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溉古镇的祠堂和庙宇至少有几十个,如文昌宫(又称孔家祠堂,是为纪念孔夫子修建的)、张家祠堂(曾办“至善中学”)、樊家祠堂、罗家祠堂、游家祠堂、陈家祠堂(在观音阁钟湾)等等。
松溉古镇的宗祠建筑大多以院落的形式出现,其院落的组合模式变化丰富,并与山地地形相结合,建造出以台为院的空间序列。最具代表性的有前后院、正侧院以及半围合的院落构成形式。其正殿仍面向天井或院落,以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1)罗家祠堂
松溉古镇的宗祠建筑中现保存较好的当数罗家祠堂。罗家祠堂修建在松子山街边,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罗氏第十四代传人罗奇英(康熙丁酉科举人,曾任甘肃秦州清水县知县),他历经几年主持修建该祠直至完成。时逢康熙皇帝派出的八府巡案往泸州溯江而上,行至松溉,得见建祠人正是自己的尊师,遂赠匾题词“罗府宗祠”四字,这块匾额至今尚存。据说在罗家祠堂内,原来横挂着明朝皇帝御赐的家法匾,用以管教族人。
罗氏祠堂保存较好,可以说是县内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祠堂。其正殿八根大柱、横梁木质框架完好,柱脚石墩雕刻的花草、鸟兽、石龙、人物仍清晰可见,正殿两侧是古砖所砌的高封火墙,两侧封火墙外边正中各有一个大白圆圈,这是经皇帝特殊批准建祠的标志。正殿房顶四角起翘,每个翘角塑有一条龙,正殿两侧各修有厢房几间,石拱券门,门横石梁枋上也雕有花草、人物,十分别致。正殿前方有长方形石坝子一块,前面原有一座木质戏台,正殿后边的殿堂供奉着罗氏历代祖宗的神主牌位。其结构与明、清的四合院类似。
2)樊家祠堂
在松溉正街上,还有一座樊家祠堂保留着,该祠堂门前的一对大石狮子,不知到哪里去了。
3)游家祠堂
在黄桷树街可见到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游家祠堂,遗址门前耸立着牌坊残迹。
游家祠堂建在观音阁老街边,整体建筑呈“U”形,清朝末期修建,其不远处保留有整座镇内唯一的一座碉楼。祠堂前的空地处保留有祠堂的山门,是整座祠堂的特色所在。山门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正门,两侧是两个对称的侧门。游家祠堂现已改建为飞跃小学)。
4)陈家祠堂(镇区)
松溉古镇共保留有两座陈家祠堂,镇区内的陈家祠堂坐落在大阳沟,建于清代。此座陈家祠堂占地宽广,其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大门两侧的石墙上刻有大量形态优美、栩栩如生的石刻。目前镇区内的陈家祠堂已被改作民居。
5)陈家祠堂(钟湾)
松溉古镇的另一座陈家祠堂,坐落在观音阁6号。建于清代的祠堂现在已经显出历经沧桑的颓态,但是仍可以从支撑着整个建筑的梁上找寻到刻有建造年代的字迹。值得一提的是离陈家不远处,有一座建于清代节孝牌坊。
3.3.2庙宇建筑(宗教建筑)
松溉古镇的庙宇,据松溉人回忆有:老官庙、东岳庙、文昌宫、寿尊寺、禹王宫、关圣殿、万寿宫、南华宫、清源寺、川主庙、石佛寺、水神庙、城隍庙、观音庙、玉皇观、妙元寺、观音阁、灶王庙、八景宫、王爷庙、土地庙、杜康庙、清洁寺等20余个。
1)老官庙(老县衙)
老县衙位于一座名为凤凰山的小山坡上,依山傍水,原为李公将军庙,曾两度置县(是明、清的县衙所在地),现在松溉人称之为“老官庙”。曾作为镇第四居委会的办公处。据枟永川县志枠载:“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先登任永川知县,将县衙迁松溉。”“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委任的永川知县赵同显到任,因战乱,县城被毁,居民无几,县衙仍驻松溉。”
像这样一个乡镇却两度置县,在全国是一特例。现在能看到老县衙的建筑风貌基本完整。
老县衙建筑在长江边平坦小山坡上,属于明、清时代风格,木石穿斗结构房屋保存较多。
从入口到后院分别为:山门、观音殿、老官庙、杜康庙。四个厅的地基石板如旧,前厅衙门口还存留有一个垫木柱的油光石的圆墩,它也是几百年历史的见证物。大厅内有一处天井,由天井再往里便是衙门的正堂。正堂的梁上刻有文字,其大意为康熙年间造。后厅背后有较宽的空地,是用围墙围住的,现存有两株古老的黄桷树,后厅后门可直通朱家巷街。站在老县衙前厅遥望,真是气象万千!面对长江温中坝,侧见长江对岸山峦起伏,郁郁葱葱,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千帆竞发,后侧可遥望朱杨溪一带景象,一片生机活力尽现眼前,美不胜收。
老县衙的前厅,在“文革”的时候被改建成了居民房,居民房前的大石墩,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过去的繁华与辉煌。老县衙正厅中央有三块石头,上面的雕花还清晰可见。当年犯人们就是跪在这三块石头上受审。石头前方的小池,便是“雷池”。民间有句俗语“不得越雷池半步”,就是指不管是申冤还是受罚的都不能越过前方这个小池半步。石级上方是县官审问的地方。两边是厢房,衙役们在这里居住和担负警卫工作。再往后是后厅,然后是县太爷还有其夫人们的居室。
老县衙整个平面格局沿中轴线形成多个空间层次,其入口空间、过渡空间、前殿空间、正殿、天井,形成强烈的秩序感。这样的秩序正象征着老县衙作为古代的权力机构的建筑气质。小开间大进深的多进式格局以直线的形式组织人流,较为简洁的流线不乏朴素空灵的韵味。
空间组织模式分析:老县衙坐落在长江边上的小坡顶上,其建筑与地形相结合,依山就势形成了“入口山门-前殿-天井-正厅-后殿”的空间序列,在空间转换上形成了“开敞-封闭-半开敞-封闭-开敞”的变化,以及在光线的控制上,形成了“明-暗-明-暗”的对比变化。丰富的空间元素严谨中又富于变化,形成了古朴、简洁的整体气质,体现了古县衙的庄严特色。
2)东岳庙
东岳庙建于清乾隆初年,坐落在顺旗山延伸而下的一座小冈上,中有高一丈余的嶙峋巨石一座,就石造型,塑凿成了东皇大帝神像一尊。庙堂经陆续扩建,前后共为五进:第一进为鸡脚神无常二爷、送子娘娘等像;第二进为阎罗十殿,有奈何桥、望乡台、刀山、油锅、铁围城、转轮车等泥塑品,狰狞肃杀,阴森恐怖,极具艺术感染力,也具有相当高的塑像技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再上为东皇大帝的行身,专供每年三月二十七日举办神会时抬着遍游全镇,行身后面,即为石塑成的坐像,殿堂里金碧辉煌,东南西北中各有老龙护顶,两侧为掌簿判官,四大天王等或站或坐地配位;第四进为地藏王和观音大士;再后就是宿舍、厨房。庙前有二人方可合抱的香樟树两株,分列左右,树龄当在二百年以上。周围环绕庙宇的,有黄桷、松、柏,杂错其间,显得清幽静雅。扫视大江,水天相接,重峦叠翠,百舸飞霞。整个大庙,坐东向西,离松溉古镇正街有1km,大庙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有诗人用“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来形容其宝地美景。
3)清洁寺
清洁寺是现今仍有保留的一座寺庙,坐落于松溉古镇茅园村。寺内保存有一尊石刻大佛像,身高1m多,约1t重,雕塑逼真,灵光闪烁。1998年经考察论证后鉴定为明、清文物,应予以保护。清洁寺始建于光绪年间,有五代僧人清修于此。后经松溉政协联络组建议,由镇政府申报,2000年7月由永川市政府宗教办行文批准为正式开放的佛教宗教活动场所。现在清洁寺正在新建一座大雄宝殿。
4)禹王宫
禹王宫旧为湖广籍人的会馆。1938年,内迁的中山中学曾一度迁于此处。1941年,中山中学更名为松溉精诚初级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松溉镇革命委员会的所在地,曾为永川第二中学的教工宿舍。内曾设有戏台,后来由于政府的迁入而将戏台拆除。现仍保留有戏台的坐席以及楼台。
禹王宫的空间格局为典型的中轴对称模式。人流组织主要通过门廊和院落来进行,空间的交通组织则是通过与地形相结合的台阶来解决。有认为禹王宫曾在后庭院设有戏台,因此在第二进的两侧设有台阶,形成了“凹式入口-台阶-门廊-正厅-后院”的空间格局。其平面格局利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将正厅、侧厅、门廊、后院、台阶等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借助了地形的高差变化使空间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后院设置的垂直交通使各空间内外交流、虚实相生、彼此渗透,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性和感染力。
5)玉皇观
玉皇观又名五省公所,后改为松溉剧院。设有镇内最大的戏台,逢年过节是松溉人民聚会看戏的主要场所。原有戏台已毁坏,现存的戏台为后来改建的。
6)八景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