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勺
木勺是哈萨克族群众喜爱使用的一种餐具,尽管在现代生活中,有许多不锈钢、搪瓷、铝制的小勺,但哈萨克族群众仍喜欢这种不导热、不变味而又耐用的木勺。木勺分大、中、小,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勺把成扁长形,有的勺把成圆形;有的勺成椭圆形,有的则成桃形。讲究的木勺上还雕有花纹,绘有彩色的图案,并刷有清漆,做工精致,是一种叫人喜爱的工艺品。
木勺大都采用当地的沙枣、杏、榆木等木料用手工制作,是匠人们用各种形状的小刀,一点一点地削磨出来的,有的也用自制的简易手工车床旋制,同时还用砂纸磨光,保持了原木材的本色。哈萨克族群众在使用这种木勺之前,往往在开水锅里消毒或是在热油锅里浸几次,这样既使木勺保持卫生,又经久耐用。
骨质勺
历史上哈萨克族用牲畜的骨头制作各种骨质工艺品,也用骨头制作骨质勺。骨质勺一般选用前腿骨和后腿骨的骨头来制作,骨头选定后,要进行蒸煮取脂、锯割锉磨等工艺,根据骨头状况做成大小不同的勺子。在勺子的把柄上,还刻有简单花纹。骨质勺具有传热慢、不烫嘴、结实耐用的特点。随着市场日用品的丰富,这种骨质勺已经逐渐被淘汰,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吐玉买其”
“吐玉买其”是哈萨克族牧民冬季贮存肉类的专门器具。它是用牛肚子(牛胃)做成的。每年11月,哈萨克族牧民都要宰杀大量的牛、羊、马等家畜,其肉除了一部分晾干外,还有一部分需要贮存起来,在冬季或是来年春季食用。牛肚子就成了他们存肉的理想器具。这种器具的做法是,牛宰杀后,取出牛肚,洗净,刮去上面的黏膜,翻过来晒干即成。牛肚子里面可盛牛、羊、马肉,不过每种肉都要切成小块,拌上盐、胡椒粉等调料。把肉塞满后,扎紧口。一般一个牛肚子可装20余公斤的肉。肉装好后,将它放入附近的山洞里存放,然后把洞口封死,防止野兽偷吃。等需要的时候,再从山洞取回,十分方便。山洞成了牧民的天然冷库。牛、羊、马肉经过这样存放,其味道很香,牧民用来做“纳仁”,别有一番风味。
“开列”
“开列”是哈萨克人用来碾小麦、青稞等粮食的工具。这种工具是桦木、杨木制作的。圆桶形,高40厘米左右,直径约30厘米。在圆桶形中央凿个深窝,把要碾的粮食放在窝里,然后用木杵上下来回捣。过去几乎每个哈萨克族家庭都有这种工具,牧区没有加工粮食的设备,许多粮食的加工全靠这种“开列”,它只能起到脱皮、粉碎等作用,等于粗加工。一些面粉还需用细筛子筛。这些加工环节全靠手工。如今这种“开列”已不多见。
“齐甫达”
“齐甫达”是哈萨克妇女晾晒酸奶疙瘩的专门工具。这种工具外表类似竹帘子,不过它是用芨芨草编织成的。这种工具长约2米,宽约1米,都是手工制作,全部采用当地的芨芨草。把芨芨草割下来后,用刀截齐,并用水洗净,然后用羊毛或是驼毛捻成线,把切齐的芨芨草编织成竹帘大小,然后铺在1.5米到1.7米高的木架上,用于摊晒奶疙瘩,有的上面还要蒙上一块纱布,防止苍蝇落上。这种工具四处透风,有利于奶疙瘩干透,其高度也使牛羊不容易啃咬。哈萨克族人家一般都有这种工具。
桦树皮盆
生活在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利用当地桦树多的特点,用桦树皮制作桦树皮盆。这种盆的大小不一,装饰具有哈萨克族的特点,边沿用叶形花纹,或是拱形花纹,盘底用6块桦树皮拼接而成,并镶嵌有桦树皮剪成的哈萨克族图案,有的还染成红绿色,十分漂亮,这种盆四周用桦树皮线缝制,结实耐用。主要用来盛装馕、奶疙瘩及其他食品。
桦树皮盘子
桦树皮盘子是由十几块经过加工处理的桦树皮拼接而成,每一块桦树皮上都粘贴有哈萨克族的牛角、羊角变形图案,并染成红、蓝、紫色,看起来十分华丽。桦树皮为淡咖啡色,上面还有不规则的花纹,其本色就十分好看,经彩色点缀后,更加悦目。桦树皮盘子主要用来盛装糖果、奶疙瘩、金特(用奶疙瘩、砂糖、塔尔米等做成的一种甜食)、水果等食品。
托夏拉
在哈萨克族生活的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圆形圆顶的木屋或者是土木结构的房子,哈萨克族把这种房子叫“托夏拉”。“托夏拉”墙体较厚,不设窗户,有天窗和门,拱形顶,四周严实,远看像一座毡房,面积一般在15~20平方米,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房子。“托夏拉”一般和自己的住屋建在一起,使用起来很方便,有的也建在院落的一角。只有基本定居的哈萨克族农村才会盖这种房子。
“托夏拉”用处很大,在秋季和冬季主要是熏肉和熏马肠的场所,并将熏好的马肉和马肠储放在“托夏拉”里。到了冬季也是储藏冻肉的地方,成为不用电的“天然冰箱”。到了夏季,可存放粮食和其他杂物。“托夏拉”的大小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其建材也是根据当地材料进行选择,有用木材建造的,也有土木结构的,还有用石头垒的,无论大小其作用是一样。目前,这种“托夏拉”已逐渐减少,只有在偏僻的山村才可见到,人们已用其他方式代替了“托夏拉”。
苏索克
生活在农村的哈萨克族有一种盛粮食的工具叫“苏索克”。“苏索克”呈圆筒形,是用柳条编织的篓,高一般在1.2米左右,直径在60~70厘米,一个“苏索克”可以装100公斤粮食,哈萨克族农民主要盛装玉米和小麦。
过去,哈萨克族都用山羊皮、牛皮制作口袋,盛装粮食和奶制品,后来学习了其他民族的经验,用柳条编织盛装粮食的工具。每当春末夏初,哈萨克族农民就开始砍柳条编织“苏索克”。“苏索克”编制好后,要晒干,还要整形修补,等完全干透后,在底部和四周要用稀牛粪糊上,晒干后方可以使用。这样一是可以堵塞柳条中的空隙,防止粮食漏撒,二来还可以防鼠、防虫,使“苏索克”内的粮食不被鼠咬、虫蛀,这也是哈萨克族农民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苏索克”结实耐用,一般用上10多年也不会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被认为过时的“苏索克”在哈萨克族中已基本消失,会编织“苏索克”的人年龄已大,有的已经去世,而年轻人则不会编织。“苏索克”已失去了历史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编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