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世界部落文化
26741900000037

第37章 世界部落文化(22)

图尔卡纳部落的经济比较落后,主要逐水草而居,以放牧骆驼、绵羊和山羊为主,少数人从事农业,近几十年来,在图尔卡纳湖西岸定居从事捕捞的人增多。此外,他们应从事一些手工业,能制陶、制革、制造木石用品,会打制刀、矛等金属工具。

图尔卡纳部落的人都以头发为美,老年男子特别爱护晚辈们精心给他梳理的头发,因此晚上睡觉时要戴上一顶木制头套,以防头发凌乱,因为晚辈们是不能天天替他梳理头发的。

图尔卡纳女子则把头四周的头发都剃得光光的,只在头顶留下一绺长发,披散在头的两侧,或拖在脑后。这些部族的古老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但是,她们这样做也并无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视为一种美。

班加拉部落:没有名字的打渔人

班加拉人起源于加丹加,17世纪初定居在土壤肥沃、盛产食盐的宽果河谷,中期走向强盛。约17世纪40年代,班加拉人在宽扎河与宽果河之间建立了卡桑热王国。

班加拉人属尼格罗人种班图类型,主要生活在中部非洲的扎伊尔,另有部分分布在刚果境内。包括博洛基人、洛巴拉人、恩贡贝人等支系。他们使用班加拉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早在16世纪以前,班加拉语就是刚果和扎伊尔北部各部落之间的通用语言。

班加拉人主要从事渔业,并善于经商,一直充当着扎伊尔中部和大西洋沿岸之间贸易往来的中间人。班加拉人爱好装饰,部落中的男女均佩戴粗大的手镯和沉重的项圈,有的从前额发根至鼻端刺有花纹。

班加拉人信奉万物有灵,安哥拉宽扎河流域的班加拉人称其至高神为“法尔”。他们在名字上有着独特的讲究,刚果的班加拉人如果正在打渔或者打渔回来时,他的名字便暂时不用,任何人都不得提起。无论这位打渔人的真名叫什么,人们都不加区别地称之为“姆威尔”。其原因是他们相信河里到处有精灵,如果听到渔人的真名,就会捉弄渔人,使其一无所获或所获甚微。即使渔人捕到鱼带上岸来,出售时,买主也不能呼其真名,因为此刻若精灵听到渔人的真名,便会记在心里,日后惩罚他或损坏他捕到的鱼,使其卖不了好价钱。因此,渔人若受到任何叫他名字的人的严重危害,他都可以要求那位无意中喊出他名字的人,以较好的价钱买下他的鱼,作为补偿。

贝扎部落:强悍尚武的北非部落

贝扎部落是东非和北非的种族部落,主要分布在苏丹的东北部地区,另有少数分布在埃及东南部和埃塞俄比亚西北部。贝扎人属黑白混血的埃塞俄比亚人种,身材矮小却十分强健,鼻子笔直高耸,皮肤呈深黑色,头发鬈曲。他们使用贝扎语,属闪—含语系库希特语族。由于受阿拉伯人影响,多数贝扎人兼会阿拉伯语。

贝扎人强悍尚武,从不屈从于外来侵略。近代以来,英国曾侵占苏丹,并在这里实行奴役政策,其间贝扎人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于1956年终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获得国家独立。现在的贝扎人分成了若干个强大部落,在部落中,酋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统治着他所领导的强悍好战的部落。

目前的贝扎人主要从事畜牧业,饲养骆驼和牛羊。部落通常以群体为单位,逐水草而居。在适合农耕的地方,也有有部分贝扎人种植少量农作物,有的地方他们还发展棉花种植业。

贝扎人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贝扎人的家庭婚姻和风俗习惯深受阿拉伯人的影响,实行一夫多妻制,流行嫡堂婚,通常以牲畜作通婚的聘礼。贝扎男孩举行成年仪式要行割礼。继承财产时则一般按父系计算世系和继承。

桑人部落:亚当和夏娃的纯种后裔

桑人部落是非洲大陆上的一个古老的部落种族,据说是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他们仍然生活在非洲的南部地区,为当地社会形态较为原始的部落之一。

桑人部落操一种独特的语言,外人很难听懂,因此他们也不大与外人往来。桑人爱好装饰,经常把脸涂成金色,并以此为美。

据医学专家考证,从基因上来看,桑人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人种之一,因此有科学家称他们是亚当和夏娃的纯种后裔。这为人们研究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方面的帮助。

桑人喜欢和平安宁的生活,他们与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地相处,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古时的桑人部落集体游荡在沙漠、草地和海边,靠打猎和采集食物为生。在部落中,男人主要负责狩猎,女子负责食物的采集,目前仍是如此。从生活方式上看,他们仍然过着原始的氏族部落生活。在文化艺术方面,桑人通过石壁上的绘画和口传民间故事的方式,讲述着古老而离奇的传说。

随着非洲大陆的变迁,桑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殖民者来到非洲南部定居之后,曾经辽阔荒芜的南非土地上建起了一个个大都市,由于双方在各方面的冲突,通过一幕幕残酷的斗争,桑人部落的命运不断改变着。在这种环境中,桑人仍努力延续自己古老的生活习俗,至今不变。

卡拉莫贾部落:有独特风俗的“野人”

卡拉莫贾部落生活在乌干达东北山区。在殖民统治时期,卡拉莫贾部落居住的地方被视为禁区,卡拉莫贾人亦被看做“野人”,不准与内地人接触。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卡拉莫贾人便日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

卡拉莫贾人认为穿衣服是不吉祥的,会招致祸害。因此不管男女老少,卡拉莫贾人皆不穿衣服,男人和小孩通常全身一丝不挂,妇女有时只在下身兜一块兽皮。

为了改变卡拉莫贾人的这一风俗,乌干达政府也曾在那里推行过强制穿衣运动,但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当时有个别穿上衣服者,其衣服不仅被愤怒的人们撕得粉碎,该人还在众人胁迫下将衣服碎片当场吞下。

由于牛在乌干达人青年男女的婚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彩礼中牛的份额极重,有的人为了筹集彩礼,便拉帮结伙,握枪持矛,到离家较远的地方抢牛。在卡拉莫贾部落,抢牛付彩礼成风,连政府有关部门也奈何不得,因为当地的传统观念认为:为了彩礼去“偷牛”、“抢牛”是求婚者机智勇敢的表现,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在乡村地区的结婚庆典活动中,一些有钱的人家,特别是腰缠万贯的酋长,要宰杀许多头牛,举办别具一格的“牛肉婚宴”招待宾客们。应邀参加婚礼活动的人中间,有不少是牵着一头牛来作为礼物相送的。

卡拉莫贾部落中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奇异法规——倘若夫妻不和,需要离婚时,必须履行以下“手续”:妻子趴在地上,丈夫手执盛满清水的葫芦瓢,往她身上泼水“净身”;接着女方家长退还聘金,男方还其公牛一头。最后,女方父亲当众将牛杀死,并掏出大肠里的牛粪糊在女儿身上,谓之“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从此,男女便可脱离夫妻关系,各自另行婚配。

绍纳部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部落

绍纳部落主要生活在津巴布韦,又称马绍纳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津巴布韦中部和东部,另有部分人住在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和南非。

在人种上,绍纳人属尼格罗人种班图类型,部落也有有若干个支系,主要有卡兰加人、科雷科雷人、塔瓦拉人、马尼卡人、卡朗加人、泽祖鲁人和恩达乌人等。他们统统使用绍纳语,有科雷科雷、泽祖鲁、卡兰加、马尼卡、恩达乌和卡朗加等方言,都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东南班图语群。

绍纳部落自古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过着采集和狩猎的原始氏族生活。16世纪初,葡萄牙人侵入津巴布韦东部,他们开始与其斗争。公元1889年,绍纳部落生活的地区又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19世纪末,绍纳部落和当地人民曾举行反对殖民者的起义,但没有成功。1980年4月18日,绍纳人和本地区居民共同建立国家,即津巴布韦。

目前的绍纳人生活安定,仍较多地保持着传统信仰,他们有着自然崇拜,并且崇拜祖先,但部分人已信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社会以父系为主,基本上按父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北方地区的塔瓦拉人尚存母系社会残余。

在生产方式上,绍纳人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畜牧业,渔业在当地占有一定地位;还有不少人在工矿和种植场打工。

欧洲部落

色雷斯部落:擅长金属加工的部落

色雷斯部落最早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东部一带,是活跃在古代欧洲世界的一个人口繁多的混合型部族,其形成时间极早,从公元前两千纪末至前一千纪前期起始渐为外人所识。色雷斯人与其毗邻的希腊人、马其顿人、伊利里亚人、斯基泰人、萨尔马特人和凯尔特人形成时间差不多,鼎盛时期的色雷斯王国疆域北起中欧,南临爱琴海,西濒亚得里亚海,东至小亚细亚,可谓疆域广阔。

世居巴尔干半岛东部一带的色雷斯部落可谓人口众多,内部族系纷繁,早在古典时代以前就已为希腊人所知,并见存于其文献载录。后来,随着罗马势力的崛起和持续东扩,色雷斯人各部遂同作为地中海霸主的罗马人相继接触交流,由初时的零星冲撞,到随后的深入交往,直至最终被完全征服,自身亦不同程度地渐趋罗马化。色雷斯人不同支系与罗马之间的种种交往,在罗马时代的文献中不乏其例,常可觅得成段的记述,塔西佗、苏埃托尼乌斯、斯特拉博、狄奥·卡西乌斯、庞培尤斯·特罗古斯、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波萨尼阿斯、阿里安等古代作家都曾不同程度地留下了有他们关的文字。

在色雷斯部落与邻边各部族的关系中,同罗马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决定其历史命运的重要方面,并且历史性地改变了色雷斯部落的演进方向。公元前2世纪初起,罗马势力开始向巴尔干半岛内陆渗透。罗马趁马其顿与西亚的塞琉西王国交战而无暇旁顾之机,发动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在公元前197年辛诺塞法莱之役中一举击败了名噪一时的“马其顿方阵”,迫使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放弃了对希腊及爱琴海周边地区的控制权。马其顿霸权的败落,一度曾让原先在其治下的色雷斯人摆脱了羁绊,但同时也给罗马人的插手开启了方便之门。赫布鲁斯河(今马里查河)以西的色雷斯地区旋即被纳入罗马的势力范围,曾经站在佩尔修一边反抗过罗马的色雷斯族系奥德里西亚人王国君主科提斯二世,转而成为了罗马人的依附者。约公元前130年,从亚得里亚海岸到拜占庭、横贯巴尔干的埃格纳提亚大道开始修筑。大道恰巧穿越马其顿、色雷斯地区,这就大大便利了罗马势力及其影响渗入沿线各地。罗马征服者在巴尔干和东方各地的巧取豪夺,激起日益强烈的不满,一些色雷斯部落纷纷联合各种反罗马力量,奋力抗阻其入侵。

然而,由于色雷斯部落内部的分裂,部落之间派系林立,并长期纷争,使它们难以集结所有力量一致对付罗马入侵。米特拉达悌战争期间仍有部分色雷斯人参加了罗马阵营,这就愈发加剧了其政治关系的错综复杂性。有一些色雷斯人还直接卷入罗马人的内战。在公元前49—前48年凯撒—庞培内战期间,有不少色雷斯人加入了支持庞培、反对凯撒的战斗。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身亡后,在渥大维、安东尼讨伐刺杀凯撒的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一场新的内战中,又不时闪现色雷斯人的身影。

色雷斯人生性蛮悍,崇尚勇武,富于热爱自由、反抗压迫的悠久传统,并具有作为优秀士兵的良好素质,因此色雷斯也就成了古代地中海世界一处闻名遐迩的募兵来源地。许多色雷斯人倚靠替外人充当雇佣兵为业,包括在罗马人的辅助部队里服役,时有“色雷斯步兵营”之类的番号,公元2世纪后则直接招纳进入罗马正规军团服役。长期充当雇佣兵、各为其主效命的生涯,或许多少可以解释色雷斯人何以会加入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的部分原因。也正是缘于这一明显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色雷斯人作为一个处在文明边缘的落后族群,居然能在古典时代的欧洲舞台上扮演起非同寻常的历史角色。曾对罗马专制暴政发起过强烈冲击的奴隶大起义(公元前74—前71年),就是由可能来自斯特里蒙河沿岸密底部落的色雷斯勇士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军中也汇集了大批与斯巴达克同属色雷斯族裔的战俘奴隶。

公元前1世纪上半叶,色雷斯部落的北方支系达西亚—盖塔人部落的力量逐渐走向联合,公元前70年形成了以布雷比斯塔为首的达西亚王国。公元88年,罗马人从巴纳特方面进攻达西亚。次年,罗马与达西亚王德凯巴鲁斯缔结和约,在多瑙河左岸建立若干据点。皇帝图拉真上台后,加强武备,倚恃优势地位向达西亚频频用兵,历经两次达西亚战争(公元101—102年、公元105—106年),才终于征服巴尔干地区这一最后的色雷斯族系国家。图拉真由此战直接掠获的战利品极为丰厚,其金银数额浩大。这些财富缓解了帝国的财政困难,可用以广建公共设施,并且也因此而有可能停止征收当年的税赋,向每位罗马纳税人提供650第纳尔作为赠礼。颇具意味的是,这场达西亚战争的概貌,在其遗存至今的长久性纪念物——罗马广场图拉真纪功圆柱的浮雕画面中得到了十分生动的描绘。

色雷斯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却以对黄金、青铜、铁和白银的熟练加工技术和使用而闻名于世,并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公元前46年,色雷斯王国被罗马人灭亡。在之后的700多年里,色雷斯人与罗马人、马其顿人、希腊人、斯拉夫人和古保加尔人不断融合,逐渐从历史上消失。今天的保加利亚凭借其境内多处色雷斯遗址,已被公认为是古色雷斯文明的中心。保加利亚政府也宣布将每年3月26日定为“色雷斯日”,以纪念色雷斯保加利亚人和他们的后代在保护和传承色雷斯历史和文化遗产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日耳曼部落:分支众多的欧洲部落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古代日耳曼诸部落又称条顿诸部落,指任何使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言的部族。日耳曼诸部落的族源尚无定说。早在公元前1000年,日耳曼人便已居住在波罗的海的西岸,包括现在瑞典的南部、丹麦的日德兰半岛、德国的波罗的海海岸及沿海诸岛。直到公元1—2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才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北海和波罗的海以南、多瑙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定居下来,成为南欧罗马帝国的北方邻居,人口估计有600万。

日耳曼人长着高大的身躯、白色的皮肤、长型的脑袋、棕色的头发和碧蓝的眼睛,和印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一样都是属于雅利安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