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楚王放逐到汉江以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到他就问道:“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呢?”屈原说:“整个世界混浊不堪,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世上的人个个烂醉如泥,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这里。”
渔父说:“圣人做事并不拘泥刻板,能够同世道一起前进。整个世界混浊,你何不随波逐流呢?世上的人都烂醉,你何不也跟着痛饮呢?为什么还要固执地守持自己的美德,以至于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新洗头的人一定会扶正帽子,新洗澡的人一定会掸净衣服。哪一个人肯让自己清洁的身体被蒙上污垢呢?我宁可投入长河,葬身于鱼腹之中;又怎么能以洁白之身而蒙受世俗的尘埃呢?”
于是他写下了《怀沙》这首诗,自沉于汨罗江。
破天荒钱
唐朝时,湖南一带每年都要选送举子上京赶考,但是几十年来,这些举人没有一个考上进士的,所以人们就将湖南这一带称作“天荒”。
到了大中四年,刘蜕在湖南取得举子后,在京城考中了进士。当时,崔铉(封魏国公)镇守湖南一带,就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赠送给刘蜕。有人还当场赋诗一首: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用之无益
钱塘人施耐庵,与刘伯温是好朋友。明太祖朱元璋搜罗人才,刘伯温向太祖推荐施,太祖即命刘前去探访。
当时施刚好写成《水浒传》一书,刘读后,便不再提举荐的事。回去报告太祖说:“此人心思才力已在一部小说上耗尽,用他已经没有什么益处了。”
苏东坡送字
昙秀在惠州拜见苏东坡,准备返回时,苏东坡说:“山中人看见你回去,肯定会问你要惠州的土特产,你拿什么去应酬他们呢?”
昙秀说:“鹅城的清风,鹤岭的明月,如果将这些送给每一个人,只怕他们会没有地方存放。”
苏东坡说:“不如带几张字回去,每人送一张,只对他们说纸上面写的是《法华经》,能够消灾祈福。”
读书好比耕种
王诏之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很喜欢学习,有次三天没吃上饭了,他仍然手不释卷。家人讥讽他说:“穷困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去耕种?”
王诏之回答说:“我常自耕耳。”(意思是说我常常在知识的田野上耕种)
自家物终久还来
李崆峒写诗,只要有一句觉得不工整,就会立即丢弃不用。何大复对此深深地感到惋惜。李崆峒说:“自家的东西终究还会回来的。
小器速成
东汉人朱勃,在12岁时,就能诵读《诗》、《书》。他常去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朱勃衣着整齐,举止得体,谈吐娴雅。而马援才懂得一点学问,见到朱勃这样,自惭形秽。
马况知道了他的心事,于是亲自斟酒安慰马援说:“朱勃是小器速成,智力已发挥到了极点。”果然,后来朱勃的成就始终比不上马援。
渐入佳境
顾长康吃甘蔗,喜欢先从甘蔗的尾部吃起,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这叫做渐入佳境。”
心中无妓
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
有一天,他俩应邀参加一个朋友家的宴会。酒席上,有几个花枝招展的歌妓弹弹唱唱,正在给客人劝酒。程颐看不惯,拂衣而起走开了,程颢却若无其事,大碗酒肉,尽欢而散。
第二天,程颐跑到程颢的书房里,还余怒未息,有责备老兄之意。
程颢看看弟弟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呵呵笑着说:“你还记挂着那件事吗?昨天酒宴上有歌妓,我心中却没有歌妓;今天我书房里没有歌妓,可是你的心里还满是歌妓。”
程颐听了低头一想,自愧学问和修养实在赶不上老兄。
吾比山苦
明人冯具区与潘景升同游白岳山,潘指着石壁上的低劣的文字,皱着眉头说:“山受苦到了这种地步!”冯说:“既然作了这座山,它就应该不辞劳苦。”其中的一位同行者问道:“是山痛苦呢?还是你痛苦呢?”冯公说:“是我痛苦啊。”
以慧藏痴
有一次,吴鹿长与朋友们聚在一起,闲聊天下的名士,当谈到某某等时,吴说:“云间的陈继儒,把‘道’藏在‘艺’中,我敬佩他的‘道’;毗陵的刘少白,把‘艺’藏在‘道’中,我敬佩他的‘艺’。天下的名士,要知道他们显露的长处并不难,而难在知道他隐藏的长处。”
有人笑着说:“譬如沙宛在将痴情藏在智慧之中,别人爱他的智慧,我爱他的痴情,这也是一种‘道’。”吴鹿长对这种见解也表示同意。
吉人之辞寡
晋朝时,黄门侍郎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二人说的大多是世俗之事,王献之却只是寒暄了几句而已。
他们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的三位贤士,谁更出色?”谢安说:“王献之最出色。”客人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谢安说:“《易经》上说:‘吉人一般不善言辞’,他说得少,所以知道他最好。”
论茶墨
北宋司马光与苏轼谈论茶与墨都有香味,此外还说:“茶与墨,二者正好相反。茶要求白,墨要求黑;茶要求重,墨要求轻;茶要求新鲜,墨要求陈旧。”
盛名之下无虚士
隋朝诗人薛道衡有一次出访陈国,写了一首《人日思归诗》说:“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方人听到这两句后,嗤笑说:“这是什么话啊?真不明白别人怎么会说这小子会写诗?”
等到念到后二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时,都惊喜地说:“盛名之下本来就不会有徒有虚名的人。”
学书不是为了糊口
仪征人王维宁,擅长吟诗作赋,他的草书更是写得精妙绝伦。他的家财殷实,为人豪放慷慨,喜欢饮酒,天天大宴宾客,陆陆续续到席的客人常增加到好几桌。
有人据此劝他,不要这么浪费,应多为日后的生活考虑。王维宁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享用财物,怎能被财物所使用。”
后来,他果然将家财耗尽,等到没办法维持个人生存时,依然嗜酒不止。人们又劝他可通过卖字来供养自己,他说:“我学书法难道是为了糊口吗?”
有一天,他没有酒喝了,酒瘾发作忍耐不住,便出门步行到江边,看到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粼粼水光,十分高兴,说:“这里面有好地方,龙宫贝阙,或许能够使我快乐。”于是便纵身跳入江中,结果淹死了。
张伯玉过姑熟
张伯玉有一次路过姑熟城,看见李白的十首题诗,赞叹不已。周游玩于泉石之间,后来见到一处清澈的泉水,询问当地人,告知说,这水叫明月泉,张伯玉说:“李太白不在这里留下题诗,是要留着等待我来题诗。”
才高语放
郝公琰自恃才高,十分狂傲,曾对别人说:“当我一旦愤懑时,就读曹荩之的诗,可以消除愤懑,其次是读袁小修的诗,再次是读我自己的诗,读比这些人水平低的人的诗,我反而会增加愤懑。”
岂有老娘倒绷孩儿者
北宋苗振参加科举考试时,中了第四名,被应召参加馆职的考试。有人劝他说:“应该稍稍温习一下诗书。”苗振不以为然地说:“难道有做了三十年母亲的人,还有将孩子倒着打褓的吗?”
恨二王无臣法
南齐人张思光在担任中书郎时,曾经感叹地说:“不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
张思光擅长草书和隶书,齐太祖曾对他说:“你的书法非常有骨力,只可惜没有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章法。”
张思光回答说:“遗憾的不是臣的书法没有二王的章法,也遗憾二王的书法没有臣的章法。”
王孟端夜泛舟
一天夜晚,王孟端在水上泛舟,听到清亮的箫声,就移动船只靠近,乘着兴致画了一幅竹石图,赠送给吹箫人。
第二天,吹箫人来登门造访,拿着钱,请求王孟端再画一幅与竹石图相配的画,王说:“我昨夜画画是因为你的箫声,你不能有过分的请求。”
游戏人间
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到惠州期间,北方少有得到他的音信,社会上于是传说他已经死去。七年后他官复原职,回到北方,当时,丞相章惇正被贬到雷州。
苏轼见到南昌太守叶祖洽,叶问道:“社会上传说先生已经去世,怎么至今还在人间游戏呢?”苏东坡说:“去黄泉的路上遇到了章惇,于是就返回来了。”
再莫猖狂爱作诗
宋真宗即位后,遍访天下隐士,得到杞人杨朴。宋真宗问:“有没有人写诗送给你?”杨朴说:“臣的妻子送了一首诗,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再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宋真宗听后大笑不已,就放他回去了。
苏轼在湖州做官时写诗,被御史台弹劾逮捕入狱。妻儿们看到苏轼出门,都哭了起来。苏轼找不到话来安慰他们,只好回头对妻子说:“你难道不能像杨朴的妻子那样写一首诗送给我吗?”妻儿们听后忍不住都笑了。
余意在凄凉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春天,张卿子去拜访新都人黄玄龙,一起到石岭观看梨花,梨花已经凋谢了一半。黄玄龙说:“春天已经老了,你为什么不早点来呢?”张卿子说:“我此行的目的正是想感受凄凉气氛。”
后人当思此愦愤
晋朝大臣王导晚年不太处理政事,只画个符号表示同意。他自己曾感叹地说:“今人说我糊涂,后人当会想念这种糊涂的。”
我不如汝,汝有佳儿
苍梧太守张镇是张凭的祖父,他曾经对张凭的父亲说:“我不如你。”张凭的父亲不懂,便问他:“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张镇说:“你有个聪明的儿子,我却没有。”
见此师头闲,权顿少时
宋人张逸被任命为益州刺史,僧人文鉴前来请他题诗,华阳主簿张唐辅也正因外出远行客居在张逸的官署里。张唐辅想搔头,脱下乌巾帽,斜视了文鉴一眼,放到他的头上。
文鉴和尚大怒,告诉了张逸。张逸询问事情的缘故,张唐辅说:“我正好头痒,取下头巾,没地方放,见这位法师的头皮空闲着,暂且放一会儿,没想到他发怒了。”张逸听后大笑不止。
汝不得不传
明初着名学者胡九韶家里很穷,虽竭尽全力耕作,所得也只够穿衣吃饭。他每天对天作揖说:“承蒙老天爷赐给我清福。”
他的妻子笑道:“三餐都吃苦菜和汤,这是清福吗?”
胡摇了摇手止住她,说:“清福正在其中,上天非常珍惜的东西,不能轻易地拿出来给别人看。”又回头看着他的儿子说:“你不能不继承这一传统啊。”
好好先生
东汉时,名士司马徽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跟人说话,不论好事坏事,都说好好好。
一次,有人问他是否平安,他回答说:“好。”
有人向他诉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仍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很好。”那人听了非常生气,不再理睬司马徽。
他的妻子知道后,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有德行,所以才告诉你。可是你为什么听到人家说儿子死了,反而也说好呢?这样人家听了多伤心啊!”
司马徽听了,不住地点头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很好啊!”
黍麦俱有,所以低昂
王元景有一次喝酒喝得大醉,杨遵彦对他说:“你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王元景说:“黍子熟了低头,麦子熟了昂头,酒里面黍子和麦子都有,所以才会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
学士哪得比相公
北宋同时代的柳永、苏轼都以填词闻名当世,但他们的风格却不一样。
苏轼曾问一位戏子说:“我的词与柳学士相比,哪个更好?”戏子说:“学士哪能与相公相比。”
苏轼吃惊道:“为什么?”戏子说:“您的词必须用一丈二高的将军、铜琵琶、铁绰板,唱您的‘大江东去’。柳学士的词却只要叫十七八岁的女孩,唱‘杨柳外晓风残月’。”苏轼听后,鼓掌称这位戏子说得妙。
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西晋人王戎的妻子称呼王戎为“卿”,王戎对她说:“妻子怎能称丈夫为卿呢?这在礼节上不行。”妻子回答说:“我亲卿、爱卿,所以才称呼卿为卿,我不称呼卿为卿,谁该称呼卿为卿?”王戎听后笑了,于是允许她这样叫。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郑玄家的奴婢,每个人都读书。有一次,郑玄使唤一名婢女做事,不称心,想鞭打她。她为自己辩护,郑玄大怒,派人拖她到泥水中罚站。一会儿,又有一名婢女路过那里,文绉绉地问道:“胡为乎泥中?”她回答说:“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石学士
宋人石曼卿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才行高迈,悠然自处,并且很会开玩笑。
有一次,他从报慈寺出来,刚骑上马,由于牵马的人没弄好,致使马受了惊吓,石曼卿摔倒在地上。随从连忙将他扶上马鞍。街上的人都围拢来看热闹,人们都认为石曼卿一定会大发脾气。
谁知,石曼卿对牵马的人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早把我摔成碎片了!”
投壶
邵雍去河南尹李君锡处赴宴,一起玩投壶的游戏,李君锡最后一箭投中了壶耳。李君锡说:“偶然投中耳(“尔”、“耳”谐音)。”邵雍说:“几乎败壶(“乎”、“壶”谐音)。”
称雨道晴
裴子雨做下邳县令,张晴做县丞,二人都很有名气,也都很善言谈。两个人在一起议事,常常能谈论很长时间。
一小吏窃议曰:“县官县丞甚不和。”有人问他缘故,回答说:“县令说雨,县丞说晴,整天像这样,怎么会和谐呢?”
姓丁应排第四
丁谓曾带着自己的诗文去拜见王禹偁,王禹偁称赞说他的文章与孙何一样可与韩愈、柳宗元相比。丁谓从此名声大振。
不久,孙何考中了状元,丁谓名列第四。他自以为与孙何的名气一样大,耻于排在孙何的后面,皇帝传旨召见的时候,他还在殿下发牢骚。宋太宗说:“甲乙丙丁,你姓丁理应排在第四,还有什么好说的?”
多衣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