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卫懿公正想带着鹤出游,边关忽报外族的狄人侵入边境,卫懿公大惊,立刻全国招兵抵御外侵,但老百姓不愿应征,都纷纷逃向山野躲避起来。卫懿公一时竟凑不成一支抗敌的队伍,只得命司徒去抓兵丁,终于抓到了一百余人。卫懿公问他们为何逃避应征,众人回答:“大王只消有一件东西,便可以抵抗狄人了,何必需要我们?”卫懿公奇怪地问:“什么东西。”众人回答:“鹤!”
卫懿公说:“鹤能抵抗狄人吗?”
众人说:“鹤既不能参加战斗,就是没有用的东西!大王对老百姓刻薄,而对这些无用的东西花大力喂养,这就是我们不服气的地方!”
卫懿公叹说:“我现在才知道错了!那我若放了鹤,老百姓肯上阵杀敌吗?”
石祁子说:“大王现在才这样做,只怕太晚了。”
卫懿公不得已带领军队出发抵御狄兵。一路上军士颇多怨言,晚上懿公听到军中人唱歌道:“鹤食禄,民力耕;鹤乘轩,民操兵。狄锋厉兮不可撄,欲战兮九死而一生!鹤今何在兮?而我瞿瞿为此行!”
到了战场上,卫国士兵见有千余敌军,左右分别驰来,人马杂陈,全无章法。给卫懿公统军的大夫渠孔说:“人们都说狄人骁勇,我看只是徒有虚名!”便命大军击鼓前进,狄人诈败,把卫军引入埋伏中,只听一声呼哨,狄人如潮水般纷纷涌来,将卫兵截成了三处,互不能相顾。卫军本无心为卫懿公卖命,见敌势汹汹,便纷纷弃车仗逃命去了。狄人将卫懿公重重包围起来。渠孔建议懿公放下大旗,化装逃走。懿公此时已知万难逃脱,便拒绝了他的建议。狄兵渐渐地缩小包围圈,卫国将领纷纷战死,卫懿公最后也被乱军杀死了。
卫懿公爱鹤,本不失为一桩高雅的行为,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爱鹤甚于爱百姓,是非不分,人物两忘,乃于政务废弛,民众离心,纯属那种玩物丧志的典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最后竟导致亡国丧身。可见,再高雅的爱好,若爱之过甚,也会带来灾祸。
骞叔预见秦军战败
春秋时期,晋文公和秦穆公有一次联合围攻郑国国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在危急关头,郑国大夫烛之武决心挽救郑国,他用绳子捆了自己,在晚上偷偷去见秦穆公。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穆公慷慨陈词,引用史事分析形势,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打算,骨子里却是为了保全郑国。秦穆公听了很高兴,便和郑国订立盟约,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自己便撤兵回国了。晋文公见秦国不再支持攻打郑国,便也只好回去了。
过了两年多,晋文公一死,秦穆公野心勃勃,想来郑攻晋,称霸中原。恰好这时候杞子从郑国派人报告秦穆公说:“郑人叫我掌管北门的钥匙。假如秘密派军队前来,就可以占领郑国。”
秦穆公喜不自禁,拿这件事去征询蹇叔的意见。不料蹇叔却说:“使军队受到很大消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行军疲劳,力量消耗,远方的国家已有防备,这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的。秦军劳苦了而毫无所得,士兵就会产生叛逆作乱的心思,再说行军千里,哪个不知道呢?”
秦穆公利令智昏,根本听不进蹇叔的意见,于是召见孟明、西乞、白乙叫他们从东门出兵。
蹇叔哭着说:“孟明啊,我看见军队出去却见不到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打发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你要是只活到中寿就死掉,现在你墓上的树木也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他完全不把蹇叔当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看待。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支军队,蹇叔边哭边送他,说:“晋人一定在觳地拦击秦军,那里有两座大山,南边的大山是夏代君王皋的坟墓;那北边的大山曾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这中间,我到那里去收你的尸体吧!”
秦穆公一意孤行,秦国的军队坚持向东进发。秦军长途跋涉,郑国早有觉察,秦军偷袭郑国不成,便灭了滑国回师。秦军行至骰地,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遭到晋国的拦击,秦军被打得全军覆没。
关于晋秦之战,蹇叔在秦国出师前已经把不可“劳师以袭远”的道理分析得很透辟,又把晋军必定伏击秦军的预见说得非常具体,秦王本可以据此自省,调整布置,但却看不出出兵的不义性质和失败的不可避免。只可惜秦王没有从中受到教益,一意孤行。
弥子瑕年老不受宠
春秋时期的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他在卫灵公身边为臣,虽然品德和才能很一般,却因美貌很讨君王的喜欢。
有两件事最能说明卫灵公宠爱弥子瑕的程度。其一是弥子瑕私驾卫灵公马车的事。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赶在当天晚上把消息告诉了他,一瞬间,弥子瑕心如火燎,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可是京城离家甚远,怎么能心想事成呢?卫国的法令明文规定,私驾君王马车的人要判断足之刑。为了尽快赶回家去替母亲求医治病,弥子瑕不顾个人安危,假传君令让车夫驾着卫灵公的座车送他回家。后来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罚弥子瑕,反而称赞道:“你真是一个孝子啊!为了替母亲求医治病,竟然连断足之刑也无所畏惧了。”
另外一件事是卫灵公曾吃掉了弥子瑕没吃完的半个桃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游览。当时正值蜜桃成熟的季节,满园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硕果。轻风徐徐送来蜜桃醉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弥子瑕伸手摘了一个又大又熟透的蜜桃,不洗不擦就大口必庶嗤解咬着吃了起来。这种摘下便吃所感受的新鲜爽口滋味是他未曾体验的。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想起了身边的卫灵公。弥子瑕把吃剩的一半递给卫灵公,让他同享。卫灵公毫不在意这是弥子瑕吃剩的桃子。他自作多情地说:“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
弥子瑕年纪大了以后,脸上现出了衰老的容颜。卫灵公就因此丧失了对他的热情。有一次他因一件小事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不再像过去那样去迁就他,而且还历数弥子瑕的不是,他说:“这家伙过去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还目无君威地把没吃完的桃子给我吃。至今他仍不改旧习,还在做冒犯我的事!”便将他治了罪。
弥子瑕从年轻到年老,始终把卫灵公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看待,在卫灵公面前无拘无束。可是卫灵公则不一样。他有权力,便以年龄和相貌作为宠人、厌人的根据,从而对弥子瑕所做的同样的事情表现了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
史鱼咒后谏卫灵公
春秋时期,卫国有位贤人蘧伯玉,为人正直且德才兼备,但卫灵公却不肯重用他;而弥子瑕作风不正派,卫灵公反而委以重任。
史鱼是卫国一位大臣,看到这种情况,内心很是忧虑,但屡次进谏,卫灵公始终不采纳。
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将要去世前,他将儿子唤了过来,嘱咐儿子说:“我在卫朝做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是我身为臣子却没有能够扶正君王的过失啊!生前无法正君,那么死了也无以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下,这样对我就算完成丧礼了。”
史鱼的儿子听了,不敢不从父命,于是在史鱼去世后,便将尸体移放在窗下。
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轻慢不敬,因而责问史鱼的儿子。史鱼的儿子于是将史鱼生前的遗命告诉了卫灵公。
卫灵公听后很惊愕,脸色都变了,说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马上让史鱼的儿子,将史鱼的尸体按礼仪安放妥当,回去后,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辞退了弥子瑕并疏远他。
当孔夫子听到此事后,赞叹地说道:“古来有许多敢于直言相谏的人,但到死了便也结束了,未有像史鱼这样的,死了以后,还用自己的尸体来劝谏君王,以自己一片至诚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难道称不上是秉直的人吗?”
伍举以鸟喻人激楚庄王振作
春秋时期的楚国一直很强大,在楚成王和楚穆王时,楚国是南方诸侯国的盟主。公元前613年楚穆王驾崩,由他的大儿子熊旅继承王位,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继位后,因实权没有在自己手中,所以他并没有像其他时期的楚国新君主一样,雷厉风行地做一些事情,而是终日同嫔妃们寻欢作乐,不问政事。
有个名叫刘须的大夫,惯于察颜观色,他细观楚庄王举止,认为楚庄王极为贪色。于是,他派专人去郑国,将自己昔日出使郑国时见过的一个绝色女子以重金买到楚国,献给楚庄王。楚庄王一见郑姬,喜得眉飞色舞,高兴地对刘须说:“刘须,你真是贤臣啊!”刘须得到楚庄王的赞赏,又去越国买来越女,这天姿国色的越女的到来,更是把楚庄王彻底迷倒。
从此,楚庄王终日深居后宫,不理朝政,不出号令,只与郑姬、越女饮酒作乐,还经常带她们到云梦泽打猎游玩。就这样一连混了三年,致使楚国朝政一片混乱。
此时,晋国上卿赵盾已乘机召集宋、鲁、郑、卫、陈、蔡、许七国诸侯盟会,重新订立盟约,共尊晋国为盟主。楚国的忠臣们见此情形,纷纷议论说:“晋国是楚国的强敌,近年一直与楚国争雄。如果楚国不攻打晋国,晋国也必然会攻打楚国。现在,晋国公然无视楚国而独自盟会诸侯,当了霸主。长此下去,楚国必亡于晋,我们必须力谏楚庄王,与晋国争霸。”
武将伍举冒死寻机会进入后宫觐见楚庄王。只听得钟鼓齐鸣,又见一群宫娥正在翩翩起舞,楚庄王则左抱郑姬,右拥越女,津津有味地欣赏音乐和舞蹈。伍举实在按捺不住,疾步过去跪倒在楚庄王面前:“大王请了。”楚庄王斜着眼睛看了一下,见是伍举,问道:“将军来此何事?”
伍举说:“启禀大王,刚刚有人问了个十分奇异而又有趣的问题,臣下不解。臣知大王聪明过人,特来请教。”楚庄王说:“是什么有趣的问题,连将军都不理解?那你说来听听吧!”
伍举说:“现在有一只五彩的大鸟,停留在郢都的凤凰山上,三年不鸣也不飞,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楚庄王笑着说:“孤王知道,这不是平凡的鸟。三年不动是在定意志,不飞是在长羽翼,不鸣是为了体察民情。虽然三年不飞,但是飞必冲天。虽然三年不鸣,但必定是一鸣惊人。孤王已经知道你的来意,你且退下吧。”
伍举将这个情况转告给楚国的忠臣,大家听到这个情况甚是高兴,都在等着楚庄王的“一鸣惊人”。
可是又过数月,楚庄王依然如故,楚国的前途令人担忧。大夫苏从说:“大王如此言行不一,楚国必将灭亡,我等也难免一死。与其看到楚国灭亡而后身死,倒不如现在进谏而死,也落得忠臣的美名。”
于是苏从闯进后宫,一见楚庄王便倒地大哭。楚庄王问:“大夫为什么如此伤心?”
苏从回答说:“我哭是因为我自己将死,楚国将要灭亡啊!”
楚庄王说:“你如何将死?楚国又如何将亡?”
苏从说:“臣下听说‘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大王沉溺于鼓乐声中,不理政事,故楚国将亡。大王要‘谏者斩’,我今来进谏,必定死罪。”
楚庄王听后,抚掌大笑。忽然站起来,左手一把拉起苏从,右手抽出宝剑,郑重地说:“有此忠臣,不愁楚国得不到大治。即日就息钟鼓,罢游猎!”说完,便一剑砍断了系钟鼓的绳索,斥退了正在歌舞的宫女,并且立即上朝理政。
此后,楚庄王实行改革,修明政治,发展生产,扩充军伍,决心同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几年的工夫,楚国实力逐渐强大,陆续向周围用兵,征服了南方的许多小部族和洛阳南边的戎族,又打败了宋国,在周朝王室附近阅兵示威,使得周天子也派人慰劳他。后来楚国又把中原霸主晋国打得落花流水。人们都说,过去默默无闻的楚庄王,几年工夫竟然做了各诸侯的霸主,真是“一鸣惊人”。
楚庄王绝缨宴客人得厚报
秦朝宰相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做人也要能像高山大海一样,胸怀能接纳百川,所以小溪江河都投向它。一个有深厚修养,胸怀宽容大度的人,人们也都乐意与他为友或为他效命。
春秋时的楚庄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大度而有涵养,很懂得体恤自己的臣下。有一次他举行夜宴款待他的一批得力臣下。为了让大家玩得尽兴,庄王还请出自己的妻子,让她为众人斟酒助兴。正欢饮间,忽然刮起了一阵风,吹熄了宴会上的所有烛火,而其中有一个人见王后长得漂亮,便在酒精的作祟之下趁黑拉住了王后的衣袖,想占些小便宜,但却被机智的王后给挣脱了,虽然王后没看清是谁,但她挣脱时还顺手拉断了这人官帽上的帽缨握在手里。
王后对此非常生气,便命人点上烛火,要求庄王凭帽缨查出此人加以重罚,可想而知,此时宴会气氛十分紧张,每个人的心里都在不安地犯着嘀咕,等着看哪位冒失鬼这么倒霉。然而,事情却大大出乎意料,端坐在宴席主座上的楚庄王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依然笑容满面,只见他呵呵一笑,对大家说:“今日大家与我欢乐饮酒,谁的帽缨不拉断,就说明他不想与寡人尽兴畅饮。”于是群臣都开怀大笑,将自己的帽缨扯断了,大家欢饮至深夜才散席。
此事之后不久,临近的吴国发大军来攻打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迎敌。敌军气势正盛,楚军开始时抵挡不住,而有一位叫唐绞的武将却表现得非常勇敢,他奋不顾身,连续五次带头冲入敌阵,杀得吴国的士兵不敢向前,还两次截杀了欲偷袭楚庄王的敌将,献敌将的脑袋于庄王面前,他的举动大大地鼓舞了楚国军士的斗志,大家齐心协力,将敌军杀了个丢盔弃甲,吴军狼狈而逃。
凯旋归来后,楚庄王亲自犒赏有功将士,特别是唐绞,他对唐绞说:“我不曾优待于您,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唐绞却非常惭愧地说:“楚王不知呀,我不能再受赏了!因为那天晚上的宴会对您的爱妃行为不轨的人就是我啊!您不怪罪我,还为我保留面子,所以我愿肝脑涂地报答您啊!”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让人就是利己。聪明的人善于让对方欠自己一个人情,以情打动人心,从而赢得帮助。楚庄王就深知人的这种感恩心理,他巧妙地卖给手下人一个人情,打动了对方,使唐绞在战场上奋力厮杀,拼死去保护他。这也说明,能大度容人,方能凝聚人心。
范蠡暗中发展成巨富
战国时的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携西施及家人一起来到一个叫“陶”(今山东定陶县)的地方,打算在这里经商。但来到这里后,范蠡并没有马上开店设铺,而是来到郊外的村子和家人一起身着粗衣,在地里耕种。
仆人们对此都议论纷纷:咱家主公明明还有一些贵重珍宝,怎么不去陶邑买大房子,再买些奴隶来种地?后来范蠡的二儿子也忍不住了,去田间问父亲:“父亲,下人们都议论,我和大哥也商量了,咱们致富恐怕不能全凭苦力气耕田。你不是早说过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好,适宜经商,可为什么不去城中,偏在这乡下下苦力种田呢?”
范蠡说:“孩子!我们初来乍到,人地两生,致富快了,反遭祸殃!今年是卯年,种谷必定收成好,我们一边种谷,一边收谷、贩谷,不起眼地干,富了也不引人注意,慢慢地将生意做大,万不可性急浮躁!”二儿子听后半信半疑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