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摇篮童话期(2~4)岁,即所谓"教养时期"。这一时期以儿童的社会性适应为中心。因此,要教育他们自己能做的要自己做,要做好不能做错,不该做的就不要做。向他们讲含有这些内容的故事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养故事)。同时,培养智慧的萌芽(动脑筋故事),培养美的心情(趣味故事)等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总称为"摇篮童话"。
摇篮童话是这一时期幼儿最能接受的感兴趣的读物,特点一是短小;二是动植物和非生物也作为登场人物出现,但多数是听者即儿童本身,或者讲演者即大人演主角;三是采取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用语言表现出来,然后再来辨认的形式;四是有节奏感,幽默感,并含有少量教训性的东西等,可以采用不拘故事形式的即兴的虚构故事。
这一时期幼儿对画册也非常感兴趣。由于不识字,只能看一些画册。可以让他们将画册内容讲给同伴们听,或者看图说话。最好给他们看一些如《生活画册》、《观察画册》、(以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家具等生活周围的东西命名的画册)、《观赏画册》之类的东西。
2.民间故事期(4~5岁)。这一时期,正如被称为"第一反抗期",又被称为"撒娇时期"那样,是任性地自我主张、为难父母、个人适应表面化的阶段。决不能胡乱地压制他们的自我主张,可以通过讲故事,使他们分清善恶、培养爱憎。由于他们还不能抽象地思考问题,还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想像世界,因此要引导他们懂得事物的道理。
这一时期初期的幼儿非常喜爱画册,可以引导他们看简明的《科学画册》,帮助识字的《字母画册》,十位数以下加减法的《数字画册》,以及以民间故事为主的《故事画册》等。这-时期后期的幼儿开始喜爱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的特征,一是以"从前,有个地方......"开头,超越时间与空间,脱离现实世界;二是素材取自儿童周围的生活环境;三是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出现,用形象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概念,以及虚构当作现实宋描述;四是故事有头有尾,价值判断明确,如格林童话之类。
3.寓言期(6~8岁)。这一时期,生活环境从家庭扩大到学校,尽快同广阔的社会相适应成了主要的课题。儿童很注意新的社会生活中的行动规则,非常害怕违反这些规则。但是,由于总是认为自己的判断不可靠,而无条件地接受成人的判断。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乖孩子时期"或"他治时期"(幼儿园的儿童早一年进入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除了还是喜爱民间故事外,还喜爱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的特征,一是将民间故事的形式精简;二是对此添加了单纯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寓意,如《伊索寓言》之类。另外,还喜爱轶事,这些轶事所说的往往是真实的大人物、英雄人物少年时候的插曲,或者是社会公认的理想行为的榜样,对孩子有榜样的作用。
4.童话期(8~l0岁)。这一时期,开始从未分化的"自我中心"脱离出来,希望理解客观的现实。并且超越他治的行为准则,根据自己的判断积极行动。因此,开拓自己的生活视野成了一大课题。这一时期以个人适应为主,特别是从自我为中心出发,在主观和客观分化方面,开始对秘密产生兴趣。此时会出现有意识地说谎,甚至偷窃的现象,因此,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生活辅导。
这一时期儿童主要喜爱阅读生活童话,这些童话的特征,一是取材于儿童们的现实生活,用想象来证实;二是这种想象是作为山村艺术产生兴趣的志向出现的;三是用诗的形式让他们学习正义的东西等。代表性的作品有安徒生的童话等。另外,培养科学萌芽的图书以及描写自然、社会的真实情景的书对他们也是很好的读物。
5.故事期(10-12岁)。进入这一时期,兴趣的对象更具有现实性。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体力增强,对成人的体育产生兴趣,男孩子特别偏爱冒险的行为,对大胆积极的行为产生共鸣。与此同时,自治能力发展起来,对集体的行动产生兴萌芽的图书以及描写自然、社会的真实情景的读物产生兴趣。对空想故事也感兴趣:以超越现实的想象为乐趣的故事,以及开导现实和空想的差异的故事。如《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一休和尚》等。还有少年故事:其特征,一是少年人物多次出现,二是提出了儿童现实生活上的问题,三是描述以友情和正义解决问题的作品。世界名作的大部分属于这种。
除了以上三种故事外,这一时期的男孩儿还非爱阅读冒险、推理故事、体育故事、新发明、新发现故事等。女孩儿则喜爱阅读伤感故事等。
儿童图书的种类非常丰富,例如从材质上可以分为纸书、塑料书、布书、木板书、有声书;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儿歌、童诗、图画故事书、概念书、知识书等等。每一种图书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除了根据孩子的成长时期的特点来选择图书,还可以依据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来选择图书。
◆选择符合孩子兴趣和生活经验的图书。
选择符合孩子兴趣和生活经验的图书是一个好的开始,找准了孩子感兴趣的图书类型,无疑为孩子走进阅读世界打开了一道门。但如果孩子只喜欢质量不高的图书,那家长就有责任给他介绍其他图书,而不能一味迁就。
◆选择帮助孩子积极参与阅读的预测性图书。
预测性图书是指有重复的语句、反复性的内容或情节的图书。这种书能鼓励孩子积极地加入到故事阅读中,通常大人为孩子阅读几遍之后,孩子就能看着书中的插图独立复述故事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单调无聊的重复,孩子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好的预测性图书,每一页都有巧妙的相关变化,吸引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下去。
◆选择丰富孩子语言的图书。
让孩子接触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简单的预测性图书在这方面就有局限了,而语言丰富优美的图画故事书、儿歌、童诗等则可以满足孩子语言发展的需要。孩子很容易对那些平时不常听到的词感兴趣,并会尝试着在生活中去运用。
◆选择丰富孩子概念和知识的图书。
概念书是描述一件、一类物品或一种抽象观念的图书,它能帮助孩子形成有关事物的名称、大小、重量、形状、感觉等抽象概念,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识字书和数数书也属于概念书的范围。而知识书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含--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人体、机械等等,它能够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丰富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这两类书在市场上随处可见,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概念和知识正确、符合孩子理解范围的图书。
掌握了这些原则,可以使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有的放矢,使孩子读到最适合自己、最有益的读物。
掌握现代社会的通行证--电脑和外语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不论何种行业,所共同需要的两种技能恐怕要算外语和电脑。这两项能力也是求职中最常被考察的硬性指标。当然不是说具备了这两项能力就一定是高级的人才,但高级的人才却不能没有这两项能力。也可以说,这是中高级人才所必备的两项基本技能。它们还有人把开车也算做一项基本的技能,只不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这项技能还是比较遥远的事。而在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前两项却是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的。
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你问学生家长最想让子女掌握一点什么技能,多数家长会说:外语和电脑。番禺市3所学校近期对500多名在校学生的家长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也显示了这个结果。在希望孩子能掌握哪一种技能的问题上,近六成的家长则青睐外语和电脑。
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的发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已经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影响和改变。让孩子正确用好电脑有很多积极作用:
1.用好电脑有利于培养孩子对高科技产品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满足儿童的好奇、好问心理和行为;在儿童操作电脑时,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2.由于电脑是高科技产品,加之许多拥有电脑的家庭都能上网,用好电脑可以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3.用好电脑,切实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正当兴趣和爱好。
同时,网络像其他许多事物一样,也有"双刃剑"效应。家长应该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其实孩子在网络中所面临的危害远比现实世界要小。如果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看到媒体对网吧乃至网络的"骂声一片",必然会产生疑惑、甚至"恐惧心理"。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呢?专家给出以下三点意见:
◆适龄引导。孩子学习电脑并不是孩子年龄越小越好。一般认为,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习电脑比较适宜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家长要激发孩子学习电脑的兴趣,不能逼迫孩子学习电脑。不同的年级引导的内容是不同的,家长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应当及时学习充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识,并和孩子一起感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也就是说,在网络时代,家长必须自己陪同孩子一起走进网络世界,感受那里的阴晴圆缺、是是非非。如果家长一时难以进入状态,不妨请一些朋友或家教帮忙。
◆对孩子的网络生活进行合理安排和计划,总的原则是:内容要取舍、时间要适度、关爱要到位。所谓内容取舍,就是要给孩子布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内容,比如网络图书馆、网络同步课堂等;时间要适度,就是要避免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以免对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家长应有意识安排一些外出事项引导孩子离开电脑屏幕进行休息;关爱到位,意思是家长应该拿出一定时间与孩子的网络"冲浪"生活进行交流,比如回顾孩子一天的学习成果,与孩子一起评论赏析网上作品的成败优劣等等。
◆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古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家长自己沉湎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孩子必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旦有机会便会效仿。而且这些父母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一些教育界人士也指出,对于计算机、网络等新生事物,家长们应当主动接近并了解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切不可因噎废食。在网络世界遨游的孩子们同样需要精心呵护,需要家长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家长在对孩子关爱方面的时间吝啬将可能导致孩子在网络世界的迷失,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也是如此。
而对于外语的学习,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外语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习者如果对所学语言有好感,语言学习更易成功。德国教育家施罗德认为,通过娱乐的方式让儿童不知不觉中学外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学唱歌、画画等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儿童觉得学外语很好玩。
◆为孩子学外语创造语言环境。德国语言学专家布鲁恩斯认为,语言对环境的依赖性更大。因此,要学会为孩子营造外语氛围。比如双语校园、外语广播、外语角、外语动画片等等,并引导孩子在尽可能真实的动态情景中使用语言。董天祺说:"我在家里几乎只和孩子用德语对话,比如他渴了要喝水,但不会说"水"这个单词,我就让他查词典,然后说给我听,不然不给他水喝。我还在家里的电视机、冰箱上都贴上小纸条,上面写着对应的德文单词,让他除了睡觉,每时每刻都在和德语打交道。这样用了8个月,孩子就能自如地听和说了。"
◆期望值不能过高,对待孩子的语言错误要宽容和有耐心。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交际,就不要立即加以纠正,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
◆遵循语言获得的规律,首先是加强听力和说话训练,然后才是读写。
◆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施普纳说,性格开朗、自信心强的孩子要比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外语学习成绩更好。
◆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料。
◆针对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科学研究发现,约37%的孩子为触觉学习者,34%的孩子为听觉学习者,29%的孩子为视觉学习者,家长如果注意因材施教,会使孩子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了解生活常识,不做书呆子
在学习书本知识之外,孩子还应该学习一些其他的在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知识。这对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现实,将来更好地走入社会是有好处的。父母在注重孩子书本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