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把生病太当回事
26742700000009

第9章 自助者天助(3)

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只是帮助本能的。”而实际上,我们却经常本末倒置,将希望寄托在了别人的身上,而忘记了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

1.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给自己当医生,这是延年益寿的最可靠保证,任何将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而自己却“无动于衷”的人,都将成为疾病的长期占有者。

我的一个表弟患有肾病多年了,甚至到了肾衰竭的地步。以前,表弟一直看中医,中医告诉他要少吃盐,少吃肉,表弟为了让自己的病情尽快稳定下来,几乎不吃盐和肉,饮食完全和正常人分开。因为表弟坚信这样做,对身体恢复有好处。

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使病情有所好转,一次旧病复发,差点离开人世,在医生的抢救下,才保住了性命。这次是西医看的病,西医告诉表弟,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营养,应适当补充些牛肉,不要顿顿都是水泡菜,要适当吃些盐。

这下,可难坏了表弟,真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于是,干脆谁的都不听,于是表弟开始“发愤图强”,苦心钻研医书,既有中医的,也有西医的,总之,只要对自己有好处的就全不放过,边研究,边实践,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表弟多年的求医问药的经历,再加上掌握了不少医学知识,还真摸索出一套独一无二的治疗方法。如今,表弟吃药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他反而调侃的说,本来还想悬壶济世呢,可如今这门手艺却日渐荒疏了。

人这一辈子总免不了与医生打交道,很多人认为,一旦生病了,生杀大权就掌握在医生手了,让吃药就吃药,让打针就打针,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当然,如果你遇到在世华佗也无可厚非,诊断无误,对症治疗,药到病除。

可事实上,我们遇到这样医生的机会太少了,要是遇到个庸医,那就更别说了,钱没少花,罪没少受,疾病依然不见好转。那就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

去年大学同学聚会,听到一个同学讲了这样一件事,这位同学爱美之心过重,三九寒天穿裙子,结果总感觉膝盖不舒服,赶忙到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同学一听吓坏了,这种病可是后患无穷,慌了神,四处求医。

当时同学在一个小县城,医疗条件比较差,于是遍访乡下民间的土中医,吃了许多中药,毒蛇、蝎子、蜈蚣统统没有放过,她自己都觉得快成五毒俱全的药材了。可病情未见多大好转,体质却每况愈下,后来来北京做了全面检查,根本不是类风湿!同学非常气愤,她说,是药三分毒呀,我不知道吃了多少毒药了?

怎么办?有没有一个好办法不把命运交给医生?有的,那就是自己给自己当医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即使你有一个当医生的配偶或是儿女,也不可能像你自己了解自己那样清楚,更不可能寸步不离的照顾你。

举个例子说,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觉才不会失眠,你知道喝多少酒才不会醉,你知道吃多少饭才是七八成饱……

但这些别人是无法掌控的。而你自己经过多年的生活经验,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体状态,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该怎样去处理。

再说了,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医生治疗的方法也不同,如肾炎,中医说,不要吃盐,吃盐会造成水肿,西医却说,要吃盐,不吃身体吃不消。还有糖尿病,有的医生主张吃些水果,有的医生却坚决反对。这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病人不是医生,不懂得这些“大道理”,常常被医生弄得不知所措。

遇到左右为难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实际上,医生并不是疾病康复的主体,而真正的主体是自己。病人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抉择,特别是一些由心理引发的身心疾病,如情绪性失眠,有些人往往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太重,想事情太多,到了晚上才睡不着的。

医生能做的就是给你开安眠药,如果光吃安眠药,是根本不解决问题的,时间长了,还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即使医生知道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他也只能从外因上帮助你而已,而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自我医治、自我消化、自我解脱的。

所以说,自己是最好的医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才是延缓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保证,现在不是有很多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和与疾病抗争的方法吗?

他们会按时吃药,按时吃饭,按时锻炼身体,按时去医院接受复查……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近乎成了一种生活制度。在严格的生活制度下,生活越来越有规律,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他们真正做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健康当然不会远去。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并不意味着有病也不去医院,全由自己来解决。如果身体有了异常情况,还是应该马上去医院就诊,不要贻误病情。自己给自己当医生,说的是要学会自我管理疾病,进行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

2.久病成良医,靠的不是经验

大家都听说过郑人买履的故事吧?

说的是有个郑国人,想要买鞋子,他先在家量好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座位上,到了去集市的时候,他却忘记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说:“我忘记带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能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处理。同样的道理,人们看病治病也应该如此,要对症下药,合理用药,否则,不仅治不了病,反而会致病,甚至危及生命。

人们经常说“久病成医”,那么,何以成医呢?那就是经验,但经验真的靠得住吗?会不会出现“郑人买履”的笑话呢?

事件一:

隋先生经常扁桃体发炎,由于工作忙,每次都是自己到药店买些药吃,从不看医生,病情也时好时坏的,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五年之久,由于长时间不间断地服用各种各样的消炎药,产生了抗体,现在一发炎就得去医院输液,光吃消炎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事件二:

汤女士是一家服装店的小老板,从早到晚地围着店辅转,无时间顾及身体,每次感到胃不舒服时,总是随便到药店购买些自认为比较好的胃药吃就算了。后来晕倒在店铺上,她丈夫这才意识到妻子病情的严重性,急忙把她送到医院检查,经医生的奋力抢救,才脱险。由于汤女士病情长期耽搁,她现在不只是胃出血那么简单了,还有严重的脑神经萎缩症,还要接受手术。

看了,经验真是不可靠,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要了人的命啊!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的衰退,尤其是肝功能的减弱,使其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滥乱服用药物更加容易给身体带来伤害。

比如患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老人习惯服用氨茶碱片,因为这种药对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效果很明显,但是服用这种药也容易引起中毒反应,大量服用后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心率不齐甚至死亡的危险后果。

还有就是抗生素,这也是老年人比较喜欢用的,因为用了抗生素之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它也能引发多种疾病。由于老年人身体较弱,免疫力较低,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虽然把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打压”下去了,但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却“猖狂”起来,外来的细菌也会乘虚而入,使身体承受“双重夹击”。因此,老年人应根据病情酌情选用抗菌药,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宁可选用一种有效抗生素,不可使用多种;宁可短期使用,不可长期使用。

还有一种病人喜欢“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他们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结果往往酿成大祸。

唐先生患有合并肾功能不全的Ⅱ型糖尿病,身体一直时好时坏的,有时还会和“糖友”们一起聊聊疾病的事,一天,他听一位病友说“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错。于是,唐先生就赶忙去药店买,照着说明就服用起来。结果肾功能是越来越差,还引起了乳酸中毒昏迷,险些丢了性命。

后来,医生及时给他调整了治疗方案,改用“胰岛素”治疗后,才得以转危为安。医生告诉他,每个糖尿病人的胖瘦、年龄、病程、并发症都各不相同,用药也不能千篇一律,正常体重和偏瘦的病人应首选磺脲类降糖药;超重和肥胖的病人应首选双胍类降糖药;对肾功能不全者,是绝对不能用二甲双胍。

不是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嘛,看病吃药也是同样的道理,别人吃管用的,自己未必管用,千万不能异想天开,到时候,弄得浑身是病就晚了。

§§§第五节 治病贵在“掌控自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就会被他人控制。对于治病亦如此,医生即使有天大的本事,而病人依然“恶习”不改,一切都是枉然的!

1.管住嘴,病早好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医生手”。人人都知道生病后要忌口,可还是有许多人经不住美食的诱惑。还常说要与疾病做斗争,我看是嘴在和疾病“打仗”罢了。

一个月前,我的外公不小心骨折了,不得不卧床休息,生病让外公很是烦恼,活动不方便,想干啥啥干不了。外婆为了能让他身体快点恢复,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都把饭菜端到嘴边,按时让他服药。

我知道外公天生有一大嗜好,那就是爱吃甜,为此我还特意嘱咐外婆,不能给外公糖吃,因为大量摄取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比如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个时候,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起到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钙的大量消耗,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转眼一百天过去了,我再次去看外公时,他依然是老样子,恢复状况并不乐观。经过我再三追问才知道,外公经常闹嘴里没味道,不吃点白糖,嘴巴就是苦的。外婆怎么跟他讲不能吃糖,他就是不听。常常趁外婆不注意的时候,泡一杯汤水来喝。结果,就成了这个样子。

真是吃药不忌口,药效会溜走呀!有些人明知道要忌口的,可一旦病情出现好转,他们就开始大快朵颐,管他忌口不忌口呢,吃了再说吧,反正病痛也是明天的事,这就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痛。

最近,医院收诊了四个病人,他们分别是冠心病病人者、糖尿病病人、脑血栓病人、脂肪肝病人,这四个病人的共同特点是:出院不到一个院,全回来报到。一问原由才知道:

病人A:每天饮食口味重,要很咸,很辣,并且顿顿都要有像排骨、红烧肉等的硬菜,才算可口。

病人B:每天不吃早饭,中午、晚上一斤酒、下酒菜多以肉食为主,青菜不吃,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运动极少。

病人C:早起吃一个小花卷要就着两块酱豆腐,顿顿吃的都要有咸味,并很少喝水。

病人D:每天在外面应酬,高油、高盐、并且烟、酒不离口,很少运动,整天以车代步。

看了以上内容,你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又回来了,贪吃害自己,病人一定要注意。不要一时满足了嘴巴,事后病痛缠身。

说起“非典”,往日的恐惧依然存在,它令人们胆战心惊,躲之唯恐不及。可导致这一结果的始作俑者还不是人类的嘴巴吗?所以说,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尤其是病人,管住嘴,病才能早点好。

按照中医的理论,食物其性味皆与药物一样,有“寒、热、温、凉”之四性;“辛、甘、酸、苦、咸”之五味。所以,病人治病就应该避开对自己不利的食物,忌口食物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六类:

一、“生冷类”。

主要包括部分水果和生冷蔬菜等凉性食物,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水肿等病人都应该注意忌食。但是,又因这类食物性偏冷,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用于各种发热、便秘、咽炎及出血病人的饮食。

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病人要忌食李子、杏子和桃子,这些水果都属于凉性水果;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和溃疡病应忌食柿子,柿子也属于凉性水果,但它和前面的凉性水果还有区别,它的糖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疔疮、气管炎应忌食杨梅和樱桃;盗汗者应忌食柑子;日光性皮炎者应忌食苜蓿等等。

二、“油腻类”。

这就包括动物、动物油脂和油炸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味厚油腻,对热性病人,黄疸、呕吐的病人,都应禁食此类食物。冠心病、高血脂和脂肪肝病人应忌食禽畜内脏,因为内脏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压、冠心病和尿毒症病人应忌食猪肉、羊肉和牛肉类食物。

三、“发物类”。

包括香菜、芥菜、扁豆、南瓜、公鸡、母猪肉等食物,这类食物容易诱发旧病,加重病人的病情,对于荨麻疹、刚做完手术、一切外科疮疡等病人都应该忌食。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和脚气病等病人都应该要注意忌食南瓜;哮喘等病人应忌食豌豆及芥菜等食物。

四、“海腥类”。

包括带鱼、鲳鱼、内河鱼、虾、蟹等水产品类食物,经常吃这类食物则容易伤脾肾,诱发旧病,特别是患有脾肾疾病者更应该注意。慢性肾炎、肾性水肿和脾脏疾病病人应忌食带鱼、黄鱼、梭子蟹、干贝等;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人应尽量忌食海鳗、乌贼和鱿鱼等食物;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病人应忌食海藻、海带、紫菜等。

五、“辛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