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出口——为伤痛寻找出路
在一片刚退潮的海滩上,一只螃蟹和两只蚌开始了午夜漫谈。
一只蚌对另一只蚌说:“我每时每刻都感到非常痛苦。”“为什么呢?”这只蚌哀怨道:“有一粒沙子进入了我的身体,而且好不安生地滚来滚去。它每动一次,我就会浑身剧烈地疼痛,一天都无法安息。”
另一蚌感慨地说:“你应该感到庆幸才对。要知道,当你驯服了沙子,将它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后,它就会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从此以后,你就不再是海滩上一只普通的蚌了,你会身价倍涨,还会受到人类的称赞。”
第一只蚌说:“我宁愿不要那份浮华的荣誉,像你一样,享受轻松和快乐。看到那颗璀璨珍珠的人,只会羡慕珍珠的光泽,有谁会想过我的痛苦呢?”
听到两只蚌的对话,躲在石头下面的螃蟹开口了,它说:“你们都不要互相羡慕了!既然沙子已经在你的身体里了,就坦然地接受这份痛苦吧,至少,你会因为这段短暂的疼痛而变成永恒的珍贵;至于没有经历痛苦的你,也不用羡慕别人了,在尚且没有沙子的日子里,好好地享受这份轻松和快乐。日子这么开心,有什么好羡慕,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螃蟹的话说得非常好。常言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们常常感到悲伤,感到痛苦,除了追寻错误的东西,就是自寻烦恼。
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只知道去羡慕别人的好处。殊不知,当你在艳羡他人悠闲的时候,别人可能也在羡慕你的充实。就像卞之琳在诗中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任何人都有值得他人羡慕的地方,与其暗自神伤,不如开心过活。
因《卧虎藏龙》一片而享誉国际影坛的导演李安,在成名之前,也曾度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
从大学毕业之后,李安没有顺利地开始他的事业,反而陷入了失业的窘境。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李安除了偶尔到几个剧组去帮帮忙,照管一下设备之外,其余时间都赋闲在家,成了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夫。
那时候,全家的生活都依靠妻子微薄的薪水。他只能包揽所有的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以此来缓解内心的愧疚。李安曾经笑谈过这段往事,他说:“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在此期间,他也看了大量的剧本,开始阅读、看片、收集材料。
当他仔细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后,试图将中美的文化结合起来,创作一些新的作品。根据他自身的成长背景,李安相继写了三部关于家庭的剧本,分别是《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
在这个“家庭三部曲”中,李安诠释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华人家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随后,三部作品的相继成功,也为他迎来了在好莱坞拍片的机会。
在张靓蓓编着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中,作者用李安的第一人称口吻写道:“当晚7点多飞抵纽约,没想到车还没到家门口,远远就看见家里灯光通亮,原来太太带着儿子已经在家等我回来了。家的温暖,治好了我的杀青忧郁症;家,也是我做收心操的地方。”
其实,无论多大成就的人,都会有那么一段忘不了的伤痛岁月。
有的是理想无法实现的痛,有的是爱情无法圆满的痛,有的是远在异乡、思念亲人的痛,有的则可能只是简单的触景生情,在今天的某个时刻想起了过去的伤心往事,产生了悲伤的情绪。
当然,事业的成功可以弥补失意的伤痛,婚姻的幸福可以弥补失恋的伤痛,可是有些伤口,好像在时间中变成了记忆的伤口,即使愈合了,还留着硕大的一个疤痕,让人想忘也忘不掉,想丢也丢不下。
这个时候,人们就需要给悲伤的心灵寻找一个出口,将沉积的伤痛发泄出去。
曾经有一个女孩,因为出车祸,撞坏了眼睛,从此变成了一个盲人。因为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她变得脾气暴躁,怨恨身边的所有人。渐渐地,她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一切,她变得一无所有。这时,身边的一个男孩始终没有离开她,每天照顾她,陪着她经历每一次痛苦的挣扎。后来,他们成了男女朋友。男孩带着她用手感受阳光,感受风,感受雨水的洗涤。女孩觉得,如果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她已经很幸福了。
有一天,男孩对女孩说:“如果我向你求婚,你会答应吗?”女孩点了点头。男孩又说:“如果有一天,你的眼睛好了,你还会答应吗?”
女孩再一次点头答应了。没过多久,女孩得到了眼角膜的捐赠,重新见到了光明。可是,她却发现,男孩是一个盲人。
没过多久,男孩真的向女孩求婚了,可是女孩拒绝了。男孩没有任何抱怨,在离别之前,他只对女孩说了一句话:“请照顾好我的眼睛!”这时,女孩才知道,原来她的眼角膜是男孩捐赠的,而她,已经彻底伤了他的心。
看起来,快乐总是很难寻觅,悲伤又是那么轻易获得。然而,治疗悲伤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告别悲伤的出路有很多种,有的人躲在回忆里反复咀嚼,当日子变成回忆,回忆变成日子,也就无所谓开心和悲伤了;有的人则选择告别,去哭诉,去旅行,去逃离原本受伤的地方,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其实,在所有的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勇敢面对。如同面对自己的不完美,面对自己的错误一样,坦然地面对此刻的悲伤心情。
如果找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就安心地过平淡的日子;如果找不到知心的爱人,就计划好一个人的生活;如果遭到背叛,就接受这一伤害,因为那个选择主动背叛的人才是真正的弱者。
在北美洲大陆南部的危地马拉,生活着一种叫落沙婆的小鸟。这种鸟要经过七天七夜的艰难挣扎才能下一个蛋,难产的落沙婆无以排解痛苦,只能彻夜不停地鸣叫。没有人能解救它的痛苦,因为一切都是自身存在的命运。
七天七夜之后,鸟妈妈的辛苦换来了可喜的成果。生出来的鸟蛋非常健康,蛋壳特别坚硬,因为这样,幼鸟孵出来也会更强壮,更健康。
作为一个母亲,落沙婆用七天的痛苦换来了孩子的健康,而那彻夜不停的哀啼,则是落沙婆唯一释放肉体痛苦的方式。
正如但丁在《神曲·第十三歌》中写道:“哈比鸟以他的树叶为食料,给他痛苦,又给痛苦以一个出口……”受啄是痛苦的,但却给了原有的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以皮肉之苦来释放内心的痛苦,痛苦之深可见一斑。人类的痛苦未尝不是如此,用一种面对时的痛苦来释放原本的伤害之痛,虽然一时让人无法承受,却是对心理彻底的救赎。
舌尖之功效——当美食战胜失落
任何人都会碰到情绪糟糕到极点的时候:迷糊了一个上午,刚刚起了工作的劲头,电脑却无缘无故地死机,所有的工作都要从头开始;一时冲动之下,买了一个超贵的包包,结果信用卡透支,下半个月的生活就要水深火热了;同事开着气派的私家车上班,自己却仍然在哼哧哼哧地挤公交车……当坏情绪来袭,好像世界末日来临一般,心里就像积压着莫名的火气,任何工作都进行不下去。
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在情绪不佳的时候,总是想要通过吃来安慰自己。电影《非常完美》中对女孩子的这一行为给出了独特的解释:当人伤心的时候,心脏的位置会下移,为了摆脱伤心的状态,就需要大量的食物将胃填充起来。当胃变得膨胀时,就会托起心脏,帮助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情绪也会随之大大改善。
当然,这不过是电影里的特定情节,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过,当人情绪失落、郁郁寡欢时,选择正确的食物,的确能够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健康的饮食,不仅不会让人因为大快朵颐而发胖,还能让坏情绪消失在顷刻之间。
2012年夏天,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一众吃货们“大饱口福”,也让被谍战剧、宫斗剧和虐恋剧霸占许久的电视荧屏上飘出了一缕清新的气息。生活在繁忙城市的人们,终于可以告别快餐速食,体味一次中华大地上的美味。
从天寒地冻的查干湖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岛,从内蒙古奶豆腐到云南松茸,看着镜头里细致的讲述,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没有人不流口水吧?
《舌尖上的中国》让美食爱好者看到了许多可口的食材,让文化研究者看到了各地的饮食文化,食物对于情绪的疗伤作用终究是不容小觑的。当你被糟糕的情绪缠住,徘徊在情绪的低谷时,不妨尝试一客蓝莓果冻英式松饼,或者其他碳水化合物类的小吃,等上30分钟,奇迹就会发生。除此之外,一片涂蜂蜜的面包或者一碗爆米花,同样能帮助你打发坏情绪。
精神不振时,一杯香甜可口的卡布奇诺就能让人神清气爽。将要罢工的大脑神经瞬间激活,重新焕发斗志。不过,******产生的短暂兴奋感极容易让人产生依赖,而且对睡眠质量颇有影响,不建议大量饮用,睡前更要尽量避免。
张开大口,猛吃猛喝一顿,可以让人摆脱极度烦躁、坐立不安的情绪,仿佛吃掉的不是食物,而是心中所有的烦恼,甚至是最讨厌的那个人。不过,也有另外一种人,不仅仅在享用食物的时候心情愉悦,在烹饪食物的时候同样身心愉悦。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食物当作生活的调剂,与朋友一起分享,不是一件更有益身心的事吗?
在电影《朱莉与朱莉娅》中,女主人公朱莉就是凭借美食提供的力量,摆脱了糟糕的情绪,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朱莉是美国政府的一个普通职员,每天坐着接各行各业的投诉电话,雷同的工作让她对职业早已失去了兴趣。朱莉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做菜。她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菜谱,甚至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将全欧洲的食品都亲手做一遍。
被平淡的生活、沉重的经济压力搞得头昏脑涨的朱莉,偶然间被一本名叫《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的烹饪书籍吸引。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鼎鼎大名的美食家朱莉娅。她将自己数年来制作美食的心得和对各地美食的评价写成了书,一时间竟然洛阳纸贵。在一般人看来,茱莉娅对食物的评价近乎苛刻,然而,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她的广博和专业。
朱莉拿到这本书后,决定花上一年的时间将书中的食谱都尝试一遍,365天,524道菜。同时,她还将每天的做菜心得写到了自己的博客里。起初,遭受几次失败之后,朱莉有些心灰意冷,可是,她写在博客里的文章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然,也引起了茱莉娅的注意。
两个爱好烹饪的女人相遇了,同时,朱莉也开始了解食谱背后的茱莉娅和她的内心世界。茱莉娅是一个美国人,却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法国菜情有独钟,是什么让她产生这样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茱莉娅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灵转变?一切都成为朱莉急切想要了解的“心灵食谱”。
一年过去了,一边做着全职工作,一边致力于完成食谱的朱莉终于实现了她的目标。由于博客的高点击量,朱莉同时实现了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虽然只是写美食专栏。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朱莉发现了生活中的一个道理:生活,是由自己打造的,而快乐,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难得到。
只要对生活有着热情,人们就会喜欢美食,并且从美食中获得开心和乐趣。茱莉娅用她的美食诠释与丈夫的爱情,朱莉则用烹饪来驱逐生活中的压抑和苦闷。值得庆幸的是,朱莉在学习做菜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她的技法,还学到了她对生活的信心,对婚姻和生活的满满热情。最后,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也更懂得珍惜身边的爱人,压抑和困顿消失不见,剩下的是美味的食物,还有对生活的守候和希望。
寂寞的竹枝词——跟着音乐找快乐
所有人身上,每天都会出现各种情绪,痛苦、孤独、无聊、疲惫、绝望……有的人在生气,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期待中的结果?
有的人在抱怨,为什么走在路上被人撞,开车被人抢,排队还会被人插队?有的人在失望,为什么心烦意乱,想要找朋友安慰一下时,对方永远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当你被坏情绪包围时,你是憋在心里,还是发泄出去?
如果憋在心里难受,一时间又找不到发泄的途径,那么听音乐吧!
人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听一听舒缓的音乐,往往能够放松情绪;人在愤怒的时候,听一听那些重金属摇滚,如果恰好能够和演唱者一起嘶声呐喊,则会起到更好的调节作用。
情绪糟糕的时候,有的人喜欢去嘈杂的环境中寻找安慰,比如酒吧、KTV。相比于安静的角落,嘈杂的环境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利于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尤其在KTV嘶吼了几个小时之后,常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轻松感受。这正是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发泄法。
当然,有人喜欢在音乐中宣泄愤怒、悲伤或者郁闷,也有人喜欢在音乐中寻找快乐。常年与音乐为伴的人深有体会,在空荡荡的房间中,如果唱片里回响着浅唱低吟,或者一段简单的乐音,原本没有着落的情绪就像找到了寄托之物,内心也会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感。
在疗养院住着一位在音乐中寻找快乐的人——张志明。他已经在世上奔波了大半生,后来遭遇车祸,造成下半身截瘫,后半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他的孩子们已经移民,独留他一人孤独生活。
疗养院的日子舒适,但是无聊得很。身边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的不幸,要么打牌、下棋,要么一个人待着,张志明则选择了音乐。不管他做什么,不管他去哪里,一定要有音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