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冯异先稳固河北地区,后又受命平定和经营关中一带,他用策有方,所用措施无不深得民心,特别是在关中时,他成为刘秀政权的西北屏障。
在当时,关中一带是天下最富饶,人口最多的地区,冯异独掌这一带,自然引起了同僚的妒嫉和猜忌,一名叫宋嵩的使臣先后四次上书刘秀诋诽冯异,说他控制关中,擅杀官吏,威权至重,百姓归心,人们都称他为“咸阳王”。冯异对自己久握兵权,远离朝廷也不大自安,担心被刘秀猜忌,就一再上书,请求回到洛阳。但刘秀却非常相信冯异,并且认为西北地区非冯异不能安定,为了解除冯异的疑虑,他便把宋嵩的告密信送给冯异。这一招的确高明,既可解释为刘秀对冯异的信任不疑,又暗示了朝廷已早有戒备,恩威并用,使冯异赶紧上述自陈忠心。刘秀这才回书道:“将军之于我,从公义讲是君臣,从私恩上讲如父子,我还会对你猜忌吗?你又何必担心呢!”
关中基本平定后,冯异入京朝觐,刘秀热情接见,并对在场的公卿们说:“这是我起兵时主簿,为我披荆斩棘,平定关中”。接见之后,刘秀又派中黄门赐给冯异珍宝衣服钱帛等物,并且说:“仓卒无蒌(16u)亭豆粥,滹(hu)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冯异受赐后拜谢说:“臣闻管仲谓桓公日:‘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此后,光武帝又数次召见冯异,设宴,君臣共饮,商讨攻蜀之事。
冯异在京城住了余日,才回驻地。刘秀命冯异妻子儿女随行,以示对他的绝对信任。
刘秀推心置腹人心尽归
汉更始帝更始元年(23),刘秀受更始帝刘玄之命经略河北,河北各州郡纷纷归附,此时有人立王郎为帝与刘秀作对,致刘秀逃亡数月,后来刘秀率军反击攻破邯郸,诛灭王郎,缴获一大批秘密文件,其中有大量各州郡将吏与王郎互通的书信,但刘秀无意拆看,他立即召集众将和一些州县官员,把这些文件当众全部烧毁,并宣称“令反侧子自安”。所谓“反侧子”是指那些和王郎私通的人。当王郎兵败后,他们辗转反侧,内心不安,刘秀这样做,使他们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开始死心塌地地跟随刘秀。
这样河北地区便初步稳定下来,但像铜马军这样的地方起义军武装却仍在不停地攻城掠县,刘秀为彻底安定河北,便率军与铜马军交战,双方交战了几次,后来刘秀率军将数十万铜马军围困起来,一段时间后,铜马军因粮尽向刘秀投降,刘秀很高兴,便不计他们曾数度攻打自己,使自己陷于困境,而是把铜马军的主要将领都封为列侯,而各将所统属的士兵也不更换,仍令他们带领自己原先的部队。
铜马军的将领因为曾经杀伤过不少刘秀的将士,所以心里不安定,都害怕刘秀报复。刘秀知道他们的想法后,命令铜马军各将领勒兵归营,自己则乘轻骑让几个人担着酒肉,也不让士兵保护自己,去逐个地巡视铜马军各大营,亲自与铜马军的将领斟酒交谈,抚慰军心。要知道,铜马军中的士兵前两天还在和刘秀的士兵交战的啊,他们中不少人也都有战友或亲人被刘秀的士兵打死打伤,现在见了对手的主帅,如何会没有仇恨之心?但刘秀却将生死置之度外,以一颗博爱仁德之心对待他们,真心实意地抚慰他们惶恐不安的心,从容不迫地化解双方的仇怨,铜马将士见刘秀如此举动,所以仇恨与惶恐顿时释然,都很十分感动和钦佩,很多人都感慨地说:“萧王(刘秀曾被更始帝封为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效死乎?”之后大家还一致推举刘秀为“铜马帝”,对其唯马首是瞻。
刘秀以一颗赤心真诚待人,终得到众人的真诚相待,由此可见,真诚实乃我们处世的一大法宝。铜马军归顺刘秀后,刘秀的军队一下子膨胀到几十万人,实力大增,河北之地也大部分被他稳定下来。
刘秀在当上皇帝之后,对待下属也总是能以诚相待,对待降将也是以德服人,却不用刑杀立威,这显示出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和豁达的气度。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他还重用了与他有宿怨的朱鲔(wei等。光武帝刘秀以诚待人、推心置腹的雅量,在封建帝王当中可真的找不出几个。
班超投笔从戎万里封侯
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自幼就胸怀大志,想长大干一番大事业。他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虽然家里还算富有,但在家的时候脏活累活他都是抢着干,照顾母亲、打理家务从不觉辛苦,并且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对问题分析透彻清晰,并能权衡轻重。
汉明帝永平五年(62),班超的兄长班固被召入朝中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着迁居洛阳。因为家境贫寒,他经常到官府抄写文书以维持生计,奉养自己的母亲。
当班超在官府帮忙抄写文书时,他做得也很是认真细致。这一天,班超早早来到官府的办公场所。收拾打理好一切后,他就开始伏案抄写文书,一字一句地分析,每个问题都要斟酌再三。突然,他被所抄的一段内容所触动,心有灵犀,猛然顿悟。不禁丢下笔站起身来,透过窗户,面向远方感叹道:“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有宏伟的志向,就算是没有更高的志气和胆略,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到国外去建功立业,博取功名,又怎么能长期坐在这里,老是从事笔墨工作,虚度了大好时光呢!”
当时,与他一起抄书的几个人听到班超的这番话,都纷纷报以讥笑嘲讽。有的人对他蔑视地说:“就凭兄台你现在的境况,还想去建功立业啊?安分点!老老实实在这抄抄书混口饭吃吧,别做白日梦了。”也有人嘲笑道:“贫贱之人还想登什么大雅之堂,为国君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你这样的人有资格谈吗?继续抄你东西吧,待会儿交文书了!”接着便是阵阵哄笑声。
可是,班超听了他们这些话,正言厉色地说道:“你们这些庸碌小人怎能会理解壮士的胸怀与志向啊!古人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豪言壮语,吾辈为何不能高步立身,胸怀大志,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效忠呢?”这就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就在回家的路上,班超被一位看相的老者叫住,对他说:“这位小哥请留步,老朽有几句话要说。”老者看着班超,惊异地说道:“祭酒,是普通百姓之类的人做的,而小哥你则会在万里之外封侯的。”班固不解。老者接着说:“你的相面长得好,有燕子样的下巴,老虎一样的脖颈,能飞又能吃肉,这可是万里侯相才有的相面啊。”班超听后也没太放到心上,就急匆匆回家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汉明帝问班固:“你的弟弟现在做什么呢?”
班固说:“为官府抄文书,领取薪俸来照顾母亲。”汉明帝于是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从此班超通过一番努力,终成长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班超跟随窦固击退北匈奴后,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东汉章帝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的侵犯,又上疏欲平定西域。
从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到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陆续平定莎车、龟兹、姑墨等国,西域诸国都表示归汉朝管辖,东汉朝廷遂封班超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班超在西域活动31年之久,平定内乱,外御强敌,宣扬汉朝的仁德与国威,为西域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做出了卓越的功绩。
刘睦示人以恶保平安
东汉明帝刘庄的堂侄刘睦从小就好学上进,并结交了不少的贤人名士,但对声色犬马没有一点沉迷和贪恋之心,做了官之后也很贤明,这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每一年的年底,各个地方官或皇亲贵族都要向朝廷朝贺。据说有一年的年底,刘睦派自己手下的一名官员去洛阳朝贺天子。在这名官员临行之前,刘睦问他说:“你到了皇帝那边,如果皇帝问起我的情况,你应该怎样回答?”
这位官员诚实地回答说:“您忠孝仁慈,礼贤下士,深得百姓爱戴。我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但是您这样的功绩,我即便是再如何的不善辞令,但是也会将您在这边的情况如实的禀告给皇上,以期嘉奖。”
刘睦听后叹了口气,然后连连摇头,感叹道:“唉,你如果真的这样禀告给皇上的话,那就把我给害了!你应该在见了皇帝以后,绝口不提我在这边的真实情况,否则的话,我将会有灭门之灾,你就说我自从承袭王爵以来,整天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天除了在王宫与嫔妃饮酒作乐,就是外出打猎游玩,对治理地方毫不在意。只有如此,我方能自保啊。”
这位官员听后恍然大悟,不由暗赞刘睦的确高明。
刘睦有的放矢的一番话其实就蕴涵着高明的处世智慧,他之所以故意贬斥自己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在当时宗室中,凡是有些志向或者广交朋友的,都容易受到朝廷的猜忌,疑心他们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威胁到皇帝统治的稳定,他本身就是皇族,若在君主面前炫耀自己的才华和智谋,无异于引火烧身,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而只有表现得沉湎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之中,故意贬低自己,方能消除帝王心里对他的怀疑、猜忌,他也才能够保全身家性命。
吴夫人巧劝孙策收人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孙坚在战乱中被杀,其子孙策继其父遗志,领兵迅速平定江南,人称其为“小霸王”。
孙策虽然勇武、刚毅,极具谋略,但他的性格也有轻率、倔犟的一面,这又很像他的父亲孙坚,有时处理事务显得急躁,而一旦发起脾气来,则是不计后果,固执地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孙策治下的会稽郡功曹魏腾,字周林,是个性格直率、刚毅不阿的人,办事坚持原则,决不会以长官的意志行事。有一次,魏腾因一件小事违背了孙策的意旨,激怒了孙策。孙策为此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决意要杀死魏腾。
下属们见孙策发怒,都非常害怕,不敢去劝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救魏腾。孙策的母亲吴夫人知道后,也想去劝儿子释放魏腾,但她很了解儿子,知道平常的说教基本是没有用的,便想了个法子,她走到水井边哭泣,说想要跳井自杀,侍从们一看就赶紧报告了孙策。
孙策是个孝子,听说后急忙前来看望母亲,问她是因为什么事要寻短见。吴夫人倚扶着井沿,流着泪对儿子说:“你刚刚立足江南,好不容易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很多事务尚在草创之中,根基还没有稳固。当务之急是要礼贤下士,舍弃他们的过错,表彰他们的功劳,这样人们才会来投奔你。魏腾功曹办事遵守法度,尽职尽责,你今天要是杀了他,那么明天大家就会背离你而去。我不忍心看到你大祸临头,还是先投井自杀了省心。”
孙策听了母亲的诉说,心中大为震惊,马上省悟了过来,领会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于是立刻释放了魏腾。
原来,魏腾所在的魏姓家族是会稽郡的望族之一,他们在会稽郡乃至江东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孙策刚刚据有江东,处于开基创业之时,根基还没有稳固,势力还没有壮大,会稽郡以及江东的一些大族,有的还处于敌对顽抗的状态,没有完全归顺,即便归顺的,也只是还处在徘徊观望之中。孙氏要想立足江东,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才是永久之计。所以,对于魏腾的处置,孙策在发怒时杀了他,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其影响则会是很大的,它会影响到一些大族的归顺与否,甚至激起更坚决的抵抗。吴夫人能清醒地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以及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能及时地现身说教,促孙策释放魏腾,既往不咎,这对稳定江东的民心是有很重大的影响的。
曹操割发代首治军有方
我们常说组织领导者要“严以律己”,其实就是对自己要求得严格,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组织也有自己的“纪律”,个人也有自己的做人准则,这里的准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高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但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难的。
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以后,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从此,部队行军训练十分谨慎,遇有麦场,骑兵下马而行。百姓见状均交口称赞。的时候,突然“扑刺刺”的一声,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马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犯了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不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这处罚还是免了吧!”
“不!这绝对不行!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儿说:“那好吧,我想了想,因为我是主帅,治死罪也不恰当。不过,死罪没有,活罪却不能免,我想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掷在地上,以代斩首,接着又下令传谕三军:统帅战马践踏麦苗,本当斩首,众将不允,遂割发代首,务望全军将士严守军法。
接着,曹操手下的将士们都得知了这件事,他们都十分佩服曹操这招玩得高明,但自己不是统帅,不能像曹操一样割发代首,还是自觉遵守纪律,别践踏麦田了。不久,曹操统率这支严格训练,严明军纪的二万精兵,一举击败袁绍十万大军,取得了官渡决战的胜利。
曹操分香欲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