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27198500000131

第131章 将门之子,骁勇善战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点评”

飞将军李广是几千年来抗击匈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众多文人的诗词里,你都可以找到飞将军李广的影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这首著名的《出塞》,在我国可谓广为流传,诗中提到的“龙城飞将”,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广。

这位一生戎马,威震敌胆的老将军受到后人广泛赞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一生有怎样的事迹呢?

一、将门之子,苦练武艺

李广将军是世代将门之后,他的先祖李信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大将。

荆轲受燕太子丹指派去行刺秦王,刺杀未遂。秦王决心报太子丹之仇,遂派将军李信去攻打燕国,追逐燕王父子。李信大军压境,占领首山后,致书燕王喜,燕王喜大惧,佯召太子丹议事,以酒灌醉杀之,燕王将太子丹之首,函送李信军中,为书谢罪。李信驰奏秦王。这事大约发生在李广诞生前四十年。

李广的祖上原住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十里),后来才迁到陇西成纪。陇西成纪这个地方真可谓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大概位置就是如今的甘肃天水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人考证说这地方将相辈出,从春秋到战国曾出过六十多位有名的将相。

自李信之后,他家就世代传习射箭,一直保有将门家风,发展到李广、李敢、李陵祖孙三人,更是到了巅峰。少时的李广在思想上接受的是其父辈们纯正的先秦国士遗风,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李广从小就具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士品格和作风。

李广也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从小就刻苦学习各种武艺,所以练得一身绝技,尤其是对家传的箭法、骑射更是达到了精熟。再加上李广的手比一般人要长,像长臂猿一样,弯弓搭箭有天生的优势。他家屋后的大草坪,就是一个练武场。

李广从小看大人习武就很用心,他父亲还特地为他制作了一副小弓箭,李广从小就对射箭有浓厚的兴趣,技艺高人一筹。一生中都喜欢赌射这种游戏,就是在地上画出许多宽窄不同的直线,从高处向线的行距内射箭。倘若箭能直立在窄的行矩中,就算胜,假如射到宽距之中,或者箭杆不能垂直扎进地上立起来都要算输。输的要被罚酒,李广自然是个大赢家。

李广早在十四五岁时,箭法已经练得百发百中。他的父亲又系统地教他学习兵法,李广又迷上了兵书,孜孜不倦苦读不息。

就这样,少时的李广练就了一身本领,这为他将来驰骋沙场奠定了基础。

二、骁勇善射,初露锋芒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朝,杀到了泾水上游,在朝那、萧关(今宁夏、甘肃一带)打败汉军,距离西汉都城长安已经不远。汉文帝紧急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调集战车千辆,集结十万军队,开赴前线保卫京城。

匈奴这次侵犯,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抢掠,战火硝烟已经烧到李广的家乡。当年方二十的李广看到汉文帝的募兵诏令,便热血沸腾,毅然报名参军,保家卫国,从此离开家乡陇西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军人生涯。

李广入伍以后,在战斗中表现得勇敢顽强。有一次,匈奴大队人马冲击汉军的阵地,年轻的新战士李广埋伏在前沿,当敌人逼近时,李广连发数箭,射死了匈奴的指挥官和冲锋在前的敌兵。匈奴部队的锐气立即挫伤,汉军发起反击,冲得匈奴军阵脚大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参加指挥这次战役的一位将军回到长安后,在向汉文帝汇报战况时,对李广赞不绝口。汉文帝听说他是名将的后代,又箭法娴熟,顿生爱意,便把他召到长安,破格提拔他为宫廷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

李广这么年轻,就当上了皇帝的侍卫武官,是很荣耀很幸运的了,但李广的心却在战场上,他对整天守护宫廷感到憋闷,只有在陪皇上打猎时,他才感到刺激和惬意。

李广随汉文帝多次到长安郊外打猎。有一次,汉文帝为了追逐一只野兔,纵马驰骋,突然从密林中窜出一头金钱豹,朝他凶猛地扑过来。汉文帝吓得魂不附体,马也受惊乱蹦乱跳起来,汉文帝几乎掉下马来。这时,距皇帝几十步远的护从武士,见状也惊慌失措起来,不知如何解救为好。

这时只听李广高呼:“皇上莫要惊慌,看我的!”说时迟,那时快,李广拈弓搭箭,箭不虚发,正中那豹子的前胸。受伤的野兽仿佛更加凶猛暴怒,直朝飞身下马跑在最前面的李广扑来。李广纵身一跃,那豹子就扑了个空。李广回身揪住豹子的脑瓜皮,抡起铁拳挥舞不停,不大一会儿的工夫,那豹子口吐鲜血,瘫在地上再也动弹不得了。

汉文帝被众武士救了起来,惊魂初定,李广打豹的场面简直让他目瞪口呆。只听他连连赞叹:“李广奇人哉,勇士也!”从此,对李广更加信任和器重,曾无限感慨地对李广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三、平定内乱,有功无赏

刘邦夺取天下后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同姓子弟为王。想通过血缘关系来维护刘氏政权的长治久安。但后来刘姓藩王的发展同他的愿望正好相反,极大地威胁中央政权的巩固。汉景帝初年,藩王诸侯随着“与民休息”政策的贯彻,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好处,多被各藩王捞取,他们的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

汉景帝为了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之策,开始削减藩王的一部分领地,缩小他们的一部分权力。这就引起藩王的极大不满,甚至反抗。

领头抵制“削藩”的就是刘邦的侄子刘濞。刘邦当初封他为吴王时,曾拍着他的肩膀嘱咐他:“天下同姓为一家,你千万不可反叛呀!”刘濞叩头谢恩,诚惶诚恐,说不出更多的话,只下个保证说:“不敢”。但是刘濞今非昔比了,他有特权,有实力,有军队,有影响。他联合六国的藩王,打起“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于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

叛军发兵北上,很快地就占据了半壁河山。汉景帝大为震恐,想不到自己的对手竟如此厉害,他对自己削藩之策懊悔不迭,于是接受了刘濞等人的条件,诛杀了忠心为国的晁错,恢复了藩王的地盘。

但是,七国联军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军事行动。刘濞在找不出任何借口加以掩饰的情况下,就干脆宣称“我要自己当皇帝”,剥去了所有伪装。

景帝刘启这才真正幡然醒悟,下了武力平叛七国暴乱的决心。他明智地选拔了“安刘诛诸吕”的汉初名将周勃之子周亚夫为统帅,率领三十六位将军东向迎战吴楚。

李广这时被任命为骁骑都尉,随从周亚夫出征,参加了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争。战斗中,李广身先士卒,勇猛拼杀,夺得了叛军的旗帜,为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大军班师回朝后,论功行赏,李广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出生入死、立下军功,本该受到封赏,但是,他不仅没有受到任何赏赐,还被追究审查起来。

原来,这次平叛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梁国的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梁国的军队同周亚夫率领的中央军多有配合,协同作战。梁王见李广作战勇敢,武艺高强,是一位难得的将才,顿生爱意。他一向以宫中有母亲窦太后撑腰,景帝又是自己的胞兄而为所欲为。在这次平叛中,他便以梁王的名义封李广为将军,并授予他一颗将军的印章。李广无奈,明知收不得,但也深知拒绝不得。回到长安后,便被追究了“私受梁印”的罪过。因为他立有军功,便不赏不罚了。

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李广被任命为上谷太守。

上谷郡在今河北中部及西北部一带。这一带地当燕山和长城的冲要,正是当年匈奴进犯最频繁的地方。朝廷曾派典属国(主管外事的部门)官员公孙昆邪到上谷郡视察战事,他对李广的工作非常满意,同时也深为他的安全担心。回到朝廷向景帝汇报时,他流着眼泪说:“李广这个人真称得上是举世无双的将领。他几乎每天都要和匈奴交战。这个人依仗自己武艺高强,作战极其勇敢。但我真担心这样一位难得的将才,会在偶然失利的情况下丧生。如果失掉他,那就太可惜了!”

汉景帝于是把李广调到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担任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