,反而应该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从小养成多动手的习惯,多给他创造一些动手的机会。”

这是20世纪的一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故事中的老师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孩子喜欢搞“破坏”、玩耍也是天性使然,家长不要过分地束缚孩子,而应该明白这些天性正是促使其能力发展的肥沃土壤。

对于男孩的“破坏性”,家长应客观地分析其动机,在尊重、鼓励其探索能力的前提下,把孩子的“破坏性”引向正途。实际上,男孩的“破坏性”背后隐藏着很多天赋:探索能力、创造才能、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做父母的千万不可小瞧孩子的“破坏行为”,如果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一定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

小明汉从小不喜欢汽车、手枪等男孩标志性的玩具,而单单对玩积木着迷。但是,这个小家伙很专横,他不喜欢别人用积木垒的建筑,常常会把别的同学盖的“大楼”推倒,而后再帮人家设计一座“宫殿”。因此,很多孩子就会找小明汉的爸爸打小报告。

针对儿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小明汉的爸爸没有过分地批评,而是一点点地把孩子的爱好引向了正路。比如,经常有意识地带儿子去参观各种风格的建筑;跟他一起做搭积木游戏,并比赛看谁搭得又快又别具风格……这些正是小明汉所喜欢的。在爸爸的支持和引导下,小明汉渐渐地对那些“小房子”着了迷。从此,研究设计和搭建“小房子”就成了他的业余爱好。

让人欣喜的是:在一次比赛中,小明汉设计的建筑竟然获得了特等奖。由此开始,小明汉有了自己的理想,他决定长大以后要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你应该保持平心静气,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发掘他们的才能和天赋。这是教育孩子改过、提高他们竞争力的好办法。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手段,把孩子“破坏性”背后的天赋引导出来。

选择孩子喜欢的,喜欢孩子的选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孩子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最持久的发挥。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往往能够全力以赴;反之,如果你要求孩子放弃他极感兴趣的事情,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他就会产生厌烦情绪,难以有所成就。然而,生活中总有许多父母无视孩子的兴趣,强行剥夺孩子的兴趣,其结果必然会束缚孩子的发展。

简羽从小就特别喜欢小动物,他热衷于研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常常因为观察小动物而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为此,他的父母很生气,他们觉得简羽这是不务正业,于是便阻止他去外面玩。同时,他们希望简羽学钢琴,以便将来中考时获得加分。可是,简羽不喜欢学琴,他依然对那些小动物念念不忘。

于是,他趁父母不注意,经常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看小动物。有一次,他把一只黑色的蜘蛛带回家,被父母发现了,父母大发雷霆,当即训斥了他一顿。爸爸还一脚踩死了那只蜘蛛,而妈妈竟然摔烂了简羽积累了好几年的标本箱。

那一刻,简羽愣住了,他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坐了一个下午。

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人也变得沉默寡言。为此,父母很发愁,他们又开始怀疑简羽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可是,简羽的生物老师却说:“简羽这孩子特别聪明,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生物学家。”可惜的是,生物老师的话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会犯像简羽父母那样的错误,蛮横地干涉孩子的兴趣。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危害,除了让孩子伤心之外,还会扼杀其天资。

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其实,孩子的兴趣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向。如果你能够把握孩子的兴趣,尊重、呵护和发展他的兴趣,对于他的人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傅雷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和学者,他不仅学识渊博,精通文学艺术,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先进的方法。他的长子傅聪能成为一代音乐宗师与傅雷给予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而傅聪的音乐才能正是父亲发现和培养的。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傅雷的原意是想让傅聪学画画,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傅雷本人对于美术理论有很深刻的了解,这样教导起孩子来也比较方便。谁知道傅聪根本不是学画的“料”,他的习作总是乱涂乱画,丝毫没有显露预期的美术天赋。而且他在学画的时候又常常心不在焉,这让傅雷感到失望。但是傅雷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培养,而是开始注意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

傅聪3岁时特别喜欢家里的手摇留声机,每当留声机放音乐的时候,他就会一改平时的好动调皮,靠在留声机旁边安静地听。傅聪这些细微的爱好引起了傅雷的注意。于是,傅雷开始让孩子听一些音乐,并且放弃了让傅聪学画的打算,转而让他学音乐。傅聪7岁那年,父亲请来了几位音乐界的朋友,商量着让他学钢琴。就这样,傅聪开始跟着他的启蒙老师雷恒教授学钢琴。傅雷常常会从旁观察儿子的学习效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傅聪在音乐方面确实有超人的天赋,而且对音乐的兴趣非常浓厚。至此,傅雷决定全力支持儿子学习音乐,并为他买了一架钢琴。从此,傅聪每天放学做完功课后便钻进琴房,全身心地扑在音乐上。

傅雷对儿子总是循循善诱,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有一次,傅聪弹得兴起,撇开琴谱,即兴弹出了一些调子。在楼上工作的傅雷察觉有异,便从楼上轻轻地走到琴房。傅聪怕父亲责备,连忙重新弹奏琴谱中的曲子。但傅雷和善地叫儿子再弹一遍刚才即兴创作的曲子,一遍一遍地听,并亲自用五线谱把曲调记录下来,夸儿子创作了一首好曲子,还特意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春天》。有了自己的曲子后,傅聪学琴更起劲了,在父亲的启发和教育下,他的琴艺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傅雷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基础教育,他还亲自编写课本,教傅聪中文。事实证明,傅雷的判断和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傅聪就好像是为音乐而存在一样,音乐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在傅雷的启发式教育下,傅聪终于成为一颗耀眼的音乐之星。

傅雷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教育方法值得家长们借鉴。家长应该主动寻找并挖掘孩子的优势智能,让孩子从兴趣出发进行学习,走上未来的成功之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能够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潜能,只有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能激发他的潜能,让他更加优秀。

认真对待“问题儿童”

在现实生活中,爱提问题的孩子不占少数。孩子爱提问题,是正常现象,也是好现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家长而言,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正是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多提问题,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因此,在生活中,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但是很多父母却因为种种原因忽略了这样的交流,有的父母甚至被孩子的提问弄得烦躁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