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文化艺术成果产业化。一旦符合了市场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就成为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否则只是一般的文艺活动或者是文化事业。2.从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看,很多文化资源都不能产业化,如文物保护、特定的史迹维护以及与社会文化艺术管理相关的文化艺术资源都不能产业化,如果强制性进行产业化,则会带来很大的破坏性。在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来发展文化产业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要将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二者协调好。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优先保护资源。
3.公益性的文化艺术与文化产业之间是有界限的。公益性的文化艺术主要是指民族共有的,具有非常强烈的保护需求,能满足公共义务教育或者是能够满足生存需求的大投资、低回报的资源。而公益性事业外的文化艺术,以及可以再生、可创新的都属于文化产业化经营范畴,当然要合乎国家对上层建筑的政策规定。
拿教育来说,某些部分可以产业化,某些领域绝对不可以产业化。例如义务教育不可以产业化。义务教育资源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福利,需要得到保障,不可进行营利。但是除此之外的部分就可以产业化了。这部分内容包括职业技能、专门知识、民间办学、一般的继续教育以及非义务类的教育培训等,这一部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不仅自身潜力无限,而且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事实上,今后企业的竞争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开放教育培训产业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内许多高等教育和培训的领域因缺乏竞争而没有效率,这一种局面迫切需要改变。
再拿旅游来说,道理也一样。许多旅游依存于国家的有限资源(人文、自然等),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首先要考虑开发对旅游资源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要采取保护措施,其次是开发其观赏性和营利性的价值。所以进行旅游开发,首先要付出保护资源的成本。但是如果当地的旅游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则可以大力开发。可以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文化旅游等方式来进行创新性开发。总之,旅游资源的产业化是需要在有限资源之外大力创新的产业。特别是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和休闲活动(包括主题公园、娱乐园、传统文化娱乐现代改造、文化与教育结合的文化之旅、休闲体育等等),既可以减轻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旅游压力,又可以开辟出大的市场需求。
七、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1.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过去在我们的观念中,文化行业不能赚钱,不能成为产业。这种观念应该改变。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当然,文化行业中有一部分属于公益性文化或准公益性文化,这部分文化必须依靠国家支持和投入。但是,文化行业中还有一大部分是经营性文化。这种经营性文化应该实行产业化。我们在继续关注公益性、准公益性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它们的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产业正在为国际上许多大公司带来高额利润。《财富》1999年全球500家企业排行榜中,索尼、迪斯尼、时代华纳、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等公司都把文化、媒体作为主要经营业务。这些公司控制了全球一些最重要的电视、报刊、出版集团,其中仅贝塔斯曼集团1997—1998经营年总销售额就达到147亿美元。有的经济学家主张把文化产业列为第四产业,他们认为,这种第四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优势的主导产业。
2.组织力量,对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同时,要对国际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出全国的和各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国要集中力量发展若干大的文化产业,使它们成为像“卢浮宫”、“迪斯尼”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每个省也要这样做。
目前,许多省、市都提出发展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和文化立省、文化立市的口号,但大都缺乏有效的资源调查、评估、规划和利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的工作,有些甚至把文化产业等同于开发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缺乏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举措,很容易贻误时机,或者造成破坏文化资源的灾难性结果,不能不引起注意。
3.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产业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经营性文化生产单位进行产业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制订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鼓励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鼓励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以德治国”的精神,同时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坚决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毒品”和“文化垃圾”。要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形成若干强大的、有可能抗击境外文化资本冲击的文化产业集团。要防止文化市场的行政性垄断。这种垄断排斥市场的平等竞争,不利于加入WTO之后抗击境外文化资本的冲击。4.组织力量,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从而加大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在这方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5.组建文化产业学院,大批量地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各种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6.注意发展文化信息产业。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信息产业和有关文化产业结合”,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提法。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可以预见,它们合并后成立的公司,必将依赖它们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强大优势,以过去所没有的广度和深度,把美国的文化和美国的价值观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也必须尽早启动这项工程,利用网络技术,把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传送到全球每个消费者面前。这是一项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内蕴、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的工程。
此外,还应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促进高等院校研究、教育、咨询策划和经营单位资金、管理经验的结合,使品牌、产品与资本运作相结合,加速产业化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八、实施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工程在我国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之际,人才的迫切性和人才危机已经呈现出来。可以说,在一段时期内,人才将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文化产业需要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这些人才既要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同时也需要有一般产业管理的素质与能力。而目前在文化领域中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往往缺乏企业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缺乏财务、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技巧,缺乏投资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所以他们在进军文化产业时常常会遇到挫折。从事文化艺术和媒体工作的人,当他们经营企业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商业与文化、商业与艺术、新闻与媒介经营之间的关系,往往把事业和企业等同,或者因缺乏基本的管理常识而功亏一篑。
同样,从事其他产业的经营者在进军文化产业时候也会有和同业者难以沟通的困难,因为他们缺乏的是对文化艺术独特性的认识、内容策划以及对这些领域创新性的设计能力,所以他们发展文化产业会遇到很多障碍与挑战。举个例子,一些投资者投资网站失败,追究起原因,就是不了解网站的内容、发展方向,甚至不知道网络传播是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不知道盈利来源,这是盲目性导致的失败。
目前文化产业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尤其是许多文化艺术机构的人员普遍缺乏营销能力,这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中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许多企业或个人的创意和内容都很好,但缺乏把握商业机会的营销推广能力,从而不能顺利实现经营目标。
另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普遍缺乏规模化集团和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这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