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的就是原则问题。原则是不容商量的事!任何原则问题上的姑息和怂恿,只会让孩子偏离人生的正道,滑向无极的边缘。当孩子犯了原则上的错误时,我们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放纵道去。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有一次我们忽略孩子的原则性错误,孩子会认为已得到默许而继续犯更多的错误。明智的做法,应该及时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让生活告诉孩子深刻的道理。
对孩子也要讲究原则
则斗争容易,则而活着难。——史蒂文森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坚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原则。他认为空军1号就是空军1号,空军2号就是空军2号,“只有总统才能在南草坪上着陆”。
1981年春,当时身为副总统的布什正在一次飞往外地的例行公务旅行的飞机“空军2号”上。突然布什接到国务卿黑格从华盛顿打来的电话:“出事了,请你尽快返回华盛顿。”几分钟后的一封密电中告知总统里根已中弹,正在华盛顿大学医院的手术室里接受紧急抢救,飞机调头飞向首都华盛顿。
飞机在安德鲁斯着陆前45分钟,布什的空军副官约翰,马西尼中校来到前舱为结束整个行程做准备。飞机缓缓下滑时,马西尼突然想出了个主意,他说:“如果按常规在安德鲁斯降落后,再换乘海军陆战队一架直升飞机,飞抵副总统住所附近的停机坪着陆,再驾车驶往白宫,要浪费许多宝贵时间。不如直接飞往白宫。”
布什考虑了一下,决定放弃这个计划,仍按常规行事。
“我们到达时,市区交通正处高峰时期,”马西尼提醒道:“街道上的交通很拥挤,坐车到白宫要多花10~15分钟的时间。”
“也许是这样,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
马西尼点点头:“是的,先生。”说着走向舱门。
看到马西尼中校显得疑惑不解,布什解释道:“约翰中校,只有总统才能在南草坪上着陆。”布什坚持着这条原则:美国只能有一个总统,副总统不是总统。
布什认为:总统与副总统之间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相互尊重,是咸就一个成功的副总统的最重要的条件。
讲求原则是做人做事的一大要素,没有原则性的人,常常会做出一些越位的事情,让人根本无法相信他能担当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史蒂文森说过:“为原则斗争容易,为原则而活着难。”人们总是在一些关键时刻找出种种理由放弃原则性,放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在关键的时刻是否能够坚持原则,常常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责任心的重要依据。
美国纽约市一位功成名就的建筑师,至今念念不忘父亲对他的教育,曾感慨地带着人们重温父亲当年教育他的一个情景:
11岁那年,全家在新罕布什尔湖中岛上的别墅里度假。那里四周临水,景色迷人,是理想的钓鱼之处。
鲈鱼节开始前的子夜时分,我和父亲扛上钓杆,去过一把钓鱼瘾。鲈鱼在我们那儿只有鲈鱼节才允许钓。坐下后,只见一轮明月,波光粼粼,好一个银色世界。忽然,我觉得渔竿那一头沉甸甸地被什么东西拖着。父亲要我沉住气,他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我缓慢地把钓线拉回来,我小心翼翼地把那条筋疲力尽的鱼拖出水面:这是一条我们从未见过的硕大无比的鲈鱼!
父亲点燃了火静,看了看表,10点,离鲈鱼节开始还有两个小时。他再瞧了瞧鱼,又瞧了瞧我。“你得把它放回去,孩子!”
“爸爸……!”我不解,继而放声大哭。
“这里还有其他的鱼呀!”
“可没有这条大。”我继续哭闹,顸起嘴来。
月光皎洁,湖面上静悄悄的,周围没有其他人和船。这似乎还有一线希望,我停止哭泣,用恳求的目光注视着爸爸。
父亲不再说话,这清楚地表明他的H 是不容违拗的。无奈,我只得把钩子从鲈鱼的上唇上拿下,慢慢地把它放回黑沉沉的水中,那鱼在水中唿哨一声就消失了。真懊恼,也许我永远也钓不到这么大的一条鲈鱼了。
那是23年前的往事,如今我是纽约市一位颇有建树的建筑师。是的,这些年来,我确实再也没有见到过像23年前钓到的那条大鲈鱼。那次父亲让我放生的终究不过是一尾鱼,而我却从此学会了自持。那晚,我听从父亲的告诫迈出了光明磊落的第一步。有了这个开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处处严于律己。在建筑设计上我拒绝取巧弄乖,受到同行的赞誉;甚至亲朋好友向我透露股市內情而胜券稳操时,我也婉言谢绝。对工作像对待信仰一般抱有深沉的责任意识,已成为我自己生活的信条和教育孩子的內容。
“放回去,孩子!”那句当时听来无情的话,如今却亲切地留在我的心坎里。
在孩子面前,永远要坚持原则。中国有句老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原则是不容商量的事!任何原则问题上的姑息和怂恿,只会让孩子偏离人生的正道,滑向无极的边缘。当孩子犯了原则上的错误时,我们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放纵下去。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有一次我们忽略孩子的原则性错误,孩子会认为已得到默许而继续犯更多的错误。明智的做法,应该及时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让生活告诉孩子深刻的道理。
小杨在百货店玩具柜台工作时遇到过一件让人一生都难以忘记的事情。
“对不起,您能听一下这孩子的话吗?”
我被一位30多岁的母亲叫住,有一位小学一年级左右的男孩子紧张地站在母亲身旁。那男孩儿像贝壳一样闭着嘴,眼睛只是向下看。
他母亲以严厉的语气说:“快点,这位阿姨很忙!”我感到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一边猜想着,一边仔细看着这母子俩。这时我发现那男孩儿手中握着什么东西,他那双小手还有点颤抖——那是件当时很受孩子们欢迎的玩具,这种玩具每次进货都被抢购一空,而且被偷走的数量不亚于销售量。
“怎么了,你说点什么呀!”孩子的母亲很生气,眼眶里满溢着泪水,这时男孩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地哭了。
我的心脏仿佛被猛戳了一下,我又一次面向孩子,我想我必须要听他说句话,我甚至感到这个瞬间可能会左右孩子今后的人生。
这时,他的手不自然地伸开,被揉搓得破烂的包装中露出了玩具。
“我没想拿……”他费了很大力气才说出这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孩子最后泣不咸声地说了一句:“对不起。”母亲那时的表情难以形容,我感到她好像放心地深叹了一口气。
然后,他母亲干脆地对我说:“请叫你们的负责人来,我来跟他说。”这时,我第一次懂得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愛和教育子女的不易,我被她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
“不用了,我收下这玩具钱,这件事就作为我们三个人的秘密吧。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事,这就够了。”
我只道出了心情的一半,眼泪已夺眶而出,那位母亲几次向我鞠躬道歉的身影,我现在也忘不掉,永远忘不掉。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都感动于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用霹雳ī,显菩萨心肠。教育孩子没有点“狠心”是不行的,对待原则上的错误倾向更是如此。一个失却原则性的人,是一个难以对他人负责的人,同时是一个不能让人产生信赖感的人。在对待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要给孩子一些暧昧的信号。特别是当孩子犯下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时,绝不能姑息纵容,否则久而久之,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患,到时“蚁溃大堤”,后果不堪设想。
“把握培养关键点”
个人失去了原则性,便失去了行事的内在标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谈,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原则性的人,也就失去了内心中一个是非善恶的衡量标准,和良心、道德的准则。这样的孩子,注定不可能成为大器之材,或担当什么重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让孩子当一次家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苏霍姆林斯基
据不久前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上海高中生对家务劳动的疏远程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调查表明,高中生近六成起床不叠被子;五成从不倒垃圾,也不扫地;七成不洗碗,不洗衣服;九成从不洗菜做饭。还有部分高中生什么家务也不做,个别人连整理书包都还要家长代劳。
是现在的孩子真那么懒,不肯做家务劳动吗?其实不然,调查结果出人意料,有82%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做家务,36%的学生认为做家务很开心,是一种乐趣,有40%的学生说家长不让做家务,也从不教他们怎么做。
家长理由是:他还只是个孩子,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事等他长大了再学做也不迟。这些家长的一片“苦心”,使孩子们不仅不会做家务,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以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却不知道自己也有关心与帮助别人的一份责任。
独立生活能力差,是当前我国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大多归之于“独生子女”。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家庭也是独生子女,但他们对待子女的态度则与我国的父母很不相同。可见这里还有一个教育的理念问题。
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过:“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
小时候,是孩子品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极具可塑性。孩子虽小,却也具有独立的人格,也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应该适时教育,加以指导,让孩子在家里承担一定的责任,有一个善良的小男孩,名叫亨利。他的父亲早已过世,陪伴着他的,只有穷困的母亲和一个两岁大的姝姝。
他很想能帮上母亲的忙,因为母亲挣的钱总是难以养家糊口。
一天,亨利帮一位先生找到了他丟失的笔记本,于是这位先生给了他一美元。
亨利把钱放到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他母亲一直教育他要诚实,绝不能拿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他把这一美元用来买了一个盒子、三把鞋刷和一盒鞋油,接着他来到街角,对每位鞋不太干净的人说:“先生,能让我给您的鞋擦擦油吗!”
他是那样的彬彬有礼,因此人们很快便都注意到了他,并且也十分乐意让他替鞋擦油。第一天他就挣了50美分。
当亨利把钱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亨利。我以前不知道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来买面包,但是现在我相信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从此以后,亨利白天擦鞋,晚上到学校上课。他挣的已足以负担母亲和姝姝的生活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由于家境贫困,从小就经历了痛苦和磨难,因而一早地体味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努力创造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能否早日“当家”,其实并非只取决于家境,而是看他有没有经受过艰辛的经历。我国古人也指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因此,对家长而言,只有立足于现在,适时地让孩子吃点苦,才能帮助孩子将来早当家。
在此,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建议: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适应社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在孩子上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周期性地让孩子当一天(或两三天)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找一个周末,让孩子为第二天的生活与活动安排做一个预算与计划,然后从明天早上起床开始,就由孩子上岗指挥与组织一天的家务与游玩。父母则在孩子指挥下加以配合,需要多少钱,买什么菜,到哪里玩,坐什么车,走哪条路线,均由孩子来筹划。父母要放手、信任,不要钱预,即使孩子安排得不是最合适,也不要当即否定,而是等第二天再与他一起总结,先让他自己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补充。相信孩子对这样的活动定会兴致很高,也会十分用心和负责任,快乐与收获定会出乎你的意料。
“把握培养关键点”
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家里承担一定的责任,借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理与承担责任的能力,让孩子在体验、经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增加见识并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孩子也要有责任心
独自承担自己的行为的责任,独自承担这些行为的哪怕是最沉重的后果,正是这种素质构成了伟大人格的关键。
——里卡尔达,胡赫
责任心,总括起来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伟大的代价,即是责任”,丘吉尔的名言已为我们指明了培养孩子的方向。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其担当起社会和家庭赋予的责任。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仅对自己的事情不关心,对别人也不关心;不仅自我奋斗的愿望淡薄,而且推诿推卸、推脱的习惯也甚为顽固。
孩子对于任何事情做出的处理反映出孩子的受教育品质。许多孩子从来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间从来都是乱糟糟的;吃了饭,也不晓得帮助家人收拾碗筷;看到家里来了客人,甚至连招呼都不会去打一个;在公共场所,大声地喧闹着从来不会考虑旁人;只要家里人不催促去写作业,便会在电视机前一直呆着;拿到考试卷子,只看看分数而从来不会对错题给予足够的关心……当因自己赖床而快要迟到的时候,却吆喝母亲赶紧送他上学;当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情,却总能找出无数的借口和理由;当家里人一旦没有满足他的一个小小要求便不依不饶,拿回糟糕的成绩单却说谁都有可能犯错;也会因为过失而流眼泪和遗憾的叹息,但事情过了几天就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往往缺乏责任感呢?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难道从小就是如此吗?您不还记得昔日那个可爱的孩子吗,怎么现在是如此的?根本原因也许在于做父母的缺乏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意识。
责任感的培养是少年儿童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为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养成自治、自理能力。教给孩子责任感,能使他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责任的完成与否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作用。
科尔和普兰特约好,星期六要到普兰特家去一起完成一个工艺的制作。普兰特答应准备好工具和所需材料,科尔负责设计。这件事爸爸妈妈并不知道,到了周五晚上,全家商量周末一起去爬山,再住一个晚上,周日回来。科尔连想都没想,就举手赞成了。科尔回到房间给普兰特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明天要去旅游,周六约定要做的事,周日回来再说。普兰特十分不快,因为他为了这个约会,推掉了其他的活动安排,况且周一还要交作业,周日再做怕来不及。但科尔不愿放弃这次旅游,说等周日回来再说,便挂了电话,同家里人一起去做明天出发的准备。
过了一段时间,普兰特打来电话,是科尔爸爸接的,听说是找科尔,便交给了儿子。因为听到普兰特的声音中有些不快,爸爸不由留心听他们讲话,虽然不大清楚,但心里有了些想法。等科尔放下电话,爸爸问道:“有什么事不愉快吗?”“没有什么,一点小事。”“这是我的不是,安排出游前没有问一下你有什么安排,就H 了。你是不是约了普兰特什么事。”“噢,本来说明天做工艺作业,后天做也一样。”“什么时候交呢?”“星期一。”“这不大好。一是完成作业是要紧的事,不能随便推移时间;再者普兰特恐怕已经做好了准备,违约不好。你忘了上次你约他来一起做游戏,结果他临时改变了主意,你是多么生气?”科尔犹豫了,妈妈理解他的心情:“这样吧,你明天先去做作业,什么时候做完,我们就什么时候出发,反正也不太远,去了先休息,第二天再玩,好不好?我们遵守约定,才是负责的表现。”
这里全家人都为科尔做了一点小小的牺牲,但这是值得的,爸爸及全家的支持教会了科尔要对自己的行为、言行负责任,要尊重别人,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品质,父母常常是要做出牺牲的,这也是做父母应有的责任。
责任心,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今后他对社会、对家庭的价值体现。一般来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应把握以下几个常用的原则:1.从自己到他人。不可想像,对自己不能负责的人,何谈对他人负责?因此,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孩子自身抓起,为孩子灌输责任意识,纠正以往不负责任的举动。
2.别让孩子找借口。找借口几乎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生活中孩子常常会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和借口,来推托自己所做的事情。家长们应及时而理性地纠正孩子这种不良的行习 惯,清除滋生“不负责任”的土壤。
3.让孩子承担家庭事务。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当然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
4.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责任的分量,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维护一次公共财物的举动,一件表示同情心的事情。孩子积极主动时应给予表扬鼓励,疏忽或漠视时应给予批评和修正。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
5.懂得放手。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家长越俎代庖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盼子咸材心切,竟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检查作业错误,这是一种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
6.已正方能他正。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也是一面镜子。从一定角度来说,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可以培养出很有责任心的孩子?
“把握培养关键点”
没有责任心的人,既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感情的回报。每位家长都应该格外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切不可轻易疏忽。
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买单”
蠢人才会试图V 己的错误辩护。
——卡耐基
一位哲人曾说,犯错是人的惯常行为之一,错误本身并没有可怕之处,最让人担忧的是,当错误已成事实的时候,我们却选择了逃避,而没能从中学到生活的经验。由此,当孩子犯了错误之时,我们绝不能毫无原则地让步,更不能姑息放任。报纸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中学生抢了别人的钱,爸爸带着他寻找被抢的小学生,整整找了一个星期。
事情的起因是,三年级学生用某一天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走,两名中学生拦住了他的去路:“喂,借点钱给我们用用。”10岁的用某虽说从来没碰到过这种场面,但也毫不示弱:“我不认识你们,没钱。”其实,那两人早就看到他的裤袋里藏了个鼓鼓的钱包,干脆抢了就跑。这可是用某攒了180天的零用钱,共180元。他哭着喊着去追赶,可哪里还追得上。旁边的大人还以为是小孩在吵架,谁也没当回事。
一星期后,用某在班主任许老师的护送下,与同学一起排队走出校门。上次抢钱的一名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是,这次他的身边还站着一个大人。大人把用某叫到一边说:“对不起,我儿子不争气,抢了你的钱包。你的180元钱和钱包现在在他同学手里,我马上通知那个同学的家长。”只一刻钟,当时结伴的另一名学生也赶到了,大人让两个孩子一起向用某道歉。
原来,这名中学生的父亲得知儿子与同学才伙抢了一名小学生的钱包后,寝食不安,仅凭儿子一句“那个学生可能在某某学校读书”,他便每天上学放学,带着儿子到那一带的小学逐个认人,终于发现了背着书包排队出来的用某……
这位正直而充满勇气的家长,用另一种方式,一种比惩处更有效的方法,为自己的儿子、为更多的家长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千万不要偏袒他们,而是应该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担起责任。躲避责任,只会让孩子留下人生的硬伤,甚至一错再错。生活中,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们要把握好分寸,让孩子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为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负责。有一位年轻人,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母亲在一件事情上给过他的启悟,很是感慨:
中学时,我是住校生。每次离家前,母亲总不忘叫我带上一小袋米,因为我所就读的中学要求学生自己带米。
又是一次返校,因为疲劳,一上车我就昏昏欲睡。突然,一个紧急剎车把我从梦中唤醒。我睁开眼睛,浑浑然间感觉前面有一摊耀眼的白色。定睛一看,我大叫起来——“天啊,我的米!”不知何时,米袋口脫开,米从袋子里滚落下来,摊在地上咸一堆白色。当我失声惊叫地时候,一个冷漠的眼神从旁边斜射过来。我看见一张写满不屑的脸,仿佛在告诉我他看到了米滑落的整个过程。剎那间,我的整个肺都要气炸了,他怎么可以这样漠不关心、见死不救?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不知道应该用哪一种方式去让自己平静。我只是蹲在那个年轻人的面前,用双手一捧一捧地把米送回袋子,然后安静地等着下车。
此后,我一直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愤怒和惘然所包围。我开始怀疑一些东西,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
当我又一次回到家里,讲述那天车上的遭遇时,我余怒未消,用最狠毒、最丑恶的字眼来诅咒同车的那个年轻人。我满以为母亲会与我同仇敌忾,声讨这个年轻人的劣行。不料母亲却平静地说:“孩子,你可以觉得委屈,甚至可以埋怨,但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承担你自己的责任和过失。作为母亲,我只能希望我的儿子在别人的米袋口松开时,能帮忙系上。”
这位母亲的语言中充满了智慧,她很平静地告诉了儿子一生做人的道理:凡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更不要埋怨别人,永远也不要盼望着让别人来为你担当责任。从这位母亲的做法之中,我们可以参悟出培养孩子的心得: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平凡小事中延伸到立身社会、处世做人的准则,经常告诫孩子凡是自己做错的事,自己就要负责任地做好,不能让别人来替你收尾,甚至来承担责任和弥补你的过失。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样的孩子在进入社会时,才会少一些尴尬,多一分练达。为自己的过错担当责任,孩子在面向广阔的人生天地时,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并会有所成就。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故事中的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里根成为总统之后,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让孩子担当责任,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为过错“买单”的人,才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高的奖赏。
“把握培养关键点”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正是他们审视和直面自己的好机会,家长们要把握好分寸,千万不要偏袒他们,而是应该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担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