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鼓楼风俗
27457100000007

第7章 生活风俗(6)

民国时期的南京,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市内住宅十分紧张。有钱人家仿照上海租界的联排住宅,盖起了一溜排“石库门”建筑,跨过局局门彳监,门内是一个个深宅大院。钱少的人家只得委托“中人”担保,在城里租赁房子住,言明先行交纳几个月或半年房租,定期结算,也有先住后付,或先付后住的,水费电费按实际使用度数计费等。至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穷苦人家,只能在石头城城墙根、江滩河边搭茅草棚子,以芦苇或高粱秆糊上烂泥为墙,屋顶苫上茅草,暂避风雨。那些穷得叮当响的贫民,连墙都没有,直接用芦席搭成“人字形”棚窝,人要弯腰钻进去,在厚厚的稻草地铺上倒头便睡。这一切,又和按《首都计划》建设的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形成天壤之别。

南京是座历经苦难的城市,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战火不断。曾国藩、曾国荃攻进南京,“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天朝宫殿后宫遭受毁灭性破坏。1937年日本侵略军的血腥烧杀抢掠,把南京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到处是断壁残垣,能幸免于难的好房子,留下来真是不多。

龙蟠里民居

平民百姓的特色住房

建国后,人民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建设居民住宅,尤其是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改善职工生活条件,自筹资金兴建砖混结构住宅楼、家属楼,大户三室一厅、中户两室一厅、小户一室一厅(单室套),卧室、厨房、卫生间齐全。

一些职工和平民百姓,其单位无钱盖房,只得自己想办法改善居住条件,有的居民大院的柴房、杂屋也住进人家;有的平房的疝墙外又盖上“小披子”,当厨房或堆杂物;有的外地来宁卖苦力、谋生路、拾荒、流浪的人便找城北空旷的地方自建简陋茅草屋过日子。后来又有人用塑料薄膜、蛇皮袋(红蓝白色相间的塑料布)、油毛毡建屋。随着条件好转,那些简陋的棚户,都慢慢被砖瓦或二层小楼所取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我国的关系趋于紧张,毛泽东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区境内掀起了挖防空洞、制“备战砖”的热潮,凡是能挖洞的山坡,都安排职工和居民去挖防空洞,以防备敌机的轰炸。而制作“战备砖”的任务,平分到户,按劳力计算每人要制砖50块,砖坯木模自己想办法借。那时五台山体育场都是拖黄泥的小车、板车,有的全家出动,用铁铲装回满满一车黄土,回家后堆在屋前空地上,倒水和泥,不断敲碎大泥块,拌和均匀,压制砖坯,也不用送往砖窑煅烧,让其自然风干,遇上下雨天,忙着用芦苇、塑料布覆盖。结果居委会送来通知,备战砖收缴工作停止,不少居民乐得用备战砖修缮老屋,物尽其用,总算没有白忙乎。

1976年盛夏,我国又遭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区境内居民纷纷离开住房,在广场、在空旷的屋前宅后搭建“防震棚”,芦苇草帘作墙,竹竿当屋檐和梁,覆以塑料布、油毛毡,白天上班,夜晚举家带上票证和钱等贵重物品,躲进防震棚过夜。一直挨到初冬,人们才陆续搬回自己的家。

进入八十年代后,人们陆续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同步推进,很多居民搬进了小区、新楼,鼓楼区北京西路、湖南路、颐和路被列入重点建设核心区及“四线、五街、六片”等范围,市民和区境内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的居民说,我们现在等于住着三四星级宾馆,孩子还有了自己的小单间,真是换了人间。

9.鼓楼人盖房上梁风俗

旧时区境内居民盖房造屋,众人相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邻里和睦的淳朴民风。虽说整个仪式中不乏迷信成分,但其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传承一个地区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灵魂”,反映人们对住宅天长地久、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它是我们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保存这一份城市的记忆。

民间盖房规矩繁多

造屋建房,历来是老南京人生的一件大事,“安居”才能“乐业”,事关成家立业、子孙兴衰,因此我们区境内的祖祖辈辈都很看重盖房子这件百年大事。

过去由于科学不发达,迷信活动几乎贯穿造屋建房全过程,乃至现在一些农历、挂历上还标注“今日不宜动土、上梁,不宜安门、入宅”等字样。如果违反就犯了大忌,会产生不良后果。其实这些大都属于无稽之谈,但在一些偏远农村依然有它的市场。

选地在哪里盖房造屋,这是头等大事,如果选择了风水宝地,这一家必定平安发达,万事如意;如果选择了不吉利的地块,这一家就会倒霉。因此鼓楼人建房,大都要请风水先生“相地”,总是选择前有抱(塘),后有靠(山丘),左流水,右有道的富贵之地。千万不能选乱坟岗(忌阴阳同宅),不能屋后有水塘(忌冷水浇屁股),不能建在原水井之上(忌“安地钉”)。据明代《营造门》一书记载,风水先生总认为选地基要选“顺势”,坐高朝低,依山面水,方为吉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更佳。风水理论较能切合建房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且符合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重视和择地原则,故能长期为建房者接受。

定向风水先生为屋主选择房屋朝向,总以坐北朝南为佳,背风负阴、抱阳,“向阳门第春常在”,就连大门的朝向和位置也不能正对前面人家的烟囱,否则你就容易被“黑煞神”烧得“焦头烂额”,不吉利。

择邻过去民间建房,还要顾及左邻右舍,如在一条线上建房,你家不能“支”出来,这叫“孤雁出头”。另外,建房高度要大体一致,如果你家房子高,邻居屋矮,“高的压了低的风水”,被压邻居会人财不旺,对你家不满。人家如有病灾,都会归咎于你家建房,坏了人家的风水。

动土破土动工要选黄道吉日,诸如初六、十六、二十六,表示“六六大顺”。挖基槽、平地基前要确定“太岁”方位,千万不能“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否则不吉利。

与动土有关的习俗就是埋石奠基。届时屋主在进门三步远处埋下青红白黄紫五色小石子,寄愿金木水火土“五行调和”;有的还在墙角砌进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条石,以示驱鬼避邪,不让恶鬼前来侵扰。

喜庆热闹的上梁仪式

在整个建房的一道道工序中,上梁仪式最为隆重。大梁摆得是否稳定坚固,关系到新屋的安危持久,乃至户主子孙后代的福祸。因此老鼓楼人倾一辈子积蓄来建宅造屋,就上梁仪式一项,就有很多规矩,长期以来成为一种风俗。

祭梁上梁之日,主人家要好酒好菜款待木匠、泥水匠师傅,称之“待匠”。如得罪了工匠大师傅,他们略作手脚,会造成种种麻烦。正梁做好后,置于中间堂屋的木凳上,梁上贴有红纸写的斗方、条幅,大都为“旭日东升”、“紫微高照”、“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等吉祥用语。屋主率家人向主梁作揖行礼,表示对主梁的敬意和屋主全家的诚意。这里所说“紫微高照”源自明代朱元璋的典故,某日朱皇帝微服私访,见一人家上梁,朱元璋说:今日是狗食日,不吉利。房主说:宋濂先生讲今有紫微星路过,大吉。后来这户人家,九世同居,大梁“不牵蛛丝”,厅内无蚊蝇。从此以后大家都在上梁时,贴上“紫微高照”红纸,祈盼家业兴旺、四世同堂。

浇梁上梁有一道程序,又叫“暖梁”,瓦、木匠被人比作哼哈二将或和合二仙,借他们的手沾一点“仙气”,用酒从梁的小头浇到大头,边浇边说喜话(合子),图个吉利口彩。

系梁按照规矩,木匠站东,泥水匠站西,为大梁两头挽上系有红布条的“金绳”、“龙绳”,让主人拴好,然后燃放爆竹、高升,开始起梁,主人还要在梁下帮助用竹篙往上顶。

安梁瓦木匠踏着步步高(梯子)上屋架,将主梁提至山墙,将大梁对准中柱的榫头,即由木匠取出贴有“黄金万斗”字条的木制“发槌”,捶实梁榫,使其稳固,此时木匠大声喊“恭喜主家”,随之鞭炮声大作,木匠瓦匠在高处为大梁插金花,悬挂发槌红布。有的还将一只贴着“宝”字的馒头,用红线从梁上悬挂下来,让主人家的儿孙们“接宝”。

抛梁大梁架稳后,瓦木匠将屋主事先准备好装满定升糕、欢喜团子的篮筐提上来,进行上梁仪式的“抛梁”,将那些被染红的带着彩色图案的糕团、馒头(有的里面还有意包一枚硬币,让人去哄抢)、糕饼、欢喜团子抛至梁上,被弹回碰落,凡来参加上梁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和围观看热闹的人,都在梁下接宝、争抢,谁能抢到手,谓之能交好运。如果在抢糕团的人群中十二生肖齐全,主家就会更加高兴。

上梁席上梁仪式结束后,主家要摆上梁席,招待工匠和亲人以及送贺礼的近邻、朋友,共饮“上梁酒”,给瓦木匠发放喜钱。

主梁安妥后,主家即安排匠人钉椽子、铺望砖、盖屋顶、做屋脊,在此不一一赘述。

有趣的上梁喜歌

上梁仪式能入选南京市级8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的文化内涵。在上梁的每道工序里,都伴随着一串串行话、祝福词和整套的喜歌,至今还活在一批老匠人的嘴上和记忆里,经过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收集整理,已成为蕴藏南京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上梁敬酒歌笃信风水的屋主,上梁多选在吉日良辰、或月圆或潮涌之日,寓意合家团圆、财如潮涌。不但要在所选宅基地以酒敬天地,还要在主屋墙上悬挂镰刀、米筛、秤、尺子和镜子等物,取“辟邪镇魔”、“称心如意”之意,并让镜子、米筛等作为镇鬼驱邪之用。同时高唱敬酒歌祭梁:“一杯酒,敬天地:主家今年造府堂,楠木柱脚柏木梁。府堂盖在龙头上,一年更比一年强。二杯酒,敬正梁:一条金龙卧正堂,文东武西分两旁。四面金砖来砌墙,块块金砖闪金光。三杯酒,敬主家:主家鸿运正当头,父在当朝儿登科。纱帽头上插金花,左金花,右金花,赛过江南第一家。”

浇梁歌“浇梁头,代代出诸侯。浇梁腰,银子动担挑。浇梁尾,福禄长江水。梁头梁尾都浇到,世代子孙坐大轿。”表达了屋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系梁歌在屋主为大梁系龙绳时,瓦木匠又乘兴唱道:“手拿金绳挽金梁,左挽三道状元郎。左边上到右边来,又添喜来又添财,喜来财来喜年长,喜福喜寿喜双全。”一切准备妥当,即开始起梁、安梁,此时瓦木匠师傅像民间说唱艺人一样,唱出一套套喜歌。

起梁歌“手持金绳提金龙,金龙挂在半空中;摇头摆尾真威风,我问金龙归何处?金龙奔向紫微宫。”

上梁登梯歌泥匠:“一对和合笑嘻嘻,你向东来我向西,你向东面摘圣桃,我向西面摘仙果,圣桃仙果一齐到,代代儿孙戴纱帽。”木匠:“脚踏云梯步步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左脚开步踩仙果,右脚开步踩圣桃,圣桃仙果踩得欢欢笑,上八洞神仙一齐到。”

正梁登位歌到大梁安稳固定后,接着又唱挂红绿、插金花歌:“一片绫罗一片纱,苏抗两州带回家,鲁班与我高堂挂,赛过江南第二家。”“手拿金花亮旺旺,我与主家上金梁,左插金来右插银,主家捧过聚宝盆。”

上梁歌上梁时唱:“手拿发槌四角方,我给主家上正梁。一敲主家年年富,二敲公子伴当朝,三敲入选翰林院,四敲尚书名位高,五敲五子夺金魁,六敲六国戴纱帽,七敲七子并八孙,八敲满堂金鸡叫,九敲富贵十敲财,荣华富贵一齐来。”

盖房上梁的种种忌讳

上梁的喜歌多,上梁的忌讳也不少。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房子越建越好,而且联排大楼、欧美式别墅多由房产开发商去操办,这些建房上梁忌讳也渐渐淡去,信者极少,下列种种忌讳习俗已成为谈资。

选材大梁只能用松、杉、杨、榆、樁等树材,不能选杂木、楝树,因“杂”字谐音“铡”,“铡”在头上悬,总让人提心吊胆;“楝”字谐音“链”,镣铐锁链也让人发怵,不宜。鼓楼民间建房有规定“头不顶桑,脚不踏槐”,“桑”、“槐”谐音“丧”、“坏”,做梁做门做窗甚至做门槛,都不妙,犯忌。

择地自家建房也有不少讲究,多间房屋忌“前大后小”,这样形同棺木;择基地不能前高后低,否则被视为“阴宅”;如果宅基地两头高中间低,俗称为“小鬼挑担子”;两头低中间高,称为“小鬼抬轿子”,都不吉利。

上梁梁是房屋的重要部位,至高无上,梁头摆放主屋时,不能沾到血,不能在梁上晾晒裤头,更不能让人在梁上跨来跨去,系梁上山墙,不能喊成“吊梁”,不吉利,还不能有“半边人”(寡妇或鳏夫)在场。

睦邻建房者要顾及邻居,对宅前屋后的邻居住房要讲究门窗的位置,如门窗笔直相对,谓之“大眼瞪小眼”,易生口角;大门不对前屋屋脊的龙爪,寓意龙爪会抓人;同时大门不对巷口、水沟头、路头,

防止冲走财气,甚至还有路似暗箭会伤人之说。总之,忌讳多多,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只能作为一种旧时湮灭的习俗,故妄听之。

10.民国公馆经典看鼓楼

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北、西康路东有一地段的道路全用中国著名的风景点命名,其中有颐和路、赤壁路、珞珈路、宁海路、天竺路、琅讶路、灵隐路、莫干路、牯岭路等。在这纵横交错的林荫路的环抱中,屹立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200多座民国公馆建筑。一幢幢形状各异、造型简洁的别墅小楼,花木扶疏,庭院深深,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民国建筑博物馆”。有人说颐和路民国公馆不是风景区却胜似风景区,更有人概括说“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民国经典建筑看鼓楼”。

最近,作为南京鼓楼颐和路地块改造试点的江苏路33号、35号两幢民国建筑已修缮完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两幢漂漂亮亮的民国公馆,一处是原民国政府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笃伦的公馆,另一处是汪伪政府卫生处蓝宗德的寓所。人们在谈论达官贵人“人去楼空”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谈论民国建筑的重大话题。

鼓楼区怎么有如此众多的民国公馆

首先是因为民国政府将南京定为首都,民国政府秉承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所言,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地。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于1929年,民国政府特聘美国建筑师墨菲和古力治为顾问,制定了《首都计划》,其中提到,“鼓楼、五台山一带为文教区,山西路一带为住宅区,北京西路、宁海路、颐和路一带为高级住宅区。”就这样,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开始在指定的地段寻觅宅基吉壤“宝地”。当时的城南人口稠密,多为土生土长的平民百姓居住,只有鼓楼以北比较空旷,且民国政府许多机关大都在城北“安营扎寨”,以中山北路为例,就摆下了外交部、粮食部、铁道部、最高法院、海军总指挥部等要害部门,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们也就蜂拥而至,在颐和路、山西路一带择地,大兴土木,建设别墅公寓,从汪精卫、阎锡山、陈诚、顾祝同,到三军总司令周至柔、胡琏、汤恩伯,乃至蒋介石公子蒋纬国、后勤总管黄仁霖等都在鼓楼颐和路这一带建起了风格迥异的花园洋房。每幢别墅单门独户,各有自己的门房、车库、勤杂人员宿舍,平均占地四五百平方米,庭院绿化面积在60%以上,每个庭院有一面临街,幽静而不失方便,成为南京城市现代建筑的一个示范区。

民国公馆建筑的价值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