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胎儿的智力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孕妇的子宫好比是胎儿的天堂,未出世的胎儿不仅享受着最优惠的物质生活,而且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有人曾用微型集声器从母腹中测到,子宫的旋律与母亲的心律相吻合。这就是说,胎儿在这“音乐之乡”里,一面吮吸着生命的美羹,一面又在音乐的熏陶下开放着智慧的花朵。因此,母亲的心境是很重要的。
当母亲在美好的大自然里赏心悦目,或是倾听优美的音乐演奏,这时她心情愉快、情绪和谐,其心律是正常的,胎儿在子宫里接受到的便是动听的“音乐”。反之,孕妇的精神忧虑,心境郁闷,其心律就不正常,胎儿在子宫里接受到的就是“噪音”,就会影响胎儿心理和智力的正常发育。
孕妇如能经常听到音乐,会提高胎儿对音乐的感受性,澳大利亚堪培拉产科大夫曾让35名孕妇每天按时来医院欣赏音乐,胎儿的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发育,这些胎儿出生后,都显得体格健壮,智力优良,在气质上表现敏感;10年后,7名儿童获得音乐奖,2名成为舞蹈演员,其他学习成绩均为良好,无一人有不良行为。所以,母亲在怀孕期间,优良的环境和健康的情绪对未来婴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可能增加血液中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会使血液中有害于神经和其他组织的化学成分增加。孕妇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如在应激状态或焦虑状态中;能激发植物神经系统释放出一种叫乙酸胆碱的化学物质,从而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而这种激素也随着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也产生与母体一样的情绪特征。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胚胎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阻碍胚胎中某些组织的联合,特别是怀孕早期(在3个月以内)正是胚胎中某些组织发育的敏感阶段,往往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而引起胎儿的唇裂、腭裂等发育畸形。目前,大量的科学资料表明,孕妇在恐惧、愤怒、烦躁、哀愁等消极情绪状态下,身体的各种机能都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导致血液成分的改变,以致影响胎儿的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七)从母亲体内起步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在1984年举办了“婴儿——从母亲体内起步”的节目,浅显易懂地介绍了胎儿和婴儿的许多能力,引起了许多人的话题和兴趣。
例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用绳子系住单手,可以吊起自己的身体,能够闻出母乳的味道……用电视摄像拍摄下来的婴儿能力确有极为精彩之处,使人看后受到感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出生后的婴儿同母亲交换视线的镜头,以及证明出生后第3天能够辨认母亲声音的实验。
在日本的医院里,通常婴儿一出生,先剪断脐带,然后洗净身体,就让他同母亲见面。处置的时间最长也不超过20分钟,其间婴儿和母亲是分开的。如果婴儿出生后立即让母亲抱在怀抱里又会怎样呢?电视节目中介绍了日本和美国的情况。两国的情况相同,婴儿立即睁开眼睛看周围,很晃眼似的。一旦同母亲观察婴儿的那种充满爱情的视线碰在一起时,就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母亲。不一会儿,他就会找到母亲的乳房,开始吃奶。
看到婴儿这种反应,连协助拍摄电视节目的医生都为之吃惊。出生后还没几分钟,母亲和婴儿的视线交织在一起……过去,连想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爱育医院名誉院长内藤寿七郎先生一直认为,你抱起刚出生的婴儿,凝视他的眼睛,婴儿也会回看你,双方的眼睛可以进行“对话”,从中可以了解婴儿状态。
分辨母亲声音的实验,是由厚生省母子相互作用研究班——由医生和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来进行的,其负责人是国立小儿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小林登先生。首先由母亲向出生3天的婴儿搭话,婴儿的反应不太大,爱育会综合母子保健中心指导部长高桥悦二朗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小儿科医生,很会同婴儿打交道。他一搭话,婴儿的手足都活动起来。
令人感兴趣的是,婴儿听了利用仪器把母亲等许多人的声音合在一起的录音后所作出的反应。婴儿听到这种合成声音后,手足根本不活动,不仅如此,反而变得不高兴起来,似乎很不感兴趣,把头转向一边,医生们利用摄像机把婴儿的这种动作拍摄下来,并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搭话人在婴儿中引起的反应有多大差别。结果发现母亲搭话时,其反应显然与别人搭话有所不同。
过去,人们一直觉得,婴儿只是对母亲的呼唤作出反应,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由于它是母亲的声音,婴儿才作出反应的。并非单纯的对人或物的声音作出反应。
科研人员作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对一些妊娠3个月的孕妇,应用国际人格评定测验的焦虑量表进行测定。对其中的19位焦虑程度最高和最低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加以观察,注意他们是否有所不同。结果发现,那些非常焦虑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在出世后第2、3、4天内哭得比别的孩子多。
甚至有人提出,母亲在妊娠期间的不良情绪,还可能引起诸如腭裂和唇裂之类的先天缺陷。
研究人员对232名有腭裂和唇裂的孩子的母亲进行回顾性调查。询问她们在妊娠期间是否情绪紧张,出现情绪紧张的时间和程度。结果68%的母亲有过情绪的紊乱,23%诉说在妊娠头3个月中有过生理或外伤原因引起的紧张感。她们中85%的人都说,在其他几次生出正常孩子的妊娠过程中,都没有类似的紧张感。
科学家认为,在紧张感出现时,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将分泌出一种叫氢化可的松的激素。这些有紧张感的妇女,在妊娠的关键时刻,会分泌出超过正常量的这种激素,从而阻碍了胎儿上颌骨的正常融合。由于受到影响的孩子中有25%的人都有一个亲属是腭裂或唇裂,故而遗传因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种缺陷也说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研究人员说:“造成这种先天畸形可能是或者也许是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活动和紧张感。两者缺一也许不能造成腭裂。”
可见,怀孕期中的母亲的情绪,确实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胎儿生活在母亲体内,母体内环境与自然界环境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胎儿产生刺激、影响,究竟哪一个影响更为主要?如果从情绪、饮食、药物等方面考虑,内环境将起主要作用,但若从辐射、噪声、音乐等方面来观察,似乎外环境也有其主导作用。我们不必在这样的问题上过多地纠缠,重要的倒是有一点很明确,这就是以上因素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胎教正是要抓住生前时机而力求对胎儿产生好的影响。
历史上曾有不少所谓“天才”、“神童”,他们之所以小时候就思维敏捷、聪颖过人,除了天赋较高,还因为他们接受教育早。父母是孩子的家庭教师,从孩子处于襁褓时候起,就抓紧抓好对子女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诱发引导,才使他们有如乳虎啸谷、雏鹰试翼,聪明才智在小时候发挥出来,如德国的“少年天才”卡尔·维特未到8岁,就通晓德、法、意、英、拉丁、希腊等国文字,9岁就上大学,不满14岁就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学博士学位,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这与其父母文化水平和从小对维特的教育引导是有密切关系的。
社会发展趋势表明,明天的社会是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希望年轻的夫妇们尽可能从胎教做起,饮下这杯胎教的甘醇,培育出一代出类拔萃的英才。 一般来说,年轻妇女怀孕以后激素增加,内分泌发生变化,以至于她们不再太关心异性,对丈夫性的兴趣减少。性的适应能力下降。这时她们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心灵深处冷静地观察丈夫的这一切反应,并注意对结婚前后的“千言万语”相比较。这时,你就不应该太粗心,不要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妻子。良好的心理支持,会使妻子得到很大安慰,减少由于怀孕引起的心理压力。这样她的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状态。良好的状态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性的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孕激素的增加本身就是为了保护胎儿的发育,因此,即使双方都有性的要求,在头3个月内仍应禁止发生性行为,良好的心理支持,使孕妇的内环境相对稳定,十分有利于胎儿的发育。这是得到可爱宝宝的先决条件,这也是胎教的一部分内容。相反,有的丈夫不注意怀孕妻子的这一切,一味地“横冲直撞”,这不但对妻子是一种折磨,而且对胎儿的发育也是十分有害的,甚至会出现流产等不良后果。年轻的丈夫,你应记住:把肉欲当做爱情的全部,必将毁灭爱情;相反,性的升华,可取得爱的硕果,所以年轻的丈夫应时时注意。
(八)天才留下的思索
我们先从人们熟知的莫扎特的事例谈起吧!
莫扎特的父亲利澳波德是一位宫廷乐师。当时在镇上作为一个有才华的音乐教师闻名。当他的女儿玛利安尼长到7岁时,他开始教她学弹洋琴(钢琴的前身),当时只有3岁的莫扎特常常在一旁观看姐姐弹琴,不知不觉地对音乐产生了极大兴趣。利奥波德注意到这个苗头后,对他进行了启蒙教育。莫扎特进步得非常快,5岁时,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始创作短曲,6岁时,创作了钢琴协奏曲。最后他父亲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把全部精力用于对儿子进行音乐教育。莫扎特从6岁起直到26岁在维也纳定居为止,利奥波德经常带他访问欧洲国家,出入宫廷,磨炼他的音乐才能。据说,在外出演奏旅行时,几乎从不住旅馆,而是在一辆带篷马车中练琴。莫扎特在这样的一种生活中不断地创作着出色的乐曲。
贝多芬的父亲约翰是宫廷乐团中的男高音歌手,贝多芬幼年时,恰好社会上盛传莫扎特神童的消息。他父亲决心让儿子也成为莫扎特一样的神童,开始对儿子进行音乐教育。但是,贝多芬的音乐才能,早期并不像莫扎特那么惊人,所以,他父亲对他一直进行着严格教育,有时甚至像不讲理似的。不久,他的父亲已教不了儿子了,于是让他拜海顿和阿尔弗里希·贝格等一流音乐家为师,但是,他们对其才能的评价很低,甚至断言他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作曲家:可是,后来贝多芬却给人们留下了那么动听的音乐。如果没有他父亲那种异乎寻常的严格教育,也许就创作不出那么多的杰作。
但是,无论贝多芬或莫扎特,都不能把他们创作的许多伟大的乐章看做是他们父亲们硬性灌输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在其本人身上再现。我们认为,像其他表演艺术一样,通过早期教育可以比较理想地掌握音乐基础。只有这样,自己的音乐才能到时候才会爆发性地一涌而出。
有趣的是,迄今列举出来的早期教育成功的事例,几乎全部都是由父亲完成的。这样看来,在发展婴儿智力方面,父亲的作用和地位是可想而知的了。
(九)胎教的理论
胎教理论最早萌发于古代的人们祈盼得到一个好孩子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的生存和进化,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不断得到发展。如同本书开篇所述,在我国西周时期周文王的母亲就已经懂得胎教了。
在国外,公元前5世纪,希腊著名学者苏格拉底的著作中也出现了关于胎教的记载。历史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在生物进化论的启发下正式创立了“优生学”。从20世纪50年代起,优生学开始有了较大的进展,在全世界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胎教学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应有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一门完整的理论。
近20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纷纷成立了胎教研究机构和指导中心,致力于胎儿智力、体力的全面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文献报道,美国一位医生创办了“胎儿大学”,设有语言、音乐、体育等科目。在其学生中,有的新生儿两周就能发出“爸爸”的音节,有的孩子4岁就能掌握两种语言。日本一位学者的研究表明,在100余名接受正确胎教指导和训练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中,有71%的孩子智力超群。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学界对胎教的应用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其中最引入注意的,莫过于未满5岁就踏人武汉少年科技预备班学习的早慧儿童津津和出生8天就会叫妈妈的济南神童蒋世瑾。
我们相信,随着胎教理论的深入和普及,胎教,这一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父母,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也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正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十)胎教的秘密
提起胎教,人们往往觉得有点玄,甚至感到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其实,胎教并不神秘。
“有喜了!”这个消息给热切盼望中的父母带来无限的喜悦和希望,这些希望就是最朴素、最原始的胎教。“懊,这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孩子。”“眼睛像你,嘴巴像我,啊,肯定是一个漂亮孩子。”沉溺在美好愿望中的孕妇兴高采烈,容光焕发,在盼望和等待中度过了280天的孕期生活。当然,她一定会认为孕育中的胎儿是他们夫妻爱的结晶、生命的延续,是他们最心爱的宝宝。于是,她格外珍惜这次做母亲的机会,“慎起居、美环境、节饮食、戒酒浆”,以其博大的母爱关注着胎儿的变化,守护着胎儿成长。这就是一种极好的自然胎教。
相反,当一个未来的母亲不接受怀孕的情感需要,不欢迎即将到来的小生命,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承担责任,或者是对怀孕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时,妊娠期的9个月对她和她的丈夫来说无疑是一场痛苦的折磨。她的妊娠反应将十分强烈,恶心呕吐,疲乏不适,焦躁不安。她将一天不停地指责她的丈夫,抱怨他造成的苦难,唠叨着自己的不幸。于是,这种心理上和生理上带来的恶性循环,也将作为一种自然胎教、一种不良的胎教传递给她的胎儿。
显然,我们需要的是前一种胎教,并且在其自然胎教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充实一些科学的胎教内容,使之成为父母能够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由此可见,作为胎教的实践,任何人都能够做到,而且所有的人也都在有意和无意中自然地做着。胎教并不神秘,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母亲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美好的愿望;是否能注意身心修养,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否以极大的爱心对待生活,从中寻找美的感受,静静地等待着孩子的出生。老实说这些要求是不过分的,每一个未来的母亲都能够而且也应该做到。
(十一)正确对待胎教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埋怨:“我们当初积极胎教,又是唱歌又是听音乐,忙活了半天也没有生出个神童来。”言语之间对胎教颇感失望。读者朋友,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样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