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娟尹浩洋
编者按这是一个我们没有披露过的故事:来自山城栖霞的小霞,以前在市区某高校是出了名的“快乐校花”。但去年暑假过后,细心的同学发现,小霞脸上再也没有了欢乐的笑容;以前热衷于到校外搞家教的她,听到同学们提起“家教”,经常暴躁地打断话题。后来她的舍友到报社投诉才说出了根由:她在马路市场找家教活儿的时候,被一个中年男人领到了家中,结果被麻醉失身于“学生家长”!
当我们就这个话题采访时,意外地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小霞是受害者不假,但她们这种随便到马路市场找家教活儿的做法,是不是也造成了另外一大批受害者?烟台的家教市场是不是也该好好整顿整顿了!”
家教,一个并不陌生的话题;但“家教市场”,长期以来却被我们所忽略——无论是教育的方式、方法、质量、管理,还是由此引发的税收流失等。
家教市场需要重新审视
两句话可以概括眼下烟台的“家教”——“家教事业”蓬勃发展;“家教市场”混乱无序!
偏科怎么办?学习不扎实怎么办?落了课怎么办?大考在即怎么办?家长们的答案基本一致:请“家教”!想请家教吗?翻开报纸,待聘的无数——只要想让孩子学的,保证就有这方面本事的老师;请教孩子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立马能请出一“整套班子”。想干家教么,更简单:老师只要在学校中呼吁一声,立马身后从者云集;大学生们更简陋,弄张纸写上“家教”俩字,蹲在街头上就可以“待价而沽”!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刘奎是市区某高校的“英语尖子”,被中学老师推荐辅导一个即将中考的学生小涛。刘奎使尽九牛二虎之力,小涛的英语水平仍旧原地不动。家长最后恼了:“你不是说孩子挺聪明的么?怎么成绩没有提高?”刘奎也恼了:“我以前辅导的几个孩子怎么都能出成绩,就是小涛太不用功了!”推荐刘奎的老师也夹在中间“两头不是人”。直到小涛的同学无意间露了底,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小涛中考前秘密陷入“早恋”的漩涡:哪还有心思放到学习上!
目前,众多大学生做家教,最大的缺陷是不懂教育学,许多家长也明白了其中道理,于是在校老师成了“绝对主力”。行家分析说,老师干家教优点多:水平高,会辅导,懂得锻炼培养孩子的心理性格。事实也证明,很多孩子经过老师“家教”后,成绩、素质各方面都大大提高。
但我们在“老师家教”盛行的同时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景象一:某校高二(三)班的数学老师张伟经常早晨第一节课就打不起精神来,讲课时时而恍惚时而词不达意,甚至打盹儿。同学们反映,张老师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家里“家教”:收了8个学生呢!“我们老师这叫家里校里‘两头忙’。”学生们告诉记者。学生们没有告诉记者的是,因为张老师教学水平高,辅导成绩好,已经引起了别的老师的“忌妒”,有人已经给税务部门写了举报信:“张伟同志一共辅导8个学生,一周两次,各为两小时。他的家教费是每小时20元。也就是说该同志每周有640元的额外收入,每月收入已达到2560元。这不是偷税漏税么!”
景象二:李亚男在学校出名得厉害,以前几个“差生”经常挨她的嘲讽,但新学期后,同学们发现李老师对那几个“差生”态度好多了,“差生”的成绩也比以往有了进步!私下里她向自己的好友透露了其中的秘密:“怎么转变?把他们弄到我家里上小灶呗!”而问题关键是她的“小灶”是收费的!
露了真相后,她所在的办公室掀起轩然大波:“家教教了自己班的学生,对其他学生是不是不公平?”“单独教自己班的学生也收费,还有职业道德么?”
景象三:记者的一位大学同学十分苦恼地抱怨说,他请的家教老师水平不错,孩子成绩也提高不小,但该老师有一大特点,几乎每次都要给孩子推荐一两本“编外辅导材料”,一本就得几十块钱。“倒不在乎多花那几个钱,但看样子,我给他的家教‘辛苦费’真不如他推销辅导材料挣得多!”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介绍,其实影响老师形象的哪止这些?利用出题的身份,有的老师给孩子做家教时,专门要孩子做将要考的试题;有的提前给孩子上新课;也有利用“家教”身份向家长索贿的;至于利用“家教”身份“欺负”孩子的,虽然本埠还没有这方面消息,但外地却不鲜见。
规范家教市场刻不容缓
业内人士建议,对于从事家教的大学生,应该将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由各校学生处和学生会共同进行“行业管理”。这样既能保证挑选出水平素质最优秀的“学生家教”,也有利于进行统一管理规范。
有关“教师家教”的最新消息是,安徽省合肥市已出台了“禁止有偿家教”的新规定:实行严格的“一刀切”——在校老师不许进行收费家教!
对此,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也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对“教师家教”不应进行简单地“封杀”,而应适当规范。首先,应该规定在校教师不许在工作日时间进行有偿家教;第二,要坚决封杀“本班级家教”现象的滋生:不准给自己教的孩子进行有偿家教;第三,杜绝“教师家教”推销辅导资料;第四,凡家教老师不能担任所在级别的考试命题和评委业务。
不难看出,教师从事家教已成时尚,而且逐渐占据家教市场的主流。采访中,许多家长发出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对“家教市场”进行严格的清查,出台一个得力的措施,还教师一个清白的形象,让所有的孩子和家庭“教育花费”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