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当代《红楼梦》:箜篌引
2547100000066

第66章 娑婆世界·火中栽莲(1)

穆丹决定去找墨历长谈一次。

几天前,她去了展昙那里。现在的她,似乎已经心如止水。甚至,就连曾经在校期间的一位痴狂恋慕者——现在于某国家机构身居要职的一位老同学,前些日子终于历尽周折找上门来,热泪盈眶的表示,依旧对她念念不忘,并感人至深的说:“我和从前所有的那些追求者都不同,因为我所看中的,是你这愈久弥深的内在的才华与美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你,一直都没有结婚……”

她也始终无动于衷,只是淡淡地说:“知道为什么,佛教会把我们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称做‘娑婆世界’吗?娑婆,即有缺憾,不圆满之意。既已明知自己是投生在了一个有缺憾,不得圆满的世界里,那么,就应该明白和懂得:世间的一切真美,至美,大美,乃是与悲剧天然连襟的!所以,还是不要再去妄求、追逐那些镜花水月的虚幻了吧……”

后来,她甚至平静如水地对穆丹表示:自己从此的生活就决定这样过下去了。豁然了悟犹如昙花一现,暇满人身更是难得。不为众缘所转,更是难中之难。既然已得明了,就应坚持守恒,所以,这是她最好的选择。

穆丹心情沉重地辞别她,又赶过去看望黄芪。黄芪的景况更加让她忧心难过。三言五语之后,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向她大倒袁拓的一系列令她难以容忍的劣行。让穆丹惊心胆寒之余,再次领教了什么叫做“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其实,这一切,早已在穆丹的预料之中。袁拓的为人一向为她齿冷。可惜,由于她的身份太过特殊,因而当时才没有及时出来阻止黄芪又一次的深入火坑。从黄芪那里出来,一路之上,她满脑子里都回响着她那近乎绝望的哭泣:“我心里冤啊!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为什么,他们每个人都要这么无情绝义的对我呢?我真的不知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竟要没完没了的遭受同样的苦难……”

这便使得她将这一切的过责,全部归咎到了自己的头上:“如果不是因为当初的一己之私,又怎么会给她带来这么深重的打击和伤害呢?而回过头来反观自己,当初那么不顾一切的争夺,付出,乃至牺牲。到头来,回报她的,除了一次更胜一次的寒心失望乃至绝望之外,她到底还真正得到了什么?”咳,她只有报之以无奈的长叹!她深深地叹息着,“为什么人类竟是这样的愚蠢、作茧自缚,在追求和盘算自己幸福的同时,就一定要首先伤害别人,以牺牲别人之福为代价,而从来不会想到,纵使自己一时得利,暗中也早已损福折瑞了呢?为什么,曾经有那么多痴情专一的女人,为了爱情舍生忘死,而到头来,却统统都是一片热望化成了冰冷的灰烬,宁愿从此选择与孤独寂寞为伴,也决不愿意再去碰触、接受那新的期冀?为什么风气日益衰败,奢侈越加严重,天道也不肯佑善罚恶了呢?为什么丑陋怪异和非理性遍地恣肆横行,生活中的荒诞比比皆是且根深蒂固,人们的悲剧惊人的普遍起来?为什么,大家都在那里沾沾自喜,不知悔悟?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就禀受邪道,喜欢破坏、造孽无穷……

所以她决定去找墨历长谈一次。

所谓“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她觉得,他目前真正应该做的,就是不负禀赋,以他的聪明智慧,以他的如椽巨笔,妙手神工,将这娑婆世界的自然性情之学,做以深度解剖和正确传播,为大众打开一个积累资粮的方便大门。这才真正是盖世功德,浩瀚福田。于国有益,于家有望,于人有利,于已有德的不朽大业。

奈何,几次的往返奔波和苦心劝说都是回天无力。

后来,甚至,就连穆丹的父亲也一并加入到了劝说的行列。还有一回,竟因实在撑不住气愤,将其狠狠斥责了一番。问他所学的知识都用来干什么了,遇到这么点儿挫折逆难就要逃避,就要放弃,这样应该吗,可以吗?就算你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那么,也不为你的老母亲着想考虑了吗?还有,我们蘖罗,那是个多么骄傲自负的丫头,有生以来,究竟对谁像对你这样的俯首帖耳、不计一切得失的听命和维护过呢?!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从学佛的角度来讲,你也更应该明白并感激那些障难、羁绊或者伤害过的你人与事,因为这些逆难和磨砺恰恰能更好的磨练你的心志,助长你的智能和消除你的业障,最终成为使你坚定成就的资本!

穆父的这一番铁面厉色,软硬兼施,虽然让墨历泪流不止,然而,依旧未见多少效用。这就使得老人家不得不暗自心惊“造化”的神奇力量——可以说,墨历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他自幼便有着殊常的经历和禀赋,从一出生,就与种种奇妙和不可言说的“神秘”之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刚出世,就因脐带绕颈而没有了呼吸。后来,几经忧愉喜愕之变,总算被一位云游僧人救过了小命。就连他的名字“墨历”,都是那个僧人给起的。还叽里咕噜地说什么:“‘墨历’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方以智的号……”,后来,他渐渐长成,因听他母亲常说起此事,就开始遍寻各种典籍,悉心研究起了那位方以智。当他第一次于一本佛经上看到对方以智的记载: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大家。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南明永历时,授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不就。清兵入桂,出家平乐仙回山。游历古迹、遍访名师;一生勤于学问,博通诸艺,各种经史,中外典籍,莫不融贯,举凡天文地理、诗文书画、音乐金石、历算哲学、佛学等无不悉穷其变,兼洞晓医术,妙善针脉,睹色知病,投药必济;乃至鸟兽啼呼,闻声知心……

不禁大受震撼,觉得一个人短短一生,竟可以如此的宏览博学,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便也暗下决心潜心学习起来。他从小就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觉得那就是最好的东西,他很好地继承了他父亲的艺术天赋,还不会写字时,就已经开始无师自通地用树枝在沙土上画画了,画的还真是有模有样,灵气十足。上小学时,他所精心绘制的《红楼梦》长卷画在校园里一经展出,当即轰动一方。初中时期,便已成为校园里众所周知的“才子”。 尤为可叹的是,高考那年,他因家里遭遇了一次重大变故,而不得不暂时离开学校,回家帮助母亲共度难关。那一耽搁,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等到重返校园时,离正式考试只剩下了几天的时间。全体老师同学无不对他表示同情惋惜。可最终,他却以全自治区最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了北大中文系。若说他们的女儿蘖罗兰心慧质、灵巧多能,有着过目不忘,难乎其配的本领。那么,相比之下,墨历就更胜一筹。他不但可以从容不迫地将那些蘖罗所能流利背诵出的长篇古辞一一背出,并且,还可以再倒着背诵一遍。让人在腿软筋麻之下,禁不住疑惑:“这到底还是个人不是?他的大脑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

“是啊,”想到此处,穆父沉重地叹息起来,“像他这样的人,大概,真的根本就不属于这滚滚俗尘吧?”

几年后。

也不知具体从哪天起,一些大大小小的媒体开始频频宣传、报道着一位年轻的文化奇人,说他是:生在当代却有着一副古典心肠的新时代才俊,宏览博学,精通诸艺,身体力行捍卫自己的信仰,潜心研习国学,视复兴国学为己任。现在于京郊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开设一家民办学校,旨在复兴国学,以德兴国。回归一种真正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他认为,我们祖先的文化,是一种超乎科学之上的永恒的东西,它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任何时空的人去解读它,都可以从中获得答案、获得收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在中国,就是西方社会也会认识到这一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髓……

也有的说他:禀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佛门有着不解之缘,更因为一次偶然的重病,结识并师从一位耄耋之年的西藏宁玛派金刚上师,现在已能睹色知病,开方济世;举凡佛门中有重大法会,他都会被列为重点出席对象,还常常登台为四众讲经说法,他认为“佛法不离世间法,”,常常讲的是:“有德真富贵,智慧命第一”;甚至还经常引用一位外国著名学者之言:“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如果还想生存下去,那么,就一定要反过头来学习二千多年以前中国孔子的精神……”

京城之秋,第一印象就是绚烂。秋里漫洒着太多的期许与遐思。绚丽的红叶儿,一丛丛,一簇簇,一缕缕,重重迭迭,浓淡纷呈。泼写着梦幻般的曼妙。成百上千余种的树木在脉脉秋意中,迎来了自己生命中最为辉煌的时刻。鲜亮的绿叶,裹着金黄、赭赤的边儿,各种色彩错杂其中,玲珑剔透的明快进了人的心坎儿里。秋风一起,那些数不胜数的银杏,就像新被发现的宝藏一样,唰地点亮了人们的眼睛。阳光一照,通体明媚……此时的人们,除了虔诚接受,已是别无选择。

由于媒体宣传之功效,前来聆听墨历讲课者越来越多。这所私立国学院,坐落在京城西郊香山脚下。此间的秋色更是别有一番韵味:群山静卧,秋水脉脉,园内的花花草草、流水曲桥,再加上绝妙的人文景观,简直就是一处舍弃了红尘的境地。它是在安茜香的积极出资筹建之下,正式建立完成的。这个心痴命薄的女人,始终不忘她丈夫的未竞事业——对当下学生们的“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的现象大为感慨愁痛,又经过穆蘖罗几次的前往沟通深谈,遂在一个恰当时机,主动劝化并帮助墨历筹资建校,并亲自出任校长。

他们一致认为,国学,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构建民族自信,要复兴一种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对人生、社会的价值标准,就要以德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