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与孩子有效沟通的100个好方法
26068700000009

第9章 善于听出孩子的“潜台词”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

――(中国)李镇西

【经典事例】

一个七八的孩子放学回家,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某某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在桌子底下看漫画书。”

爸爸回答:“你管他呢?你好好上课就行了,不许和他学啊!”孩子愤愤地说:“我知道,没和他学。”

妈妈下班回来了,孩子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哦,那你看了吗?”

孩子回答:“我没看。”

妈妈肯定地点了点头:“你做得对,你觉得他的行为对吗?”

孩子认真地回答:“不对。”

妈妈又问:“为什么不对?”

孩子说:“不应该在上课的时候看其他书,应该认真听讲。而且上课看其他书对老师也不尊敬。”

这时,妈妈笑了笑:“你说的对,我们应该尊重老师,上课时认真听讲,不看其他的课外书。”

【智慧点拨】

其实,对于一些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表达的意图可能是在征求父母的建议,或是肯定自己的观点。而像爸爸那样,无疑没给孩子这个机会。相反,妈妈却用提问的方式,给孩子阐释观点的机会,从而帮助他在思想上建立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上课不能看课外书”。所以,父母要善于分析,听出孩子的“话中话”。

父母千万不要小瞧孩子的语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出于自尊心或者其他方面的考虑,孩子有可能不愿意直接说出内心深处的想法,他会改变一种表达方式,暗示父母。如果父母只是直白地理解其字面意思,误解了他真实的想法,那么,慢慢地就会在亲子间形成一道沟通障碍,从而影响亲子间关系。因此,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参考建议】

当孩子的话不再直截了当,而是委婉含蓄时,父母要善于听懂孩子的“潜台词”,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其真实想法,使亲子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1.赏识孩子说带“潜台词”的话。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潜意识中,每个孩子都会不断寻找一种让自己从属于家庭的行为。孩子会尝试很多种不同的行为表达,目的是要找出一种让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途径,以保持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和尊严。

可见,“潜台词”是孩子在寻找一种有效的表达途径之一。所以,当孩子婉转表达时,父母不能盲目打击:“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少拐弯抹角。”应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2.提起足够的教育敏感度。

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善于察觉孩子的真实想法。一方面注意他的眼神和肢体语言,提起敏感度来;另一方面要细细品味他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微小的感情线索,如语气等一些“信号”,挖掘其表达的潜在的意思。此外,父母与孩子间的默契也非常重要,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细心体察,慢慢地会发现洞察孩子的潜在心理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3.解析孩子的话外之音。

孩子说话拐弯抹角,其实有时是在试探父母的想法。比如,孩子说:“妈妈,张山他们四点去打篮球。”其实,他有可能是在试探父母的意思“我四点可以去打篮球吗”。这个时候,父母要表明观点,给他一个明确的信息――可以去,或者不能去,并说明理由。当然,正确的解析还是要建立在认真倾听和冷静思考的基础上,所以,全神贯注地倾听是关键。

4.善于提出问题,探明孩子的动机。

当孩子话中有话,父母不能理解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表述清楚。如,问孩子“哦,是吗?你觉得他做的对吗”、“你是怎么看的呢”等等。当然,孩子说得不完整时,父母可以做一些补充;说得有偏差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地纠正。

父母也可以把孩子的观点转述一遍,提问“是这个意思吗”。父母不要怕说错,误会他的想法,因为这也是交流的一个过程,即使说错了,父母也要鼓励孩子纠正。总之,父母要善于提问,善于引导,弄清楚孩子真正所想、所要。

5.不嘲笑孩子的幼稚。

曾有一个小女孩对妈妈说:“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要理解我说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否则我不会原谅你。”不知道父母都听出这个孩子的弦外之音了吗?这句话在提示父母,不能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孩子的事情,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真切地感受并接受他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倾诉,父母也才能有的放矢。

【金玉良言】

听出孩子的“潜台词”,并不是一项技巧的训练,再多的方法也只是起辅助作用,根本是父母要平时多抽出时间陪一陪他,和他多交流,了解其喜好和性格,从而真正了解他的心理,慢慢地也就能听出他的“话中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