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中 绝少记载女人的文字。这绝少的文字中尤以后妃和烈女为主要内容。后妃是称谥号的;烈女是称夫家姓氏的,女人的名字想在青史上永垂不朽,难矣哉!有几个也是凤毛麟角。
于是中国的老百姓就甩开了正史,用故事传说来讴歌民间的杰出女性。孟家女是一个、穆桂英又是一个,而花木兰则流传得更广。
花木兰的故事原来于北朝民间乐府,也就是说,是北朝的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首民歌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给了一个戏剧性的结尾。其实,生活中的原型却并不如此愉快,她是含泪离开人间的。
花木兰的原型不只一个,其中有一个叫李兰的,经历与她十分相似。李兰是后燕的下级军官李暐之女。后燕在灭了后赵时建国,慕容僬称帝,封其弟慕容垂为吴王。先后镇守信都、荆、兖等地,政绩卓著。在兖州,他赏识了李暐,将他任为亲兵。慕容暐继承了帝王,在建熙十年(公元369年)东晋大将恒温率领十万大军北伐,吓得后燕朝野一片慌乱,这时慕容垂临危不惧,主动请战。出师告捷,威望如日行中天。李暐更随慕容垂,战功卓著,只可惜受了重伤,所以得到的封赏只是徒有其名,他返里养伤,在家乡娶妻过起了田园生活。
遗憾的是,妻子没有给他生下个儿子来以继承武业;但是“尚武”的家风都是传了下来。别看李兰是唯一的女儿,却决不娇生惯养。可能是受北地强悍的民风熏染之故吧,在诗礼传家的“齐鲁之邦”,武人世家的女儿居然也自小娴于弓马。李兰以“巾帼英雄”自许,不愿在女红上下功夫,倒练了一身的戎马功夫。
慕容重燕元十二年(公元395年),后燕消灭了西燕,国戚大振。慕容垂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五月向北魏用兵,不听群臣的劝谏,导致了参合陂大败:几万士兵的尸骨枕藉山野、血流成河。这一场惨败令后燕元气大伤。可穷兵黩武成了帝王的习惯,这才有了“可汗大点兵”。慕容垂想起了李暐,便有了“兵出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其实,“十二”并不是一个确数,不过形容多而密罢了。
可此时的李暐已是重重老翁。连年征战早已摧毁了他的健康,青年时尚且力不从心,伤残暮年那堪驱使?李兰代夫从军实屡无奈,幸而她不畏惧征途。
当然得“女扮男装”,女扮男装在行军作战中必有诸多不便。李兰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后燕报了北魏的“一箭之仇”时,凯旋回京。这时,她再也“装”不下去了。女人在军旅之中多的困苦是无法跟常人道的,所以她在班师的途中就向将领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并非返回家乡,着了女装才令伙伴大吃一惊的。
率军将领一听、立即情绪大振。君主正穷兵黩武,这还不是个“邀宠”的好机会?于是羽檄交驰,赦令各地驿站都要马不停蹄地将这“悚天大闻”的特大新闻立即上达天听。当时后燕的皇帝已经是慕容宝了,一听居然有此等奇事,精神大为振奋,马上颁旨,让各地各级地方官吏用最盛大的礼仪来迎送这个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李兰进京一路,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各级地方官吏像迎接祖宗一样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因为有皇帝的旨意,所以他们在这种时刻都忘却了花木兰是女流之辈。他们收敛了贱视女人的习惯,而在一个特殊的女人面前卑躬屈节。
李兰深深地知道,这种做法并非因为慕容宝皇帝喜欢猎奇,他要借这“奇事”扇动举国的战争狂热。他想继续对北魏用兵,可李兰知道:后燕只有虚俘的胜利,北魏元气并未大伤,特别是整个北方,地瘠民矣,已经不堪连年战乱的骚扰,已经民不聊生了,怎么还能支持新的征战?她厌倦了,对自己的英雄之举已不看得那么重;可是皇帝需要宣扬她这个英雄,她的事迹不胫而走,朝野都大为轰动。李兰成为北朝最有名的女人!
到了京都,慕容宝竟出了个歪点子——要纳她为妃。
在慕容宝看来,这是给一个女人最大的荣耀,是祖上积德,才能够有幸侍奉皇上。一旦李兰接受了册封,正可以大做文章,把天下“尚武”的热潮推向顶峰,他征兵不会再难。
可在李兰看来,这却是一个“陷马坑”。她早已耳闻,这个慕容宝一即位就杀了贤德的段皇后,他自幼胸无大志,可玩心十足。后宫里充塞着各地掠夺来的少女,有的刚来月事就遭到了他粗暴的蹂躏,乃至从后宫中拖出宫女的裸体。这样一个暴君怎堪侍奉箕帚?她自知已经错过了花季,年过三十绝对不可能拴住一个好色皇帝的心。他的要册封为妃,不过是为了打仗的需要,跟男女之情丝毫无关。
于是,她婉拒了。
不是辞去尚书郎,而是不肯入洞房:“老父年迈多病,在战场上所思綦切,无可奈何;如今战争间隙,正该先回去省亲,以解老父翘足之思。陛下受中原文化影响,以孝治天下,总该给我一个尽孝道的机会吧!”
慕容宝无可奈何地答应了。老实讲,他也看不中孝兰饱经风霜的肤色,比细皮嫩肉的后宫佳丽差远了,何必为她得一个“不允功臣所请”的名声呢?
李兰知道,老父很可能已不在人间了。眼前这个皇帝根本不知道父亲在枋头(河南浚县西南)大战中立下的功勋,自然决不会眷顾他这个为后燕立下汗马功劳的下级军官。她恨不能插翅飞到家乡。到家一看,果然是残垣断壁,父亲的尸骨都不知葬在何处了。
她嚎啕大哭,其声并不亚于在黄河边上战场的喊杀声。
全国性的轰动很快就结束了。昙花一现,那些金翅金鳞的光环几乎是瞬间就失去了光辉,那些高高搭起的台阶也顷刻瓦解。李兰是被皇帝及其大臣戏弄了,转了一个大圈又落在了原来的地方,像一滴水沉入了生活的大海,很快就无声无息了。
对此,李兰是心安理得。因为她对生活并无任何侈求,“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足矣!作为一个女人,她只不过想要一个终生厮守的丈夫。她没有任何缺陷,只不过因为战争耽误了一段青春,年长了几岁而已。这个要求过分了吗?
可是,等待她的命运却是“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直至老死,她仍旧是个嫁不出去的老闺女。
在她临死的时候,对此感叹万千。那句“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其实是她最早在历史上喊出来的。
她是个名女人,是人人皆知的名女人,女扮男装,与男人一起打仗,共同呆在一个帐篷里,果真是阖着铁衣睡觉吗?男人的世界就发出了这样的疑团。
权贵之家拒绝她进门。因为他们早已娶妻生子,到了晚年,讨妾自娱,是得要年轻貌美的;即使是想要个继室夫人,也得温柔敦厚,可以讲偌大家族里里外外摆平。李兰是个名女人,谁不知道她只会打仗,对理家……摇头叹息,把媒人拒之门外。
殷实之家不会接纳她。男主人经历过半生奋斗,晚年需要女人,是求肉体上的享受以补前生的缺憾。他们的标准是柔情似水。李兰太有名了,谁不知她充满了阳刚之气?所以,他们也将媒妁客客气气地送出了家门。
小康之家不敢高攀她。他们讨个老婆是要来家过日子的,柴米油盐,琐细莫名,怎敢讨个骑马射箭的女壮士;何况,谁不知道这个女壮士受过皇上的褒奖,是天下闻名的女英雄,我们小家小户,配吗?可别折杀了小人!他们也将媒人推出了门外。
李兰只想当个普通的妻子,为丈夫生儿育女,做个贤妻良母而不可得。
渐渐地,媒人也不上门了。她越来越老,最后竟无声无息地死在家里。
孤身一人,竟成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