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世界部落文化
26741900000047

第47章 世界部落文化(32)

据考证,印加部落主要是依靠燧石武器和严密的军事组织击败了周边的其他印第安部落的。这使他们成为了这一地区势力最大的部落,时间长达数百年。后来欧洲人来到这里,在欧洲人不断向外扩张的殖民时代,印加部落不得不面对强大的西班牙殖民者。最终,印加部落因其财富和盛产黄金而遭受殖民者的蹂躏,部落发展受到冲击。但直到今天,南美洲很多地方的人们依然保留了古老印加的文化遗存。其后裔大部分已分别形成克丘亚人和艾马拉人,现散居安第斯山各国,成为该国居民的组成部分。

印加部落信奉多神,以天神(太阳、风景、雷雨等)为主,主要信仰太阳神,并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后裔,这点与阿兹特克部落一样。在他们的传说中,太阳神曾派了他的一对儿女曼科卡帕克和马奥克约向印加人民教导历法、律制等。

印加部落流传有有一首长诗《奥扬泰》。诗中记述英雄奥扬泰生活在印加王帕查库蒂时期,他爱上了印加王的女儿,并请求印加王赐婚,但倍受阻挠,后来他战胜各种困难终于梦想成真。此诗在15世纪被改编成戏剧。后被西班牙传教士用拉丁文记载了下来。

部落等级与组织体制

印加部落的一般社会组织是部落联盟,由代表部落的议事会治理。在印加部落中,部落首领的职位最高,而贵族主要是由氏族首领的家族成员和因反对印加外敌有功而受封的人所组成。除首领、贵族外,还有僧侣、平民和奴隶几个等级。处于部落底层的人必须提供农产品,服劳役和兵役。印加部落还有一种独特的基层社会经济组织“艾柳”,主要是由同一血统和图腾的人所组成。两个以上的艾柳组成村落。

在印加部落中,一夫多妻制是受人敬重的,因为只有那些得到印加帝国宠爱的人才能够实行一夫多妻制。但小妾则多被作为奖赏赐予那些勇敢的人。男人所娶的第一个妻子是“妻子中的首领”,并且保持这种地位直到她去世。她是家庭和外界所承认的唯一的最重要妻子,并且永远不能被忽略和抛弃,所有的其他妻子则必须听从她的命令。如果她去世了,她的丈夫能再娶一个新的第一夫人,但是不能从他的其他妻子中选择。这个习俗虽怪,但却有效地阻止了其他妻子之间为了争做第一夫人而引起的自相残杀。

印加人获得其他妻子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在战争中掠夺,战败的部族中的妇女将会在胜利者的军队中进行分配。另外,继承也成为获得小妾的一种方式,儿子可以继承他已故父亲,或者已故兄长的小妾。

宏伟的巨石建筑

印加部落创造的文明拥有无数辉煌的印证:他们建造了发达的道路系统,被称为“新世界的罗马”,还有发达的农业灌溉系统,但最著名的是他们的巨石建筑。

印加时代的巨石建筑至今蘶然挺立,拼合紧密的石块间几乎没有空隙;印加人的建筑多巨大的岩石砌造,在这些巨石建筑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壮观的是那些特别宏伟的军事堡垒。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拥有重围墙的奥利扬台坦沃古堡,及砖砌堡垒帕拉蒙戈堡。最为杰出的一座是萨克萨瓦曼支堡。该城堡最外围的第一道围墙最为雄伟壮观,所用的都是最庞大的石头,甚至可能使用的是不经割切的完整的独块岩石。有些砌造城堡围墙的石块,长,宽,高分别达到8米、4.2米和3.6米,体积约121立方米之大,重达200吨。不知他们是怎样搬上去的。

如此大型的巨石建筑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因为他们一不懂得使用铁器,二未发明带轮子的交通工具,三是不会制造吊车,滑轮或其他高效的机械工具。几乎全凭人力用粗大缆绳将巨大的岩石拖运到目的地。但最近的距离建筑地点也有30来公里,更多的是从50公里或80公里以外运来的。此外,印加人也没有尺或其他的计量工具,只能多次抬起放下以进行调整,其建造之难是不容易想象的。

独特的丧葬风俗

印加部落的丧葬风俗较为独特,他们曾有个广泛流传的习俗,就是把死者最珍视的财产和他最喜爱的妇人作为殉葬品埋葬。因此印加部落的陵墓中常有死者和他的财产、女人以及侍从,还有大量的食物和酒、武器及装饰品。

特别是当“部落酋长”死亡的时候,其他人会把他的最大的珍宝、活着的女人和男孩子,以及他的好朋友一起埋葬,并且相信死后他们还能在一起享受食物,并一起饮酒作乐。有些妇女甚至因为恐惧坟墓中没有她们享受的位置,而用头发上吊而死。一般来说印加人会很看重这些自愿殉死的女人,从而在坟墓中提供给她更好的位置。

对印加人来说,以坐姿掩埋尸体是一个习俗。考古学家在马丘比丘看到了巨大的雕刻过的石头,这是举行葬礼的地方,在埋葬前,尸体先放置在这里,然后举行仪式进行哀悼。附近还有一个私人用的小洞穴,死者的家属可以在那里呆一段时间以悼念离开的家人。

在秘鲁的库斯科古城附近,印加死者是坐在一个被充分装饰过的凳子上埋葬的。在其他省份,死者可能被缝进一个新鲜的羊驼皮中,并保存在他亲戚家的房子里。印加头领死后则在当年的某确定时期被带着穿过村庄,和尸体一起的还有作为祭品的羊驼,甚至妇女和孩子。殉葬者死前要喝很多吉开酒,并且要用金质的酒杯,这时候牧师就会唱起圣歌,歌颂他们献身为神服务的美德。然后,他们被牧师扼死,并把一个金背包放在他们背上,一个金质大水罐放在他们手里。他们被埋葬在神殿附近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坟墓中。这些人在印加部落中通常享有高度的荣誉,被尊为“圣徒”。

艾马拉部落:会特殊手语的部落

部落状况与历史发展

艾马拉部落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西部的拉巴斯、奥鲁罗、波托西等省及秘鲁南部的普诺省和塔克纳省,少数分布在智利北部的塔拉帕卡地区,目前仍约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居住在海拔1700米至4200米的高山地带。

一万多年以来,艾马拉部落一直在寒冷干燥的山区环境中生存。他们以种田、放牧和捕鱼为生。艾马拉部落的先祖曾创造了著名的蒂亚瓦纳科文化。在15世纪末,艾马拉部落开始被印加人统治。到公元1538年,他们又受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包括坎奇、科利亚、卢帕卡、科利亚瓜、乌维纳、帕卡萨、卡兰加、查尔卡、基利亚卡、乌马苏亚、科利亚瓦亚等分支部落在内都是如此。

在遭受殖民统治时期,艾马拉各部落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到20世纪初,艾马拉部落已形成统一民族。由于遭受殖民者的奴役和部分部落被克丘亚人同化,人数及住地日趋减少。但后来艾马拉人还是与所在国各部族团结在一起,于19世纪20年代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演变到今天,艾马拉部落也适应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并且正在成功地融合新旧两种生活方式。但是即使在困难时期,艾马拉人也保存了他们的古老文化和语言。他们也同入侵他们土地的那些人进行过许多次战争。

艾马拉人大部分从事农牧业,农业主要种植土豆、玉米、大麦、蔬菜等。畜牧业以饲养骆马、驼羊和绵羊为主。沿海地区的从事渔业。制陶和纺织业比较发达。居住的一些地区目前仍有很多尚保留村社结构。

艾马拉部落在殖民者入侵前就已通晓开采和加工金、银、铜的技术,他们擅长制作镯、环、别针等银首饰。在服装上,过去男子穿紧身短上衣和斗篷,妇女穿缩腰紧身衣,束一宽而长的腰带,现在男女也穿欧式服装。艾马拉人的民间医术水平较高,会用自制草药治病。

艾马拉人使用艾马拉语,属印第安语系艾马拉语族,有文字,部分人使用克丘亚语。目前有些部落中人信仰天主教,但仍保留着许多原始信仰。

特殊的手语表达法

艾马拉部落中流传一种特殊的手语表达法,专家对其手势分析的结果证明,他们根本不知道语法是什么,当提到未来的时候,他们会指向身后的空间,竖起大拇指或是摇动肩膀;当提到过去的时候,则指向身前的空间,手和胳膊向前倾——靠近身体表示“现在”,而表示“过去”则稍远一点,而最大限度地向前伸则表示古老的年代。

艾马拉部落中的老人一般会拒绝当场讨论未来,在他们看来,未来很少或是没有可以感知的东西。但这种解释并不充分,因为其他文化中也存在类似现象

虽然现在看来,艾马拉语本身尚未处于危险境地,毕竟当代讲这种语言的人仍有200到300万,但艾马拉人对时间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至少在智利北部地区正在走向消亡。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年轻的艾马拉人都可以讲流利的西班牙语,在表达时间这个概念时,使用的方法已经与其他部落和民族没有什么太大差异了,也就是说,艾马拉部落的年轻人开始把“后背”代表“过去”,脸面对的方向代表“未来”,他们已开始向现代人学习。

亚诺玛米部落:重视社交活动的部落

部落状况与历史发展

在南美洲的巴西和委内瑞拉以帕里马山脊为国界的山脉两侧,散布着200多个被称为“亚诺”的亚诺玛米部落。这一古老的部落族群与南美热带雨林和谐地合二为一,已在这里生存了数千年,其文明程度和社会形态类似于我国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阶段。发展到今天,他们已约有两万人。由于无文字或口述历史,他们的来历一直不清楚。

一些研究者们发现,亚诺玛米人身上有独特的亚洲黄种人基因,其肤色很深,个子比较矮,约1.45—1.5米。由于热带雨林终年湿热,他们很少穿衣服。在部落聚集地,他们用雨林提供的枝干树叶为材料,搭成简陋的环形草屋,一二十户有血缘关系的人家共同聚居在一起。

亚诺玛米人以采集、种植和狩猎为生,采集的事情主要是由女性为主,她们从雨林中采集数百种动植物作为日用品和食物,如藤索、果实、药材、昆虫、蜂蜜等,她们从不过度采集,因为这些东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种植和狩猎主要是男人们的事,在这里,每个部落都有块集体开发出来的田园,每户分得一小块,种些烟叶、木薯、香蕉等供日用和食用的植物。农闲之时,男人们用很长的弓箭在周边雨林中狩猎,但猎物不归自己,而是平均分给全部落居民。三五年后,当田园地力用尽、周边猎物也不多了时,人们就集体搬迁到另一地重新建房和开辟果园,而废弃处不久就被各种植物覆盖,渐渐恢复还原为雨林的一部分。

面临消亡的危险处境

因浓密雨林的庇护和湍急河流的阻拦,亚诺玛米人曾躲过了很多好战部落的入侵。因此与世隔绝的亚诺玛米人基本保持了自己的血统。

但亚诺玛米人与现代文明接触却是灾难性的。一些被发财欲望驱使着的淘金者涌入他们的家园,把麻疯症、伤风等疾病也带给了他们,使完全无此类病毒抗体的亚诺玛米人大批死亡。于是他们不得不一次次以武力恐吓或攻击这些入侵者,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方式。但这却使亚诺玛米人获得了“凶残武士”的恶名。

更糟的是,后来一条计划穿越亚诺玛米人居住的雨林的公路动工了,修路工程毁掉了十多个亚诺玛米部落的聚居地,许多亚诺玛米人有的沦为乞丐,有的因此死亡,其处境十分悲惨。如果雨林因此消失,那么亚诺玛米人和他们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也将随之消亡。

幸运的是,帕里马山脉两侧的两国政府都决定建立亚诺玛米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把他们和世代居住的热带雨林保护起来。也许这个古老的族群能经受得住外界的冲击,并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顽强地生活下去。但这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别具一格的社交仪式

每当旱季到来后,雨林的道路变得畅通易行,雨林赐予的收成也很丰盛时,亚诺玛米人的大型社交活动就开始了。这种社交活动通常是联亲的部落之间互相邀请对方来会餐,以增进亲情和友谊。

在会餐之前,主客双方都要努力打扮自己,如用天然颜料在身上涂上各种花纹图案、插上羽饰等等。通常主人请客的食物只有一种,就是用各种植物的块茎和果实、叶子煮成的一大木槽甜稀粥。

当双方部落的人自我介绍兼表演的见面仪式结束后,大家便开始拿着葫芦瓢舀满水,并互相敬让着兴高采烈地痛饮起来。正热闹时,妇女们会陆续走到环屋中央的空地上手挽手并排边唱边起舞,接着男人和孩子们也加入进来,使聚会达到高潮。最后一项活动是互赠礼品或交换产品,然后客人们满足地告别。

生活习俗与信仰

亚诺玛米人的人口的数量及性别比例很大程度上由女性掌控。她们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就是经常会把病残的、生得太密或破坏男女正常比例的初生婴儿处理掉。很多人对她们的这一行为十分不解,其实她们可能是为了以充分的营养培育出健壮的孩子,并且这也限制了部落中人口的无节制膨胀而超出雨林的承受力,使生存状况遭到破坏。

亚诺玛米人无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没有可供顶礼膜拜的神灵,属于是处于万物有灵的认识阶段。但他们相信巫术。

他们认为自然万物都具有好或坏的神秘力量,这些无形力量能被巫术调动起来攻击仇家,破解这些力量也要用巫术。他们通过在老巫师的指导下体验吸食迷幻药的感受、学会吟唱咒语歌和一些技术动作后,就可以用巫师的身份施行巫术了。

比如:一位巫师给病人吃草药并作法,让他相信某种动物的神力已被唤来,并抽走了他体内的不好的东西,这时病人就真会感到好多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等于一种激发患者体内抗病机制的心理暗示,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但亚诺玛米人并不因此就敬畏巫师,他们认为让一个巫师赶走假想仇敌、以巫术驱逐病痛是很正常的事情。

佐埃部落:传说中的“月亮之子”

佐埃人居住在巴西帕拉州北部、亚马孙河流域的峡谷中,自称佐埃人,属于生活在亚马逊地区的一个人数较少的种族,现在巴西境内。在亚马逊河流域和苏里南之间的200万公顷土地上居住着100多个佐埃人,他们分布在4个村庄里。

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佐埃人形成了朴素的信仰。他们崇拜月亮,说自己的祖先住在月亮上,因此也自称“月亮之子”。他们常在有月光的夜晚载歌载舞,举行仪式,辟邪驱祸,祈祷平安。

20世纪70年代,一个地图测量和矿产资源探寻小组到了佐埃人居住的地区。1989年,巴西首次向世界宣布佐埃人部落的存在,确认其居住地为印第安人保护区之一。由于曾受到邻近部落和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犯,佐埃人害怕“白人”,有强烈的排外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