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用人术
2610500000034

第34章 智慧经验用人术(4)

有些领导在除旧布新方面显得很不果断。因为在他们看来,许多下属或职员在自身的职务上已经干了许多年,他们并非不努力,而是能力有限。如果将他们开除出去,势必使他们失去经济来源、名誉也要受损,有鸟尽弓藏之嫌,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大局、从整个集团的利益来考虑,这种看法则是短浅的,也是一个受任败军之际的领导所不应该具有的。如果在平常时候,事业发展顺利,不妨将这些尽力而不能胜任的属下留下来,放在一些非重要的部门,但是,在这个情况下,不可能照顾得如此全面,领导者必须大刀阔斧,除旧布新,增加新鲜血液,并大胆启用新人。

如何考察一个新人的才能呢?每个领导者都应懂得一套从知人到用人的工作方法。

知人,即知人的德、才、识、情。其中德就是基础,无德之人切莫用。试想,如果你的一个下属当他困难时候受恩于你,于是表示要死心忠命于你。而当你困难的时候,他不但不替你分忧,反而釜底抽薪给你雪上加霜。这样的人如得到重用,定是你倒楣的开始。

如果你有意提拔某人,最好不要向他(她)表态,而应多留些时间观察他(她),了解他(她),通过与他(她)接触,正面了解此人,通过与他(她)身边的人接触,侧面了解他(她)的为人处世。有时还需要给他(她)出几个难题考验一下,试试他(她)的诚心。

作为领导,切不可以貌取人,以文凭取人,不可以我取人,不能以个人的想像、感觉、关系、人情取人。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失火的地方往往在后院。

137.对小人宜冷静利用

与有德无才者相反,小人也许才华横溢,诡计多端,但品德有失高尚,这样的人才怎样使用,这里我来讲一个曾国藩和李鸿章巧用小人刘铭传的例子。

刘铭传生长在民风强悍的淮北平原,自小养成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豪霸之气,18岁时,一个土豪大他家勒索,其父亲与哥哥皆跪地求饶,只有刘铭传愤而寻找土豪报仇,土豪欺他年少,对他进行污辱,不料他大步跨上前去,抢过刀来割下了土豪的首级。之后便聚众为王,拉起了一支队伍,成了乡里有名的流氓头子。

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回籍招募淮军时,第一个就看中了他。因此,将他的队伍募入淮勇,名为"铭军",并花了不少银两,从洋人手中购买了枪支弹药,把铭军装配成为近代武装。这支队伍为李鸿章建立功业出了不少力,但对于刘铭传的倨傲狂妄,李鸿章也着实恼火。因此,当曾国藩借用淮军剿捻时,李鸿章就把"铭军"拨给了老师,希望曾国藩能够熏陶、管教他一下。

果然,在剿捻过程中,刘铭传军与另一悍将陈国端军发生了两次械斗。怎么处理这个事端,可真让曾国藩犯了难。不处理吧,于事不公平,双方都不能平心静气,今后还会内讧,处理吧,这是李鸿章的属下,且刘铭传谋勇兼备,又有洋枪洋炮,今后自己还要倚重他。于是,曾国藩想了个万全之策,就是对刘铭传进行严厉斥责,嘴上说得狠,但对其过失不予追究,使他心生悸畏。这一招果然管用,只是不久,曾国藩就调铭军独自赴皖北去剿捻了。

对于老师的办法,李鸿章心领神会,所以他照方抓药,在剿捻成功后,他向清廷力保刘铭传的功绩,使刘铭传得以委任台湾道员。正是这个桀骜不驯的小人,在中法战争中带领台湾军民奋起抵抗法军的进攻,使法军始终未能攻下淡水,占领台湾的梦想破灭了。

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正式撤道改建行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所以,对于有才无德者,要控制使用,这就好像剑一样,控制好了,则为利器,控制不好,则为凶器。

138.知兵之将才能永胜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说:"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意思是说,深知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主宰,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决定性的人物。

由此看来,企业中领导者及员工是否都是"知兵之将"就显得特别重要。换句话说,领导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管理水平,而员工则应具备高超的业务技术技能。这直接关系到公司企业的命运和前途。

韩国的三星财团的前身是创立于1913年的三星商社,这家商社是一家做进出口贸易的小公司。原先惨淡经营,从50年代开始扭转局面,进行多元化经营,业务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

现在,三星已成为韩国屈指可数的大财团了,它拥有20多个企业、8万多名员工,年营业额超300亿美元,是排在世界前30名的著名大企业。

三星集团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呢?因为他们深知"知兵之将"的作用。

三星集团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把多数的时间用来吸收和培训人才。他们坚信"知兵之将"的重要性,坚信企业的成败在于员工和属下领导者的素质。

早在1957年,三星就成为韩国第一个通过公开考试来甄选人才的企业,这种制度一直坚持到今天。

三星集团是韩国第一个设有培训中心的企业,企业严格执行员工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的规则。员工每隔数月或在企业投入新产品生产之前,都要重新培训,以利更新知识和技术,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新形势。

三星财团把人才培训当作关系到自己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它的培训办法之一,是不惜代价购买先进的教育设施,面向所有员工开放,从董事长到员工,每年都要到培训中心接受3次以上的进修。通过不断的进修,培养大批适应新的竞争状况的优秀人才。

识人和培养人的目的是用人,是"知兵之将"的就必须录用他。三星财团通过公正的评价,把一些有干劲和有才智的人放到重要的岗位,对他们奖励和提拔。

正因为三星财团在用人方面高瞻远瞩,方法和措施得力,故"知兵之将"不断涌现和成长,很快使企业在家用电器、计算机的生产等方面迈入先进行列,使企业的竞争力及效益不断提高。

139.善用人才能益于人

用人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用人高手在用人之前,要先打量他,不会用人家的短处去指责诋毁其长处,也不因人家的拙劣之处去指责他的完美之处。《太公六韬·龙韬·王翼》中也说:用人之法关键在于能够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纪纲。所以成功的人必有人才转聚他的周围,孔子贤达,周围就有72贤人,刘备忠义,则有张飞关羽以侍左右,用人之道在子上应天时,下应地理,所以可成大事。

从自然界来看,散沙可以用水和之,也可以手攥拳强使之合。也可以用胶和漆团结他们。前者为乌合之众,后者为钢铁之师。凝聚力的大小决定战斗力的大小。这说明用人不仅需要管理的手段,还要有管理的智慧。

用人者最害怕用人不当,所以历代帝王统治人们,想出不同的办法,如雍正皇帝发明了一种用大臣互相监督的办法,监视乙,又让乙监视甲。这样,甲、乙认为自己是皇帝的亲信,而皇帝对甲、乙的忠奸、才能、人品、政绩、隐私、舞弊都了如指掌。例如这种方法管理就像以水团砂一样不能长久。而到民间时,为防止朋党术,袁世凯棋高一着,他组建北洋新军,培养将士对他的感情,让将士只知有袁大人,而不知有大清朝。即使如此他对自己属下的统制(师长)却经常调来调去,以防止部下形成下一级的朋党系统。例如,号称"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虽然号称是袁世凯的心腹大将,但也被袁调来调去,先后担任过第3、4、6等镇的统制。所以刘伯温说,高明的统治者的用人之术在于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用时猛如虎,闲时绵如羊,而在这个人才的团体中,统治者才是他的核心和灵魂。

有些目光短浅、私心严重的领导者,他们由于过分"器重"或依赖下属的杰出才能,总是担心提拔下属会影响他分管的工作,因而迟迟不提拔下属。还有的潜在领导人才,由于工作"离不开",主管领导"把住不放",致使他错过了"提拔"的机遇,造成终生遗憾。此类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少数领导者,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总是担心具有真才实学的下属超过自己,因而想方设法,制造种种借口,十分"巧妙"地阻挠、干扰、拖延和无限期"推迟"上级部门对某个下属的选拔。近年来,随着一大批知识分子领导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人才问题上,又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就是少数知识分子领导干部,未能摆脱"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恶习,竭力排斥、压制和自己不相上下,甚至才华超过自己的知识分子。这种由于领导者的嫉贤妒能而造成的捂才、压才、误才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和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一些自己并非"十全十美"的领导者,总是要求"选拔对象"应该十分"成熟","完美无缺"。他们对年轻的下属,百般挑剔,过分苛求,左看"不理想",右看"欠稳当"。倘若再听到群众中的某些闲言碎语,班子里的一些争议,那就更不敢放手提拔年轻的下属了。在这种"求全责备"的错误思想支配下,许多本来已经基本成熟的潜在领导人才,被白白耽误了施展才能的"最佳时期",这是十分可惜的。

140.用人的十条技巧

社会关系就是人用人的关系,不要说你不懂得用人的艺术,每日之间你有意无意的都在施展着用人的技巧。对上司的尊敬,对下属的使用,与朋友的共处,这些都是用人技巧的表现,在与这些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还真的要好好学习心理学知识呢。

对待忠诚老实的人,要一诺千金,同舟共济。从古至今,人们公认"人之交,信为本","君子重然诺,王岳倒为轻"。忠诚老实的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和这样的人交往,以实对实,说话算数,凭人格相处。坚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对付主观武断的人,要以柔克刚,豁达大度。说话办事只凭感觉和想像走极端的人,不易接受他人的思考判断。和这类人交往,可以先悉听尊便,不吱声,不反驳,保持宽容、镇定,一旦发觉对方因兴奋过度而显露弱点,再一一加以击破,使之口服心服。

对付能争辩的人,要克己忍让,求同存异。争辩并不是坏事,但有些人唇枪舌剑到处厮杀,甚至欺凌弱小,大动肝火。和这类人交往,一要坚持原则,二要适当忍让,不必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要求大同,存小异,最终达到合作共事的目的。

对付沉默寡言的人,要循循善诱,主动沟通。与人交谈就怕冷场,像记者招待会,问一句答一句,没有融洽气氛。和这类人交往,一要积极主动,敞开心扉;二要发问,调动对方。"良言一句三冬暖",话语对路对方即使不侃侃而谈,也会以语言和体态表明自己的态度。

对付言不由衷的人,要正直不阿,委婉气和。为人正直是立身之本。说了不算,算了不说,趋炎附势,两面投合,则属言行不一。和这类人交往,不能随波逐流,要用质朴敦厚、光明磊落给对方以影响;同时,温和而平静地指出他的弱点,使之醒悟。

对付惟我独尊的人,要棋高一着,不要"班门弄斧"。班门弄斧是中国世代相传的古训,意思是别在有本事者面前表现和显示自己。待人处事确应谦虚谨慎,但也要看对象。与惟我独尊的人交往,即使他是行家里手,你也不应自我埋没,而要用真诚和实力取得他的认同。

对付吹吹拍拍的人,要心理自立,受宠不惊。生活总是这样告诉人们,经常在你身边恭维你的人,并不一定出于真心,而是有某种需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发人深省。邹忌生得本不漂亮,可是朋友、妻妾都说他长得好看,比城北的徐公美多了,是因为朋友有求于他、妻偏爱他、妾惧怕他。与吹吹拍拍的人交往,要有自知之明,不为其美丽言辞所动,不能轻信不着边际、令人发笑的赞美。

对付心胸狭小的人,要虚怀若谷,开诚相见。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在《人生对你的意义》一书中说:"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和心胸狭小的人交往,要自然、坦诚、心胸宽广、不和对方计较。如果你真诚对待他,定会开启封闭的心理,获得顺畅的沟通。

对付模棱两可的人,要态度明朗,旗帜鲜明。一些人办事犹豫,谈话含混,写出文章似是而非。有人这样画像:"大概也许差不多,不过或者不敢说,可是大家都认为,然而恐怕不见得。"和这类人交往,必须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用坚定和果断的态度调动和影响对方,引导其进入你设计的轨道运行。

对付以怨报德的人,要乐于忘记,以德报怨。有些人一个眼大,一个眼小,用大眼睛看自己,用小眼睛看别人,遇事挑剔,好论人非,对帮助自己的人不怀感激。与他们交往,应当宽宏大量,不能耿耿于怀,忘记曾有的不愉快。乐于忘记是一种心理平衡。"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句名言揭示出人们要常记住别人的长处,淡忘别人的短处,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