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当我和父亲散步时,经过一家文具店,我们顺便进去看了一下。这时,我看见一套画笔,我非常喜欢它。父亲叫我走,可是我望着画笔有些舍不得走,便央求父亲道:“爸爸,买画笔给我,好不好?”父亲问我:“你为什么要买它呢?”“它很漂亮呀!有了它,我可以画出很多很漂亮的画来。”“可是,你不是已经有一套画笔了吗?”“那套现在已经很旧了,都用两个月了。”父亲生气了,“什么?我听说有一位画家,他的一套画笔用了十年都舍不得丢,你一套画笔才用两个月竟然就嫌弃它,认为它旧了。再说,画笔还分什么新和旧呢?只要能画就可以了。‘漂亮的画笔可以画出漂亮的画’根本是荒唐的说法。”“爸爸,我真的好喜欢那套画笔,买给我吧!”“不行!家里的规矩你不是不知道,旧的用完了才可以买新的。”“你真吝啬。”“这不是吝啬,是节约。节约是光荣的,浪费才是可耻的。节约下来的钱可以买更加有用的东西。”父亲的道理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但是那天我也不知为什么,变得十分任性无理,依然又哭又闹,坚持要父亲给我买画笔。这就像人们通常在商店里看到的样子,孩子又哭又叫,甚至满地打滚,只为了使大人妥协。大人通常先是劝服,但最终的胜利者几乎都是孩子。但我这种行为在父亲面前却完全行不通,他硬把我拉回家,生气地对我说:“无论怎样,我是决不会买给你的。”我那天也很生气,回到家中仍不停地哭喊:“你就是不爱我,人家史德烈的爸爸什么都买给他。因为他爱他。你不爱我,你是个坏爸爸,什么都不买给我。”
史德烈是我家隔壁的小孩,他家很有钱,总是他要什么,他父亲就给他买什么。他的零食吃不完,玩具玩不尽,光是小木马就有三四匹。听说,他妈妈穿的衣服和用的化妆品全是从巴黎订购的,他爸爸更是花钱如流水,一个晚上赌钱输掉几百马克是常事。
父亲看我已失去理智,也就不再理我了,直到我完全平静下来,不再哭泣后,他才走过来跟我讲道理。“卡尔,你真的很羡慕史德烈吗?你真的想过他们家的那种生活吗?在他们家,天天开宴会,吃不完的东西都倒掉,第二天又重做。史德烈的衣服穿不完、玩具用不尽。可是,他们却舍不得送给穷人,宁愿让那些东西在家里烂掉。这不是一种很可耻的浪费吗?”我感到自己刚才确实是太不理智了,羞愧地对父亲说:“其实,我也不是真的羡慕史德烈,也并不是真想过那样的日子。我只是想,如果是史德烈,他的爸爸一定早就给他买了。”“是,我相信史德烈一定有许多新的画笔,可是有什么用呢?我没看见他画出过任何一幅漂亮的画来。可是,儿子,虽然你只有一套旧画笔,可是你却画出了许多漂亮的画。卡尔,你要相信爸爸真的很爱你。但是,真正的爱,并不是要完全满足你的物质需求。”我红着脸回答父亲:“我知道了,爸爸。”“唉!我真担心史德烈家,他们消耗了太多的物质,浪费了太多的钱财,上帝一定会惩罚他们的。因为他们浪费掉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金钱,还有人类共同的资源呀!”父亲的话果然应验了。几年之后,史德烈家里因为过度奢侈挥霍而债台高筑,最后终于导致破产。过去他们家什么贵重东西都买得起,但现在,连史德烈上大学的费用他们都负担不起了。可是反观我们家,因为我们全家都节约,尽管父亲只是一个收入很少的乡村牧师,我们却能衣食无忧,我也能受到充分的教育。这两者的比较是非常值得深思的。我认为,要孩子做到节约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没承受到生活的压力,不知道工作的艰辛,所以,这就需要父母从小教他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还要让他们懂得一切东西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晚餐时,厨师为朋友的女儿特别做了一盘酸奶油蘑菇,可是,小女孩却一点也没吃,就将这盘菜全都倒在了地上,可能是不合她的口味。从这点我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平时一定是被宠惯了的。
看见朋友对这种行为居然视若无睹,我忍不住说道:“真浪费呀!这么好的蘑菇不吃就倒掉。”“没关系的,树林里多的是。要吃的话,明天叫佣人们再去采就是了。”小女孩说。“可是去采也是很辛苦的呀!你这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不会啦!有什么辛苦呢?采蘑菇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呀!”“真的吗?那我们两个人把这个星期采蘑菇的工作承包下来,怎么样?”“好啊!我正想去森林中玩呢!有你和我在一起,爸爸一定会答应的。”于是,每天早晨,我都和小女孩去五英里之外的森林里采一篮蘑菇回家。开始的头两天,小女孩兴致很高。第三天有些受不了了,开始叫苦叫累,第四天就完全坚持不住了。她说,她腰酸背痛不能去了。不过这几天,不管蘑菇做得味道如何,她都能吃得干干净净、一片不剩。偶尔她的父亲要扔掉一片,她都阻止道:“哎!太浪费了,你不知道我采得有多辛苦吗?你不吃给我好了。”从此之后她明白了,节约是对劳动的最大尊重,因为一切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
9.玩出自我反省和自强的习惯
自我反省力也是情商的内容,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可以简单判断好坏。并且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和羞耻感。如果做错了事,他们一定会感受一羞愧,只是不同的孩子羞愧的程度不同而已。问题是怎样启发他们的自尊心、羞耻感,进而使他们反省,自己下决心改正。
(1)怎样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①“后悔也来不及了”
儿子小贝说“我走了啊”,背着书包走了。爸爸紧跟着出了家门,他没有去单位上班,而是骑着自行车悄悄地跟在儿子的背后。就这样一路跟过去,直到看见儿子走进了校门,爸爸才急急忙忙骑车往单位赶。为什么呢?小贝爸爸是想验证儿子是不是逃学去网吧。因为此前,他曾有几次跟踪,而且有一次在网吧时“逮”住了逃学的儿子。
小贝的爸爸说对于孩子的成长问题,自己属于那种始终忧心忡忡的人,总担心儿子将来成不了才。因此,一有“风吹草动”他就担心得很。
那是11月初的一天,小贝的班主任给他打来了电话,“你儿子最近有些不对劲,上课总走神,有时还逃学。估计是上网吧了……”小贝爸爸的很担心,于是,有了第一次的跟踪。那一次,他跟踪到公园附近的一家网吧。“那网吧藏在一个台球厅的里面,面积不大,大概二十多台机器。我进去时,有四五十个孩子在里面玩,我儿子就在里面,当时大概是上午九点半钟。孩子本来应该去上学,却都有在网吧里待着,逃学就是为了去网吧玩。”
这几十个孩子当中,有些在玩游戏,有些在网上聊天,恼怒之下小贝爸爸把网吧收银员叫了过来,质问道:“你们这是要毁了孩子?”
把儿子带回家后,小贝爸爸竟不知说什么好,也许是气急交加,他竟当着儿子的面流泪了。
小贝知道错了,跟爸爸回来的路上一直惶惶然不言不语,这次看到爸爸竟然气得流泪了,便对爸爸说:“我以后再也不逃学了,再也不去网吧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小贝的爸爸仍然担心,但跟踪几次之后,发现孩子并没有逃学,而小贝也对爸爸说:“我再也不让你伤心了”。就这样,小贝的爸爸一言未发就让小贝“改邪归正”了。所以说,有时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留一点空间使孩子受到触动,让他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不是更有效吗?
日本儿童教育家多湖辉在他的一本关于子女教育的专着中曾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念中学时,学校非常严格,课堂上答不出问题,就要留校补课。老师用心良苦,而他却并不感激,而且对老师抱憎恨态度。他一向成绩不好,经常被留在学校。于是只想如何在学校捣蛋。在高年级时,他和一群劣等生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捣毁了存放军训教材和枪械的教室。
事后,他们才发现事情太严重,面临退学的危险。回到家里他准备接受母亲的责打,但母亲却说:“现在你要后悔也来不及了,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这次滋事的后果,我想你心里有数,所以我也不再说什么厂。你可能会被勒令退学,你就想想将来该怎么办吧!”
这话比任何斥责更令他内疚和后悔,于是他发誓以后绝不再给母亲带来任何麻烦,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由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出现失误,犯了错误,他们自己也有愧疚和改正的要求,而且也会想办法改正,问题是父母怎样想办法对待,怎么启发他们认知错误和感受到内疚。简单地责骂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于使原本可以反省的也不去反省了,因而又重犯错误,一而再,再而三。所以当孩子一再犯错误时,先不要怪罪孩子无可救药,而是先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一步一步地把孩子塑造成这个样子。
②说明事实的真相
这天,小叶从学校回来,似乎情绪低落。妈妈看了,便问道:“怎么了一副被打败的样子?”小叶低着头没有回答。看小叶不想说话,妈妈也不急着追根究底,只是端了一盘饼干、一小杯果汁给他。小叶也是心不在焉地吃着。妈妈一边准备晚餐,一边跟小叶说:“今天老师有没有信要给妈妈呀?”“有,在口袋里面。”小叶跑去拿给妈妈看。妈妈看看联络单,老师在上面提及今天吹泡泡时,小叶打翻了小百的泡泡液瓶,却没有道歉,小百很生气,便不理小叶了。妈妈终于明白小叶不快乐的原因了。“老师说你们今天玩吹泡泡的游戏了,一定很好玩对不对?”小叶听了脸色一沉。妈妈佯作不知,又说道:“咦,你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你没有和人家一起吹泡泡吗?”小叶一听心中觉得委屈,眼圈红了。妈妈搂着他轻声问道:“怎么啦?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妈妈的关怀使小叶愿意与她分享。
小叶哽咽地说:“今天吹泡泡的时候,小百一直把泡泡吹到我脸上,我跟他说不要对着我吹,他还故意吹。我生气了,不想跟他在一起,不小心把他的泡泡液瓶撞倒了,他就哭了。”“你觉得自己很委屈对不对?”小叶点点头:“我又不是故意的,而是他先欺负我的。”“那你弄翻小百的泡泡瓶,有没有跟他说对不起呢?”
小叶摇摇头说:“他也没有跟我说对不起!”妈妈说:“他没有跟你说对不起,你就不用跟他说对不起了吗?”“是他先欺负我的呀!”“那你有没有欺负他”?“我是不小心的嘛!”“对喽,不小心把人家的泡泡液瓶打翻了,就要跟人家说声对不起呀!他欺负你,你也可以要求他跟你说对不起,对不对?”小叶不说话。
妈妈摸摸小叶的头说:“好了,明天去学校你先跟小百说声对不起,请他不要生气,妈妈相信他会跟你说对不起的。”小叶仍然不说话。妈妈问:“你和小百是好朋友对不对?”小叶又点点头……“如果他跟你道歉你会不会原谅他呢?”小叶再点点头……“所以喽,如果你跟小百道歉,他一定也会原谅你的,你们就会像以前一样是好朋友了对不对?”小叶笑了。妈妈知道小叶明天一定会向小百说声对不起的。
第二天从学校回来,小叶第一件事就是急着告诉妈妈:“妈妈,我今天跟小百道歉,他说没关系,他已经不生气了,他也跟我道歉呢!”“这样很好,你们又成为好朋友了吧?”“是啊”!
上面例子中,妈妈看到小叶不开心,并没有一再追问:怎么啦,怎么不开心啦?是不是你捣乱被老师批评了?是不是跟小朋友吵架了?在没有问明事情的原委之前,这样的假设只会让孩子想到设防,并觉得“妈妈每次都把我看得这么坏”。亲子之间一旦在对方身上贴上这样的标签,就很难取得坦诚的沟通。假如父母过于严厉地责备,更可能导致孩子沉默不语或隐瞒事实的真相。
孩子需要的是关怀、了解、安慰和谅解,当他感受到你的关怀了解,他就会愿意说明事实的真相,也就比较容易接纳你的建议了。
人在犯错误时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关怀,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们渴求小伙伴,他们希望加入团体,获得小伙伴的接纳支持与肯定。但是小小年纪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所以纷争也就层出不穷了。面对孩子的争吵,父母必须拥有正确的心态,那就是以平常心对待。当你体会到孩子的争吵在所难免时,就不会大惊小怪了。孩子向你告状:某某不理我、某某打我、某某抢我玩具的时候,你需要做的,除了疏导他愤愤不平的情绪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与同伴相处的方法。
如果孩子出现什么过错,要让孩子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了,然后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关于让孩子自省,一位德国留学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颇耐人寻味。
有一个星期天,她领着5岁的儿子到公园去玩,刚玩了一会儿,儿子拿来着一辆玩具小汽车跑了回来。说这是他用一个纸飞机从一个德国小朋友那儿换来的。这件事使这位母亲大为吃惊。因为那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两美元,而这个这辆小汽车少说也值20美元。开始,她以为孩子说谎。当她带着孩子找到德国孩子的和他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亲却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怎样支配该由孩子自己做主,我的孩子也是这样认为。”她说:“你的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一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店,让他知道小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做第二次蠢事了。”
看,孩子因太小无法对物品的价值做出衡量,而当母亲带着他到商店看看物品的标价时,他自然会明白它们的价值,而这是他在母亲的引导下自己懂的,并不是靠家长的训斥和强制。
③以宽容之心来对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走一些弯路;对于孩子的一些幼稚可笑、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父母与其教训责备,不如以轻松幽默的态度对待,让孩子在欢笑中意识到自己的荒谬。
朋友10岁的儿子一心要上五台山和尚;爸爸责骂他没用的,反而激起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可母亲在听到儿子这种想法时,口气平静地问:“当了和尚你能做什么呢?”
“念经,我要每天念经。”儿子胸有成竹地回答“念经也要有文化,经文都是古汉语,和尚里头硕士博士呀多得很,你才念了三年半的书,字还没认全,经文怎么看得懂呢?”儿子愣住了。母亲口气越发轻松:“还有,和尚可都是不吃肉的。你要想当和尚,行!在家里妈妈先给你训练训练。从明天起,给你单开小灯,每天吃青菜豆腐。”“啊……”儿子张口结舌。轻松的语调、从容的态度和适度的幽默感,巧妙地将孩子的执拗消弭于无形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与孩子的良好沟通技巧。
要做到启发孩子的自我反省、信任孩子能改正错误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是简单的责骂。或者埋怨孩子不听话:“你看,我没说错吧!”或者当孩子不听人人的忠告而失败时,父母就说:“我的话你总是不听,所以就变成这样!”
父母想强迫孩子确认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使孩子对他听从。他们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这种埋怨和责问实际上等到于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判断,会使孩子丧失自信。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的这种怨词感到反感:“什么都是你说得对!”尤其是当孩子反省自己的差错时,父母保持沉默也许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