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紫砂鉴赏及收藏
27969600000023

第23章 紫砂的发展史(4)

唐代饮茶的主要器具,是瓷壶和瓷碗。当时茶壶、茶碗有三大著名产地:一是浙江余姚的越窑,以烧制青瓷茶碗著称;二是河北内丘的邢窑,以烧制白瓷茶碗盛名;三是湖南的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的瓷壶取胜。壶在唐代称注子,茶壶也叫茶注。这时的壶式,普遍以短行小流代替了过去的鸡头饰流。唐人习用的茶杯没有杯把,往往衬以托子,制作精巧,大概就是后来带盖茶盏的起源。唐代还首创了一种饮茶用的碗托,当时叫“茶托子”,也就是后来的盏托。这时煮水用的壶、茶盘、杯垫以及贮茶用的瓶、罐等等,都是饮茶的配合用具,也是茶具,为古今讲究饮茶的人所重视。

陆羽对各地瓷茶碗作过比较分析,他说:“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邢州窑类银,越州窑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陆羽认为“越瓷比邢瓷要优。”邢窑在今河北省邢台地区,是中国北方有名的白瓷产地。

中唐前,各地茶具是独立并存的,名称也较为杂乱。到中唐时,陆羽应当时社会的需要,集纳各地好的茶具,并把它们配之成套,对茶具作了统一。据《茶经》所载,陆羽在过去贮茶、碎茶、煮茶和饮茶这几部分器物以外,又增添炙茶、存水、放盐、清洗等方面的茶具。如(《茶经》中就有:

甑、杆臼、规承、棨、、焙、贯、棚、穿、育等。

又有:风、炉、笤、炭桲、火、镬、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隘篮、熟盂、茶盏、畚、札、滓方、巾、具刊、都篮等等。饮茶器具如此之多,为不愧世界第一。后来有人把茶几、茶椅等家具也作为广义的茶具,大概是从唐代开始的。

到了宋代饮茶的风气比前朝更盛。以茶款客已为遍行天下的礼仪。文人雅士更常相聚品茗,皇室贵胄亦多精于茶艺。宋代制茶多蒸压团,加入龙脑香,以增添香味。饮茶的方法以点茶为主。备茶必先用碾将茶团碾细,再入磨中磨成茶末,经箩筛净摆于碗中沸汤冲点,再用竹筅调匀,然后饮用。饮茶的乐处不仅是品尝茶味,而还在乎备茶的过程。

宋代,全国有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这五大名窑百花齐放,各自烧造不同风格的瓷器。官窑北宋时在河南开封,南宋时在浙江临安。越窑在今浙江余姚,生产著名的青瓷,各种茶碗、茶壶、茶盘。汝窑在河南临汝。定窑有北定、南定两处,北定在河北曲阳,南定在江西景德镇。钧窑在河南禹县神垕镇,烧造的“钧红小茶壶”、“孔雀双耳瓶”是其代表产品。此外,陕西的耀州窑、福建的建窑、江西的吉州窑、浙江的哥窑、弟窑、象州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很有名气。当时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各种茶具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称誉世界。福建建窑生产的兔毫茶盏称“兔毫天目”,风格独特,上大足小,胎体厚重,釉里布满兔毛状的褐色花纹,朴素雅观。日本人圆珠蕴藏的“油滴天目茶碗”作为国宝珍藏起来。

宋代烧制茶具有名的产地有福建建安的黑瓷,浙江龙泉的青瓷,河南钧窑的玫瑰紫釉瓷,河北定窑的白瓷等等。在这些瓷窑中,因当时的“斗茶”所尚,尤以建安黑盏最为名贵。在茶具的形制方面,宋代饮茶由过去用碗改为用盏。

盏即小型的碗,或称做盅。由于宋代盛行用盏饮茶,盏托使用更加普遍,而且制作较唐代更为精细多姿,托口突起,托沿多作花瓣纹,托底中凹。到了南宋,壶身明显由饱满变得瘦长,壶体的纹饰也由过去常见的莲瓣发展为棱纹。

元代在备茶的方法上,创造了各种调以酥油乳酪的汤茶,用以适应蒙古统治者的口味。这种酥油茶至今仍为西藏、蒙古民族所喜爱。制茶者也以各种花类薰茶,以增加茶的幽香。此外,当时人饮茶也习惯于茶汤中加入核桃、松实、芝麻、杏仁、栗子等物,以供咀嚼。这些置于碗内的果仁,名为“点心”。这名称至今已广泛的包括一切佐茶的小食。而元代的茶具则和宋代差不多,只有茶壶稍有变化。宋代的茶壶,流子都在肩部,元代时下移至腹部。但元代茶具最大的变化,还是以景德镇创烧青花瓷而盛名于世。当时青花茶具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远销国外,日本的“茶汤之祖”珠光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把青花瓷茶具定名为“珠光青瓷”,沿称至今。

茶具所用的材料,唐、宋时金属的制器较多,并以“金银为优”,到了明代时,茶具中的金属器具开始逐渐减少,陶瓷制品甚至超过金银。特别是宜兴紫砂壶的出现,在陶瓷茶具中别树一帜,取得了首要的地位。

明代在传统的基础上,陶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陶瓷茶具也有较多的变化和发展。许次纾《茶疏》说:“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

永乐时创制的白釉脱胎瓷器及宝石红釉,宣德时的青花和祭红,成化时的五彩和斗彩,都超越前代。明代品茶的瓷色尚白,器形贵小,故北方白瓷窑场如(官、宣和定窑)都成为以生产茶具而闻名的地方,其中又以宣德所产的白釉小盏最为著名。因这种小盏形似鸡心,故又俗称鸡心杯。宣德的青花茶具,幽雅明艳,被人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明代茶书中除有茶杯之外,还提到了一样茶洗。洗的历史也很久,形状如碗盂,底部有孔,是饮茶之前用来专门冲洗茶叶的。从明代正德年间起,江苏宜兴用五色陶土烧成的紫砂壶更显赫一时,与各种瓷器茶具争名于世。当时人们深喜用青花及白釉茶具外,更以宜兴所产紫砂壶为高雅。明代在崇尚宜兴紫砂壶和宣德白瓷盏的同时,景德镇又创烧了斗彩、五彩和填彩茶具。青花是釉下彩,即先用笔在瓷坯上画彩,然后再敷釉烘烧。斗彩、五彩、填彩是釉上彩。所谓斗彩,也就是在青花瓷器上,再加上红、黄、绿、紫等各种彩料,釉下花纹和釉上彩绘共成一体,相互争辉。

在明代,茶叶的生产基本上已完全取代了团茶的地位。

饮茶时不再碾茶成末,而是全叶冲泡。泡茶法虽不若唐宋的煎煮烹点那样繁复,但也有其细致的工序。泡茶法不单注重茶量、水温、火候,茶壶的形制也十分讲究。明代人初期多以大壶泡茶(陈用卿制紫砂弦线金钱如意大壶,高28.6厘米,阔22厘米)。然而茶叶浸泡过久则鲜味不存,且变得苦涩,所以紫砂茶壶的形状逐渐由大转小。到了清代,饮茶仍以泡茶为主。饮茶者对茶壶的要求更高。一般都以造型淳朴、简洁,泡茶能发挥茶的色、香、味的宜兴紫砂壶为茶具的首选。其次则为耐温的锡壶及精致的瓷壶。此外,人们还普遍采用盖杯泡茶。一则可独斟独酌,再则可用以端茶奉客。

清代陶瓷茶具的生产,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时期最为繁荣,制品尤其精巧华丽,技艺达到了历史空前水平。清代名窑,除景德镇和宜兴外,有石湾、德化、博山等地,至清末,湖南醴陵瓷业一鸣惊人,成为后起之秀。在整个清代,陶瓷茶具有“景瓷直陶”的说法,也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壶为最。清代的陶瓷制作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景德镇的瓷器在康熙时除以生产五彩瓷为主外,还创烧了珐琅彩、粉彩两种新的釉上彩。以本色特性称著的宜兴紫砂壶,造型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当时就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语。

宜兴紫砂壶的风格和式样,从创始以来,大都崇尚古朴,金沙寺僧和供春所制各式都是如此。明万历年间,一时涌出的制壶名家为数很多,且各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所谓“大彬典重;价以琳;仲美雕锼;巧穷毫发;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正春闵好而工疑刻画;君用美妍离奇;尚彼浑成;用卿朴直醇饬,丰满自然。”(吴梅鼎《阳羡茗壶赋》)各家的面目,各自不同。

明末清初间,壶艺风格虽然日益倾向精工巧妍一途,以陈六如、陈正明、徐次京、冷音、王友兰和陈鸣远为代表,风格高古的有闵鲁生、陈和之、沈子澈、项不损、华凤翔等辈,而浑朴与精致兼备的更有惠孟臣等,百花竞秀,维持着一个灿烂的局面。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不但式样变化多端,壶形大小也很不相同。大体上说,明万历之前,好尚大壶;万历之后,壶形日渐缩小。时大彬早期专仿供春,多作大壶,他游娄东和诸名士交接之后,才改作小壶。以后徐友泉诸家,更向这一方面推进,从“盈尺兮丰隆”转向“径寸而平低”一途。明末清初更有陈子畦、惠孟臣等都是“小壶精妙”、“各擅胜场”的名手。壶形由大而小,不能不承认决定于士大夫吃茶趣味和习惯的改变。

在紫砂壶上进行书画雕刻,始于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独具的艺术装饰,其代表人物是陈曼生。在太平天国时期,釉彩绘画的技术也曾一度为紫砂壶所吸取,给紫砂壶增添了不少光彩。

现代紫砂壶的风格式样,更是千姿百态,五色缤纷。创新的形制,层出不穷。造型可分为几何形、自然形、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等。现代造壶名家以顾景舟、蒋蓉为代表,还有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等人,他们的技艺是多方面的,但又各有所长。顾景舟技艺全面,喜作素式(几何形体造型)茶壶。

朱可心、蒋蓉又善制花货(自然形体造型)的茶型。王寅春、吴云根则以筋纹器造型的茶壶为主。裴石民除专长制壶外,还以制作花果小件而著称。任淦庭是著名的陶刻装饰艺术家,左右手都能作画、雕刻。他们都各擅其长,培养了新一代的制壶名家,更是百花齐放,百品竞新,把造壶艺术不断向前推进。

紫砂壶色泽多彩,是其他陶瓷所不能比拟的另一个特色。它有“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绿而不嫩,黄而不娇,灰而不暗,黑而不墨”的高雅色彩,也是所以受到爱好者、收藏家欣赏的原因之一。

真正出色的紫砂壶,不仅在造型、纹饰和色泽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实用方面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使用年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芳馨的特殊功效。

现在,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湖南醴陵,河北唐山、邯郸,广东石湾、枫溪,山东淄博,浙江温州,辽宁海城,四川荣昌等地。茶具生产品种之多、规模之大、发展之快,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五、紫砂壶与阳羡茶文化

茶,浇灌着华夏古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俗话说得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你在辛勤劳动之后,坐下来稍作休息时,茶将是你的良伴。喝茶既能止渴,又能消释疲劳,所谓“清茶一杯,元气百倍。”伏案工作的人,常用茶来振奋精神,帮助思考。吃了油腻的食物,喝点茶,则可以帮助消化。经常饮茶,对身体健康也很有益处。茶还用于祀祖、婚娉、奉客等礼仪中。可见茶与人的生活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它深深地交融在中国人的血脉情怀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