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24926000000028

第28章 柯尔克孜族饮食文化(5)

搞卫生,给孩子做新衣服,购买节日的用品,迎接节日。节日中,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族则骑上马,举行叼羊、赛马、追姑娘、马背上击棍、摔跤、荡秋千等文娱活动,许多“玛纳斯其”聚集在一起,还举行“玛纳斯”演唱会,表达对英雄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妇女也要举行叼羊活动,这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是独一无二的。这天,她们除了要做各种美食,招待客人外,也走出毡房,和男子一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展示柯尔克孜族妇女的风采。这天小伙子们如果在路上遇到姑娘,一般不会轻易放过,而是请姑娘唱一首歌,或是跳个舞,如果不会唱歌跳舞,送一件小礼品也可以,不然小伙子是不会放过姑娘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另一个节日叫“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斋月期间,信仰******教的柯尔克孜族教徒只能在日落之后进餐,白天不能吃喝,甚至连水也不能喝。据说,这是根据******教的“五功”要求来做的,同时,也是表达对真主的忠诚。开斋日也是开斋节。开斋时也要做节日的食品,进行庆祝。

四、主要节日

柯尔克孜族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传统节日有诺鲁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等;信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是柯尔克孜族皈依******教后过的两个宗教节日。古尔邦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炸油馓子,做各种节日的食品。家家户户都要搞卫生,给孩子做新衣服,购买节日的用品,迎接节日。节日中,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族则骑上马,举行叼羊、赛马、追姑娘、马背上击棍、摔跤、荡秋千等文娱活动,许多“玛纳斯其”聚集在一起,还举行“玛纳斯”演唱会,表达对英雄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妇女也要举行叼羊活动,这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是独一无二的。这天,她们除了要做各种美食,招待客人外,也走出毡房,和男子一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展示柯尔克孜族妇女的风采。这天小伙子们如果在路上遇到姑娘,一般不会轻易放过,而是请姑娘唱一首歌,或是跳个舞,如果不会唱歌跳舞,送一件小礼品也可以,不然小伙子是不会放过姑娘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另一个节日叫“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斋月期间,信仰******教的柯尔克孜族教徒只能在日落之后进餐,白天不能吃喝,甚至连水也不能喝。据说,这是根据******教的“五功”要求来做的,同时,也是表达对真主的忠诚。开斋日也是开斋节。开斋时也要做节日的食品,进行庆祝。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也叫“纳吾鲁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个节日与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年的3月21日或是22日举行,这天恰是农历的春分,所以有辞旧迎新的含义。节日期间举行各种驱邪活动,迎接平安和祈盼丰收,整个节日活动持续十几天。

柯尔克孜人在过诺鲁孜节时,还要吃一种名叫“克却”的饭。“克却”意为完整的,没有经过加工过的原始状态的粮食。这种饭的主要原料是小麦、豌豆、黄豆、大豆、羊肉、胡萝卜、奶油等7种或7种以上的食品。传统的做法是先将小麦和豆类的食品煮熟,然后放入羊肉块、胡萝卜、奶油,用文火熬成粥即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克却”饭的内容也有所变化,把杂粮改成了细粮,增加了植物油、葡萄干、大米、蔬菜,使其味道更加可口。这种饭每年只做一次,无论家庭贫富都要做这种饭,以求平安。有时全村的人都把自己做的“克却”饭集中在一起,大家相互品尝,评头论足,谈笑风生,热闹非凡,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关于柯尔克孜人吃“克却”饭,有不同的传说,有一种说法是在古时,连续闹了7年灾荒,粮食无收,牲畜死亡,人们没吃没喝,生活非常困难,人们跪在地上进行祈祷,希望天神赈救。到了第7年,他们选择在春分这一天,每家把只剩下一点的麦面、干肉块、盐等食物倒进锅里做成稠粥。人们一边吃饭,一边祈祷,结果奇迹发生了,春雨滋润着禾苗,草原开始泛青,牛羊欢跳,大家高兴坏了,认为这是吃“克却”饭和祈祷的结果。于是,到了“诺鲁孜”节这一天,都要吃“克却”饭,以期盼人畜两旺,年年丰收,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柯尔克孜族人过“诺鲁孜”节有个习俗,就是在节日的傍晚,在毡房附近点起一堆堆的火,人们从火堆中跳过,同时,也将牲畜从火堆上赶过去,通过跳火堆的形式以驱赶病魔和瘟疫,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幸福和健康的愿望。

节日里人们还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欢庆节日,在一首古老的民歌中唱道:“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来了,愿我们月月都顺利,愿我们年年都平安!”

“喀尔戛托依”节

“喀尔戛”意为乌鸦,“托依”是喜事的意思,也可理解为节日。“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这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传说在古代,有一次柯尔克孜族遭到外来侵略,妇女们以歌声和舞蹈吸引敌人,掩护男人们转移牲畜后再来袭击敌人。后来,人们就在每年阳历五月初一举行仪式纪念。久而久之,成为节日。在节日这天,妇女们聚在一起,穿上新装,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以示忠诚、纯洁、勤劳,然后唱歌、跳舞、讲故事,男人们则为妇女们宰羊准备食物。

马奶节

马奶节,柯尔克孜语称“克姆子穆伦多克”。在入夏后双子星座在天空出现的第二天,柯尔克孜阳历三月初一,也就是在公历的5月22日这天举行。这时,草原上牧草已大面积泛青,母马已开始产驹,过马奶节已具备了条件。从这天起牧民便开始挤马奶和食用马奶。节日这天非常热闹,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来到拴马的地方举行仪式。先由德高望重的老者抓住马鬃进行祈祷,希望安拉保佑风调雨顺,草原人丁兴旺,家家户户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接着,妇女中的长辈开始挤马奶,挤出的第一碗马奶先喂马驹,希望马驹快快长大,再将一小勺马奶喂给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希望孩子茁壮成长。这种仪式结束后,人们便开始宰羊煮肉,把节前准备好的马奶等各种乳制品及油炸食品摆出来,迎接客人。午后,人们骑着马相互拜节,品尝入夏以来第一碗马奶,同时,还要弹琴唱歌,举行赛马、叼羊,热烈庆祝节日。马奶节一般过3天。

“掉罗勃左”节

“掉罗勃左”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一般过节在3月7日到9日的3天时间。节日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在很早的时候,柯尔克孜族有位英雄叫掉罗勃左,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为保卫家乡作出了贡献,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在每一次作战中,他的战马为他也立下了战功,因而他对他的战马非常珍惜和爱护。在一次交战中,他带领了40个柯尔克孜勇士和敌人展开顽强的搏斗,结果被敌人重重包围,他的战马不幸也受了重伤,不过仍坚持把主人驮到安全的地带。当时,那匹战马由于流血过多而死去,主人掉罗勃左见战马死去,悲痛万分。为了悼念死去的战马,掉罗勃左割下战马的一撮马鬃,做了把柯亚克琴,在马的身旁拉起了一首首缅怀和思念战马的乐曲,那委婉动听、悲痛欲绝的曲调,表达了掉罗勃左对战马深厚感情。这悲壮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他的战友,人们纷纷赶来为他的勇敢和脱险而欢呼,为他的战马死去而悲痛,同时还为掉罗勃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后来,人们每年都举行这项活动纪念民族英雄掉罗勃左,慢慢地延续成柯尔克孜民族的节日。节日里,全村的人集聚在一起,共同聚餐和祝福,年轻人还开展体育活动和游戏,老人们为年轻人讲述掉罗勃左的英雄故事。

“谢尔乃”节

“谢尔乃”节又叫“西依姆”“依里特衣希”,约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是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据说古代柯尔克孜族经常遭到外族部落的侵扰,后来有一位英雄联合柯尔克孜各部落及其他部落,团结一致,共同打败了侵略者,使人民获得自由和安宁,为纪念这一斗争的胜利,柯尔克孜人就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庆祝活动,形成“谢尔乃”节。节日这一天,人们在草地上铺上长长的餐单,摆上各种食品,弹起库姆孜琴,唱起传统的民歌,尽情欢乐,老年人还要向人们祝福并祝贺节日。年轻的小伙子还要举行赛马、叼羊等活动。

“阿克托依”节

“阿克”意为白色,“托依”为喜事,也可以当节日来理解。秋季,气候变冷,草变黄,地面出现了白色的露水,所以,人们将这个节日取名为“阿克托依”(白色的喜事或者白色的节日)。过节的时间在柯尔克孜历的六月初一,农历的处暑节气,即公历的8月22日开始,一直要过到柯尔克孜历的六月十五,即公历的9月8日左右。这个节日是在转入秋牧场之前进行的,繁忙的夏季牲畜抓膘工作即将结束,秋季转场又要开始,人们在这个时候过节是有意义的。其节日的主要内容是为转场做好各项准备,如要进行祈祷,祈求转场顺利、牧业丰收、人畜两旺等,还要做给牲畜分群、给羔羊耳上打记号、给子女分一定数量的牲畜等一系列转场准备工作。节日里人们要宰羊杀牛,做各种丰盛的食物,相互拜节,相互祝福,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进行节日的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