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和赞扬当然不可或缺,但不妨在孩子尚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当地给他点“颜色”,让孩子学着接受批评。当然,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语气温和,并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比如孩子学说“谢谢”很清楚,但学说“回家”还不清楚时,妈妈可以说:“你说的话不够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或“你昨天学走路一点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
如果父母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可以帮孩子下意识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2.不要因为批评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做了错事时,往往处于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时,父母批评孩子时,应先对其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批评孩子错处时,只谈眼前做的错事,不翻旧账,以前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能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这样很容易损伤孩子幼稚的自尊心,孩子从内心里就会不接受这种批评。
3.教孩子冷静虚心地接受批评
父母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要教孩子学会掌握一些“冷处理”的技巧。比如,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等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4.允许孩子在接受批评时作出解释
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释。告诉孩子,给他解释权,目的绝不是推卸他所负的责任,而是要他实事求是地面对。如果你强硬地要求孩子改正错误,孩子心里不服,他就会虚假地答应你,表面上接受了你的批评,但心里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这对他接受你的批评没有任何作用。
5.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事实上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例如,一个孩子用打架来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他在打架上吃了亏,他会想:“上次我感到生气的时候是用打架来表达我的愤怒的,结果我被别人打了。那么下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时,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用打架可以吗?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当孩子直接感受到行动与结果之间有某种关系后,他们往往会先想一想再采取行动。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预先的评价,看是否会出现他们预料的结果。如果结果正如他所想的,那么他会继续这么做;如果结果与他所想的不一样,孩子就会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个人做事的一种反应机制。
如果孩子学会了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他就已经学会自觉地进行反省,这对他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如何让孩子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批评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父母恰如其分的批评,往往能让孩子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保持长处,弥补不足。这对于孩子建立起踏实而科学的自信无疑非常重要。所以,偶尔对听惯了赞誉之词的孩子“泼一下凉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细节48:乐观性格让孩子的心灵闪光
有两个美国男孩,他们是同胞兄弟。但兄弟俩的性格迥异,一个十分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
他们的父母为了两个孩子性格能够相互“渗透”一些,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将乐观的孩子锁进堆满马粪的屋子,将悲观的孩子锁进漂亮的放满玩具的屋子。
一个小时之后,当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正坐在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沮丧着。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担心父母的责备,因此便不再玩耍,在哭泣中等待父母的到来。当父母走入锁着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兴奋地用小铲子挖着马粪,将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他高兴地说:“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所以我要为他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慢慢长大,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然后到州长,最终当上了美国总统,没错,他就是美国知名总统里根。由此可见,乐观的性格为他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快乐和奋进的力量,还有不可抵挡的成功之势。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勤奋并非成功秘诀,乐观才是成功之道。心理学家们说,保持乐观的人们更乐于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保持健康的体魄。快乐使人自信,而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让人变得可爱和更快乐,从而不断走向成功。
关于事业的成功我们姑且不谈,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一生,想必是每个父母最真切最美好的愿望。其实,想实现这一点并不是很难,只要家长注重培养就完全可以实现。
很多成年人都知道,快乐和幸福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只要孩子具备了这种让自己时刻保持快乐的情绪,那么他就是幸福的人,父母在这方面的培养也就是成功的。
孩子一旦具备了让自己保持快乐的能力,那么他的智力和品德也都会相应地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所以说,让孩子具备乐观的心态,时常处于快乐情绪之中,让孩子从快乐中学到知识、感受幸福是很必要的。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要想具备乐观的心态,首先就要让自己学会制造快乐,而制造快乐的最现成的条件就是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不然枯燥的生活会让人失去生活的热情。可以想象,一个人只具备丰富的只是,不重视身体的锻炼,他必定是个弱不禁风的书呆子,是成不了大器的;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强健的体魄,没有任何知识和品德,那他也只是个“四肢发达”的人。
所以我们提倡,一个孩子必须要有强健的身体,在此基础上,学习大量的知识和塑造高尚的品德,还必须有其他方面的发展,培养不同的爱好。从这些爱好中,孩子能够体会到其他渠道无法带来的欢乐,并能够将这种情绪注入他对事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学会珍惜生活,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
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努力挖掘孩子的各种潜力,使之发挥到最好。文学、艺术、音乐等都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修养,因此父母可以从这些具体的艺术形式入手,培养孩子的情趣。这样一来,我们的孩子就会一生都生活在充满情趣的幸福当中,真正成为一个拥有乐观心态的人。
1.不给孩子任何限制,让他尽情享受无“限”快乐
很多父母都喜欢居室整洁,喜欢安静。当活泼好动的孩子把屋里弄得乱糟糟或者喊叫时,他们便会想办法制止。这样一来,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这种情况表面上看似乎是父母管教有方,但实际上能带来什么呢?无非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可是,父母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耍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天性,他们需要去鼓捣家里那些他们有兴趣去探索的物品,他们需要去扑蜻蜓、堆雪人、看蚂蚁搬家等等,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往往能给他们带来其他活动无法带来的快乐。
2.不要板着脸,做爱笑的父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说到教育孩子,我们脑海里就会闪现“板着脸”的严肃神情。很多父母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要想培养性格开朗的孩子,父母自己也要“笑出声来”。这并不会失去作为父母的尊严。要知道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是最好的爱的表达。
3.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乐观的孩子,往往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而悲观的孩子则会觉得所有事情没有任何希望,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不但可以帮助他驱散心中的阴影,而且会为他点亮希望的等他,让他找到乐观的方向。
从前,有个非常快乐的女孩,他拖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大提琴,快乐边走边唱,有位长者问他:“孩子,你为什么这么高兴,是不是刚拉完大提琴,准备回家玩?”“不,我正要去拉。”女孩快乐地回答道。这个7岁的女孩懂得一个很多大人都不懂的道理: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后来,这名乐观的女孩成为了很有名的大提琴家,在很多国家巡回演出,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他去想象自己美好的未来,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只有如此,他才会拥有乐观的心态,并在成功的道路上轻松快乐的前进。
需要提醒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自己必须要有乐观的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在孩子面前必须坚强坚定,因为你处理困境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他的做法。假如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自信、乐观,积极向上,那么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受父母的影响,从而乐观面对。
细节49:“输得起”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雯雯今年5岁,由于受棋迷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从3岁多他就喜欢下象棋了。可是因为雯雯年龄尚小,棋艺还远远不如爸爸。有时候,爸爸会故意“放水”,让雯雯高兴,但更多的时候,爸爸还是“亲兄弟明算账”,不迁就雯雯。每当这时,雯雯就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大哭不止。
对此,爸爸这样跟雯雯说:“你现在才5岁,还是一个小孩子,能和大人下象棋,并且能下到这个程度,已经算是很厉害了。每当和你下棋时,看到你专心致志的样子,我都感到骄傲呢!如果仅仅为了你高兴,我会假装输给你,可是那有什么意义呢。”
雯雯认认真真地听着爸爸的话,不再哭闹。
爸爸接着说道:“现在你自己来选择,是要爸爸假装输给你,还是你一直和我挑战,想办法将来赢过我呢?”
经过爸爸的一番鼓励和引导,雯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流露出一个小小男子汉的气概,而雯雯的爸爸也为此欣慰不已。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大多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和孩子玩游戏,只要赢了他,他就会很不开心,甚至哭闹着一定要自己“赢”才行。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输不起”。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管什么事,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比别人强,希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赞赏。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很多方面还尚未成熟,他还无法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别人,落于人后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这种时候,如果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而进行哄骗和迁就,那么就会让孩子形成对事物的错误判断。他们会认为“我就是厉害,比你们都厉害”!与其如此,父母不如换一种让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输赢是正常的,并且鼓励孩子,给他赶超的信心。
不得不说,上述案例中雯雯爸爸在教育孩子“输得起”的心态方面的做法,是很值得家长们学习和借鉴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认为让年幼的宝宝经历挫折太早,当宝贝遭遇挫败时,表现得心疼不已,他们要么为孩子的挫败寻找理由,要么尽力帮孩子弥补或过分地哄骗,并小心呵护避免孩子再次遭受失败。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不但无法让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义与失败的价值,而且也不能帮助孩子学习面对失败及成功,而这些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课。
明智的父母应该这样,给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让他跌倒了能够再爬起来。
1.父母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态度
很多父母往往进入一个误区,喜欢在别人面前让自己的孩子展示“才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门面”。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夸孩子聪明、能干;如果表现得不好,就指责和埋怨孩子笨。毋庸置疑,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争强好胜,一定要赢,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
所以说,身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在孩子个性形成的过程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想让孩子“输得起”,父母就必须先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输赢得失。当孩子在学习或者游戏中遭遇失败情感受挫时,父母应该教育他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使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暂时的挫败。
2.引导孩子树立“失败不可怕”的意识
失败在所难免,失败也未必都是坏事,其中的关键还是要看待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同样是失败,既可以产生消极的情绪,也可以磨砺人的意志,使其奋发向上。
孩子在失败时产生消极情绪也是正常的。但这时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你要勇敢”,“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的”。利用孩子的失败,父母完全可以以此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
3.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此来提高耐挫力
孩子在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其实这并不是坏事,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有助于发展他的内省能力。孩子一方面要学会如何去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通过与同伴们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稚嫩的树苗,不经历风雨的洗礼是难以长成参天大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挫折就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最好课堂。不遭遇挫折,孩子就无法认识到现实的世界和真正的生活;不经历挫折,孩子就无法学会镇定、坚强地面对困难;不战胜挫折,孩子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无法给自己下一个肯定性的评价,也就无法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一步步走向独立。
所以,家长们需要的就是“狠下心”来,培养孩子直面挫折、对抗挫折的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起不怕任何困难的自信和勇气,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教育孩子。
细节50:让孩子在挫折中茁壮成长
微微的妈妈说过这样一件事:
在微微14岁那年,她要去北京参加一场钢琴比赛。然而不幸的是,在临行前几天一天,微微的左手肘脱臼了,处理好之后,她便吊着胳膊随团去了北京。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微微不仅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还坚持练琴。临上台时,她往伤处喷上止痛药,跟另一位钢琴演员一起上台。在微微演奏的时候,那位和她一同上来的演员跪在她身边,帮她脱着左臂,就这样,两个人相互配合着完成了一场完美的钢琴独奏。当微微大汗淋漓地弹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台下观众报以激动的掌声和呐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