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徽泾县
24938800000004

第4章 江南一叶(2)

同吕洞宾一样,琴高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位著名道家神仙。有关琴高的传说,出入最大的是他“踏鲤而去”的时间及地点。《搜神记》中讲:“琴高,赵人也,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洁斋候,于水旁设祠屋。’果乘赤鲤鱼出,来坐祠中,且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乃复入水去。”其时间是春秋时代,其地点是河北的怀来。

而苏州人的说法是:“古代有二贤者,一法海,一琴高。一日,两人路过桥头,见绿水河中有鲤鱼丈许,头角,腹足,鼓翼蹁跹。琴高奇之,入河跃鲤背,谁知大鲤竟腾然飞去……琴高由此羽化而仙。”其时间是白蛇传时代,其地点是苏州的乘渔桥。

有琴溪及琴高山为证的泾县人,自然有另一种说法。泾县琴高山“独峰突兀,高壁嶙峋”,山上有隐雨岩、炼丹洞被指认为神仙遗迹,这似乎较怀来、苏州更为可信。况且岩石上有南宋的林淳题“琴高台”三字,有清朝的陈孝题“仙峰”二字。而历代诗文中,有李白的“赤鲤涌琴高”之句,欧阳修的“琴高一去不复见”之句,袁枚的“我笑琴高子,毕竟非仙才,但骑鲤鱼去,不骑鲤鱼来”之句。故其时间是胡朴安所说的晋朝,其地点是河边有琴高山的泾县琴溪。

林淳于南宋乾道年间任泾县令。传说他不但篆书写得好,而且体恤百姓,曾经写《琴鱼诗上魏王》,请魏王上朝替“竭泽穷溪难供应”的琴溪人说项,除去一年一度的琴鱼贡赋。县志记载:“琴鱼身不满寸,用以佐茶。”其茶,名之曰“琴鱼茶”。

清明前后,执竹篓于琴溪捕得“重腮细鳞,龙头凤尾”的银白琴鱼,跟茶叶、茴香同煮,加糖与盐少许,煮沸后捞出,用炭火焙干,得琴鱼干。其形状如茶叶的琴鱼干,跟茶叶一样用以冲饮。沸水冲入水杯,鱼干便“龙须”拂动,上下浮游,好像活了过来。琴鱼茶清香醇美,又甜又咸的琴鱼干亦鲜香可口。据说远自唐朝起,就是著名贡品之一。在民间,亦历来被视为罕见的珍稀礼品,用以馈赠亲朋好友。

琴鱼的得名,因惟有泾县琴溪有这种鱼,而琴溪因琴高而得名,所以当地人讲琴鱼跟琴高有关,当不足为奇。流传最广的一种附会说法是,早年琴高炼丹时,弃丹渣于溪水中,而这种理应污染水土的化学物,却得了仙气化而为鱼。

历代文人游泾县以李白最为著名。胡朴安在《泾县乡土记》中写道:“(舒溪)自罗浮(潭)而下,北至桃花潭,昔李白尝游于此。上有踏歌古岸,所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者此也。今潭上为翟氏村,烟火万家,而汪氏式微焉。”

想象中的桃花潭,应该是山林间的一潭深水,四周古木葳蕤,因为“潭”在字典上的字义是水池或水坑,可实地并非如此。源自黄山的东西两端、其源头直线距离有一百五十公里之遥的舒溪与麻川两河,在崇山峻岭中“随山旋绕,湍激清折”,于小河口[5]相合,名之以舒溪继而奔流,至徽水合流处才更名为青弋江。舒溪于陈村[6]东冲出山岭,因冲击左岸的垒玉墩突然受阻,于是在峭壁下回旋捣腾,直到折腾出一湾深水才罢休。而这湾深水,被当地人称之为潭,连李白也入乡随俗这么叫它。

问摆渡的艄公,这潭水有多深,答曰六七米左右,船篙能撑到底。一九五〇年代,上游造了一座水库,结果水位大跌,要走过一段如海滩一样宽阔的溪石地,方可走到停船处。遥想李白时代肯定江水浩荡蔚为壮观,但那时的江面,最多比现在高两三米。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于诗歌是夸张之辞,于实际乃无稽之谈。但此一无稽之谈,后来竟成了一桩民事官司的法律依据。

翟姓和万姓是此地的两个大族。桃花潭归谁所有,数百年来是翟家与万家明争暗斗的主题之一。桃花潭怕是文人墨客的叫法,当地人只叫它万村潭或万寸潭。在泾县方言中,“村”与“寸”同音,只是写起来不一样。万村人自然写万村潭,翟村人却写万寸潭。据说民国时期,万翟两姓打官司打到县里,县官据李白诗句,口算“水深千尺”合一万寸,也不管此潭离翟村有多远,离万村有多近,判定桃花潭归翟姓所有。于是翟姓人家欢呼雀跃,万姓人家垂头丧气。在他们看来,所得所失的脸面,远比那段水面重要得多。

汪伦邀李白来他家做客时,万姓人家的万晏,早在唐朝贞观年间因家风淳厚名扬朝野。万晏的五世孙万巨与李白相善,李白曾写下《扶风豪士歌》赠万巨,谢万巨酒肉款待。汪伦称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结果来了才知道上当受骗。原来汪伦所言的桃花,远在十里之外;所言的万家酒店,只是万姓人家所开的一爿坊间小肆,而不是一万家酒店,或酒店林立以万虚指。所以,李白在《访巨公吟》[7]中悲叹“曾到街头无酒卖”,并直言“汪伦说话甚奢华”。李白一生重情重义,他来桃花潭的目的,怕主要是来探访万巨的家乡和家人,与汪伦见面倒是其次。故虽有“漫行陌下崎岖路”的种种不便,却因“遥望扶风豪士家”而欢喜。

据《万氏宗谱》记载,万姓始祖万修助东汉光武帝刘秀讨伐王莽,平定河北有功,封扶风郡槐里侯,故万氏家族有“扶风世家”之称,今万村尚有“扶风会馆”以志其古。汉时扶风郡辖岐山、陈仓、五丈原,即今日之宝鸡、陇县、眉县一带。南北朝时期,万修十七世孙万鹏举宦游丹阳,及至宛陵泾县,见此地有“麻川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遂爱此而家焉”,为万村始迁祖。而李白所称“扶风豪士”的“豪”字,是指来自北方的万氏其性情之粗犷之豪放。

据说汪氏别业[8]在古渡西岸,李白乘舟处应该在万村一边,可令人费解的是,用来记念汪伦走踢踏舞步,且走且歌送李白的踏歌岸阁,却在东岸翟村。这座古代渡口建筑,重建于清朝乾隆辛酉十三年,而它的初建年份则无从稽考。

汪伦可能死在李白之前,当地人于光绪十一年重立汪伦的墓碑时,称墓碑上“史官之墓汪伦也”七字,是李白手书。史官是主管文书典籍的政府官员,县志上只有汪伦当过泾县令的记载,称汪伦为史官,是李白信手写来还是另有缘故,后人不得而知。

汪伦墓原本在翟村蟹子坑翟氏祖坟左近,那儿曾经是古松蔽日的一块风水宝地,可惜现在树坟全无,杂草丛生,一派荒凉。仅存的那块汪伦墓碑,后被移至万村彩虹岗,立在一座空坟前。我走过没膝的深草,登上狰狞的露岩,于晚风暮色中看远山近水,默然于万籁俱寂的宁静。自古至今,因豪爽待客而名留千古且妇孺皆知的,只有这个汪伦。而眼前的这座汪伦墓,却低矮孤单,勉强从杂草中伸出头来。

水东翟村的翟氏宗祠,有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于一九九七年所题的正门匾额:“中华第一祠”。该祠三进五楹,仅建筑面积就有三千五百二十四平方米。据当地人讲,昔日翟氏人家祭祖,于祠内同时摆一百零八桌酒;而祠内所挂的各种匾额,亦多达一百零八块。

胡朴安在《泾县乡土记》中写道:“翟氏世居水东,后有沔阳张氏者,为汉王大将。汉灭,其子自鄱阳避难于水东。依翟氏以居,冒其姓,后年远日深,支裔蕃衍,遂别号翟氏曰老翟。今则老翟式微,所谓翟氏者,悉张氏之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