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这就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在如今的陕西仍然盛传药王孙思邈开方救民的趣事,其中“还阳枣”在旭县民间广为流传。相传,陕西旭县有一农妇患腹疾,苦不堪言,虽经医治,也不见好转,身体日渐枯瘦,竞卧床不起,两耳失聪,两手不会动,眼看就要命丧黄泉了。恰好孙思邈来到这一带,她的儿子打听到了孙思邈治病救人、药到病除的信息,便立即把药王请到家中为母亲诊治。孙思邈一番望闻问切,断定那妇人腹中有虫,便先开一剂药酒令妇人服下。随即那妇人便吐出虫子上千条。而后孙思邈以红枣去皮去核配药,又让妇人服下,不久她就康复了。此事很快传遍全县,皆感激药王。当时,村野土人不识其他药剂,只认得红枣,以为药王是用红枣把那妇人从阴曹地府里拉回阳间来的,故把红枣称作“还阳枣”。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备至的伟大医学家。
李勣识见长远免遭后祸
李勣(ji)是唐代初年的大将,原名徐世勣,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为人机巧,行事谨慎。他参加过瓦岗军,失败后投奔唐朝,因功受到李渊和李世民的赏识,赐姓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单名“勣”,为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之一。
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李勣任司空之职,为高宗的辅政大臣。一天议政时,唐高宗说想立太子,便向大臣们征求意见。
唐高宗的正妻王皇后没有儿子,妃子武媚娘(武则天)却有,他就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对此,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提议说:“王皇后是世家之女,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终前拉住陛下的手对大臣们说:“我的好儿子好媳妇,现在托付给你们了。’臣听到过这话,至今如在耳畔,没有听说王皇后有什么过错,怎么能轻易将她废除了呢?陛下如果一定要变更皇后,恳请好好选择天下的望族,何必要选武氏呢?武氏曾经跟随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天下众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挡得住呢?”韩瑗、来济等大臣也上书李治,力主不选武媚娘,但唐高宗也听不进去。
后来,唐高宗问李勣的看法,李勋心想若在这个关键时刻超越自己本分发表意见,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废立皇后成功与否,都与性命有关。同意废除王皇后,要是不成功,就将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废除王皇后,如果武媚娘被选中,无疑是自投罗网,而即便武媚娘不被选中,以她在高宗面前的受宠程度而言,自己若说不利于她的话,日后迟早会吃上大亏的。
左思右想,李勋都认为不能发表有利于任何一个人的意见,就含糊其辞地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问外人呢?”
唐高宗听了这话便下定决心,将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马上废除王皇后和肖淑妃,下令将武媚娘立为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任用大臣许敬宗排斥打击不同意拥立她为皇后的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批人,或者被贬逐,或者被诛杀。李勣却因为应付巧妙,避免了祸及自身,并且受到重用,负责审理长孙无忌等人的案子。
李勣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含糊其辞的回答,避免了杀身之祸,可谓方圆处世之高手。
姚粜以哭避祸得平安
唐代的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开元元年,因避年号讳,又改名崇。姚崇是三朝相国:女皇武则天统治时,姚崇官至凤阁侍郎;武周统治结束后,姚崇又被唐睿宗拜为兵部尚书;玄宗李隆基登位初期又诏封姚崇为兵部尚书,后又加封为梁国公。
姚崇自幼为人豪放,崇尚气节。他才干出众。进入仕途后,一帆风顺,青云直上。武则天时,官做到了夏官(即兵部)郎中。
在当时纷乱的政治时局中,姚崇之所以能佐政三帝,就在于他有很高的生存自保能力。
在唐中宗时期,女皇武则天身患了重病,这时宰相张柬之等人企图利用这个机会诛杀宠臣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并胁迫武氏退位。当时姚崇任灵武道大总管,刚从驻地返回京城,张柬之等人就劝他也加入到这次政变行动。
姚崇身为老臣,对李氏江山深有感情,于是就答应了这件事。
后来政变成功,姚崇因此被封为两县侯。武后被迫禅让后在上阳宫被软禁了起来,唐中宗率领朝中大臣前去请安。这时,曾参加密谋的张柬之等几个有功的人都乐得兴高采烈、穿着华丽的官服,在武则天面前显尽了威风。唯独姚崇躲在一边,痛哭流涕地大哭了起来。
张柬之等人感到奇怪,说现在逆贼已被铲除,高兴还来不及呢!你哭什么啊?姚崇却仍旧哭而不答。
落魄而被人奚落的武则天也在一旁说姚大人,有什么可哭的呢?
姚崇听武则天问话,哭得更伤心了,他哭泣着说为臣参与了讨伐行动,不足以论功图报。只是以前侍奉皇太后久了,而今将要离别旧主,便越想越伤心啊。这也是为臣尽的最后一次孝心了,您就让我痛痛快快地哭吧。姚崇说完又痛哭起来,哭声甚悲,以至铁石心肠的武则天不禁也因之流下泪来。后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韦后等勾结起来乱政,张柬之等5人皆都被害,唯独姚崇幸运地活了下来。这时,人们这才理解姚崇当年之所以要在武则天面前痛哭的良苦用心。
狄仁杰棉农藏信得活命
唐朝高宗时期,皇后武则天手握大权,唐高宗死后,她更进一步当上了皇帝。对于反对她掌权的人,她进行了无情的镇压。但她又是个十分爱惜人才的人,特别重视任用贤才,经常派人到各地去物色人才。只要发现谁有才能,就不计较门第出身、资格深浅,破格提拔,大胆任用。所以在她当政时期也涌现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南郊区)人,本在豫州任刺史之职,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武则天听说他有才能,就把他调到京城当宰相。一天,武则天召见他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但是也有人在我面前揭你的短。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说:“别人说我不好,如果确是我的过错,我应该改正;如果陛下弄清楚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并不想知道。”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大度有容,更加赏识他了。武则天手下有个酷吏叫来俊臣,他得势的时候诬告狄仁杰谋反,派人把狄仁杰打进了大牢,来俊臣还逼他招供,诱骗他说:“只要你招认了,就可以免你死罪。”狄仁杰坦然说:“如今太后建立周朝,什么事都重新开始。像我这种唐朝旧臣,理当被杀。我招认就是了。”另一个官员偷偷告诉狄仁杰说:“你如果供出别人来,还可以从宽发落。”
狄仁杰听了顿时火冒三丈,对他说:“上有天,下有地,叫我狄仁杰干这号事,我可干不出来!”说着便用脑袋猛撞牢监里的柱子,直撞得满面流血。那个官员害怕起来,连忙把他劝住了。
来俊臣根据逼供的材料,胡乱定了狄仁杰的案,对他的防范也就不那么严密了。狄仁杰趁狱卒不防备,偷偷地扯碎被子,用碎帛写了封申诉状,又把它缝在棉衣里。
接着便是开春时节,天气转暖。狄仁杰对狱官说:“天气暖了,这套棉衣我也用不上了,请通知我家里人把它拿回去吧。”狱官就让前来探监的狄家人把棉衣带回家去。狄仁杰的儿子心知父亲定有安排,便拆开棉衣,发现父亲写的申诉状,就托人送给武则天。
武则天看了狄仁杰的申诉状,才下令把狄仁杰从牢监里放了出来。武则天召见狄仁杰,说:“你既然申诉冤枉,为什么要招供呢?”
狄仁杰说:“要是我不招,早就被他们拷打死了。”武则天免了狄仁杰死罪,但还是把他宰相职务撤了,降职到外地做县令。直到来俊臣被杀以后,才又把他调回来做宰相。狄仁杰不迷信妙语服人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狄仁杰曾先后任大理寺丞相、侍御史等职务,一生破获无数冤案、奇案,他为官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在刚刚升任大理丞相的一年中竟然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近两万人,竟使京城无冤可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
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冒犯龙颜直谏。因而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而关于他的传说也有很多。
狄仁杰任度支员外郎的时候,有一次皇帝将要巡视汾阳,狄仁杰奉命前去筹办皇上旅途中的供应,因为古代皇帝出巡时,沿途需要不断供给各种食物、水果等。正当狄仁杰忙着准备的时候,并州长史李玄冲前来报告,说:“狄大人,我们事先安排皇上所走的路线要经过妒女祠。”
狄仁杰不明白这有什么不妥,疑惑地问:“怎么,有何不妥?”
李玄冲继续说:“民间传说凡是穿着华贵衣服的人和大队车马路过妒女祠的,一定要遭到雷轰风袭的。所以以往如果有结婚的队伍或者达官贵人回乡省亲的大队,都会绕过这妒女祠,以防不测啊。如今不如我们赶快通知皇上的卫队,改路而行吧。”
狄仁杰听到这里,知道这民间传说不足为信,肯定是不怀好意的人在麻痹百姓而造的谣言,以吓唬人们。于是就对李玄冲说:“天子外出巡幸,千车万马,声势浩大,皇上乃是上天的儿子,天上的神仙都要对他十分尊敬,风伯要为皇上清除前行的灰尘,雨师要为皇上清洒前行的大道,这妒女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小仙,哪敢跑出来加害皇上,所以皇上根本不需要回避什么啊!”李玄冲听后,也觉得狄仁杰说的有道理,就不再坚持己见了。后来皇上巡幸经过此地的时候,果然相安无事。
狄仁杰荐才元数称“国老”
唐代名臣狄仁杰当宰相之前只是个地方小官,有个叫娄师德的将军曾经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是狄仁杰并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普通武将,在当上宰相后还不大瞧得起他。有二次武则天和狄仁杰谈国事,问他说:“你看娄师德这人怎么样?”狄仁杰说:“作为一名将军,娄师德守卫边境小心谨慎,工作做得还不错!至于有什么才能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说:“你看娄师德是不是能发现人才?”狄仁杰说:“我以前跟他一起工作过,没听说过他能发现人才。”武则天微笑说:“我能发现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狄仁杰听了才知原委,细看一下,觉得娄师德的为人厚道,做事低调,踏实谨慎,自己在这方面还真不如他。后来,狄仁杰也努力物色人才,随时向武则天推荐。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我想物色一个人才,你看谁行?”狄仁杰说:“不知陛下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武则天说:“我想要找个能当宰相的。”狄仁杰早就知道荆州地方有个官员叫张柬之,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办事干练,是个宰相的人选,就向武则天推荐了。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推荐,提拔张柬之担任洛州(治所在洛阳)司马。过了几天,狄仁杰上朝,武则天又向他提起推荐人才的事。狄仁杰说:“上次我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呢!”
武则天说:“我不是已经把他任用了吗?”狄仁杰说:“我向陛下推荐的,是一个宰相的人选,不是让他当司马的啊。”武则天这才把张柬之提拔为侍郎,后来,又任命他为宰相。像张柬之那样,狄仁杰前前后后一共推荐了几十个人,后来都成为当时有名的大臣。这些大臣都十分钦佩狄仁杰,把狄仁杰看做他们的老前辈。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都出在狄公的门下了。”
狄仁杰谦逊地说:“这算得上什么,推荐人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私利啊!”
狄仁杰一直活到93岁。武则天很敬重狄仁杰,把他称作“国老”。他多次要求告老还乡,武则天总是舍不得他走,狄仁杰死后,武则天十分悲伤,常常叹息说:“老天为什么这样早夺走我的国老啊!”
武则天的爱才不计被骂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于武后天授元年至武后长安四年(690~705)在位。她才智非凡、聪慧过人,小时候因人长得美,被唐太宗召入宫为才人。唐太宗死后为尼姑,后被高宗李治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她被立为皇后。此后高宗改称天皇,武后也改称天后。
唐高宗死后,中宗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她就给自己发明了一个字“兆”,作为自己的名字,意为“日月当空”,喻意自己称帝,犹如日月经天。第二年,她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但是却让他居住在别殿里,不得干预政事。与此同时,她又迁庐陵王于房州,严厉惩治反对者,唐朝宗室诸王也相继被杀殆尽,冤死无数。于是,她的所作所为日益引起唐朝旧臣的愤怨。柳州司马徐敬业首先起兵谋反,几天之内,响应的就有十几万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参与了这次反对武则天的义举,骆宾王是浙江义乌人,尤其精于五言诗,7岁时就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鹅》诗。唐高宗的时候他因人栽赃,仕途不顺遂辞官而去。徐敬业造反时便邀请他参加,他欣然同意,并作了著名的《讨武兆檄》。徐敬业传檄至京师,历数武则天罪恶:“虺(hui)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此檄文气势磅礴、文辞犀利,数其罪行揭其隐私,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是,尽管檄文把武则天骂得如此凶恶,她看了之后不仅不怒,反而连连称赞文章的精彩。在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与“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时竟然拍手称赞,夸不绝口地说道:“真是好文章啊!”接着便问道:“这是何人所做的?”左右回答说:“这是反贼骆宾王做的。”武则天无不感慨地说:“这样的人才,怎能使之流为叛逆!这是宰相的过错啊!”武则天责备宰相不用此人,足见她把人才看得比自己的声誉还重要。在骆宾王死后,武则天找人寻访他的作品,找到了10卷,使之“盛传于世”。骆宾王曾在任侍御史时入狱,写过《在狱咏蝉》说:“无人信高沽,谁为表予心?”没想到他死后,“表”他“心”的竟是他的头号敌人!一个令他不愿臣服的女人。由此亦可见,武则天的度量也是很大的。
这也说明,武则天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与她爱惜人才,善用人才,并能委以重任分不开的,如狄仁杰、张柬之、姚祟、娄师德、郭元振等都是一时之人杰。而一旦让她发现埋没了人才,就感到非常地懊悔。因此据史载,在她的整个掌政其间,朝廷上下可谓是人才济济,群英荟翠。她当政时期的社会经济也迅速地向前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