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27578200000012

第12章 重耳:信守道义,退避三舍

对人真诚就要以“信”为立身处世之本。孔子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常言道:“言必信,行必果。”“信”就是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哪怕面对种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努力去实现诺言。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经路过楚国。当时楚成王以礼相待,热情招待了他,使重耳非常感激。为了表示德义,重耳说,日后如果晋国和楚国的军队要打仗,晋国军队情愿退避三舍作为报答。

晋文公五年,因为宋国背离了楚国与晋国联盟,所以楚国派军队去攻打宋国和晋国,晋与楚的军队在城濮交战。楚国军队摆开阵势之后,晋文公为了信守道义,命令晋国军队先退却三十里表示回避。楚国的统帅子玉放弃对宋国的包围,而去追赶晋国的军队。晋国军吏纷纷请求说:“以国君您的地位,却回避楚军的一个小小将领,这是耻厚。再说楚国军队已经被打得疲劳不堪了,必然要失败。为什么要退却呢?”

晋大夫子犯说:“各位忘记了国君在楚国时受到的好处吗?我听说在战斗中,有理士气就高涨饱满,军队就壮盛;无理士气就会低落,军队就容易疲惫。如果我方信守诺言,它还不撤退,那楚军也就理亏了。到那时我们再攻打它,也合乎道义。”

于是率领军队退却九十里以回避楚国军队。楚国其他将帅打算停止进攻,子玉不同意。进军一直到城濮,晋楚两军终于爆发战斗,结果楚军被打得大败。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重耳退避三舍,既实现了他先前许下的诺言,也表现了重耳善于以道义来勉励士气的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