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路两侧的建筑汇集了东西方不同风格,多为中西合璧的2—3层楼房,但已破旧不堪,面目全非,因此对这一带进行整体改造是历史必然。历经了l40余年风雨的大马路,在烟台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昨天它曾对烟台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今天它已成为新世纪大型滨海广场的母体,伴随烟台人民走向辉煌的未来。
老烟台的太平街巷
太平是百姓的命/太平是岁月的魂/太平是乾坤的本/太平是江山的根。这是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片尾曲的后四句唱词,这唱词唱出了太平之重要,正因如此,老烟台人才把八条街巷以太平命名。这些太平街巷分别建于清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现分述如下:
太平胡同:南北走向,全长l80米,建于l850年,l973年更名勤俭巷,1994年拆除,巷名注销。
太平街:东西走向,全长90米,建于l861年前后,l985年拆除,街名注销。 老太平街:东西走向,全长l60米,建于l861年前后,1900年更名东升街,1994年拆除,街名注销。东太平街:亦称大太平街,南北走向,全长420米,建于1861年前后,街况依旧,街名未变。西太平街:南北走向,全长200米,建于l900年前后,南段拆除,北端依旧,街名未变。
小太平街:南北走向,全长l90米,建于l900年前后。因该街狭窄,故称小太平街,街况依旧,街名未变。
东太平巷:东西走向,全长50米,两端分别与东西太平街联通,建于1890年前后,l984年拆除,巷名注销。西太平巷:东西走向,东联西太平街,西端封闭,全长30米,建于l900年前后,l984年拆除,巷名注销。
这些太平街巷建成之日,正值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烟台人民饱受屈辱和苦难之时,这八条以太平命名的街巷,就是烟台人民向侵略者发出的呐喊——“还我江山、还我太平。”八条太平街巷除太平胡同在今华茂小区菜市街南部外,均位于烟台山下,朝阳街东,在这七条太平街巷中,虽居住有平民百姓,但更多的是洋人和权贵富豪,英国圣德鲁教堂,意大利领事馆就在东太平街上,很多商行、公司、作坊、旅馆、饭庄、舞厅、澡堂亦集中在太平街巷中,这里更是妓院集中区。昔日烟台妓院分头、三、四等,无二等,头等多集中于此,在仅有90米长的太平街上,就有22家挂牌妓院,东太平街也集中有数十家妓女班。居于此的平民百姓们,为了防止嫖客闯入,不得不在自家街门上挂个“此处民宅”的木牌。
在那漫长的半殖民地岁月里,太平街巷带给烟台人的不是太平,而是屈辱和苦难。直到1948年10月16日烟台解放后,太平街巷才名符其实地实现了真正的太平。
福寿吉祥遍烟台
在老烟台的643条街巷中,以福寿平安、吉祥如意命名的多达97条,遍布在市区的东西南北中。这97条街巷中,以“福”字打头命名的有43条,如福来街、福寿巷、福乐里、福和胡同等;还有吉祥巷、如意巷、双寿巷、迎福里、平安里、五福胡同、安乐胡同等54条。
吉庆街历史最长,始建于1826年,位于大庙(天后宫)东南。此处原为鱼市,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建筑物的增加,逐渐形成了一条东西走向,长150米的街道,初称鱼市街,l933年定名吉庆街,向北岔道通北大街,称吉庆巷。20世纪90年代修建华茂小区时,街巷名注销。仁寿巷最短,只有40米长,建于1920年前后,东西走向。东端封闭,西连南门外大街,巷北侧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子磅故居。刘子豌名麟瑞,系奇山所刘氏后裔,曾任清朝知府,后在广东开设洋灰(水泥)厂,告老还乡后,在奇山所城南修建了一座具有官邸气派的宅院,宅前小巷即仁寿巷。《论语·雍也》“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仁寿”足见起名者之匠心。后并人南门外大街,1968年更名向阳街,仁寿巷之名称虽早已不复存在,但巷貌依旧,并会因刘子磅故居受到保护而“长寿”。
庆安里最长,是97条街巷中的姣姣者,始建于l920年,全长712米,宽3米,南连大马路,北至海岸路,主巷道东侧,南北排列着东西走向的8条支巷,东端封闭。南段4条均长70米,坐北朝南的19幢高标准民居排列其中。其建筑采用传统四合院格局,中西合璧风格,院内北二层楼上的外廊栏杆,均采用西洋装饰造型,时由烟台德盛营造厂承建,从整体上看,庆安里就是一个居民小区,现已拆除,庆安里这个名称也已不复存在。
将众多街巷以福寿平安、吉祥如意命名,体现了烟台的民风民俗,也反映了烟台人对家园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老烟台的集市街巷
明末清初,在烟台天后宫周围逐步形成了一些集中做买卖的场所——鱼市、鸡鸭市、果木市、粉干市、西瓜市、地瓜市、杆子市、草市、饭市、菜市、古董市……。这些商贸交易场所,随着规模的扩大,效益的增加,逐渐由搭棚市场发展成商铺经营。
清道光以前,这些已经形成条条街巷的商铺场所,没有正规名称,人们只是依据商铺经营的项目,称之为:鱼市街(后易名吉庆街)、鸡鸭市街(后易名新华街)、果木市街(后易名估衣街)、粉干市街(后并人面市街)、西瓜市街(后易名德润街)、地瓜市街(后易名大兴隆街)、杆子市街(后易名掖平街)、草市街(后并人平安街)、饭市街(后并入兴隆街)菜市街、古董街(后易名武英街)、这些以经营项目形成的集市街巷,有一个总的称呼——“烟台街”。在清政府军机处绘制的《烟台海防图》上,标注的便是“烟台街”三字。可以说:以众多集市街巷构成的,位于天后宫周围的“烟台街”,便是烟台市的雏形,昔日,“逛烟台街”曾是烟台人的一种时尚。
综观今日之烟台,道路宽敞、大厦林立、市场繁荣、市民安居,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黄海之滨。昔日构成“烟台街”的那些古老集市街巷,或已拆除,街名注销,或已重建,街名保留,但它们却是今日烟台的发祥地,是研究烟台市起源和孕育发展过程的重要史实。
道恕街与登莱青道
在烟台市区中心地带,曾有一条以道署衙门命名的百年老街——道署街(后改称道恕街),1988年拆除,街名注销,地处街南的小学校仍称道恕街小学。
原道署街东起民主街北口,西至菜市街南口,全长ll0米,修筑于1860年(清咸丰10年)前后。1862年(清同治元年),清政府依照总理衙门领班大臣恭亲王奕诉的奏请,将原设在莱州、管辖着3府26州县的登莱青道移驻烟台,“仿江苏上海、浙江宁绍台等道之例,专司中外税务”,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
登莱青道移驻烟台后,道署衙门门前的街开始有了称谓——道署街。1892年(清光绪18年),道台盛宣怀在道署衙门以东创办了一处救济赈灾机构——广仁堂。l907年(清光绪33年),道台何彦升嫌道署衙门面积小,办公条件差,便与拥有房舍300余间的广仁堂对迁。
登莱青道迁入广仁堂后,衙前的广惠街便改称衙门街,后因衙前摆放了一对石狮子,也称石狮子衙门街(今市府街)。现为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衙前的石狮子已迁放在烟台山抗日烈士纪念塔前。迁人道署衙门的广仁堂,堂前的道署街改称广仁堂街,可能是因为积习难改,民众依然称道署街,1911年,清王朝覆灭,登莱青道消失,但道署街这个街名一直延续下来,1933年后,把“署”字改为“恕”字,正式定名道恕街。道恕街已随着旧城改造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道恕街原址上与原义聚街、德润街、二道兴隆街连接修筑的华茂街,东接市府街,西连南洪街,成为横贯市区的又一条大街,烟台人正沿着重新筑起的条条大街,阔步向前。
轿子街与洋车街
在老烟台,曾有两条以交通工具命名的街——轿子街与洋车街。
轿子街位于市区中心老桃花街中段以东。在其他交通工具在烟台出现之前,轿曾是烟台的主要交通工具。除官轿、私轿外,轿业经营十分兴盛。由于桃花街一带是老烟台的中心,商铺、餐饮和娱乐场所多集中于此,人烟稠密,客流量大,因此经营轿业的轿行便相继在桃花街中段以东的三条街巷中“安营扎寨”。抬轿的轿夫也多集居于此,久之这里便形成为烟台轿业中心。三条街巷便被人们称为轿子街、大轿子街、小轿子街,总称轿子街。
1905年以后,洋车开始传人烟台,轿逐步被淘汰。l933年,以轿命名的三条街巷均变更了名称,轿子街变更为泰丰街(1973年改为太丰街);大轿子街变更为太安街;小轿子街变更为邻德街(1946年改为林德巷)。
洋车街位于市区东部大马路东段以南。洋车,即人力车,因系由日本传人中国,故又称东洋车。洋车与轿子相比,是交通工具的进步,因为拉车比抬轿省人、省力、快捷。l905年,烟台一刘姓商人从上海购进铁轮洋车2辆,在烟台首开洋车营运先河。1914年,烟台华洋路政管理处又从上海购进铁轮洋车20辆进行营运,同年,大连商人带铁轮洋车20辆,来烟台参与营运。20年代初,充气胶轮洋车淘汰了铁轮洋车。至30年代初,烟台洋车业已十分兴盛。“洋车行业公会”应运而生,当时,烟台人口只有18万,竞拥有洋车3000多辆,
由于大马路一带,是外国别墅,学校集中地,又是富庶人家集居地,因此,很多车行都集中在大马路东段俄国领事馆旧址路南一条街上,车夫们也多把洋车停在此处候客,久之这里便成为烟台洋车行业中心,这条斜街便被
人们称为洋车街。绘制于1931年的《烟台警察区域图上》标有洋车街街名。
建国50年来,烟台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轿子街与洋车街早已“名垂史册”,只有轿与洋车,还可在市博物馆里看到它们的模样。
老烟台的死胡同
在老烟台的643条街巷胡同中,曾有六十余条死胡同,不熟知情况的人走进去,只能原道返回。这些死胡同大多十分狭窄,最窄的只有一米多宽,二人对行,相遇时只能侧身通过,给昔日送水的、掏粪的工人带来麻烦,送水工人只能把水车停在大街上,再把水一担担挑进胡同中的住户家中;掏粪工人也只能把粪一担担从胡同里的住户家中挑到大街上,再倒入粪车里。胡同人家遇有婚嫁喜事,新郎、新娘只能从胡同外步行进门或走出胡同再上轿,曾有骑毛驴者误人死胡同,走到尽头方知“此路不通”,由于胡同宽度小于毛驴体长,毛驴无法转身,骑驴者只好从驴背匕下来,把毛驴倒推出去,因此那些狭窄的死胡同又被称为“夹死驴”胡同。
死胡同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烟台没有建设规划管理机构,建设者只要花钱买到地皮,就可随心所欲地进行建设。他们为了在有限的地皮上增加建筑面积,不但把应有的通道留得非常狭窄,还将一端封闭起来,成为私有通道。有的建设者为了自己或家族利益,便把本来贯通的公用通道堵死,变公用为私有。还有的建设者听信“风水先生”的迷信邪说,认为“通则不利,不通则利”,便把通道一端封闭起来,这些胡同里的建筑物,往往犬牙交错不同线,通道不同宽,形成了“T”型、“F”型等多种型态。“夹死驴”胡同从来没“夹死”过毛驴,倒“夹死”过不少鬼子兵,抗日战争时期,我胶东抗日游击队经常潜入尊区进行侦察、袭击鬼子兵,由于鬼子兵不熟悉街巷情况,被我抗日游击队追击时,常常逃进“夹死驴”胡同,成为瓮中之鳖。鬼子兵为此大伤脑筋。后来鬼子兵想出一个“妙法”,在胡同入口处画上一幅大大的“仁丹”广告,凡“仁”字二横伸向胡同内,即示意“此路贯通”;凡“仁”字二横伸向胡同外,则示意“此路不通”。
“仁丹”是日本产的一种粒状成药,“仁丹”广告上画着一个八字胡老头,写有醒目的“仁丹”二字。仁丹,治不了什么病,更挽救不了日本侵略者覆灭的下场。1945年8月14日,当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烟台已处于我八路军的三面包围之中。8月23日,我八路军向盘踞烟台拒不投降的鬼子兵发起总攻,鬼子兵害怕葬身异国,于次日凌晨从海上逃窜,8月24日烟台解放。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烟台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老烟台遗留下来的六十余条死胡同,百分之八十以上被改造成为宽阔通畅的大街,那些犬牙交错的旧屋,亦被展示着现代风采的居民小区所淘汰。
耳朵眼与耳道街
建国五十年来,老烟台原有的643条街巷,已有490多条先后被改造、被拆除,270多条街名被注销。那些小街小巷,虽然已在烟台的版图上消失,却难以从烟台人的心头抹去,很多小街小巷还给烟台人留下许多轶闻趣事,耳朵眼与耳道街就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