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四年三月左宗棠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充任幕僚。左宗棠刚回湖南旧居,骆秉章即接连派遣专人,携带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三位大员的亲笔书信和优厚聘礼,热诚邀其入幕,左宗棠辞而不受。曾国藩东征之前贻书邀其入幕,也被他拒绝。这时,太平军已占领湘阴,扬言要活捉左宗棠,距其避难之所梓木洞仅五十里,他只好携带女婿陶桄以“捐输”为名逃往长沙,随即带勇接出眷属,全家移居省城。这样,左宗棠再也无法拒绝骆秉章等人的盛请婉劝,只得答应“入署襄办”,但“仍不受关聘”(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咸丰四年三月条。)。
左宗棠居骆秉章幕府,“事无大小,专决不顾”,“监司以下白事,辄报请左三先生可否。”(徐宗亮:《归庐谈往录》,第1卷,第9页。)以致“唯时楚人皆戏称左公曰‘左都御史’,盖以骆公官衔不过右副都御史,而左公权尚过之。”于是,左宗棠“练习兵事,智略辐凑。骆公专任以军谋,集饷练兵、选用贤将”,很快把湖南建成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基地,不仅屡却强敌、“两败石达开数十万之众”,牢牢控制这一首要之区,而且分兵四出,“援黔、援粤、援鄂、援江西”,卒使骆秉章“丰采几与曾、胡二公相并,则左公帷幄之功也”(《庸庵笔记》,第2卷,第9页。)。其时,左宗棠已因功保奏官职,咸丰七年清政府还有意令其“帮同曾国藩办理军务”(《左宗案年谱》,第59页。),皆不愿俯就。且曾私下向人表示:“鄙人二十年来所尝留心,自信必可称职者,唯知县一官。”“此上唯督抚握一省大权,殊可展布。”“若真以蓝顶加于纶巾之上者,吾当披发入山,誓不复出矣。”(《左文襄公书牍》,第2卷,第28页。)这就更使人认为,他在实际上已是有实无名的巡抚,隐操一省大权。若非樊燮控案引来的一场政治风波,迫使其于咸丰九年十二月“辞骆公,荐刘公蓉自代,请咨赴京会试”,离开湘抚幕府,此事尚不知如何终了。然而,在这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战争中,他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已与曾、胡相近,隐成三足鼎立之势,虽未投到曾国藩的麾下,却已为清政府和这个正在形成之中的军政集团,立下了不可抹灭的功勋。毛鸿宾称其在骆秉章幕,“血诚自矢,思虑精专”,“自刑名、钱谷、征兵、练勇与夫厘金、捐输,无不布置井井,洞中机宜。”(毛鸿宾:《毛尚书奏稿》,宣统二年刊,第3卷,第26页。)左宗棠自己也说:“湘中财赋,不及江浙七郡之一。自军兴以来内固疆圉,外救邻封,未尝请太府之钱,未尝乞领邦之助,兵无饥噪之事,民无困敝之虞。”(《左文襄公书牍》,第5卷,第61页。)所谓“骆秉章之功实则左宗棠之功”,“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绝非虚语。
曾国藩办理团练的时间,虽较江忠源、胡林翼为晚,较李鸿章为短,但其父曾麟书和二弟曾国潢,却早在道光二十九年就在家乡组织“安良会”,对付“吃排饭”的饥民。咸丰元年在湖广总督程矞采、湘乡知县朱孙诒的支持下,曾麟书、曾国演父子又和刘东屏、刘蓉父子组织团练武装,镇压湘乡县境内的民众抗粮斗争。他们亲自购置眼线,率勇捕人,连自己的亲戚朋友也不放过,很快把这场斗争镇压下去。咸丰二年湘乡全县普遍办起团练,县城设立总团,下设三个分局,曾麟书以湘乡首户充任总团长。
咸丰二年曾国藩奔丧回籍之后,尽管丧服在身,亦仍不甘寂寞,特写《保守太平歌》一首,意在动员地主士绅,积极组织起来,对抗农民起义军。出任团练大臣之后,又别出心裁地将“团练”一词一分为二,于积极募练勇营的同时,在全省推行团练保甲制度,设立审案局,残酷镇压农民的反抗活动,声言只要“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曾文正公奏稿》,第2卷,第3页。)。他办案不经有司,定罪不要证据,废除一切司法制度和办理程序,仅根据团绅的言词与要求即可置人死地:或者就地正法,或者杖毙堂下,或者瘐死狱中。按照湖南司法惯例,一切送省审理的案件,都应先交首府首县善化县衙讯办。故在曾国藩的审案局设立之后,仍有人将疑犯送到那里。而曾国藩则嫌他们杀人太少太慢,竟不顾别人脸面,强行将人从善化县衙提走,施以重刑。曾国藩这种既违人道、又属越俎代庖的做法,在官绅民众中引起极大不满,不仅被冠以“曾剃头”、“曾屠户”的徽号,还暗中鼓动提标兵哗变,群起围攻团练大臣公馆,枪伤曾国藩贴身警卫,迫使他灰溜溜地离开长沙,实际上是被赶出了湖南省城。曾国藩移驻偏居湘南的衡州之后,全力编练湘军,无暇顾及团练保甲事项,虽仍保有审案局名目,亦不再过问民间案件。
除上述首脑人物外,这个集团的骨干成员中,也有不少人具有在籍办理团练、镇压农民起义的经历,而湘淮军的早期将领则大部分如此。湘军早期将领主要由八旗、绿营弁兵和士绅组成,旗、绿营弁兵主要是多隆阿、塔齐布、杨载福、鲍超、田兴恕等人,士绅则主要是罗泽南、王錱、李续宾、李续宜、彭玉麟、刘长佑、刘坤一、蒋益澧、刘腾鸿、杨昌浚等人。彭玉麟、刘长佑、刘坤一三人都曾参加过镇压李沅发起义的军事行动,前面已经述及。刘长佑、刘坤一曾长期追随江忠源办团练,参加过包括蓑衣渡伏击在内的一系列军事活动。当咸丰三年十一二月间江忠源被围于庐之时,刘长佑曾带勇援救,因中途受阻未能到达。江忠源死后,刘长佑和江氏兄弟便投到湖南巡抚骆秉章,实际上是左宗棠的门下。其余如罗泽南、王錱、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刘腾鸿、杨昌浚等人皆籍隶湘乡,而王、李、李、蒋、刘、杨数人又都是罗泽南的学生。湘军始源于湘乡练勇,要弄清他们湘军创建之前的情况,还须从湘乡团练说起。而湘乡团练所以优于他县,则又同知县朱孙诒的积极活动分不开。
朱孙诒字石翘,江西清江人,捐纳出身。始为刑部主事,旋改知县,分发湖南,历署宁乡、长沙知县,道光三十年移署湘乡知县。其时,由于漕务积弊和前任知县贪渎,官绅严重对立,饥民成群,会党活跃,呈现出动乱在即的种种征兆。朱孙诒上任后,首先逮捕“陈胜祥、刘福田等置之法”,严厉镇压了会党、饥民的反抗活动,随后即动手解决官绅之间的矛盾。他通过王錱了解到士绅的基本情况和要求,便于改变漕粮征收办法、消除官绅之间对立情绪的同时,着意对湘乡士绅的中坚分子加以拉拢,“举罗泽南孝廉方正,县试拔刘蓉冠其曹,延王錱襄幕,于康景晖、李续宾、李续宜皆奖勖之”(《清史稿》,第40册,第12347页。)。咸丰二年春太平军久攻桂林不下,有北上入湘迹象,广西巡抚邹鸣鹤急移咨湖广总督程矞采,促湖南早作准备。消息传出后,湖南各县纷纷举办团练,湘乡县尤为积极。朱孙诒亲自召集全县巨绅,议定团练章程,并决定在湘乡县城设团练总局,下设三个团练分局,地点分别在县城和永丰、娄底两镇。太平军进入湘南后,湖广总督与湖南巡抚命各县团练武装沿途阻截。朱孙诒“集团丁分三营,以罗泽南领中营,易良干副之;王錱领左营,杨虎臣、王开化、张运兰隶焉;康景晖领右营。罗信南综粮糈,谢邦翰治军械。”(《清史稿》,第40册,第12348页。)开始分发号衣,集中训练。为报知县朱孙诒的知遇之恩,王錱在营伍编练过程中表现最为积极。“始分给号衣,群然耻为异服,不肯服。公(指王錱)则取一号补自著之布袍,乃定。”于是,王錱“以意创为营制、号令,日夜与罗忠节公编束队伍,令友人弟子分领之,亲教之步伐、技击。每教一人讫,则以一算珠令衔之,牵使就列,乃复进一人,教之如前。”(《湘军人物年谱》(一),第48页。)其办法虽然较为原始,态度却相当认真。太平军围攻长沙期间,清政府大军云集,将太平军四面包围,湘乡团练也积极参加防堵活动,“王錱、康景晖、赵焕联分驻要隘,罗泽南、易良干防县城,伏莽蠢动,即时捕灭,县境肃然。”(《清史稿》,第40册,第12348页。)湘乡团练遂名响全省,为巡抚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