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穷人
28023400000024

第24章 良好的习惯有益于财富的积累——熟能生巧,让习惯成自然1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我们每一个人在行事的时候,都不知不觉地按照已经形成的习惯去做;同时我们也在逐渐地形成着各种各样,或好或坏的新的习惯。习惯是我们比较确定的行为方式,习惯是一种强大的难以扭转的力量。它对我们的事业成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人说,成功是一种习惯。当我们养成了良好的有利于成功的习惯,想不成功都难。所以父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孩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将来的成功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习惯的塑造者

一个人如果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他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他的习惯决定着他的未来。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而形成的日常行为规律。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士--成功的企业家,运动员、律师、政客、医生、音乐家、销售员,以及所有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在他们的身上都有这样一个共性,那就是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他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当然,他们身上并不一定没有坏习惯,但是,一定不会太多。

实际上,成功人士并不见得比其他人聪明,但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是,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并让他们更有效率、更具条理。

所以说,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习惯其实是从小养成的。中国俗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儿时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未来。

遗憾的是,如今的许多孩子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干事拖拖拉拉,东西用完后不放回原处,接受别人的帮助不懂得要感谢,与人相处不懂得谦让。至于过马路闯红灯,不按顺序排队等等,更是数不胜数。很多人感慨,为什么社会有序了,经济发展了,生活优越了,孩子们却不如从前懂事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引用一位名人的话提醒望子成龙的家长: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而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限制其发展。

良好习惯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然而,习惯教育在中国似乎是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把水烧到50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后面的50度,就是如何把一个良好的行为转变为一种习惯。比如我们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才是对的。然后问孩子:"你明白了吗?"孩子说:"明白了。"我们的教育往往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其实我们还应该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做,做完了还要让他多重复几遍。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把水烧开了。

用一个日本教育学家的话来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作为父母,尽管口头上不一定承认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每一个家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家庭的烙印,习惯是家庭教育最本质的东西。专家指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力。习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习惯是有层次之分的。低层次的是生活习惯,比如要勤洗澡,每天要刷牙等。第二是学习习惯,比如说看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第三是品德,如待人诚实,关心别人等。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规律,3岁前,主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吃饭,按时起床,对自然的兴趣,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等。因为这个时期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容易讲通,而从细微的生活习惯着手反倒容易让孩子接受。3岁之后则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事大家在一起商量,有玩具大家一起玩,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使习惯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那么父母怎样科学引导孩子的习惯的养成?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要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与孩子取得共识。比如要按时起床,这是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对于没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家长应该即时提醒,刻意培养。

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长,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点给家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上学迟到。另一位家长无需坐班,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依然沉睡,一直睡到两节课过后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平静地告诉他:自己的问题就得靠自己解决。孩子从此再没有将自己的事"分摊"给大人。

刚上学的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家长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孩子形成好习惯是很重要的。

有许多家长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讲要抓紧、要讲效率,但是行动上对孩子并不总是这样要求。经常有一些老师,一方面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讲话时要说"请"、"谢谢",一方面看到学生作业完成的不好,就一把将作业扔到地上。更有一些家长一边斥责孩子没有学习的好习惯,一边每天在做作业的孩子旁打扑克、搓麻将。还有的家长在家中商量如何欺骗自己的父母,转身又训斥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孝顺。所以,说教并不是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家长、老师一项不文明的举动会将大量的说教毁于一旦。

此外告诉孩子很多英雄人物和他们喜欢的人都是这样做的,可以让孩子自觉地跟随。

◆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如果一种行为能持续20多天,就可以说离形成习惯不远了。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而关键在于前三天。当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一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要进行评估指导。孩子做得怎么样,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这样孩子才知道做得对不对。做得对,给予奖励,做得不对,给予纠正,不要轻易地说"不可救药"等泄气话。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如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利用人为动作延缓坏习惯的出现及合理奖惩等方法来巩固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时间就是金钱"

东方的《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西方哲人曾说:所谓"贫穷",莫过于是浪费和懒惰。

是的,一切事情都需要花时间来完成,人生就是时间的轨迹所累积起来的。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 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我们生活在亘古的时空里,自然长存的时间,却成了最易让人们忽视而浪费的宝贵资源。

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否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搞好时间管理。美国托马斯·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时间"。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杜拉克说道:"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正如那句最流行的话:"时间就是金钱"。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从小认识时间,珍惜时间,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而孩子自己呢,则抱怨时间不够用。其实,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不同的是,时间特别善待珍惜它的人。

你对孩子说,半个小时后吃饭,可是到那时候他依然玩得忘乎所以;你对孩子说,明天要做什么,他却对你兴致勃勃讲昨天发生的事;你叫孩子要准时起床,他却老是赖床......是孩子调皮不听话吗?不一定,很可能是他并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时间观念。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有责任从小就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培养孩子的时间感。

对于儿童的学习而言,时间感的培养很重要的。许多孩子做事情拖拉,无先后顺序,自律性差,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开始就没建立良好的时间感。

所谓的时间感是指儿童对时间的感知,也指儿童的时间观念。例如,许多孩子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不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还有的孩子没有星期几的概念,上幼儿园不知星期几。较复杂一点的时间感是对钟表的指认,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了,是上午还是下午。那么父母或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感呢?

首先,教会孩子认时间,包括日期、四季、时分秒的认识。还可以做时间估计练习。先教孩子分和秒的概念,待孩子掌握后,点燃一枝蜡烛,让孩子判断蜡烛烧完后,用去了多少时间。孩子过生日时,让孩子计算自己年龄,并学会用月来表达自己的年龄有多大。孩子写字时,父母可有意地计算时间,然后用一个等级表示现有时间,如果儿童用的时间有所减少,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时间感的培养不需要很早进行,当孩子慢慢的懂事了就会懂得,其实不然。时间感的培养不仅仅是指对时间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对时间的把握和感觉。一个有时间感的孩子,通常做事情会比较的有条理性,主次分明,效率很高,而没有时间感的孩子,即使他知道几点,几号,星期几,却不一定懂得合理的使用和分配时间,做事情作风拖拉,没有秩序感。

所以,如果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对时间有着很强的感觉和概念,能够从小训练他合理地分配时间,将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非常有帮助。

◆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

教育孩子珍惜时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年幼的孩子还 不能理解时间是怎么回事,更不懂得生命对于自己只能有一 次。一般要到少年期,抽象思维比较发达,自我意识逐渐成 熟,这阿,孩子才逐渐明白时间的无限性和人的生命的有限 性。

但是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到孩子到了少年期,必须从小进行 珍惜时间的教育。

曾经有一个关于时间管理课程上的故事。老师指着装满不同形状大石头的玻璃缸问学生:"这个玻璃缸还能再放进什么东西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放不下"!老师便缓缓地将一桶碎石头鱼贯倒进玻璃缸;老师又问了学生:"现在这个玻璃缸,还能再放进任何东西吗?"学生仍然一如初衷地回答"放不下"!最后,老师不但倒进了一桶的细沙,甚至又灌进了一桶子的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时间没有善加规划,时间就会一点一滴的从指缝中悄悄溜走。

有人说:"忙人时间最多,闲人散漫错过。"《菜根谈》中醒世励志的一句话也说到::"忙里悠闲,闲时吃紧!"说明了时间滴答过,分秒要把握。从小让孩子了解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道理是很重要的。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孩子养成正常的作息时间,才能将自己的生活规划得有条不紊,凡事不急不徐,得心应手,事有成效,信心倍增。反之,若推拖延宕,事到临头才急就章的草草了事,便有"急纺无好纱,吃紧弄破碗"的后果。

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给他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这样,他就可以知道,每天妈妈起床后他也应该起床了;吃过午饭后就应该午睡......这样就会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养成守时好习惯。

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在社会上,不守时的人总是不受欢迎的,家长应尽早培养孩子守时的好习惯。家长在这方面应该以身作则,答应孩子的事要做到,说好6时起床绝不赖床到7时;说好5时去接他回家,就不要让他等到5时半。同时,还要办事麻利,不要拖拖拉拉。还可以帮助孩子把重要的事用画图、做记号等方法记在日历上。

小伟从上小学开始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就寝前,拿一张便条纸写下明天回家要做的事。有一年的寒假作业,老师要他们订新年新计划。妈妈告诉小伟,不妨规划回家的作息时间。小伟就学着学校一节一节课的安排,计划几点到几点该做什么,最初也只是写着"回家、作功课、看电视、玩"。就这样,每天中午回到家,他有了另一个功课表,照着做到晚上九点半,再写下明天的计划,第二天放学后再稍作修改。

刚开始,小伟需要妈妈提醒,后来即使妈妈外出,也只要电话遥控,他都会照做,因为他知道,做完了比较难的事,总有他喜欢的事等在后面。小学三年纪,他迷上了乒乓球,于是每天放学后有一节"乒乓球时间"。他喜欢看柯南卡通,也有了"卡通时间"。只要没下雨,他都会到学校的操场打球,或到附近骑脚踏车。长大以后回想,真是充实的童年。

◆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干最费精力、最重要的事。

聪明的做法应该是:脑力,体力都是最充沛的时候,选择 最重要,又是最费脑力和体力的事情;体力差时,做些费脑力 的事情,脑子疲劳时,选择专用体力的活,这时反而能使脑子 得到休息。

◆整块时间做大事。

有些事情,最好是用一整块时间,一气呵成,干出个结 果。比如计算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每天想一会,又去做别的 事,第二天又得从头开始想,因为昨天的思路已经忘记了。

集中时间,专心致志,打个歼灭战,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专有一块时间,做许多零散小事。

对一些零散的小问题,急于专门为它拿出时间去完成,容 易打乱别的事情,但是如果总是不做,也会误事。解决的办法 是来个零存整取,把零散的问题留下来,专门有一个时间,来 整批解决这些零散问题,来个快刀斩乱麻。

◆为了明天有效,今晚要睡个好觉。

好事不要打算一个早上就做完。有些事情,本身的性质就 需要艰苦奋斗很长时间,那就不要犯急性病。为了明天做事更 有效,今晚就要睡好觉,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