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26404100000005

第5章 谦恭谨慎(2)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不知纪极,犹自败累,况士庶乎?颜之推《颜氏家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317页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颜之推《颜氏家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16页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道之难进也。故君子思过而预防之,所以有诫也。切而不指,勤而不怨,曲有不礼,其惟诚乎。王通《中说》卷下《问易篇第五》丛书集成本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王通《中说》卷下《魏相篇第八》丛书集成本

欲得于身吉,无过莫作非。但知牢闭口,祸去阿宁来。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卷四《浓得于身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9页

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之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马总《意林》卷五《物理论》四部丛刊本

言不中,行不谨,辱也。王通《中说》卷上《工道篇第一》丛书集成本

(庸)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区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词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吴兢《贞观政要》卷六《慎言语第二十二》上海古籍1979年版 第198页

圣人没教,欲人谦己,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募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为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全唐文》卷—四六孔颖达《对论语问》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 第1478页

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初唐四杰文集》卷一五杨炯《杜袁州墓志铭》四部备要本

一凡人誉人,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占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6页

士君子爱身防患,无逾于慎独矣。能惧显觏,不为暗欺;忠信参于外,虽有盗贼,不能为患矣。《易》曰: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斯之谓也。李德裕《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外集》卷二《慎独论》国学基本丛书本

小善乱德,小才耗道。皮日休《皮子文薮》上海古籍1981年版第96页

(徐彦伯曰)夫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志之端也,身之文也,既可以济身,亦可以覆身。刘昫《旧唐书》卷九四《徐彦伯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095页

谦者,人所尊;俭者,人所宝。谭峭《化书·解惑》

形同则性同,性同则情同。圣人之形与众同,而性情岂有异哉?然则众多欲而圣寡欲。非寡欲也,知其欲之生祸也。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一《庆历民言·损欲》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室)欲,迁善改过而后至。乾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过,圣人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摘自周敦颐《周子全书》卷第二遗书下《通书》乾损益动第三十一

君子不欲才过德,不欲名过实,不欲文过质。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摘自程颢、程颐《二程集》《遗书》卷二五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0页

富贵骄人,固不善;学问骄人,害亦不细。摘自程颢、程颐《二程集》《遗书》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页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自程颢、程颐《二程集》《经说》卷五《明道先生改正大学》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27页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夫圣人功既成,名既遂,则身退之者矣。此乃天之道也。夫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书》又曰“谦受益”、“满招损”之谓也。摘自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道经》持而盈之章第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页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夫富贵不期于骄而骄自至,所以遗咎患也。摘自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道经》持而盈之章第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页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方则易挫,曲以应之,此所以能全也;直则易折,故枉以待之,此所以能直也;海者常处于卑,而为百为之所委,故洼则盈;无春夏之荣华,秋冬之雕落,故弊则新。少者复本,则得矣,多者有为,则惑矣。摘自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道经》曲则全章第二十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6—27页

身退仍怀退,心平更欲平。直嫌绳尚曲,重觉鼎犹轻。力学能除翳,深居可息黥。圣门初岂远,妙处在躬行。摘自《陆游集·剑南诗稿》卷七七《铭座》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801页

人誉己,果有善,但当持其善,不可有自喜之心;无善,则增修焉可也。人毁己,果有恶,即当去其恶,不可有恶闻之意;无恶,则加勉焉可也。摘自宋纁《古今药石》卷上丛书集成本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摘自林逋《省心录》丛书集成本

(张守曰)盖所谓慎德,不过正心诚意,畏天爱民,俭于家,勤于邦,远声色,屏货利,兢兢业业,凡可以累德者,无不戒也。持久不衰,盛德日新,四海爱戴而不忍去,何患四夷之不服乎?摘自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炎兴下帙七十四》海天书店1939年版第478页

格物穷理,有一物便有一理。穷得到后,遇事触物皆撞著这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若穷不至,则所见不真,外面虽为善,而内实为恶,是两个人做事了!外面为善是一个人,里面又有一个人说道:“我不好。”如今须胜得那一个不好的人去方是。摘自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89页

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譬如人之两足,左足行,则右足止;右足行,则左足止。又如一物悬空中,右抑则左昂,左抑则右昂,其实只是一事。摘自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0页

穷理者,因其所已知而及其所未知,因其所已达而及其所未达。人之良知,本所固有。然不能穷理者,只是足于已知已达,而不能穷其未知未达,故见得一截,不曾又见得一截,此其所以于理未精也。摘自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92页

治身之义,事君之节,二者君子之极行也。于治身也能谨其小,于事君也能识其大,而君子之行不远矣。昔之治其身者,或忽于言动之细微,而曰我能为其大者而已。及其所以事君,则又或不能为其大,而姑欲累小善以自免焉,此德之所以不立而人之所以不成也。摘自《叶适集·水心文集》卷二六《谥议·黄端明谥简肃议》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25页

存心、穷理,二者当表里。用功盖知穷理而不知存心,则思虑纷扰。物欲交攻,此心既昏且乱,如何穷得义理?但知存心而不务穷理,虽能执持静定,亦不过如禅家之空寂而已。故必二者交进,则心无不正,而理无不通,学之大端,惟此而已。摘自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问人之所以为学心与理而已》

御吏接物,只是爱敬两字工夫,人事君亲亦然;无这两个字,羞恶是非辞让,皆无所措。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二《语录下》

凡在朋侪中,切戒自满;惟虚故能受,满则无所容。人不我告,则止于此耳,不能日益也。故一人之见,不足以兼十人,我能取之十人,是兼十人之能矣。取之不已,至于百人千人,则在我者,可量也哉。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一《语录上》

问不迁怒?曰:是圣人境界之事也。问如何便得到?曰:且自忿思难为始。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一《语录上》

日用间,若不自加提策,则怠惰之心生焉。怠惰心生,不止于悠悠无所成,而放僻邪侈随至矣。耳目闻见,与心之所发,各以类应,如是种焉。今日之所出者,即前日之所入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未尝少差,不可不慎也。摘自许衡《许鲁斋集》卷一《遗书》

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凡一事之来,一言之发,必求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不牵于爱,不蔽于憎,不因于喜,不激于怒,虚心端意,熟思而审处之,虽有不中者,盖鲜矣。摘自许衡《国朝文类》《时务五事》卷一三

若古君子,维正考父,三命循墙,亦莫予侮。彼其不然,一命而舞。山虽曰高,高不天,地有高者,临山之巅。谦欤盈欤,吾子勉旃。摘自方回《桐江续集》卷二九《谦山铭》

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施报之常也。……是以古之君子道高而愈谦、德尊而愈恭。其于人也,遏恶而扬善,人之有善,若己有之,唯恐其不得闻,而以为己所不逮;不幸闻人之过,则亦含容覆护,不忍其不得为君子。摘自邓牧《伯牙琴·名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