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养龙,凤养凤,老鼠养儿会打洞。话俗理不俗,这是告诫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的榜样力量是十分强大的。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一些不良行为都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模板”。因此,作为父母,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细节63:懂孩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苏霞的女儿甄珍现在上初中,最近苏霞在女儿身上发现了一些让自己难以理解的举动,于是她找到一位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苏霞说:“自从甄珍上了初中,总是把自己的东西锁得严严实实的,钥匙也都藏起来,有天我突然发现她把钥匙落在桌上,于是想趁机打开她的抽屉,打算看看究竟藏了什么。她爸爸不让开,说是侵犯孩子隐私,我一想,还是算了,就把钥匙放回了原处。结果甄珍回来后,冲我大叫:‘你们谁动了我的抽屉?’我冷静得说谁都没看,甄珍警惕地说:‘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在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丝,为什么不见了?’然后打开抽屉,发现东西没动才放心地离开。我倒吸了口冷气,甄珍跟防贼似的防我们,这是为什么啊?”
听完苏霞的叙述,心理医生告诉她说:“现在,您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她也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她的爸爸说的对,你不能过多的干涉她的隐私,否则会很容易产生逆反,更不利于你的教育,只要你给予她适当的自由空间,相信过了这段时期,你会发现女儿真正的成熟。”
像苏霞这样遭遇孩子有隐私行为的父母有很多很多。对此,从父母对待孩子爱的角度上,我们可以理解,这是由于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父母生怕孩子照顾不好自己,发生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习的事情,于是恨不得把孩子翻个“底儿掉”。
可是,父母们不知道,当孩子不再像从前那个拽着你的衣襟,凡事都跟你讲的时候,说明他们在长大。在他的意识里,开始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处理事情的能力已远非父母能够企及了。
所以,他们开始反感妈妈善意的唠叨和爸爸语重心长的教诲;他们开始反锁自己的房门,并注明“闲人勿进”;他们开始有了珍藏的日记本,总放在那个谁都进不去的角落里……
对这种骤然而降的巨大变化,父母们难以适应,万分焦急。可是我们要问,作为父母,你是否真正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世界?你是否真正在与孩子一起成长?你是否真正读懂了孩子的需求?
2008年,某初中举行了“迎接奥运会”的象征性长跑比赛。路边围观的、跟着跑的家长比学生还多,他们不是冲自己的孩子大喊:“慢点跑,别累着!”“能坚持吗,累就别跑了!”“孩子,休息一会吧,爸爸开车带你一段。”
学生们不堪其扰,纷纷这样回答:“烦不烦啊,别跟着了!”“谁用你送啊,快回去!”“别说了,都被人家笑死了!”跑步结束后,酣畅淋漓的孩子们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父母的爱,我们真的受不了。”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过度保护并非爱的表现,有时反而变成了一种困扰,在家长的包办下,孩子会逐渐变得无能,丧失了应有的独立。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你的孩子尽管乖巧懂事,学习优异,却缺乏主见,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步入社会后,生存能力也往往很差。
当然,孩子毕竟还没有成年,父母对他们的担忧有时也很有必要,适时的关爱或许会避免他们受到不必要的挫折,将不好的事情扼杀于无形,但需注意,一定要以正确的方式对孩子的进行引导,假如父母能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畅谈心事,平等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他相互沟通,在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而非一味干涉,相信他一定会为拥有这样的父母感到骄傲,也会逐渐敞开心扉,更加健康、快乐,顺利地成长为优秀的孩子。
1.尊重孩子,要求孩子的事自己先做到
孩子是个独立的、有感情的生命个体,有他们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自己独立的人格。作为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喜欢和自己交流,那么自己首先就要尊重她。只有你尊重孩子,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比如,孩子进入父母房间或者父母进入孩子房间,都要先敲门;动用对方的东西先问一下对方,没有征得对方的同意不随便乱动等等。
2.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都是最亲近的,为什么还会产生隔阂,究其原因,大致都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不能相互理解所造成的。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不过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而孩子则觉得父母任何事自作主张,不顾及自己的想法。
那么,想要让孩子改变这种“不听话”、“对着干”等逆反心理和现象,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去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呵斥的语言对待孩子,而是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顺从父母,主动完成应该做好的事情,变“不听话”为听话,从“对着干”到愉快的合作。
2.换为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在父母那里,他们可能会不愿意再像小时候那样乖乖地听父母的话。这时候,如果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的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事,就不会因此而困惑和恼火。所以,父母不妨想想二三十年前的自己,不是也这样的吗?为什么这么难以接受孩子的改变呢?只要父母能转变思想,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那么就会顺利地跨过这一关,孩子就会真正走向成熟。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但是这种爱不仅仅是给孩子充裕的物质生活,还需要父母们能够真正以一个朋友的姿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细节64:树立典范,做孩子人生的榜样
前美国总统小布什出生后,由于父亲总是忙于政务,很少有机会顾及到她,因此他主要由母亲芭芭拉带大。
芭芭拉是一个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的母亲,甚至可以称之为严厉。但是,这位严厉的母亲在给孩子制订很高标准的同时,也并不会忘记努力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直以来,芭芭拉都以身作则,培养小布什的自立能力和行为习惯。
她监督小布什做祷告,去教堂礼拜;带他一起整修花园,打扫自己的房间;还让他自己照顾属于自己的马匹;有意识地培养他良好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让他自己选择劳动种类和方式,然后根据成果给予相应的报酬……
为了更好的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每天太阳下山后,全家人吃完晚餐,芭芭拉就让小布什去花园锻炼,让他适应自然界夜晚的黑暗和独处的孤独;为了让小布什拥有优秀的阅读能力,芭芭拉特意经常带领他去图书馆,并坚持每天同他一起阅读一个小时。
这些训练,使得小布什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正是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为他最终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在我国有句老话:“以教人者教己。”意思是用教育别人的言行来教育自己,要求言传身教,用事实说话,也就是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那么自己也必须首先具备这样的品质。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有不少的父母对子女要求很严,但本身却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无法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典型的‘照我说的去做’而并非‘照我做的去做’,这样的教育,毫无说服力,最终只有失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榜样,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现在及将来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仅仅要注重谈话、教导时候的以身作则,更需注重平时的言行,用自己的良好行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孩子。
霏霏的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行政工作,最近的人员招聘让她有些恼火。每天回到家后,全然不像以前那样有说有笑,而是不断地抱怨这抱怨那。一会说领导给的时间太短,一会又说现在的人对工作怎么这么挑剔,或者有本事的人太少了等等。这一切,女儿霏霏都看在眼里。一次周末,爸爸见霏霏无精打采的,就过去询问。霏霏说:“最近简直烦透了,期中考试我们班成绩下滑了两个名次,老师说是我这个学习委员没有做好,同学说我只顾自己学习,不帮助后进同学。”爸爸感到有些诧异,因为霏霏一向不抱怨的,凡事都会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懂事的霏霏这是怎么了。爸爸冥思苦想,终于想到可能和妈妈最近的负面情绪有关。于是爸爸把霏霏的情况及他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恍然大悟,后悔自己的不良言行影响了女儿,真是一时忽略。爸爸妈妈决定,以后彼此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争取在孩子面前保持乐观的情绪。之后,他们果然做得不错,在家里始终以积极的状态出现,而不再是抱怨和不满。自此之后,他们也没再听到霏霏的牢骚。
不得不说,霏霏是幸运的,她有一对善于学习、善于观察的父母。尽管妈妈的负面情绪对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及时补救,没有对霏霏造成更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妈妈对于孩子的影响何其大。因此说,妈妈是女儿最生动直观的榜样。妈妈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女儿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布什及霏霏的范例,相信一定给不少父母带来了启发,实际上,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时间最长的当属父母,尤其在年幼时期,他所拥有的本性让她在无意识中已经开始模仿家长的言行,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在《挖潜能》一书中说的那样,“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
很难想象,一位言而无信、谎话连篇、目中无人、行为随意的父母能够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孩子,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个自己都不肯把座位让给老人和孩子,不知助人为乐的家长,能教导出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准则,包括你的种种陋习。
1.要做一个有教养的父母
曾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曾说过:“教育从生命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可见父母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何等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家要孝敬长辈,让孩子懂得敬老爱老;
2)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德,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团结同事,乐于助人,让她也懂得要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
3)要做一个有进取心的父母,对生活充满信心,憧憬美好明天,有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行动支持,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
4)和孩子一起勤劳做事、勇敢面对困难。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父母要同孩子一起不断进步,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我们相信,如果父母们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处处把你作为榜样,并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2.父母要从心里认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常提到,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的“学校”,父母则是这个“学校”里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因此,父母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出席某大学论坛时有一段这样的发言:
我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那时我父亲郑洪升是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我父亲只上过3年私塾,他如果要将教员的职业持续下去,必须自学。
从我出生起,见到最多的场面就是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是抱着一岁的我看完《资本论》的,至今我家收藏的那本《资本论》第955页右侧空白处的铅笔道就是我的“眉批”。因为父亲,我从小就对看书和写字产生了崇拜心理。
父亲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如果我犯错,父亲惩罚我的方式永远是写检查。
我成为父亲后,继承了父亲家教的衣钵。对于孩子,只做不说。换句话说: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作为父亲,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
儿子郑亚旗两岁时,我开始一个人写《童话大王》月刊。我之所以能一个人坚持写一本月刊几十年,很大程度是为了演示给儿子看:父亲靠一支笔,让家庭丰衣足食。我认为,父亲的身教比要求孩子考满分管用得多。
无疑,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l7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指出:“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的确,对一个孩子来讲,父母的行为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只有父母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让孩子从“这本书”中学到我们所期待的东西。
细节65:放下架子,陪孩子一起“仰望星空”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曾说起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俞敏洪和公司几个30多岁的中层干部一起去草原,傍晚,他们共同仰望星空,突然有人问道:“怎么星星中间还会有白色的云呢?”有的人猜是天气原因,有的人则认为是星星太亮,居然只有一个人知道那是银河。
俞敏洪突然意识到,如今太多的人由于生活的匆忙,忽略了生命中原本美好的事物,而这种忽略不仅造成了自己心态的不平和,也造成了对孩子心情的影响,从此,他开始注重起对孩子心情的培养。
一次,俞敏洪带着家人到海边度假,那天刚好是农历的十五,他提议一起到海边看月亮是如何升起来的,于是一家人静静地坐在海边,眼看着一点点的月牙渐渐探出头,直到跃出水面,月光一泻千里投射到大家面前,这让兴致勃勃的女儿快乐地跳了起来,并主动背诵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经典片段。
让俞敏洪印象颇深的还有一次,他带着儿子去野外露营,在繁星满满的夜空下搭着帐篷睡了一夜,结果很长一段时间,儿子都对这次旅程念念不忘,还常常问他:“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再睡在星星下面?”
《三字经》里这样提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古今中外,如论在任何时空下,就孩子的教育而言,影响最为直接的自然是作为家长的父母,因为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他以德立世和为人处世的培养者,和他走向社会化的第一个引导者。
令人欣慰的是,现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提起了足够的重视。然而,不无遗憾的是,有些父母却以“严是爱,松是害”为幌子,将对孩子的教育当成命令,误以为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必须要板起脸孔,处处严格要求,让他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逆反,或者惟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