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哲理故事精编
27220200000032

第32章 心态篇(3)

哲理点拨:一个人要摆正自己对金钱的追求态度,“金钱不是万能的”,至少金钱不能买到亲情;再者,就是不要利令智昏,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对待利益和诱惑,才能正身修性。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的一场大战。

楚军在战争刚开始时,打了一场败仗,楚军统帅成得臣知道后大发雷霆,对手下将官们吼道:

“你们这帮废物,晋军的几张老虎皮就让你们吓破了胆,楚国的军威全都丢尽了!陈、蔡两国的军队,在兵力上远超晋军,但其战斗力却不值得一提,而你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断送了右军的进攻路线,这让我怎么向大王复命?你们知道,这次出兵,我曾有言在先‘如不能获胜,甘受军法处置。’明日与晋军再战,你们必要全力死战,兵败者请就地自裁,不要污了本帅的斧钺!”

发完脾气,他又分析说:“从右军的这次失利,我们可以看出,晋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只是用了诡计侥幸获胜而已。我们绝不能害怕敌军,临阵退缩,一定要严明军纪。凡是作战中奋勇争先者,受上赏;如有临战脱逃,折我楚军威风者,立斩不赦!”

成得臣的一番话,给楚军将领鼓了劲头,他们人人憋住怒气要挽回失利的耻辱。

第二天,楚国大军在城濮左面与晋军全线对阵。成得臣登上高处一看,露出一丝冷笑,晋军果然兵力不济。成得臣料定晋军要左右两路分兵,于是传令各将,立即全线进军,试图一举破敌。

军令一下,楚军将领们便勇猛地向晋军冲杀过去。那些晋兵看来也真不经打,不几个回合,便丢盔弃甲地向后败退。晋军官兵,显然是慌不择路,北逃途中扬起一片烟雾尘土。

成得臣看见后,不禁喜形于色,他认为已经胜券在握了。便又下令乘胜追击,亲自驾车追赶溃败的晋军。当大军追至莘山下一片洼地时,前方目标突然消失了。楚军一位副将报告说:“这里可能会有埋伏。”

但楚军已经来不及后退了,成得臣传话道:“全力出击,生擒晋文公重耳就算大获全胜!”

话音刚落,就听见战鼓响彻云霄,几路晋军同时从洼地四周杀来,左有晋国大将先轸,右有狐毛、胥臣,就连刚刚败逃的晋军主将栾枝也调转车乘,重新杀了回来。此外还有一路精兵在莘山丛林中堵住了楚军的后路。

成得臣率军左冲右突,都无法冲出晋军的包围,至此他才知道中了晋军的诱敌之计。

晋文公在莘山上见晋军获大全胜,传谕各军只将楚军赶出宋、卫之境,不必多事擒杀,免伤两国之情。楚帅成得臣收拾残兵败将,所存十之一二,仰天叹息道:“纵楚王赦我,得臣也无颜见楚国父老了……”于是面向楚国遥拜,拔剑自刎而死。

哲理点拨: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伟人的教诲不能忘记。在竞争中,一定不要心浮气躁,要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只有全面地分析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忍常人所不能忍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全国各地烽烟四起。南阳蔡阳人刘秀兄弟乘机起兵,以重建汉朝为名,四处招兵买马。后来,两人又投奔了更始帝刘玄。

昆阳大捷后,刘演、刘秀兄弟威望日高,刘玄怕刘氏兄弟分了自己的权,就借机杀害了刘演。

这时,刘玄认为,如果刘秀找他报仇,他就可以有理由把刘秀也杀掉。

刘秀听到兄长被害的消息后,立刻跑到宛城来向刘玄谢罪,并且整日吃肉喝酒,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悲伤的样子。

其实,他这是做给刘玄看的。兄长被杀,他心里当然愤愤不平,虽然白天淡如平常,但夜晚枕席之上却常泪流不止。因为他现在毕竟还是刘玄的臣子,如果他不能克制自己,质问刘玄,以他现在的实力,很可能就被杀害,落得与其兄一样的下场。

后来,刘秀接受冯异的建议去经营河北,经过多方努力,刘秀终于打败了刘玄,为兄长报了仇。

哲理点拨: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能做大事。如果不能忍一时之气,那么就很难东山再起了。所以要想有大的作为,必须先有博大的胸怀和能临危不乱的作风,这才是大将的风度。

持之以恒方能气定神闲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派遣大将耿弁去讨伐东部割据势力张步。耿弁率军抵达前线,他首先面对的敌人是张步的部将费邑。

费邑用兵一向谨慎,这次也不例外。他屯兵历下坚守拒敌,历下城池坚固,依山临水,易守难攻。想要强攻取胜肯定是行不通,于是耿弁召集部将商议作战策略。

其中一位部将谈道:“对费邑,我们只能引蛇出洞,然后聚而歼之。可以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然后……”耿弁觉得他的战术很好,于是决定付诸实施。

一天,费邑正在军中巡视,一位部将前来报告说抓了一批耿弁的人。“将军,听那些俘虏回来说,耿弁将攻打巨里(费邑之弟费敢据守的地方)。”费邑兄弟俩自幼感情深笃。“这定是耿弁的迷军之计,妄图把我们调虎离山。不要轻信这些俘虏的话。关照下属,不得随意散布流言。”费邑下达了命令。

但是,几天之后,费邑的密探来报,说耿弁的兵马聚集在巨里城外,士兵每天砍伐城外堑壕的树木准备填塞巨里,制造云梯,正积极做着攻城的准备。

费邑仍是不为所动,他命令军士:“不要去理它,我们的任务仍然是加固工事,囤积粮草。”虽是这样,他心里已经在狐疑:“难道耿弃真要先攻打巨里。”

不久,费邑收到费敢送来的十万火急的救援信,信中说:“巨里若亡,历下岂能独存?请兄火速领兵驰援。”至此,费邑才明白巨里已危在旦夕了。于是,亲率三万大军赶去救援。

然而,部队还没有接近巨里,便陷入了耿弁的重围之中。费邑这才知道上了耿弁的当,原来耿弁准备攻打巨里是假,把费邑牵引出来是真。最终,费邑还是断送了三万兵卒,遭到了惨败。

哲理点拨: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经常会犯心浮气躁的毛病,当我们失败了的时候才忧然悔悟,然而为时已晚。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真理,坚持到底做最后的赢家。

平常心即道

战国时期的武城人黔娄,他是曾子的弟子,先曾子死去。于是曾子带领弟子们前往武城去吊唁。

黔娄的妻子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她把客人一一让进灵堂,守候在黔娄灵前。黔娄的尸体停放在门板上,枕着土坯,盖着一个破麻布单子,头和脚都露在外面。

曾子说:“斜着盖的话,就可以把他的整个尸体盖严了。”

黔娄的妻子说:“斜着盖虽然能将尸体全部盖住,但还不如正正当当盖不严的好。在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正而不斜,死了把麻布盖斜了,并非他自己的意思,是我们强加给他的,这怎么可以呢?”

曾子哭着说:“黔娄已经死了,应该封他个什么谥号呢?”

黔娄妻子想都不想,就说:“以‘康乐’为谥号。”

曾子听了,感到奇怪,问道:“黔娄活着的时候,食不饱腹,衣不暖体,死后连个能盖住全身的单子也没有。活着时,虽然整日能看到酒肉,但是吃不到,死后也无法用酒肉祭祀,怎么能称为‘康乐’呢?”

黔娄妻慷慨陈词:“他活着的时候,国君曾经想让他做官,把相国的重要职位交给他,他以种种理由推辞掉了,这应该说他是有余贵的;国君曾经恩赐粮食给他,也被他婉言谢绝了,这应该说他是有余富的。他一贯吃粗饭,喝淡茶,但是心甘情愿;他的职位虽然低下,却安心满足。

他从不为自己的贫穷和职位低下而感到悲观、伤心,也从不为富有和尊贵而感到满足和高兴。他想求仁就得到了仁,想求义就得到了义。因此,我认为他的谥号应该为‘康乐’。”

曾子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感叹道:“有斯人也,斯有斯妇!”

哲理点拨: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超越自己和控制好自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用一颗平常的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那么你活得会很轻松。

朱克融败绩

唐朝末年,幽州地方官朱克融准备谋反。于是他将朝廷派来的赐春衣使者杨文端扣留在幽州,并向朝廷方面报告说:朝廷拔下来的这批春衣质地单薄,不堪一用,而且所给数量极少,希望朝廷能够再拨给一批。此外,幽州愿出五千名工匠帮助朝廷修建东都的宫阙。

唐朝皇帝接到朱克融的奏折后,怀疑他要谋反,连忙将宰相裴度招来问道:“朱克融的奏本无礼之极,朕想派一名大臣去幽州宣诏,顺便让他放回杨文端,你看可以吗?”

裴度答道:“没有必要这样做。朱克融常无故滋事欺人,他会自取灭亡的,只要不予以理睬,等候十来天,然后发诏书给他,说:‘听说赐春衣使到你那里,行动上不检点,等他回朝,自应处分。至于春衣的质地问题,朕正在追查制造部门的责任。’另外,朱克融愿帮助修建东都宫阙,肯定是谎言,现在就可揭穿他。”

唐朝皇帝听裴度说得头头是道,于是按裴度所说下了一道诏书。

果然,朱克融接到诏书后,知道事情败露,惊慌失措,不久就被当地义士杀死了。

哲理点拨:一个人是否有信心,体现在语言上就是看说话是否坚定有力,不卑不亢,让人不容怀疑和轻视。如果一个人的言词躲闪不定,吞吞吐吐,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个有自信的人。

黄公嫁女

齐国有一位姓黄的老相公,很讲究为人谦让自卑,也喜欢大家称道他谦卑的美名。

黄公有两个妙龄女儿,养在深闺,双双长得容貌艳丽,体态娴雅,堪称天姿国色。

有人听说了,就向黄公拱手道喜说:“相公好福气,养的女儿才貌超群。”

“哪里!哪里!”黄公总是连连摇头,“小女质陋貌丑,粗俗蠢笨,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长此以往,众人都信以为真。于是,黄公二女的丑陋名声便远播乡里,早就过了婚嫁年龄,却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求亲。

卫国有个无赖汉子,早死了老婆,一直无钱再娶,便跑到黄公门上求婚。等婚礼完毕,揭开头巾一看,竟是一个绝代佳人,无赖汉像拾到金元宝一样高兴。

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原来是黄公过于谦虚,存心把自己女儿说丑的,于是,许多名门望族都竞相争聘他的第二个女儿,一时间,黄公家门庭若市。

哲理点拨:谦虚本是一种美德,但谦虚也有度。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别用外表衡量人

申屠嘉曾因为受过刑罚被砍断了一只脚,他与郑国大夫子产一起拜伯昏无人为师。

子产有一天对申屠嘉说:“如果我先出去,你就等一下再出来,如果你先走,那我就等一等再出去。”

第二天,两人又在同一间屋里同桌坐在一起。子产又对申屠嘉说:“如果我先出去,你就等一下再出来,如果你先走,那我就等一等再出去。今天我要先走,你先等一等,好不好?再说你见到我这个执政的大臣都不回避,难道你认为和我是平等的吗?”

申屠嘉说道:“在老师的门下,居然也有像你这样的执政大臣,你只在意你执政的地位而得意洋洋,完全不把别人看在眼里吗?我听说:‘镜子明亮,则尘垢不染,一旦沾染灰尘,就不明亮了。如果和贤人相处久了,就能没有过错。’今天你来这里是为了求学修德,大人你竟还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太过分了吗?”

子产接着却说:“你已经这副德性,却还想当圣人,看来你的修养,连自我反省都还不会呢?”

申屠嘉面对同学子产的论点,回道:“为自己的过错辩护,认为不应该被砍断脚的人很多;但默认自己有错,而认为自己不应该健全的人却很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抗拒的而安下心来,当成必然的命运,这只有有德性的人才能做得到。

就好像无意走进了神射手后羿的射程中,到了正中央,应该是会被射中的地方,却没被射中,这就是命运。别人以他们双脚齐全,而嘲笑我只剩一只脚的人很多,以前我听到会勃然大怒。但是接受了老师的开导,就怒气全消并反省自己的过失。

不知是不是老师用善来净化我?我跟随老师学习有十九年了,但他从来不曾在意我是个被砍了脚的罪人。今天你和我以道德学问相切磋,主要是为了修养内在,而你却只从形体外貌来衡量我,这不是太过分了!”

子产听了很惭愧,马上改变态度说:“请你别再说下去了!”

哲理点拨:外在的地位。往往成为评鉴一个人价值的指标,但心灵的修养更胜于其他。我们总是苛求别人而宽待自己,使得高傲与任性成为彼此问的隔阂,失去了真正认识别人的机会。而改变自己要从心灵开始,不是光在嘴上夸夸其谈。

宓子舍麦有道

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宓子作单父县长,齐国的军队有一次要攻打鲁国,而齐军的行军路线必须经过单父城。

单父的老人们向宓子请求说:“地里的麦子已经成熟了,迟早要割,如今齐国军队突然要借路行军,恐怕来不及做到人人自己收割自己种的麦子了,请你任凭人们出去收割吧!不要管是不是他种的。让单父的百姓增加些粮食,总比留在地里,让敌人获得资助强些。”

百姓们反复要求,宓子都不同意。没过多久,齐国的军队侵入到城外的麦地附近,抢收了麦子。

当时,鲁国的执政者季孙氏听说后发怒了,派人去斥责宓子。

宓子皱着眉头说:“如今这里是没有麦子了,但明年可以继续种。如果按照百姓的提议,让不耕种的人趁机获得粮食,就会使他们希望有敌人入侵。况且单父城一年的麦子产量,对于鲁国来说只是九牛之一毛,并不影响鲁国的强弱。如果使老百姓有了侥幸获取的心理,世风坏了,对鲁国所带来的损害会几代人都恢复不过来。”

季孙氏听了使者回来后的报告后说:“我真是惭愧,如果地下有一个门的话,我真愿钻进去,不然,怎么有脸去见宓子呢!”

哲理点拨:眼光长远,则不会被眼前小事困扰,宓子的做法对于解救危难似乎有点迂腐,但对于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则关系甚大。

楚人过河

战国时,楚国的国君非常有野心,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能够统一天下,如何能够争取更多的疆土。

当时,楚国的势力也很强大,国君好战,经常去攻取别的国家的城池。但是别的国家因为军队和国力都不如楚国,只好忍气吞声,对他的无耻行为无可奈何。

这天,楚王又下令,即日挑选精兵良将袭击宋国。但是去宋国要经过一条很深很宽的大河。于是就派人先去测量河水的深浅,然后在测量器上做好标志。

但那天很不巧,河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测量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

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哲理点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们的思想也应该相应的变化发展。如果总是停留在一点上,头脑僵化,那就一定会碰钉子。

心的斋戒

有一次,颜回向他的老师孔子请教道:“关于自我修养,我已经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老师您有什么办法让我更加精益求精吗?”

孔子回答道:“你先斋戒吧!然后我再告诉你。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事,总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之所以容易,是因为违背了自然的道理。”

“我的家里很贫穷,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荤腥喝过酒了。这样,应该也算是斋戒了吧?”

“这是祭祀时的斋戒,不是我说的‘心的斋戒’。”孔子解释道。

颜回问:“那么‘心的斋戒’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