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秋,浩浩荡荡的太湖水因为秋高气爽而显得碧波万顷,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终于水平如镜了,正如清朝的天下一样,经历了初入关后汉族拼命反抗的动荡之后,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反清的火种尽管尚未熄灭,可火焰却都让清王朝扑灭了。
这时,在太湖里面一座小岛上,有一座孤庵里有一个绝色尼姑,身材娇小玲珑,肌肤白皙如玉,腹肢袅娜如柳,眼如秋水深潭,如果不说明他的年龄,谁都会以为她不过二十岁,其实她已经三十多岁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二十徐娘不老,青春永驻,她眉宇之间那股英爽之气,令她既有少妇成熟的美,又有少女天真的气,年轻得让人嫉妒。
她就是一代名妓李香君,《板桥杂记》中称之为“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名之曰‘香扇坠’”的李香君。
李香君缘何来到这里?原来她在得知恋人侯方域投靠清朝,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而且仅中了个副贡后,义愤填膺,气愤之至,看破了红尘,跟着秦淮姊妹卞玉京到这里当了女道士,终日守着青灯一盏,过上了吃斋念佛的生活。
其实,她和卞玉京一样,都是耐不得寂寞的。明清之交,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人的尊严和价值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多少平时以节义相许,自我标榜的高官名士,不惜卑躬屈膝,向新王朝讨封去了;而一些被卷入社会底层的人却坚持民族气节,不肯腼颜事敌。这时他们需要沟通信息,相互鼓励。太湖这所孤庵虽然清波环绕,煞是荒凉,但却距闹事不远,姑苏无锡,常州、太仓都在附近,所以这里消息并不闭塞,当日在南京的秦淮游客,不时有人光顾这里,不时重温旧梦,也为往日的豪饮唏嘘慨叹了。
李香君在这里度过了十几个春秋。老实讲,从她来这里换上道服之日起,她就得了一种怪病。天将黄昏,她就倦意十足,但无法入睡。昏昏沉沉守着孤灯,任凭思绪天马行空,但却求远集中不到一点上,只弄得自己心烦意乱!这哪里像一个出家人?六根未净,尘念纷至,却又不知道自己的尘念为何物。
近几天来,这病突然加重了,将她一下子按在了病榻上,她也突然变得憔悴不堪了。仅仅十几天的功夫,她就从一个绝色尼姑变成了一个奄奄一息的病妇,自知死期已经不远了。
这时,她才明白了自己的“尘念”是什么。
哦!原来就是那个曾经“梳弄”了她,将她变作妇人的侯方域。尽管自己曾当面怒斥过他,向他宣布了恩断情绝,将他赶出了山门;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却十分怀念他。不由得内心中涌起一种负疚的情愫来:
“我是不是对他太严厉了?是不是做得太决绝?为为什么要苛责侯公子呢?他毕竟是一个男人。哦!男人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我作为他的红颜知己,了解他妈?我只想当他的‘畏友’,是不是失之偏颇了呢?”
这时,侯方域已经在前一年死去了,如今阴魂不散,来打搅李香君的礼佛生涯,纠缠不停地思索,让她在临死之前都不得片刻的安宁。
是的。李香君怎能忘怀侯方域这个人?
这是唯一一个与她有肌肤之亲的男人呀!
她十二岁进媚香楼,十三岁从苏昆生学昆曲,很快精艺于汤显祖的“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与《邯郸梦》),四梦在她唱来,都能尽其音节,丝丝含扣,并弹得一手好琵琶。到十五、六岁时,已出落娇媚异常,人以“香扇坠”称之。她的养母李丽是个侠妓出身的豪爽人,与之来往的都是与阉党势不两立的复社文人,李香君受其熏陶,对阉党十分憎恨,对节义之士非常敬仰,养成一种对清芳孤傲的性格,以至十、五六岁还是个“清倌人”,李贞丽也不去逼她,总想以她为媚香楼的台柱子,所以就想挑一个才貌双全的郎君为她“梳弄”。
这时,侯方域来了。这个侯三公子是太常卿侯执蒲的孙子、户部尚书侯恂的儿子,祖、父两代俱以节风范为世人所推崇。父亲因为是东林党人,反对权奸魏忠贤而遭迫害,而他本人,天资聪颖,十七岁就代父起草过屯田奏议,千字鸿文立马可待,时人称之“奇才”。
侯方域到南京后,积极参加复社文人的活动,与桐城人方密之、如皋人帽群疆、宜兴人陈定生含称“复社四公子”,尤以文章著称。他早就听说媚香楼里有一个色艺双绝的歌妓李香君,渴望一见,于是随友来至媚香楼;李香君早就度过了侯方域的诗文,更以他人口中了解到侯方域的文人。两人相见,彼此都吃了一惊,郎瞅女,果然名不虚传,天仙一般的丽人风韵高标,女瞅郎,不意竟是俊俏小生,哪来如此才华横溢。两人一见钟情。方域当即以“香扇坠”为题,赋诗云:“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即圆扇影,摇动一身香。”表达了爱慕之情。并赠诗道:“夹道朱楼一经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种辛夷树,不数东风桃李花。”李香君感动得落泪,眼前这个侯郎不视她为任风作弄的贱花,而是出自淤泥而不染,卓然挺立的洁白奇葩。“女为悦己者容”,李贞丽和李香君都为能幸遇这样一个梳弄人而高兴。
然而,在甜蜜的日子里也有一些芥蒂,李香君忘不了那次小小的龃龉——
一个姓王的离职将军,连续数日带着酒菜约方域出游,而且出手大方,一见面就奉送五十两银子作礼物。李香君诧异:“他是君之故交:”“不!素昧平生。”李香君就沉吟说道:
“王将军很穷,不是结客之人,哪来那么多酒食?他要与你结交,必有目的,你可主动问他,看他怎么说?”果然,在侯方域的再三逼问下,他说了实话:
“实不相瞒,复社诸君对阮大铖先生的压力太大。侯公子是复社名士,若能代为疏通,减轻复社对阮先生的压力,阮先生必有以报恩公。“
对这样一种交易,侯方域竟拿不定主意,于是甜甜蜜蜜的琴瑟和谐中出现了一点争吵:
“公子欲何为?”
“人家既然是一番好意,也就算了。”
“岂有此理!”李香君勃然变色了,“妾小时跟着养母,得以认识陈定生、吴应箕等复社文人。陈定生高义凛凛,吴应箕铮铮铁汉,都是你的至交,你怎么能因阮大铖之故辜负了至交呢?况且以公子的家世名望,又怎能去逢迎阮大铖这种阉党余孽呢?公子读万卷书,怎么见识反不如妾呢?”
这些责问使侯方域汗颜,他当时连声称是说:“你不但是我的红颜知己,更是我的畏友呀!”但李香君明白,她深深地戳伤了公子的自尊心,这大约就是蜜月中的苦涩了。
后来,她不得不与公子分手。明朝灭亡,阮大铖。马士莫拥戴福王在南京简历了南明******,重新得志,就诬陷侯方域要作内应,推翻南明政权,侯方域不得不逃亡。
分别之际,深知侯方域性格弱点的李香君单单为弹奏《琵琶记》。
侯方域知道,李香君“尤工《琵琶记》,然不轻发也。”为什么偏偏挑中《琵琶记》,以为生离死别的绝唱呢?也许只有李香君明白这深深的用意。
几十年之后的今日,秋风萧瑟。在病榻上的李香君长叹一口粗气,在内心中喊道:“公子你还记得我的临别赠言吗?我却记忆犹新。”
当时她方唱罢,就语重深长地说:
“公子才名闻藻,雅不减中郎(指《琵琶记》的作者蔡邕。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记》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就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妄妾所歌《琵琶记》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你意思还能再明白吗?就是希望侯方域能始终自爱,不会因为失意而学了蔡邕,去依附董卓之辈。
然而,这侯公子最终还是未能顶住清廷的威逼利诱,终于参加了顺天乡试。大节有亏,不仅“昵董卓”,而是“昵异族”。所以当蓄了鬓辫的侯方域再见到李香君的时候,遭到的只是怒斥:
“我不过一青楼烟花,尚且一言九鼎。自你去后,不下媚香楼一步。有故开府田仰着,携金三百锾以求见,被我扔了回去。彼百般中伤,我不为所动,只答道:”由公宁异于阮大铖乎?我如果贪图你的黄金而去,无异于出卖了侯公子!可你这侯公子又如何呢?以你这蓄发世敌之行径,何对祖宗?何对天下抗清志士?”
侯方域被赶出了山门,自此再也无颜与李香君相会,就更甭说团圆了。
多年离乱之后的李逢竟成永诀。
李香君在悲愤之后,就决心斩断情丝了,但是,还是不断地接到侯方域的消息。
这个侯方域竟现身说法,用诗文鼓励朋友不要与新朝合作,不要出来作官,为虎作伥;在给好友吴伟业的《与吴骏公书》中,劝吴不要仕清,免损名声,还写了不少诗文祭奠在反清斗争中献身的亡友,其《哀辞九章》哀悼史可法,夏允彝、陈子龙、吴应箕等民族志士,都写得情真意切。
李香君读到了这些诗文,当时都十分感动,心中曾一阵阵涌起一种冲动,她很想托人捎个口信给远在河南商丘的侯方域,说她已经原谅了他,希望他能来这里团聚,甚至接她回老家去,可是,一想到侯方域晚节上的这个污点,她就把这冲动压了下去!“不!他这个人是个软骨头,连方密之都不如。方还宁肯出家当和尚也不肯为虎作伥,他为什么偏偏仕清?”
就这样,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却始终未能再见一见钟情的侯公子一面。
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她得到了侯方域的死讯,年仅37岁的侯方域因心力交瘁,病死家乡。李香君闻讯,情不自禁地大哭一场,她偷偷地为情郎烧了冥纸。
然而,当卞玉京问她:“你原谅了侯公子吗?”她却坚决地否认:“不!他虽有《壮悔堂集》传世,也无法掩盖晚节不佳的污点!”
可现在,在病榻上的李香君却想原谅这个令她爱过又很过的情郎了。
“是的,他是软弱过,可那个有功名利禄心的男人不软弱?男人处世,比女人要承受更多的负担,他们考虑是非,绝不像女人那么单纯;一个有才华的男人,更不肯终生默默无闻,所以总会被权贵所利用,是非对错的考虑就往往要让位给利害得失的权衡,这便是千古以来多少须眉男子在是非面前表现为侏儒小人的根源,侯公子也未能免俗……”
李香君以她阅人众多的慧眼这样评价了世上的男人,心中对侯方域的温情就开始汹涌起来了。于是,就在心中喊起她的情郎来:
“侯公子呀,侯公子!贱妾太偏颇,实在对不起你。你一定十分孤独,因为身边决无一个知音,所以才写那么多信;你一定十分痛苦,因为你是个良知不会泯灭的人,你壮年懊恼,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为自己的一失足成千古恨跌足垂胸,这种时刻,多么需要我这个红颜知己在你身边,为你慰平一点心灵的创伤呀!可我。只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对你弃绝得不近情理,这哪里像一个温柔多情的女人所作所为呀!”
李香君开始自责,那温情就越发有了一种悲切的色彩:“侯公子呀,侯公子!你才37岁就离开了人间,过分短寿了呀!这完全是自我折磨的结果吗?不!我也参与了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我对你的指责不无道理可天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我为什么执意不肯原谅你呢?我实在太绝!在你走的时候都不肯奔回老家去看你一眼,实在做得太过分了呀!”
这时,一代名妓便柔肠百结了,她的珠泪滚滚,溅湿了道袍。
这时,她也就扔掉了女道士的身份,哎心灵上已经还俗了。她想挣扎起来为侯方域烧上一刀纸。
可是,连挣扎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
“我才30岁,比侯公子走得还早,对吗?不过这样也好——”她在回光返照对安慰自己说:“我可以到阴间去追随侯公子了。我太刚,他太弱,如果能再相聚,一定要互相匀匀,那么,庶几可以相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