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做的10件事
26690600000014

第14章 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1)

和谐是21世纪的主旋律,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作为校园主体的班级文化构建,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在良好的班级文化引导下,才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说,班级文化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基础,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构建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班级文化构建的灵魂。构建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亦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心。班级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的构建当中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要素。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室环境、班级设施、班级文化团体、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文化还负载着诸多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审美功能。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以“家”一样的教室文化陶冶人

每当学期初的时候,学校领导都要布置教室文化这项内容,并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在检查过程当中发现许多班级的教室布置得赏心悦目,质量很高,很有创新精神时,要发出赞扬的声音。当你走进一间地面整洁,窗明几净,环境优美的教室时,你能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能在教室追跑,大声喧哗,随便吵闹吗?不能。这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大情感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位学生的心田,驱使着学生自觉自愿、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

以“家”一样的教室文化陶冶人,就是让教室成为一个认知的环境,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让教室成为一个回归生活的家园,让教室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让教室成为一个不断生成的空间,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让教室成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那么在构建教室文化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需要怎样做呢?

案例一

某学校某班教室外面走廊的墙壁上、后面的宣传版面上都贴满了学生的作品。有学生在寒、暑假读书活动中做的精美的手抄报和电脑报;有学生参加课外毛笔字兴趣小组后写出的漂亮的书法作品;有学生所写的优秀写话;有学生观察秋天后,用秋天的各色种子和形状各异的树叶贴成的秋色图;更有学生在各项常规竞赛中争得的一个个红五星。每次孩子们的最新作品上墙后,他们就会围在一起观看、指点着:谁的小报设计得好看,谁的习作写得生动,嘴里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当家长进教室来接孩子时,都情不自禁地站到教室外走廊内,来到教室后面的版面前,欣赏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充满童趣的作品,孩子们更会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来到自己的作品跟前,自豪地向爸妈报告喜讯。一段时间过去了,孩子们都会小心翼翼地从墙壁上,把自己这段时间内争取到的红五星摘下来,喜滋滋地一个一个地数着,然后一蹦一跳地统计到表扬栏内。孩子就是在这样无声的表扬中获得了前进的动力,使自己每天不断地进步。

案例二

某学校某班是这样构建教室文化的:教室前方,10个端正的红色大字贴在黑板的上方,这是本学期全班学生经过讨论制定的“学习有恒心,待人有爱心”的班级奋斗目标。它像一盏导航灯,指引同学们驶向成功的彼岸。教室后方是软包墙。取名“芳草地”,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园地。全部由学生自掘自播,把它装饰成五彩缤纷的天地。“芳草地”两边,两块版面是“风采台”……“蜜蜂飞舞,百花齐放”、“雏鹰争章园地”在闪光。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体育章、艺术章、读书章、爱心章闪烁在雏鹰强健的翅膀上。这里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理想,放飞了希望。“风采台”与教室前方的目标标语前后辉映,时时激励,鞭策学生们朝着目标奋进。教室后一角是班级图书角,每人都把自己最喜爱的图书献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室前一角是生物角,有学生自带的盆花,养的金鱼、乌龟。由这个教室布置可见,教室文化建设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空间充满文化气息。

班级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让我们努力让我们的教室成为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空间,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的场所。

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尽可能地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教师仅给学生提一些建议。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发挥了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举多得,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在内容上,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这样,学生时时处于文化与知识的熏陶之中,教育效果自然提高。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建设一个充满智慧、富于个性、洋溢文化气息的教室,让教室成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空间,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的场所。

二、以人文的制度文化规范人

在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品位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也正蓬勃兴起。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只有把班级文化建设好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才有了它坚实的基础。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自己所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应该从尊重学生,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角度出发,去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特性的班级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但是,制度不应该是班主任的“圣旨”,不管学生愿不愿意都必须遵循的“王法”,而应该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商讨决定的,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班级准则。当然,制度不能仅仅成为一种摆设,更不应该沦为针对某几个人的一种惩罚依据。我们不要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制订制度的原因和意义,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如我们班就在一次次的讨论之后逐渐形成了多种被学生认可的制度:值日班长制度、红领巾监督制度、班级信息交流制度、班规、行为规范评比体系等,最大程度地变强制的要求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和自觉行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净化人

“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风貌、个性特点、人格魅力的高度表现。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会沉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使班级保持一种内在的活力。

1.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催化精神文化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是学生持续健康、主动发展,形成良好精神文化的催化剂。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班级中的教师与学生不应只是简单生硬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应是充满师生平等、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为依赖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自尊心,用“平视的眼光”对待每位学生,用理解和宽容、欣赏和赞许的心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以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爱关系来开启学生的心灵。有不足,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有求助,敢于向学生说谢谢;有隐私,敢于为学生保密……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孩子当中,同孩子们一起谈学习、谈生活,能倾听到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的关心、呵护,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寄托,情感得到倾诉,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说真话、掏真劲,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把事情做好。

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

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精神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在班里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开导优等生做后进生的好朋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立足学生实际,组织同学欣赏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知名影片,让同学们通过影片认识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使团结友爱成为自觉行为。结合班级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如“友谊地久天长”、“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等,来丰富学生的班级生活内容,强化了团结友爱的情感体验。

总之,和谐的人际环境的形成,能使班级正气上升;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中熏陶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