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男孩的100个细节
24839000000035

第35章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学会管理金钱(5)

对于压岁钱的支配和管理问题,家长对孩子完全放权是不好的。一般来说,孩子的金钱观都还不成熟,如果让他完全自由地支配金钱,就很容易造成理财的困境,甚至走入理财陷阱。有些孩子习惯将压岁钱用在吃喝玩乐上,也有些孩子会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玩具,这些消费方式都不值得称道。还有些男孩讲哥们儿义气,会把压岁钱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乐,这种“社会风气”对未成年的男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对此,家长应该坚决地制止。

家长要尊重孩子对压岁钱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但不能任其胡乱花钱,而必须指导孩子合理地规划压岁钱。

章先生在银行上班,他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已经多年了,效果非常好。他的儿子从8岁起开始管理自己的压岁钱及其他收入,至今已坚持4年。男孩有个账本,对每笔收入、支出都有详细的记载;每当钱攒到一定数量,就让父母帮他存到银行。章先生急需现金、从银行取钱不及时,就向男孩“借款”,并谈好金额、期限、利息,“借贷”双方还得签名;还款期限快到时,孩子会提前几天提醒;如果不能及时按期归还,就要办理续借手续。章先生还向孩子灌输不少有关货币、股票、债券、借贷等知识。这样做不仅让孩子长了知识,还锻炼了他的理财能力。孩子平时的账目分明,去商场购物时也会熟练地讨价还价,对于每一笔钱都有规划。

章先生的做法值得家长们借鉴。从小培养孩子管理压岁钱的能力,能为他长大后更好地理财打下基础。

别让男孩做“啃老族”

“啃老族”一般都从心理上拒绝长大,他们共同的致命缺陷就是不求上进、责任心差、不愿竞争,加上父母溺爱,致使他们心高气傲。可见,“啃老族”的出现是父母应该反思自己教育的时候了,父母要把孩子推出家门,让他们去经历外面的风风雨雨,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当今社会出现了不少“NEET族”,是指那些在结束了义务教育之后,不继续上学、不工作也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这个词出自英国,在中国,这类人被称为“啃老族”。由此可见,“啃老”现象已经遍布全球,只不过这种现象在国外比较少见,在国内比较多见。

欧洲人的生活条件很好,可是他们在信奉上帝之余,还信奉一个在中国人看来不能理解的教育理念——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觉得在父母过分呵护下成长的孩子,没办法自立,而且不懂得感恩。

在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有两尊雕像,右侧是一匹奔马,左侧是一只苍鹰,然而雕塑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鹏程万里、马到成功”之意,这两座雕像并没有那种向上的豪气,它象征的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和一只快要饿死的鹰。

原来,那匹马的第一个主人是位磨坊老板,它嫌老板给它的工作多,就向上帝乞求,让它到农夫家里工作。之后,它又嫌农夫喂自己的饲料太少,又请求上帝允许它和其他马对换,总之,它就是不想干活。最后,它到了一个皮匠家中,果真,它不用干活了,而且饲料又多又美味,它生活得很惬意。可是没过多久,皮匠就把它的皮剥下来做了皮革。

而那只苍鹰则是为了快速实现自己飞遍整个世界的伟大理想,练就了各种高超的飞翔本领,但最后却忘了学习如何觅食,结果它只飞了4天就活活地饿死了。

这两座雕像告诫人们,好吃懒做、不懂得用自己的双手换取成就和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无论他有多高的才华,有多么伟大的理想,日后都难以有所成就,他们的人生终会因为缺乏自立的观念和能力而有所缺憾。

在生活中,很多男孩毕业后不是忙着找工作,而是以“太累”“太辛苦”为由拒绝工作。很多男孩表示,自己会一直寻找那些不怎么累的工作,可事实上,他们根本无从着手或者根本就不想着手工作,他们就这样挥霍着精力和青春,而正在一天天变老的父母却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埋头苦干。

已经快30岁的李明自职高毕业后到现在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也没有女朋友,因为女孩一听说他没工作都不愿意和他交往。李明的生活非常单调,几乎就是每天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等妈妈做好饭后吃一些,然后就到附近的公园或者小区门口和一些退休老人下棋、打麻将,傍晚就回家吃晚饭,之后就在家上网玩游戏或者聊天,每天都要玩到半夜。别看李明不工作,也没有女朋友,在穿着上却非常讲究,总是一身名牌,看上去是个十分帅气的小伙子。

李明的家庭条件不错,他的父亲是位公务员,快要退休了,母亲是位教师,两位老人的开销并不大,工资基本上都“上缴”给了李明。李明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他总是一脸后悔地对朋友们说,都怪自己从小对儿子娇生惯养,即使他不好好学习也舍不得批评,结果现在儿子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别说做出什么成就了。

其实说工作“不好找”并不准确,准确地说是李明不想工作。每次工作基本上都是李明主动辞职的。有一次,亲戚托熟人让李明到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可李明却因喝酒打架被“炒鱿鱼”了,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李明的父亲也想让他参加再就业培训,可是他觉得那些都属于“低级”的工作,这种工作让他没面子。现在,李明每天在家里白吃白喝,没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

当然,这只是众多“啃老族”中的一种。也有很多“啃老族”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人。赵润年在大学学的是人人羡慕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他自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年中跳了5次槽,挣的钱远远供不上自己花,他还先后去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寻找创业的机会,可是都无功而返,每周人才市场上几乎都有赵润年徘徊的身影,他每月也是靠父母的接济过日子。

不难发现,“啃老族”中的男孩绝大部分是独生子,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爱护,从未受过什么委屈,这是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原因。又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对男孩的期望过高,大多数父母在抚养男孩的过程中都非常关注他们的生理健康和物质生活,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非常关心,唯独忽略了他们的人格是否成熟的问题,即使有些男孩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因为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最终还是难以适应社会。

因为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那些从小就在高起点长大的男孩,即使有些暂时离开父母的羽翼,可是每当遭遇困难或挫折时,他们还会在第一时间回到父母的羽翼下。更有一些男孩因为自身“起点”较高,看不上某些工作的环境或职位,所以情愿“赋闲”在家。因此,城市中的“啃老族”现象越来越严重。

“啃老族”的出现与就业压力增大有一定的关系,对这种现象,父母们又持怎样的态度呢?一位被“啃”的父亲说:“我家儿子个性非常强,逼他去做他不想做的工作,我又舍不得,看着他整天在家中混日子,心里虽然气,可是也没有办法,既然生了他,那就先养着吧。”,还有一位母亲也是一肚子苦水,她说:“都说‘养儿能防老’,现在可好了,儿子都是二十几岁的人了,还不能自立,我们老两口那点可怜的退休金已经很难应付儿子所需的花费了。”

从中我们不难听出父母的无奈,也许“啃老族”利用的也是父母的无奈。但之所以有这么多“啃老族”,主要原因还是父母的过分呵护,让男孩失去了承受风雨的能力,而父母的不拒绝让他们更甘于“啃老”。

在2004年6月24日,一座名为《出征》的狼群雕塑在深圳某小学里揭幕,其含意是东方主张“羊”的教育,培养的多是安于现状和逆来顺受的人;而西方则是进行“狼”的教育,培养的是敢于挑战、个性张扬的人。这所小学之所以摆放狼群雕塑,就是为了向西方学习“狼”的教育。

这种做法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但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状来看,适时地对孩子实施“狼”的教育还是必要的。“羊”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温顺,但其依赖性也非常强,而如果孩子身上有一种“狼”性,就会敢于挑战和不断地超越自我。所以,把男孩推出家门,让他们尝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独立一些,“啃老族”的数量自然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