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袁世凯发迹史
26997800000012

第12章 变法,算上我一份(3)

光绪这时已经乱了套,行为举止有些反常,幕僚们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要干嘛,有时他暴跳如雷,有时又一个人偷偷哭泣。在变法最紧要的关头,他突然下旨,让康有为离开北京。随后,袁世凯接到荣禄的命令,说是光绪召他进京,一同接待来京的日本下野首相伊藤博文。

接到这个消息,袁世凯百思不得其解,光绪帝让自己一道去见伊藤博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外界有传言,光绪帝打算聘请伊藤博文为维新顾问。袁世凯感到吃惊,伊藤博文是中国的仇人,光绪聘请他,慈禧太后心里肯定不高兴的。他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9月14日,袁世凯和伊藤博文都抵达了北京。两天后,光绪在颐和园召见了袁世凯。袁世凯胆战心惊地参见了光绪。

光绪问袁世凯:“你练的兵如何?”

袁世凯恭敬地回答:“各营操练得都很熟练,如果有战事,一定可以为国效力。”

光绪笑了笑,又询问他平日里是怎么练兵的。接着又提到变法的事,袁世凯也是举双手同意变法。

说到这里,光绪突然问道:“假如我把统领军队的重任交给你,你能绝对效忠于我吗?”

袁世凯心里一惊,皇上这么说肯定有深意,忙答道:“微臣自当竭力效忠皇上,只要一息尚存,一定誓死为皇上出力。”

光绪召见袁世凯的用意非常明显,随后又擢升他为侍郎,并赋予他专折奏事权。久于政事和战场的袁世凯心里多少有些预感,眼看太后和皇帝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自己夹在中间一个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

其实,之前光绪就对自己的心腹们透露了“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的忧患意识,身为首席智囊的康有为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来个宫廷政变,彻底拿掉慈禧。

9月17日,升职后的袁世凯照例去颐和园向老佛爷谢恩。谢完恩后,他又去见光绪帝。这光绪办事能力确实不太行,颐和园是老佛爷的地方,耳目肯定很多。这天,有个叫杨崇伊的御史给慈禧送了一封奏折,杨崇伊在奏折中痛斥康有为一行人祸乱朝政,蛊惑皇帝胡闹,还说康有为这些人想对太后不利,杨御史请求太后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出来训政,保住大清江山。

慈禧太后巴不得有人弹劾维新派。光绪听到有人弹劾康有为等人,知道自己这套维新变法快玩完了。光绪是个好人,而且还心存幻想,心想只要康有为逃脱了,以后变法还有机会。他赶紧给康有为下一道旨令,让他立刻去上海督办官报,意思就是先逃吧!

康有为接到圣旨,知道情况很不妙,和热血青年们抱头痛哭。康有为决定不走了,和大家商议如何解救光绪,在这群人物当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人,这个人就是徐世昌。徐世昌可是袁世凯的心腹,他来了就代表袁世凯到了,由此可以看出,袁世凯对于维新强国有着浓重的情结。

当时维新派中有人对袁世凯不信任,康有为拿出袁世凯写给自己的信,上面写着:“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这样一来,大家都相信了。

康有为一干人等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时,袁世凯住在法华寺里。维新派商议好计策后,需要一个人去找袁世凯,因为只有袁世凯手中握有兵权。

任侠豪迈的谭嗣同自告奋勇去见袁世凯。见到袁世凯,谭嗣同没说一句废话,讲明情况后,就问:“你干不干?”

袁世凯听到这个计划很吃惊,他是想维新,但不想铤而走险,所以提出一个方案:等慈禧和皇帝到天津阅兵的时候,他派兵保护皇上,然后软禁慈禧,诛杀荣禄,清除旧党。公正地说,袁世凯这个方案确实稳妥很多,也具备可行性。康有为那一招有点自寻死路的感觉。

谭嗣同觉得袁世凯说的有道理,两人密议一番,商定后,袁世凯打算尽快回到天津筹备,准备好枪支弹药等等。

有许多传言说袁世凯在谭嗣同走后,跑到荣禄那儿告密去了,荣禄又去北京向慈禧太后告发,结果就导致了戊戌政变。

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袁世凯没有告密,他正准备积极配合维新派大干一场,在走之前他还和光绪会过面。之后便快马加鞭地赶回天津,到了天津,他才发现他的对手们远远比想象中的厉害。

慈禧对光绪和康有为等人早有提防,给荣禄下了四道命令:一是派直隶提督聂士成的武毅军17000人进驻天津陈家沟,切断袁世凯新军的入京之路;二是调集甘督提督董福祥12000人,进驻宛平、长辛店一带,其中一部直入北京,保护颐和园;三是致电总理衙门及袁世凯,谎称军情,说英俄开战,英舰多艘游弋大沽口,要袁世凯立即返回天津听候调遣;四是授意御史杨崇伊等到庆王奕劻府,奏请太后出山,维护大清稳定。部署完成之后,不仅北京卫戌军总数超过了48000人,而且,从山海关至北京沿途驻军达到13万人,总兵力是袁世凯的新军的20倍。

20日,光绪帝又召见了袁世凯,给予他直接杀荣禄的权力,然后自代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其实,光绪帝贸然提拔袁世凯之时就引起了慈禧和荣禄一干人等的怀疑,这光绪做事太急躁了。

可以想象,袁世凯当时心里有多矛盾,论关系,光绪虽然提拔他重用他,但他跟荣禄的关系更好一些。不过,荣禄是守旧派,光绪是渴望变法强国的好皇帝。从内心的信仰和民族的大义来说,袁世凯选择了光绪,因为他觉得这么做是对的。

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当面斥责光绪,随后将他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这次慈禧发动政变并不是针对整个维新派,主要矛头是康有为、康广仁兄弟。慈禧并不反对变法,只是她觉得维新派太胡闹了,做得太过分了,而煽风点火的人就是康有为。

政变发生之时,袁世凯还呆在天津,并不知道北京那边的事。他很彷徨,也很兴奋。他知道自己要做的这件事会影响未来整个中国的走向,办得好,中国会向一个光明强盛的方向发展,办不好,说不定自己会人头落地,中国会日益僵化。距离皇帝来阅兵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真难熬啊!

慈禧政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天津,把这个消息带给荣禄的人正是杨崇伊,荣禄想了想,决定晚上召袁世凯过来议事。

被动告密

在微微有些凉意的秋夜里,袁世凯赶往荣禄的大营。

到达大营前,他吃惊地发现侍卫罗列,顿时,他感觉到一股杀气。他的第一念头就是:莫非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进门后,他发现杨崇伊也在里面,袁世凯心里更加确信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几杯暖酒入肚,杨崇伊便将北京的局势告诉了袁世凯:太后训政,光绪被囚,康有为、梁启超流亡。

听到这个消息,袁世凯感觉一个响雷在头顶炸开,完了,维新完了,改革完了,自己的小命也快完了。想到这里,袁世凯眼珠大睁,是啊,先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想到这里,袁世凯当场跪倒在荣禄面前,痛哭流涕,长跪不起。

荣禄和杨崇伊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虽然他们知道袁世凯跟维新派走得比较近,但也不至于这样啊!

荣禄:慰廷,你这是干嘛,快起来!

袁世凯抹着眼泪哭道:中堂大人,我有罪啊!你还是把我杀了吧!

荣禄:你有什么罪呢!快起来说。

袁世凯:康有为让我杀了你,还让我带兵围攻颐和园。

荣禄怒道:康有为好大的胆子,慰廷,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世凯将康有为政变的谋划一五一十都招了。

荣禄听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没想到,没想到,我荣某人一心为国,没想到康有为这卑鄙小人居然一心想害死我。我招谁惹谁了,皇上啊,原本是个英明的人,听到康有为奸贼的话,居然还相信了,真让我这个老臣寒心啊!

袁世凯这时就像变成了个女人,哭哭啼啼地说:是啊,康有为太疯狂了,小人真是有眼无珠,跟他认识,他仗着皇上宠信,小人岂敢公然和他作对。荣大人,你替小人做主啊!

荣禄叹息一声:慰廷,你是个人才啊,我怎么忍心杀国家栋梁呢!连皇上和翁同龢都被康有为蒙蔽,你也是一时糊涂!现在迷途知返,也是好事一桩啊!

听到荣禄这么说,袁世凯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落下来。荣禄回京前,袁世凯到车站为他送行,恳求说:现在皇上处境危险,中堂大人务必要保全皇上啊,如果皇上有什么三长两短,慰廷我也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荣禄是一个守旧派,忠君为国的思想非常浓重,爽快地答应了袁世凯。不过,他表示皇上可以保住,其他人就未必了。袁世凯无奈地点头,这是袁世凯到目前为止做的最“缺德”的一件事,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他的告密,就不会有后来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就义诗。

慈禧听到这个消息,一张老脸变得更皱。老佛爷不高兴,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戊戌政变扩大化了。慈禧最恨的是康有为,不过康有为有奇门遁甲之术,这时候早已不见踪影。梁启超呢,跟日本人关系比较好,躲进日本使馆,然后在日本人的协助下,一叶扁舟,漂向东瀛岛。

谭嗣同头脑始终被一股崇高的感情冲撞着,他没跑。不仅没跑,还联合当时的江湖侠客大刀王五,准备进宫营救光绪,结果当然是失败了,王五的刀再大,也只有一柄。有些日本人要帮助谭嗣同逃亡,谭嗣同果决地拒绝了,他说:其他国家变法都会死人,社会的进步总得有人流血,现在中国搞什么变法,结果没一个人流血,这样怎么能行呢?这就是国家贫弱的原因,希望以我一个人的鲜血,唤起千百万人的觉醒!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林旭、康广仁、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事就这么平定了,社会又复归太平。袁世凯总算惊险逃过一劫,但是慈禧对他很不满,她老早就知道袁世凯跟维新派眉来眼去,所以也想收拾收拾他。慈禧准备将袁世凯“法办”,但荣禄认为袁世凯是一个可用之才,谋反作乱的责任完全在维新派,袁世凯是清白的,荣禄甚至以身家性命为袁世凯担保。

看在荣禄的面子上,慈禧太后虽然没有“法办”袁世凯,但对这个昔日的维新派还是很不信任。

后人在总结袁世凯在政治斗争中能左右逢源、逢凶化吉,往往归结为袁世凯这人两面三刀,行事机敏。还原历史真实后,我们发现,袁世凯所以能在风起云涌的时势中崛起,跟他做事谨慎有很大的关系。就说戊戌政变这事,如果没有荣禄的力挺,袁世凯就算告密还是会栽大跟头。他所以能得到荣禄的赏识,还是因为他做事认真负责,兢兢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