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26404100000004

第4章 谦恭谨慎(1)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摘自金景芳《周易讲座》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页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摘自《周易》《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0页

益赞于禹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摘自《尚书·大禹谟》《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7页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摘自《诗·小宛》《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52页

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摘自《诗·小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53页

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摘自《诗·抑》《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55页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摘自《礼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30页

子曰:君子慎以避祸,笃以下揜,恭以远耻。摘自《礼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居1980年版第1638页

(周公曰):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谦者失天下,亡其身,桀、纣是也,可不慎乎?!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渭也。”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70页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摘自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1985年版第132页

名与身孰亲?身与贷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摘自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1985年版第155—156页

古之费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若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此蔽不(而)新成。摘自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1985年版第91—93页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摘自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1958年版第111-112页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9页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者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摘自《周易》《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9页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84页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83页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50页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3页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4页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83页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4页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5页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3页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2页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5页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页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88页

孔子曰:“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今学曾未如疣赘,则具然欲为人师。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82页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也。”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掘之而得甘泉焉,树之而五谷蕃焉,草木殖焉,禽兽育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其功而不德。为人下者其犹土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9页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6页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摘自《左传·昭公八年》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301页

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华抱足。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虽无能,君子务益。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77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摘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9页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安往而不爱哉!”摘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26页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0页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7页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1页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摘自杨伯峻《孟子泽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2—83页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30页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18页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4页

曾子行,晏子从于郊。曰:“婴闻之,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婴贫无财,请假于君子,赠吾子以言:乘舆之轮,太山之木也,示诸栝,三月五月,为帱菜,敝而不反其常。君子之栝不可不谨也,慎之!兰苣、稿本,渐于密醴,一佩易之。正君渐于香酒,可谗而得也。君子之所渐,不可不慎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62页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小人反是。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19页

端悫顺悌,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可以为君子者矣。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悌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3-24页

语曰: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吾闻之也: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孙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愈卑,每益禄而施愈博,位滋尊而礼愈恭,是以不得罪于楚之士民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0页

雨小,汉故潜。夫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小人不诚于内而求之于外。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60页

故积石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9页

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慢,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5页

忄乔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倔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屉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6页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然也。故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是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于百王之前,若端拱而议。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则操术然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3页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4页

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故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此谓君子。摘自《邓子·无厚篇》《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知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87页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谚曰:“诫无诟,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69页

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四马不能追也。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伤也。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夫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本也,可不慎乎!故蒯子羽曰:“言犹射也,栝既离弦,虽有所悔焉,不可从而追已。”《诗》曰:“白硅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六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466页

怨生于不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蚤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能行此五者,可以全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要道也。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98页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忧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污辱难湔氵丽,败事不可后追。不深念远虑,后悔当几何!夫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谩谀者,穷辱之舍也;取虐于人者,趋祸之路也。故曰:去徼幸,务忠信,节嗜欲,无取虐于人,则称为君子,名声常存。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97页

孙叔敖为楚令,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为余教。”父曰:“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82页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戒之慎之。君子不务,何以备之?夫上知天则不失时,下知地则不失财。日夜慎之,则无害灾。摘自刘向《说苑》卷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77页

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摘自《吕氏春秋》卷一九《举难》

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声言应对者,所以悦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悦心也。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恭,则目悦矣;言理应对逊,则耳悦矣;好仁厚而恶浅薄,就善人而远僻鄙,则心悦矣。故曰行意可乐,容止可观,此之谓也。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88页

(司马相如上疏)曰:“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之留意幸察。”摘自《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053—3054页

君子之于己也,无事而不惧焉:我之有善,惧人之未吾好也;我之有不善,惧人之未吾恶也;见人之善,惧我之不能修;见人之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摘自徐干《中论·修本》《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人之为德,其犹虚器欤!器虚则物注,满则止焉。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厌,诲之而不倦。摘自徐干《中论·虚道》《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