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俗探幽
27452300000010

第10章 人生篇(4)

哈尼族卡多人在娶亲这天,新郎要请平时要好的伙伴陪同,并在老人带领下去女家。一般陪去的人数取双数,不得少于6人。他们穿着最好的衣裳,带上阳伞、竹笠,簇拥着新郎。当他们到达女家时,守候在“亲棚”中的一群姑娘便一哄而出,并用事先准备好的橄榄果嘻笑着向新郎扔去。伴随新郎的小伙子赶忙用阳伞、竹笠把新郎掩护起来,不让橄榄击中。这时,得有一二个小伙子冒着橄榄的袭击,冲入“亲棚”,把装在竹箩里的橄榄全倒在地上,与此同时,其它小伙子掩护新郎跑入“亲棚”并坐下来,这样“橄榄仗”方结束。在“橄榄杖”中,男方不得回手。

布依族人有“打接亲人”的风俗。在紫亡一带。当男方请的接亲姑娘快进寨子时,女方寨子中的青年人便将事先准备好的粘枣子一坨坨地放在手中,待接亲的姑娘一进寨,便用粘枣子朝她们砸过去。晚上,女方寨上的男女青年前来找接亲人对歌,叫作“唱姊妹歌”,一首又一首地唱,直到东方发白才罢。早晨,新娘才在送亲客陪同下打着布伞出门。

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子在举行从妻居时,有接受女方考验的习俗。最通常的考验是一些男青年将女家的楼梯、碓、晒台和房屋周围的篱笆拆下,然后让新上门的男子重新安装。

阿昌族人在娶亲前一天下午,新郎和陪郎要到新娘家去。到达新娘家后,新郎要过三关。第一关,女方的姑娘们用桌子挡住大门,对新郎进行一系列考问和戏弄;第二关,新郎在过院心时,姑娘们尽情地朝新郎泼凉水,以洗尽新郎的“外心”,新郎往往被淋得浑身湿透,不得不事先另备一套替换的衣服;第三关,第二天早晨吃饭时,姑娘们又挖空心思让新郎出丑,如用锅烟子抹新郎的脸,用长竹筷让新郎夹菜,还让新郎背上大口袋,里面装上算盘、秤之类,以示勤俭持家,广积财富。婚后第二天,阿昌族人由女家请客,在摆席吃饭时,女方姑娘们趁新郎不注意把新郎的脸抹黑,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姑娘们会俏皮地说:“大家记不得新姐夫,脸黑掉一半的就是!”当新郎跪在岳父、岳母跟前辞行时,调皮的姑娘们会冷不防地把一串猪骨头挂在新郎肩上,并说道:“肉我们吃光了,剩下的骨头、皮子请你带回去!”于是,又引起一阵大笑。新郎只好背着猪骨头退出,直到出了寨子才敢把骨头抛掉。

在迎娶的婚俗中,对新郎加以考验与戏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自有其寓意与功能。从表面效果看,它以戏谑的方式渲染了婚礼的热闹气氛,使家庭的喜事变成了全村寨的乐事;从功能内隐说,这种全村的谐乐正是婚礼所追求的获取社会承认的目的。因为伴随着结婚,出现了一个新的家庭。这个家庭要跻身社会,必须借助礼仪和风俗的方式周知众人,获得广泛的认同。因此,女家对新郎的戏弄,是以一种轻松的、游戏的方式周知社会,让人们在笑声中接受它。此外,这种戏弄也表现了女方的族人、邻朋对出嫁新娘的依恋之情,以及对他们未来生活的祝愿,包括对新郎聪明、能巧、衷情的期盼。当然,对新郎也含有告诫新郎珍惜这门亲事的成分,要他从迎亲的“不易”中认知女方的价值,并通过戏谑让他留有深刻的记忆,在今后生活中不忘迎娶的诚意而夫妻相守、白头到老。此外,戏新郎还有排遣性苦闷的作用。“戏新郎”实际上是一种多功能的风俗事象,由此亦可看到生活的情趣与多彩。

撒帐婚床缘何事

撒帐是汉族传统婚礼中的一项仪式,一般在新郎、新娘双双进入洞房、坐床并饮了交杯酒之后进行。撒帐所用之物包括五谷、花果、金钱,多以花生、枣子、桂圆、荔枝、核桃等杂果相和后抛撒婚床及新人。撒时并伴有祝颂的喜歌,使洞房内喜气洋洋。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载:

至宗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女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

“撒帐”由妇女行之,具有民间风俗的性质,而南宋用“礼官”则使“撒帐”礼仪化了。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载:

行参诸亲之礼毕,女复倒行,执同心结,牵新郎回房,讲交拜礼,再坐床,礼官以金银盘盛金银钱、彩线、杂果撒帐次。可见,撒帐是入洞房“坐床”后的一个重要仪式。

在明代的《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记》里收录了这样一首“撒帐歌”

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曰曰是春风。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姮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

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从今好梦叶维熊,行见螻珠来入掌。

撒帐中,一双月里玉芙蓉,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

撒帐下,见说黄金光照社,今宵吉梦便相随,来岁生男定声价。

撒帐前,沉沉非雾亦非烟,香里金虬相隐快,文箫金遇彩鸾仙。

撒帐后,夫妇和谐长保守,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这种罗列东西南北、上中下、前后及各方的唱法,表明了当时撒帐的多方向性,以及该仪式有一定的时间长度和让宾客有哄闹的机会。类似的《撒帐歌》在当代农村中仍能搜集到,且流传着多种异文,可察知该风俗的消亡仅仅是不久前的事情。例如,1988年在南京郊县高淳县搜集到的《撒帐歌》卩昌曰:

撒帐东,一对喜鹊起芙蓉,喜鹊站在梅枝上,观赏春风大不同。

撒帐南,一对黄莺进花园,人人都赞鸳鸯鸟,哪知黄莺送石榴。

撒帐西,锦绣凤凰配金鸡,意是半夜三更静,玉簪拨动牡丹心。

撒帐北,一双金鸡交颈式,夫妻交拜两和合,生下孩童似贵客。

撒帐上,截枝梅花四处放,(旁白)这枝不放,(接诗)那枝状元郎。

撒帐下,双手剥开莲蓬子,颗颗莲子香又甜.双双夫妻并蒂莲。

撒帐前,夫妻齐眉共长久,十月怀胎生贵子,生下孩童状元郎。

撒帐后,八位神仙六位半,(旁白)哪位不来?一位天上赴蟠桃,半与君家赴琼台。

流传在浙江湖州地区的《撒帐歌》则唱曰:

撒帐东新人齐捧合欢盅郎才女貌乘酒力,洞房花烛乐融融!

撒帐南从今被褥不生寒曰暖风平波浪静,鸳鸯从今成合欢!

撒帐西窈窕淑女出闺第如意郎君喜相迎,少年夫妻蜜样甜!

撒帐北春兰开在南山谷今曰移来夫家栽,朝朝暮暮同欢乐!

撒帐中新娘相貌赛芙蓉一对酒窝三分笑,新郎忘记西和东!

撒帐上众亲百口夸新娘玉指尖尖灵用巧,描龙绣凤是内行!

撒帐下,新娘好比一枝花,好花好朵要结籽,麒麟送子到君家!

撒帐顶!小夫小妻结同心,永结同心如一人,百年好合百年恩!

1998年在江苏溧阳县搜集到的《撒帐歌》也以东南西北中为唱,但把所撒之谷子或果子称作“珍珠”,以显贵重:

一把珍珠撒在东,东南西北都相通,

结婚巧遇黄道曰,吉星高照万年红。

二把珍珠撒向南,代代儿孙做高官,

高官廉正万民夸,荣宗耀祖扬名威。

三把珍珠撒向西,诸亲好友忙贺喜,

良宵吉曰同条枕,一对鸳鸯寿百年。

四把珍珠撒向北,天作之合成花烛,

天长地久永富贵,添财添喜添福禄。

五把珍珠撒向中,天仙神女下九重,

新郎怀抱玉芙蓉,胜若唐王游月宫。

六把珍珠撒帐门,双双鲤鱼跳龙门,

同心相爱百年长,代代富贵万年青上述《撒帐歌》以洞房风光、新娘美貌、百年好合等为赞颂和祝愿的内容,具有为新人祝福、又烘托洞房气氛的作用。

撒帐始于何时?缘何而起?传说,撒帐之事始于汉武帝。宋人高承的《事物原始》曰:

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

当时的撒帐是为了“得子”,因所撒均为籽实类之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乃出于以籽感子的巫术观念。同时,因所撒为“同心花果”,亦含对夫妇相守好合的祝颂。从仪式活动看,它又是一种卜戏行为,即以接得的子实多寡来占验今后的子嗣数,但又不是严肃的占卜,而表现为寓卜于乐的游戏。由于谷物在古人观念中有辟邪退煞之性,因此撒帐中之用谷类也含有辟凶得吉的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