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玉器鉴赏及收藏
26733500000011

第11章 玉器的演变(4)

妇好墓所出玉质礼器比较齐全,计有大琮,组琮、圭、璧、环、块、璜、和篮等,这与妇好尊贵的等级地位有关。仪仗有戈、矛、戚、钺和大刀等,形状上仿照同类铜器,这类器物一般都没有使用的痕迹。某些较大的玉戈边棱极薄,质地硬脆,有的还刻有纹饰;有的玉柄铜戈,柄长不到一厘米,格斗时很容易脱落;还有一件龙纹刀,雕有精致的龙纹。这些显然都不是实用的兵器,推测可能作仪仗用。一些工戈上还书写有文字,例如有一件朱书王戈,长约20厘米,戈面有用毛笔书写的七个朱红色大字。

从内容来看,此戈大概是商工讨伐某个部落的叛乱获胜后而制作的,是一件难得的珍品,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也有重要的价值。至于某些形体较小的玉戈,可能是一种玩赏品。玉制工具包括手工业工具和农业工具,大部分没有使用痕迹,可能不是实用的。玉刀的种类很多,包括小型刀、刮刀、梯形刀和小刻刀。小刻刀一般是利用玉制小动物(如鹦鹉、鱼、壁虎等)的尾部制成,刃部较锋利,或许是用作雕刻器。用具是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主要有书、耳勺、匕、及研磨颜料的臼和杵等。

妇好墓中的臼,是用硅质大理岩制成,表面虽粗糙,但臼窝内光滑晶莹,有朱砂痕迹,显然经过长期使用。装饰玉器的种类复杂,数量最多,主要用作佩带装饰物和插嵌于其他物体上作观赏品。佩带装饰品有饰于头部的笄,箍戴于手腕或臂上的观和训形器,悬挂于颈项上的串珠以及衣服上的坠饰等。装饰品大部分雕成动物形,造型生动,雕刻精湛,体现了商代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艺术品包括圆雕的龙、虎、怪鸟等,数量虽少,但其用途是陈设的观赏品,因此琢制细致,观赏价值很高。杂器有韧玉链及用途不明的器座形器、拐尺形器、匕首形器等。其中玉韧是最为珍贵的一件玉器。玉媒也叫扳指,是射箭时勾弓拉弦用的,西周至战国时期非常盛行,直到清代王公贵族中,还以佩带精美玉料制成的扳指为荣,显示其地位和身份。妇好墓中出土的这件玉韧,呈深化绿色,下底平齐,上端为斜面形,中间有圆孔,正好可以套人成年人的拇指,背面有一条浅凹槽,可纳人弓弦,韧的表面刻有精美的兽面纹,玉韧上还有一对小圆孔,可以用来穿细绳系于手腕上。

同新石器时代相比,商代玉器的装饰纹样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玉鸟、玉钺、玉璇玑等器物上出现了四形出齿装饰,这是商、周玉器上独有的装饰,也是识别玉器时代的标志。玉器表面的装饰纹样多为直线纹或折线纹,也有弧线纹,线条有单阴刻线、双线、三线,勾撤法雕出的一面坡的阴刻线,凸线及线条两侧凹雕面留出的凸线(挤压线条)。纹样本身较新石器时代更为丰富,有鸟纹、兽纹、兽面纹等来源于动物的纹样,还有重环纹、涡纹、瓣状纹等。常见的装饰纹样有以下几种:

①对角方格纹,用双阴线琢出方格,相邻两格以角部对接,两方连续排列或等距排列,多见于玉龙,龙形璜等动物形玉器。

②双连弧纹,用单阴线雕出的两个相连短弧,似人字,纵向排列,装饰于龙身,兽角及玉角形器。

③三角形纹,用阴刻线琢出三角,又分为小三角纹与大三角纹,小三角纹接近于等边三角形,饰于龙身或玉璜上,大三角纹一般由多层直线组成,呈等腰三角形,装饰于器物柄部。

④重环纹,双阴线琢出,形如盾,饰于龙及动物之身。

⑤折线纹,双阴刻长线,顶端折回似框,中部歧出分线,分线折呈勾状云纹,作为动物身上的装饰。

⑥刻长直线,线条笔下,略宽,成绵饰于器物上。

⑦兽面纹,玉器上出现的兽面纹较多,与青铜器纹饰类似,这些兽面,有的源于龙,有的源于牛、羊,还有的源于未知的动物,在兽角、兽眼及兽面上的装饰纹都有明显特征,装饰纹多用挤压法琢出的直线,折线构成。

商代玉器中有一些特有的典型装饰方法,这些是人们识别商代玉器的重要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⑧兽角,主要有三种:龙角,下部如粗柱,顶端有一圆锤,似未开的蘑菇;牛角,较短,下端较宽,上端极锐,弯度较大,两侧为弧形,角上饰成排的双连弧纹;羊角,一端粗,另一端锐,弯成“丁”形或“门”形。

⑨片状玉兽之嘴,镂空呈多角星,或为一钻孔。

⑩片状兽足,商代兽足极有特色,外形为方形,其上有数道阴刻直线或折线呈形。

兽之眼,有臣字眼,平行四边形眼,或眼角略呈弧状,圆形切线眼。

商代玉器在造型、纹饰和制作技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纵观新石器时代的各处玉器,其艺术成就各具特色,如红山文化玉器侧重于动物形象的塑造,追求神似廖寥数刀将其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良清文化玉器种类繁多,以其代表性的琼、璧。冠形饰来看,则显得庄严肃穆,深沉严谨,其精湛的线刻和浅浮雕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而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则以象征性武器工具为主,颇具威武雄壮之感,然其造型则显单调。呆板。商代玉器兼容并蓄滁粗存精,集前代玉雕之大成,在动物形玉雕方面吸收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特色,妙运用线刻,造型生灵活现;璧、琼等礼器则明显受到良渚玉器的影响,虽略显衰落但其神圣庄严之感不减;象征性武器工具系直接从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玉器和夏代玉器发展而来。商代玉雕集前代雕琢技术于一体,阴、阳线刻,浅浮雕,圆雕等技术无不运用得自然而娴熟。

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为例,大致又分为扁平体和立体圆雕两类。

前者包括璧、环、璜,及绝大多数的动物形玉饰,这类玉器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为外轮廓普遍呈圆弧状,即外缘凸张,内缘凹曲,内、外系一同心圆的两段弧,玉环形体大体为扇形或圆形,这种扁平的玉环形不仅省工省料,而且能体现出一种恍惚的动感,这在许多动物形玉雕上已充分显示出来。第二个特征被许多学者精辟描绘为剪影式的玉雕艺术,即抓住描绘对象的正侧面特征,用娴熟准确的外轮廓线将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剪纸的手法极为近似。此外,这种扁平玉雕均为两面对刻相同或相似的纹饰,其细部多由线刻表现,整体配合对称均衡,完美和谐,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立体圆雕作品在妇好墓的玉器之中比例虽然不大,但其艺术魁力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对雕刻的对象,玉材的选用和运用,都要求具备相当高的水平,其难度远比平面雕刻更大。立雕作品多呈圆柱体或立方体,细部则以阴刻线和浅浮雕表现。这类作品主要有琮、簋和一些人物、动物形象,琮、簋显得端庄,非现实的怪鸟、怪兽则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身,造型奇特,情调脱俗,表现了玉匠丰富的想像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人的意识形态。这些立体圆雕作品无论是从原料造型还是从构思、雕琢技艺等方面来看,都是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在所有的立体圆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像,这类雕像玉与石皆有。

玉人的基本造型均为圆柱体,绝大多数为跪坐姿态,服饰、发型各异,或细眉长脸,着衣束带,或大眼小口,赤足跪坐,或头戴高冠,或束发梳辫,或盘发强髻,或散发似盖。还有一件玉人,一面为男性,一面为女性,赤身裸体,相背而立,造型颇为奇特,从玉人阔鼻梁、高颧骨等面部特征来看,具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的特点。商代圆雕玉人最为引人注目,它不仅充分反映了商代绚丽夺目的玉雕艺术,而且也是我们了解商人的坐姿、服饰、冠式、发式等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根据这些玉人形象,我们可以知道商代坐姿以跪坐和蹲踞较为普遍。服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交领,长袖较窄,腰束宽带,衣上常饰云纹;另一种为后领较高,前领不明显,长袖至腕部,袖口较窄,衣下缘至小腿部位,衣上常饰云纹。根据对衣纹的观察,这两种衣式均似缝制而成。就发现的玉石人像来看,冠部主要有三种:一种作圆箍状,围头部一圈,另一种在圆箍前再加一筒状饰,还有一种是或高或低的平顶冠。发式种类较多,有一种比较复杂,是在右耳侧梳辫一条,盘头顶一周,然后将辫梢压于辫裉下,也有在头顶梳一条小辫的,有些则在头顶留下一周短发,还有的梳一条或两条下垂或向上的发髻。

关于这些玉石人像的含义,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是墓主人生前作为佩饰或插嵌之用,死后用以随葬的器物。而另一些半人半兽形象则属于原始的图腾崇拜,具有普遍的宗教意义。妇好墓玉器的大量出土,说明玉器在商代贵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玉不离身”的最早例证。

商代动物形玉雕中还有龙和鸟颇值得探讨。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龙的造型,商代玉龙的造型和纹饰主要表现在龙形块、龙形璜筹作品上。有学者将商龙纹及造型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琢磨较粗糙,雕刻质朴,多为幼龙形象,有耳无角,阴刻线方眼或椭圆开眼,均无眼眶,尾平直或尖锐,无足,素面或有简单的云纹,鳞纹等;中期有耳无角或有角无耳,圆眼或方眼,有些有菱形眼眶,尾尖锐,无足,龙身多饰云纹、鳞纹、菱形纹,比早期还增加了以阴线刻双钩“堆挤。阴线纹的技法;晚期均有蘑菇形角,有些兼有小叶形耳,圆眼或方眼,有菱形眼眶,多张口露齿,足分四爪,背起扉棱,尾尖锐,龙身多饰云纹,菱形纹兼三角纹。

总之,商代龙纹演变规律基本上由简单到繁缛,由质朴到华丽。值得注意的是,龙是传说中夏族的图腾,龙形玉雕和龙纹在商代层出不穷,正反映了商代是在夏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社会习俗、意识形态方面都深深烙上夏代的印痕。

商代玉鸟更是屡见不鲜,从超现实的风到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鹦鹉、鸽、燕、鹰等应有尽有,造型生动,别具特色。鸟在商代玉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非偶然,这可能与商代早期图腾崇拜有关。从文献和甲骨文字研究来看,商族以鸟为图腾当属无疑,《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史记》中也记载有简狄食鸟卵而生人先祖契的传说,另外在墟出土的部分卜辞中也反映了商族以鸟为图腾的史实。商代多数玉乌上带有穿绳的小孔,因而王鸟也是一种佩玉。商代玉鸟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写实型,与真实的鸟类区别不太大;另一种为夸张型,鸟身装饰凸齿及复杂的纹样,鸟的头部有高冠。两种玉鸟都有圆雕作品,但以片状为多。商代玉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冠玉鸟、鸟首人身佩、兽首鸟身佩。玉雕龙鸟合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部分玉石器上偶有文字的发现,根据目前所知,见有刻文或朱砂书写的商代玉石器至少有20件,根据其内容大致可分为记事性铭辞类与方国名或族名。人名及其他等一类。一般来说,前者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祭祀人贡战争等方面,句意清晰,文辞较易理解,后者则文辞冷僻,内容复杂,很多的具体含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刻有铭辞的玉石器多为簋、戈、磐等祭祀、礼仪用品,少数为动物雕像和装饰品,以刻为主,也有以朱砂书写的。总之,商代的玉石文字是当时雕琢工艺及书法同社会意识形态相融会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商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来的玉石铭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商代玉器使用玉料有新疆玉、绿松石、独山玉。

密玉,从制作技术方面来看,此时不仅掌握了勾撤、钻、管钻、抛光等技法,并能熟练地将线刻、浮雕、圆雕、透雕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玉器的视觉立体感。这一时期玉雕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继承了立体圆雕人像和各种动物形象,使我国古代玉器在从平面走向立体,由简单装饰走向复杂陈设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商代玉器基本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玉器被神化到两周玉器人格化的过渡期间,既保留了不少原始崇拜的残余,同时又将人的因素渗透进去,即将自然力量人格化。从此以后,玉器所包含的原始宗教意识逐渐淡薄,其价值日益表现在凝聚于其中的人性观念的丰富和加强。商代玉器如同—面镜子,映射出商代玉雕工艺的灿烂光芒,它不但对研究我国玉雕史、艺术史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商代的礼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商代玉器主要作品介绍

玉簋:商代晚期玉器。通高10.8厘米,口径16.8厘米,璧厚0.6百厘米,玉料呈灰白色。撇口,肥腹,留足。

口沿下饰三角纹,腹部分别由二龙组成三组兽面纹,下腹部为四方连续的菱形纹,足有勾云纹与目纹相间。整个玉簋造型以当时的青铜器为样本,形体较大,雕琢精致,造型典雅、庄重,气度不凡,为商代玉器中所罕见。商代意识形态以鬼神文化为特色,因之,宫廷礼乐、祭祀中的礼器种类繁多,使用广泛。如鼎、簋、盘、彝、尊、爵、玉篮是盛稻或牲肉的以供神灵享用的祭器,用美玉作簋,造型庄重雄浑,风格崇高肃穆,使人想见商王对祭仪与行礼的重视,祭祀场景的神圣隆重。

妇好跪坐玉人

妇好跪坐工人:商代晚期玉器,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通高7厘米,黄褐色玉质,跪坐姿,双手抚膝,长脸尖颔,臣字形双眼前视,细长眉,大鼻小口,小耳。头梳一条长辫,辫根在右耳后侧,向上盘至头顶,再绕至左耳后侧,又由左耳侧伸向右耳,辫梢与辫根相接。顶露发丝,上有左右对穿的小孔;,似作插笄用。靠前又有一小孔。身着衣。交领垂于胸,长袖至腕,袖口较窄。腰束宽带。衣下缘似及足踝。似着鞋。腰间饰套叠式菱格纹,臀部刻蚕纹,下肢有勾云纹,腰左侧插一带柄器,下端弯曲,上端作卷云形,柄一面饰节状纹和云纹,与衣纹不连,可能是武器或具有某种含义的器物。

妇好跪坐玉人是殷商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它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状貌,玉人身体、衣饰、发型的雕琢一丝不苟,近乎写实,是了解当时衣饰的最珍贵的资料,当为玉器中的绝品。

玉阴阳人:商代晚期玉器,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高12.5厘米,厚1厘米,呈灰青色,裸体站式,两面作人形,一面男性,椭圆形脸,头上有鸟冠羽形发髻,半圆耳,粗眉方眼,宽鼻,大口,耸肩,双手放胯部,身饰勾云纹,一面女性,形象与男性相近,弯眉小口,双手置于腹部,足下设榫,证明玉人是经常被插嵌一处膜拜的。

阴阳说及阴阳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到的创举。自从周易关于天地、男女、乾坤、阴阳的学说出现后,阴阳文化即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好墓的阴阳玉人,是体现阴阳文化的绝好例证。

跪坐玉人:商代晚期玉器,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高8.5厘米,黄褐色,圆雕跪坐式玉人,头型比例大,头顶有直发和发辫一条,前视,肩窄,胸前饰兽面纹,两臂、下肢及臀部饰蚕纹,双手扶膝,赤足,身下有孔,可供插嵌,形象娴静大雅,造型神奇奥妙。

跪坐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