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发迹史
26998200000004

第4章 朱重八流浪记(3)

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许多人会唉声叹气愤愤不平,朱重八也叹气过,也不平过。但很快他就知道抱怨是没用的,所以他默默地承受一切,为了生活继续向前讨饭。

朱重八喜欢明教的地方就在于,明教总是告诫人们一个道理: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暗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是的,只要活下去,就能等到春天;只要活下去,就能看到光明。希望就像灯塔一样,哪怕朦胧,也会散发出巨大的热量。

三年后,朱重八再次回到皇觉寺,此时,他是一个面孔坚毅的青年,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逞能不是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是经得起生活磨砺的,在朱重八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沧桑,也透露着无奈,但是他明亮的眼神,仿佛在说:我是不会屈服的,我是不会被生活压垮的。

这时候的朱重八,不仅脸皮厚,心肠也特别硬。这是生活必须交付的学费,我们无法想象他受过多少冷眼,也无法想象当他和狗抢饭吃的时候,旁人发出欢笑声……所有这些,强大了朱重八,没有讨过饭的朱重八成不了后来的朱元璋。

朱重八在皇觉寺没呆多久,就把东西打包回家。至于前途在哪里,他当时想都不敢想,他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但没有一个美丽的远方。此时的朱重八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连他自己也没发现。

在朱重八的思想里,现在灾情已过,回家租点地,娶个老婆,养家糊口就是最大的梦想了。

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如果把元帝国比作是一堆木柴的话,那么明教就是火星。这点火星最终要将庞大的元帝国烧成灰烬。

1351年,火势开始蔓延。

其实,元朝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短命的影子。想当年,宋朝虽然文弱,但是统治非常开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还不错。虽然南宋出现了不少昏君,但这些昏君也只是昏在统治上面,昏在忠奸不分,对老百姓比较宽厚,并不竭泽而渔。

本来大家生活好好的,蒙古人突然打进来了。如果蒙古人像赵宋王朝一样统治的话,大家还没有话说。关键是当时的蒙古人完全不把汉人当人,而且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老百姓完全不一样,元朝统治了八十九年,人民心里就积存了八十九年的怨气。

蒙古人把南人定位成最低等的人民,蒙古人如果杀了一个南人,一点不必惊慌,只需赔偿一头驴,强横一点的连驴也不必赔。

天灾大多数是坏事,但1351年的黄河泛滥是好事,黄河如果不给力,元朝倒得没有那么快。黄河泛滥时,元朝政府高层就展开了讨论,要不要修黄河。这个问题无论换做哪个朝代都是不必讨论的,肯定得修啊!但元朝情况不一样,因为他们是外来征服者,所以这问题还得讨论。

在某些蒙古人眼里,修黄河好像是为别人办事,不是治理自己的国家。但宰相脱脱是个名臣,文化修养很高,为官相当清廉,颇有汉人名相的风范,他极力主张修黄河。汉人百姓应该感谢脱脱,从元朝的立场来看,修黄河对于他们的统治是不利的,黄河冲垮的不只是无数难民的房屋,还有元朝的根基。

大家知道,贪污腐败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非常猖獗的,元朝更不例外。修黄河肯定得烧钱,如果这钱能烧到实处也是好事,但这不太可能。那时的豆腐渣工程特别厉害,拨款就像流动资金一样,流一站少一些,最后流到黄河附近时已所剩无几。

十七万劳工等着吃饭,没钱拿什么修,可地方官不管这些,他管的是自己捞了多少。十七万人聚在一起,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没吃的最容易发生什么,大家心知肚明。这也是之前反对脱脱的那些蒙古官僚所担心的,但脱脱独当一面, 他的自信和清廉这次让元帝国付出沉重代价。

历史有着惊人的重复,所谓的重复其实没什么惊人的,人性是相同,使出的把戏也是换汤不换药的。

劳工们在挖河道之前就收到一个消息,造反专业户韩山童散步谣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后来,劳工们果然在河道里挖到一个独眼石头人。陈胜吴广虽然失败而死,但看到千年后后继有人也应该瞑目了。这些心里充满怨恨的劳工挖到石头,十几万人一下子炸开了锅。

这时,韩山童又派了几百个间谍到劳工中宣传天下马上大乱,弥勒佛即将诞生,大家很快就有好日子过了。造反的伎俩其实并不需要有多么高超,只要点一把火就行,韩山童就是这样的点火者。但第一个点火者往往首先被烧死,温暖后来者。最终享受这份温暖的人还在家里累死累活,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韩山童的死党刘福通,在白鹿庄聚集了三千人,斩白马乌牛祭天,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是名正言顺的中国主子。一个姓韩,一个姓赵,他们还真能摆和。不管怎么说,韩山童和刘福通的起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很不幸的是,哪里有起义,哪里就有叛徒。有人出卖了义军,官府派兵围住白鹿庄,韩山童逃跑不及时,不幸被杀。他的老婆带着儿子韩林儿从混乱中逃出来,躲到武安山中去了。这时候,刘福通在拼死作战。那个韩林儿就是后来的小明王,朱元璋的最高领导人,可惜后来跟楚怀王米心的结局一样,坐船在江上发生了交通事故。

大火很快烧起来,短短一年内,发生了几十起暴动,几百万人加入造反的洪流。波澜壮阔的反元革命拉开了序幕,看似庞大的元帝国摇摇欲坠。蒙古骑兵曾经纵横欧亚非大陆,这时全无当年的锐气,多年来饱食终日,终于尝到了苦果。刚开始的时候,蒙古军队居然连连吃败仗。

外面闹得沸沸扬扬,朱重八还在寺庙里撞钟,可见朱重八不是个喜欢凑热闹的人,也不是一个亡命之徒。他做事很稳,但造反很不稳,是拿着脑袋去赌博。呆在寺庙里有饭吃,有水喝,有厕所上,这就够了。

迈出艰难的一步

要说朱重八,对元朝可是有着刻骨的仇恨,他不可能对造反无动于衷。只是,生命诚可贵,在历史上造反成功的概率非常低,选择造反的人死亡概率相当高。他不能不考虑这个。

朱重八在寺庙里也听到不少关于起义军的消息,这段时间他在想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也许他在不断权衡风险,也许他在不断观望,如果元帝国确实无力回天,聪明人朱重八一定会加入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从小就听外祖父说过,蒙古骑兵怎么厉害,别看他们现在像个软蛋,但他们随时能爆发出可怕的一面。

蒙古兵跟起义军交锋后,屡次吃败仗,昔日的老虎变成病猫。人们可能很难理解,曾经不可一世、横扫世界的蒙古骑兵怎么突然就萎靡不振。很多人把这个原因归结为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腐化堕落,换句话说,养尊处优导致他们脱离早年艰苦奋斗的精神。

事情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腐化堕落当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后来的事实看,蒙古骑兵还是相当厉害的。最主要的是蒙古统治者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剧烈,帝国看似庞大,内部其实四分五裂。这才是元帝国衰亡崩溃的根本原因。

成吉思汗驾崩后,帝国分为不同的汗国,由成吉思汗的子孙掌管。这些汗国表面上以元大都为中心,实际上全是独立王国。蒙古以前是通过代表大会的形势选择最高领导者大汗的,自从成吉思汗崛起后,这个规矩虽然没废掉,已经只剩下形式了。

忽必烈更干脆,直接采取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样一来,皇帝和贵族的矛盾更加严重,致使元朝政府的政局很不稳定。忽必烈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去世后,留下一帮无用子孙,镇不住局面,宫廷政变和军事比拼经常发生。从忽必烈死到元顺帝即位,总共换了九个皇帝,最后六年更是每年换一个。

政局不稳,还经常发动对外战争,所以元政府其实已经不堪重负。用现在的话来说,决策和管理出了问题,所以导致企业的效率非常低。这才是元军经常吃败仗的根本原因。要想成功,先修内功,真是一点不错。

镇压不了起义军怎么办呢?

交不了差,只好把自己的脑袋交上去。官员们也不傻,他们想出了个无耻的办法,反正上面只看人头,不妨拿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刀,割下他们的人头送到上面,然后报告说某某乱党被平定了,斩首多少多少级。这种做法无异于逼着老百姓造反。这样一来,参加造反大军的人更多。

形势越来越严峻,朱重八原本以为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和尚就能保全性命,现在看来,也未必。如果哪天走在路上乞讨,忽然来了一支官兵,顺手割下自己的脑袋,那就死得太冤了。但是造反的话风险也相当大,一旦元军发威,拿起当年的勇猛,将义军逐个击破,也是死路一条。

朱重八很纠结,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不是死和活,而是哪种生活方式活的概率高些。

他不知道,也没法知道。但是他必须作出选择!一旦造反,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这时候,一封从濠州来的信改变了朱重八的一生。

写信的人就是他幼年的好友汤和,汤和在信中告诉朱元璋,自己现在跟着濠州城的起义军领袖郭子兴混,当上了千户长。发达后的汤和没有忘记老朋友朱重八,劝他也加入义军,一起努力。朱重八看完信后,没有欢呼雀跃,相反,他脊背发凉,赶紧把那封信给烧了。

满以为这事做得人不知鬼不觉,不料有个师兄告诉他,有人看到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已经向官府去告发了。

这下没辙了,想做和尚别人都不给机会。现在该怎么办?一时之间,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便去请教年长的周德兴,周德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便给他出了个主意,找人算一卦。算卦的结果是:呆在庙里和逃跑都不吉利,造反还可能有活路。

到这一步,朱重八也豁出去了,连老天都鼓励我造反,我再不造反对不起老天爷啊!

如果没有汤和,朱重八指不定什么时候才上道,所以一统天下后唯独汤和得到善终,这绝不是偶然的,朱重八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虽然他感恩的方式让人很无语:我不杀你。

就这样,朱重八提起包袱,离开皇觉寺,匆匆赶往濠州城。

濠州城的情况并不乐观,元军虽然比以前萎靡许多,但打仗就像运动,总要先热身才有感觉。这时,元军已多少找回一些感觉了,濠州城被他们团团围住。濠州城的义军统帅郭子兴急得火烧眉毛。

就在郭子兴徘徊的时候,一个士兵报告,抓住了一个奸细,请郭子兴给令旗把他杀了。作为大元帅,这种小事一般他不过问,直接给士兵令旗就是了。但今天,他偏偏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这个人是奸细?”——这一句话改变了历史,没有这句话,后面的历史究竟应该怎么写,简直无法想象。

那个士兵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人说来投军,但现在元军把我们围困,谁那么傻过来投军,一定是元军的细作。”

郭子兴一听,有理,只要脑袋没出问题,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投军。但郭子兴并没有说:“那就把他杀了吧!”他只是在想元军怎么派出这么愚蠢的一个细作,所以他很想会会这个人。

当他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久经世面的元帅还是吃了一惊。站在面前的这个人用今天的话说,有点像外星人。他的额头向外凸出,仿佛年画中的老寿星,他的下巴向上翘起,整张脸仿佛一轮弯月,不过这弯月可一点都不美。郭子兴只差没说出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但是当他注视这个人的时候,立刻就感到这个人不一样的地方。

这人虽然被捆绑着,但是一点也不紧张,用现在的话说,朱重八同志面对困境非常淡定。

郭子兴走到朱重八面前,问:“你是元军的奸细吗?”

朱重八淡淡地说:“不是,我是来投军的。”

郭子兴笑道:“你唬谁啊!这时候来投军,你如果不老实回答的话,我马上把你砍了。”

朱重八鼻子哼了一声,算是回答。

郭子兴看着朱重八满脸的镇定,这下连他自己都不镇定了,这人怎么不怕死啊?莫非真是来从军的。

这么一想,郭子兴便让人给朱重八松绑,详细问了朱重八的来历。当朱重八说自己是汤和介绍来的时,郭子兴才恍然大悟,朱重八真的是来从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