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2668300000050

第50章 洛阳春节习俗漫谈(3)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那么倒贴“福”字又是如何而来的呢?一说是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王府大门和库房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人。从此以后,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人百姓之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旬:“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另一种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倒贴了。第二天。皇上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天来访,故意把‘福’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7.民间关于“福”的礼仪习俗

由于我国民间传统把“福星”作为吉祥之神,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形成了种种民间习俗和礼仪。如平时一般对天庭饱满、心宽体胖的人称为有“福相”;对儿孙满堂、无忧无虑的人,称为有“福气”;好地方叫“福地”,好消息叫“福音”,不用费力却总能赶上好事叫“福将”,给人带来好处和希望的叫“福星”。男的娶了漂亮的媳妇叫有“艳福”,看到好东西叫“饱眼福”,品尝到美味佳肴叫“口福不浅”等等。关于礼仪方面,如封建时代妇女行礼致敬,要曲膝弯身,双手按住右腹,口称一声:“万福、万福。”送亲朋好友出远门,也要恭手相送,13称“一路福星”,也习惯称:“祝福你一路顺风”。农村造新房,到了上梁时,也时兴挂一块红布,写上“紫薇高照(即福星高照)。”最为隆重的要数春节的年终大典“祝福”:从腊月十五日开始,就要舂糕裹粽、杀鸡宰鹅、买鱼买肉,日夜忙着准备“福礼”。到了“祝福”吉日,凌晨就烧煮“福礼”,用二张或四张八仙桌拼拢,摆上鸡、鹅、元宝肉、猪头、鱼等“五牲福礼”,祭祀“祝福菩萨”,然后才祭祀祖先。除夕之夜,男女老幼,合家团聚,吃团圆饭,称为“散福”。鲁迅的小说《祝福》,就是通过古城绍兴除夕“祝福”这一浓郁的乡土风俗,在爆竹声声之中,对一位饱受封建礼教种种迫害,终于倒毙村头的祥林嫂的同情怜悯,向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血泪的控诉。

二、禄神信仰

1.禄的含义

禄,就是指禄位官职。《史记·天官书》记载,司禄亦为星名,历代封建统治者常常通过科举,以高官厚禄来笼络天下的读书人,为巩固他的统治而效劳。功名利禄是旧时士人所拼命追求的,而最高统治集团也就用高官厚禄,来牵制着天下的读书人“为我所用”。这种以禄位引人,恰如以饵钓鱼,所以称为“禄耳”。

2.禄神的来历

禄神来源于禄星,禄星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和天官福星一样,他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

禄星,位于北天球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有一段文字讲到禄星,大意是说: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古代人把天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圆形屋顶,所有星辰都在上面巡游。但人们发现有一处是不动的,几乎所有星辰都围绕这里旋转,这里就是天的中心,是天上皇帝的皇宫所在地。古代星相家称之为紫微宫,与人间的紫禁城遥相呼应,是尊贵的帝王居所。左右两列分别是紫微左垣和紫微右垣,他们就像是皇宫的城墙。城墙外面有一驾马车整装待发,这就是北斗七星。而陪同天帝巡视四方的,自然被想象成皇帝的文臣武将。头两位是武官,分别管对外战争和国内安全,对应西汉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和公安部长。贵相是丞相,司命、司中是神职人员,大祭司。排在最后的司禄,对应西汉的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长和人事部长。虽然远自西汉时期,禄星这个遥远的天体就被赋予主管功名利禄的职责,但那时的地位并不高。司马迁把他排在文昌宫六颗星里的最末一位,但进入隋唐时期以来,科举制度兴起,禄星开始走红。既然他负责天上宫廷里的人事选拔工作,也一定会能保佑读书人金榜题名。到了北宋,文昌宫所具有的职能更为单一。因为文昌二字又实在是太符合儒生们以文章求取功名、做官发达的迫切愿望。于是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文昌庙也成了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

3.道教演化后的禄神

公元1114年前后,笃信道教的宋徽宗主持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道教大会,有近千名道士参加。会议内容是举行请神仪式。道士们诏告天地,各显身手,延请各路神仙下界。下凡的各路神仙不仅享用到丰富的祭祀供品,还被一一加封新的官职。一位来自巴蜀的神明,格外引人瞩目,他就是梓潼神张亚子。大会讨论一致通过,诏封他为掌管天上文昌宫的神,并兼职负责人间的功名官禄。天上的文昌星官,从此有了一个人间神的身份。为什么要选择远在巴蜀之地的一位地方神来担任禄星在人间的代言人呢?这是因为梓潼神张亚子,在当时读书人中具有很高声望。传说他独具慧眼,能在万千人中分辨出哪一位将来会做宰相,而他暗示的方式就是以风雨相送。北宋蔡涤所著《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代大文豪王安石在幼年时陪同父亲出门远游,途经梓潼文昌庙,这时突然风雨大作。父子二人赶忙进庙躲避,但这风雨却让庙中一位书生非常兴奋。这位书生非常高兴,进而有些自负轻狂,结果在考场上连遭败绩、名落孙山,没有被朝廷录取。失意的书生再次来到梓潼文昌庙,并向当地守庙人抱怨,说风雨送贵人的说法根本就不灵验,守庙人也迷惑不解——难道梓潼神真的不灵了吗?直到若干年后,王安石高中状元,后来又一直做到宰相,梓潼人们才恍然大悟,风雨送贵人的说法果然灵验,只不过这贵人不是那位倒霉的书生,而是当时才七八岁的少年王安石。其实,梓潼神张亚子之所以被读书人奉若神明,是因为梓潼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是古代巴蜀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读书人进京赶考必会路经这座文昌庙,焚香礼拜,许下心愿,稍事休息,然后继续赶路。久而久之,香火渐渐旺盛,穿凿附会,求神应验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

道教不失时机地把梓潼神和文昌星官合二为一。梓潼神文昌星张亚子随后被纳入到道教的神仙谱系中,并且在最尊贵的玉皇大帝身边谋得一席之地。到了南宋末年,他的地位更上升为文昌帝君。禄星的演化进入最辉煌的阶段。到明清时代,文昌帝君已是天下读书人最敬重的功名考试神,他的声望直追万世师表的孔圣人。

4.民间传说的禄星

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姓张的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为张远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他有一门绝技最堪称道,擅长弹弓射击,百发百中。而射击的目标正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那么他后来又是怎样成为送子的张仙呢?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举兵伐蜀,大获全胜。后蜀皇帝孟昶沦为阶下囚被俘虏押送到北宋首都开封汴梁。陪伴孟昶的还有他心爱的妃子——绝世美貌的花蕊夫人。被赵匡胤软禁以后,孟昶与花蕊夫人两人厮守深宫、相依为命。不料赵匡胤却偏偏垂情于花蕊夫人的美貌,孟昶的厄运于是降临。在一次郊外狩猎中,孟昶意外地被弓箭误伤,不治身亡。噩耗传来,花蕊夫人伤心欲碎。赵匡胤怕她寻短见,赶忙接到后宫,派人日夜看护,希望花蕊夫人回心转意,倾情自己。但花蕊夫人仍不能忘记爱夫孟昶,暗自请画家绘制孟昶的画像,以寄托思念之情。为了防止被人识出,还特意给孟昶改换一身武官装扮,弯弓射箭的样子。然而画像上的英俊相貌还是引起赵匡胤的怀疑。一次花蕊夫人独自面对画像默默流泪,被赵匡胤看到,于是盘问画中人名字身份。花蕊夫人灵机一动谎称这就是蜀中著名的神仙张仙,供奉他可以保佑早生贵子。这件事后来在宫中流传开来,于是张道士从此以送子的张仙闻名于世。

北宋之初张仙送子的说法已风行于世,却是不争的事实。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另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而且张仙送的还是北宋的一代文豪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个考场上兄弟俩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早在两兄弟出生以前,有一次苏洵梦见张仙弯弓向天射击,连发两弹。苏洵不解其义,赶忙恭敬询问,张仙也不作答,隐身而去。直至今日两兄弟双双高中,苏洵才恍然大悟。原来张仙早就托梦许诺,日后必然双双得中。苏洵为此还写过一首名为《张仙赞》的长诗,以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