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资源高度垄断的认识基础资源的高度垄断,是中国目前许多文化产业领域的特点。所谓基础资源,是有准入限制的作为产业链源头的资源。虽然在文化产业的一些领域还会逐步开放,但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商业模式还会与资源高度垄断有密切的联系。这个特点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你只要参与这个资源的运作,你就能生存下来。这个特色对经济的运行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这一点从文化产业的经营当中就可以看出来。目前大多数文化产业公司处在一种“寄生状态”,使得中国的产业经营出现很大缺陷——经营素质比较低。
比如,我要和电视台合作并非出于赢利性的考虑,而是出于迫不得已。因为如果不和电视台合作我拍的片子可能就没有人要。一旦参与和电视台这样具有“垄断性”的机构合作,就几乎不可能因为亏损而被淘汰。这样,我在与电视台合作的时候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成长过程中难以超越的不良状态,而存在这种依赖性的企业在中国是很普遍的。
很多软件公司百分之七十五的利润来自于系统集成,而系统集成中百分之七十五的业务来自于政府所给的项目。名义上是搞软件,实际上就是系统集成。这样,很多企业摆脱不了对政府的依赖。比如说有一个企业在论证他们要不要生产一种大众性产品的时候,一直就不敢迈出这一步,因为这个企业从来没有面对市场独立经营的经验,也没有独立的营销经验,它只能对机构营销,已经养成了这种依赖性。很多从事文化产业的公司都是这种小企业,而这种小企业很多都和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机构有着严重的依赖性。
认识到这一点,就要针对它采取一些策略。譬如说,企业自身要有意识地培养市场化的能力,即使与掌握基础资源的机构或国有企业合作,也要不断探索市场导向的经营策略。
(3)中国商业文化的借鉴与创新在经营中,很多人对“胡雪岩”的商业哲学很熟悉,但对有关中国商业文化的历史缺乏了解,对于近现代产业发展中的经营经验一无所知,造成严重依赖的现象,甚至走向完全的模仿。其实,古代的许多经营经验,如晋商,有许多跨地区经营的好经验;近现代如商务印书馆,是文化企业在商业领域成功的典范。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如何针对我们独特的经营文化,去创新以内容提供为核心的具有引导性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企业所面临的任务。一方面,需要把国际借鉴和中国特色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使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特色与商业运作能力统一起来。目前工商管理还是西方式的,对中国文化传统、人文特点、国情等,缺乏有机的融合,在文化产业领域就更缺乏对管理技术与中国文化整体的把握。今后,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将在借鉴与创新结合的双重活动方面进行拓展。谁在尝试的过程中把握产业发展的先机,谁将脱颖而出。
四、环境、资源与趋势
经过几年来的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活动,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环境在今后将出现许多变化。
1.环境与市场化的基本趋势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刚刚开始,这也是我们目前经营环境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意思是说,我们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而文化产业的市场又是最后开放的,所以市场机制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目前还是很不完善的。第二个意思是,文化市场现在开始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意味着目前文化产业的“下游”有可能会慢慢的控制“上游”,也就是说,文化产业逐步开放的过程很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慢慢开始崛起的过程。就第一个特点来说,包括政策上的一些变化,说明政府已经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再停留在文化事业以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特别是文化部对于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充满了关注。相信政府还将逐步地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市场化与创新的一些政策和配套机制。
第二个特点,局部的开放可能改变整体的竞争格局。在一些首先开放的领域,比如今后图书出版、发行业的控制权可能会集中在大型连锁店和批发商手里。这些连锁店和批发商就可以自主地通过图书创作甚至是定制,来改变出版社的竞争格局,这就是一个新的开端。我觉得只要有开放的部分,比如目前已经开放的这些产业,演艺、图书等,就会形成对于国有体制的冲击,这种冲击就使企业从下游往上游走,为什么?因为上游的资源全部控制在政府的手里。但这种下游完全市场化无疑会推动上游的改革与创新。
2.“资源”的再认识
我们在讲文化产业的时候,基本上不包括国有企业,因为很多国有企业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作的。中国有没有好的国有企业?有。但是这种国有企业,企业的绩效不是靠自己的经营,而是靠资源垄断。因为有垄断资源,所以有很好的收益,就能留住人才,这就是好的国有企业能够留住人才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包括现在的一些文化产业企业。但他们的经营基础都普遍比民营企业好,所以,竞争也不是同一平台的竞争。
其实,只要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资源”的概念,我们就会发现,对于今后的产业发展格局,将有不同的认识,并促进创新的高涨。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的资源划分有几种方式。
(1)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
我们所讲的资源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显性资源,一种叫做隐性资源。什么叫做显性资源呢?就是我们能够通过其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资源。比如说张家界,是天然的旅游资源,就属于这种显性资源。显性资源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资源的有限性和使用时的排他性。比如说旅游景点,其有限性体现在旅游景点都有一定的承载量,不能过多的使用资源,否则会发生毁坏。显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它也是文化事业保护的对象。排他性则表现在显性资源可以直接获取,是一种历史遗产或国有资源,不需要创造性力量的参与,所以是排他的。
但隐性资源就完全不一样了。什么是隐性资源呢?我们一般所说的隐性资源包括市场、人才和文化,隐性资源的特点就是需要开发。从隐性资源的视角看,经济发达的区域是文化产业的市场资源。譬如说,西部虽然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或者说显性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隐性资源则比较贫乏。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西部开发主要是为了平衡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从经济上考虑则目前还是缺乏吸引力。第二,隐性资源不是你有钱就能做的,你这个市场观念不行的话,人才不行,你就无法开展有效率的经营活动。所以从资源上来说,我们现在很多人说西部的文化资源比较多,主要是指显性资源,如果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我对此持审慎态度。我认为隐性资源很丰富的地方应该是经济发达的地方,经济上有一种良性的循环。
隐性资源要求创造,不是坐收渔利。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文化资源不一定深厚,但文化产业却发展得很好。
(2)依赖性资源与创新性资源文化产业的资源依据我认为的第二种分类标准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依赖型资源,也就是基础资源,又可以说是目前政府机构直接掌握和控制准入的相关资源。要从事经营开发这类资源,所要采取的模式就是商业运作与“官家资源”的合作,这也是目前所能采用的最一般的方式。
另外一种“资源”就是创新性的资源,主要的表现是创新内容。创新性资源与依赖性资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包含策划和活动(包括娱乐)这样的领域。为什么把创新看作一种资源呢?因为创新需要积累和条件,只有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作为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的资源。其中,观念占有重要的位置,商业眼光也十分重要。
创新领域对于经营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领域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经营管理难度非常高。
3.基础资源的垄断及其影响在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去组织资源。假如你是一个民营企业,你就可以和所有的垄断资源进行合作,所谓垄断资源就是直接或间接掌握在政府手里的资源。但是,为什么在这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条件下,民营企业还有可能和所有的垄断资源进行合作?为什么国有企业没有互相合作而尽享这些垄断资源呢?因为国企之间的利益是互相排斥的,不合作的,行政干预的合作又是无效的。比如在某个省,广电集团和出版集团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如果我们从跨国公司或境外企业,譬如以德国的贝塔斯曼或香港的TOM.COM的经营模式来看,它就可以和这双方合作,甚至还远不止于此。比如两个省的出版集团之间一定是很难互相合作的,但是贝塔斯曼可以和全国出版社进行合作;其他境外公司可以跨地域跨行业的合作,这就有效地利用了分割性资源上的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