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庞涓带着疲惫不堪的魏军追到马陵道。在士兵清理路障时,有人发现路边大树上的字,忙向庞涓报告。庞涓持火把一照,只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不由得大惊失色。孙膑一声令下,埋伏在两旁的弓箭手对准魏军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无数。中了箭的庞涓自知生还无望,只得拔剑自刎。
孙膑以减灶的办法,制造士兵数量减少的假象,瞒天过海,示假隐真,诱使庞涓上钩,进而一举将其歼灭。这就是做大事像神龙一样不见首尾的体现。
香港有一小地产商何礼杰准备拿出自己名下唯一的一块地皮与一家实力雄厚的城建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因这块地皮紧靠交通要道,城建公司拟在此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广场,其设计部门甚至在谈判前已拿出了设计方案,意在必干。
何礼杰在与城建公司的代表们一次次接触、商谈之后,谈判陷入了僵局。何礼杰知道城建公司确有意此项目,故提高了地皮的价格;城建公司知道何礼杰仅是一个小地产商,而且仅有这一块地皮,故也寸步不让。怎么办呢?
何礼杰似乎表现出要放弃与城建公司共同开发的打算。他整天与一位阿拉伯富商混在一起。他们多次共进午餐,甚至一起出入舞厅、家中,显得关系极为亲密。如此高频度的接触,终于引起了城建公司情报人员的注意,结合当时阿拉伯商人涉足房地产的情形,他们怀疑何礼杰意欲与阿拉伯商人合作,而且何礼杰故意放出类似的口风。这下城建公司的人坐不住了,因为他们对这块地皮前景十分看好,并把它作为今后三年中公司发展的主要项目,志在必得。因怕何礼杰把这块地皮卖给别的公司,城建公司在以后的谈判中节节让步,何礼杰则大获全胜,他不仅可以在建成后享受40%的收益,而且还可以在合同签字后当即获得300万港币的补偿金。
上例中何礼杰瞒天过海,假意亲近阿拉伯商人,让城建公司捉摸不定,终而上当,这就是老子本章思想活用的典范,应为所有欲成大事者借鉴,但须注意的是这仅为“不见首尾”之法中的一种,可借鉴但切忌局限于此。
【智慧金言】
做大事要像“道”一样不见首尾。如管中窥豹,只能看见斑点;如盲人摸象,只能摸到厚墙。如此不让人测知,才不会让人控制,才易成就大的功业。
【本经原典】
《道德经·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它看不见,名叫“夷”;听它听不到,名叫“希”;摸它摸不着,名叫“微”。
这三者的形象无从究诘,它是混沌一体的。
它上面不显得光亮,它下面也不显得阴暗,它绵绵不绝而不可名状,一切的运动都会还回到不见物体的状态。
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叫它做“惚恍”。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随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后面。
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必须了解最初的历史,才能把握“道”的规律。
委曲求全,赢得时机
【经典语录】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语录释义】
树木长得卷曲不合规矩反而免除先伐之祸,屈枉反而直伸;低洼反而充盈,陈旧反而更新。
【解读】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刁三考虑客观情况,一味蛮干,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活学活用】
委曲能够获得保全或安全,观诸自然万物的生长、生存过程,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软体的蛇类、蜥蜴类如果不能委曲自己,就只能在季节变换中僵死;弱小的老鼠、蚂蚁类,如果不能使自己委曲在地下洞穴里,就会被其他生物吞噬。即使足够庞大或强大的生物,也都存在着自行克制自己行为的问题,如一只狼可以在一只羊面前逞强,如果它决定去挑战一只老虎,就势必面临灭顶之灾;一只老虎对羊及狼都可以逞强,但它如果决定去挑战一头大象,则只能导致惨败;就算是大象,它在生物界没有什么对手,但它如果在火山、洪水、冰雪威胁下而不能委曲自己,仍然会大祸临头。
在人类的认识领域里,老子从事物的正面窥视其反面,再从反面而透视其正面,正反互证就得出了老子的许多真知灼见。曲、枉、洼、敝、少等物理世界的道理,表现在人类活动中,则集中体现了委曲求全的意义。
“委曲求全”多用于自我处于弱势时使用,是不得已而为之。在21世纪竞争激烈的今天,在面临强敌威胁的情况下,为求生存而暂时委曲自己附和他人,甚至由此而牺牲一些小的利益,这才能赢得时机,以图大的谋略。
英国友尼利福公司总经理G·J·柯尔,正是由他在企业经营生意谈判交涉中采取“委曲求全”的方式,才赢得了发展的时期。
友尼利福公司在非洲东海岸早就设有大规模的友那蒂特非洲子公司,从业人员达到14万。这块有丰富的肥皂原料,并适合于栽培食用油原料落花生,是友尼利福的一块宝地,是公司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各地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结果,友尼利福这些肥沃的落花生栽培地,一块决被非洲国家没收,这就使友尼利福公司面临着极大的危机。这时,经验丰富的总经理柯尔,亲自来到非洲,找些旧友办理交涉,针对当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实际情况,柯尔对那蒂特非洲子公司发出了6条指令:第一,非洲各地所有友那蒂特非洲公司系统的首席经理人员,迅速启用非洲人;第二,原来非洲人与白人在薪水上的差异,即时取消,采取同工同酬的办法;第三,为了培养非洲籍的干部,在尼日利亚设立经营干部培训所;第四,应采取相互利益的政策;第五,以退让寻找生存之道;第六,不拘束于体面问题,应以创造最大利益为要务。
上述6条,似乎是妥协退让,示弱于人的下策,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柯尔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反而获得了极大的利益。
柯尔在与加纳政府交涉中,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的利益,主动把自己的栽培地提供给加纳政府,这就获得了加纳政府对他的好感,后来,加纳政府为了报答他。指定友尼利福公司为加纳政府食用油原料的买卖代理人,这就使柯尔在加纳独占专利权。
在与几内亚政府的交涉中,柯尔表示自行撤出公司,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使几内亚政府受到感动,因而愿意挽留柯尔的公司,希望它继续存在。除此之外,柯尔在非洲各地都采用了退让的策略,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利益。
柯尔“委曲求全”的策略,使他在非洲独立运动的高潮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所以,也难怪老子会说,“委曲求全”怎么能是空话呢?它完全是能够达到的事情。
【智慧金言】
对于弱小的个人来说,要想在各种压力下求生存,就必须“委曲求全”,压制自己的欲望和意志,以求自保。实践证明,能屈能伸能识时务的人,在竞争的过程中,总能求得最大的生存空间。
【本经原典】
《老子·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希言自然。
【译文】
树木长得卷曲不合规矩反而免除先伐之祸,屈枉反而伸展;
低洼反而充盈,陈旧反而更新;
少取反而获得,贪多反而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反能受崇敬;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对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只能诚心诚意去遵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之道。
得意之时,不要忘形
【经典语录】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语录释义】
事物达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逐渐衰弱,这就是违反了“道”的原理,会很快地灭亡。
【解读】
在这老子所要告诫我们的是得意之时莫忘了回头,因为事物强盛到了极点,就会逐渐衰弱了。
【活学活用】
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感情复杂无比,人心的变化也是层出不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的,所以要懂得容忍退让。
宋朝有位叫郭进的人,时任山西巡检,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军校,审问一番后,发现是他诬告郭进,便命人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许多人劝郭进杀了他,而郭进却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敌国入侵,郭进就对那个军校说:“你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打败敌人,我就向朝廷推举你;如果你打败了,你就自己投河。”那人听后非常感动,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打了胜仗。郭进果然向朝廷推荐了他。不久,那位军校因此升了官。
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当年韩信征战时就曾深刻体会到此中的辛酸。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法。
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但世事也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物极必返,循环往复。
中国人常说:“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遂而见母。故俗言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
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适度地打扮自己,一个成熟的男子知道恰当地表现自己。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明人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此语殊有意味。“言已开则谢,适可喜正可惧。”做人要有一种自惕惕人的心情,得意时莫忘回头,着手处当留余步。此所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齿”。宋人李若拙因仕海沉浮,作《五知先生传》,谓做人当知时、知难、知命、知返、知足,时人以为智见。反其道而行,结果必适得其反。
君子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驱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进,不知返。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不懂得适可而止,见好便收,无疑是临渊纵马。中国的君王,大多数可与同患,难与处安。所以做臣下的在大名之下往往难以久居。故老子早就有言在先:“功成,名遂,身退。”范蠡乘舟浮海,得以终身;文种不听劝告,饮剑自尽。此二人,足以令中国历史官宦引以为戒。不过,人的不幸往往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任何人不可能一生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往往是最短暂的。俗言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像打牌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顺手,一副好牌之后往往就是坏牌的开始。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样。与人相交,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出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为仇。因此,古人告诫说:“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天长日朝暮暮”,这不只是劳燕两地的分居夫妻之心理安慰,更应为终日厮守的男女情侣之醒世忠告。
【智慧金言】
《周易·复卦·彖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日盈则昃,日盈则食”,智者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太过是大恶,恰到好处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
【本经原典】
《道德经·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用“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称强于天下,用兵这件事会得到报应的。
军队住过的地方,会长满荆棘野草。
大战之后,田地荒芜,必是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战略目的就会罢手,决不敢长久地霸道逞强。
战胜而不自满,战胜而不自骄,战胜而不自豪,动用武力来达到目的是不得已而为之,胜了就要懂得适可而止,切忌继续逞强。
事物达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逐渐衰弱,这就是违反了“道”的原理,会很快地灭亡。
道常无名,知之不殆
【经典语录】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不臣。
【语录释义】
道本来是没有名称的,好像未经雕琢的素材,它的本性虽深微妙,可是天下不能支配它。
【解读】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敢臣。”道永远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处于质朴的状态;它虽然并不显赫,但天下万物却不能使它臣服。
道有种类之不同,天道、人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庄子说: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鉴于道的这种无形态可言、无大小可分的性质,也就没有办法给道起一个名字,而且永远不可能有名字能给它指定。所以道是处在一种极为质朴的状态下,就像刚刚在母体内落户的胎儿一样,无形无状,无名无性,它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虽然它不强大也不显赫,但是还没有人能令一个胎儿感到恐惧,那也就无法令它服从。大道就是这样的,任谁也无法使它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