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28358200000026

第26章 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阿拉伯人(2)

哲拉鲁丁·苏尤蒂(1207—1273年),不但是13世纪著名的伊斯兰教经注学家之一,还是屈指可数的穆斯林史学家、语言学家。于希吉来历849年8月出生在上埃及埃斯尤特镇的一个宗教法官家庭。自幼为孤儿,但比同时代的其他孩子更聪颖,八岁前就背会了《古兰经》。之后开始学习有关伊斯兰法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了一个穆斯林在生活中的基本义务及应该遵循的原则。为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苏尤蒂离开了家乡,曾在51位学者跟前学过知识,亚历山大、开罗、古赛、大马士革、阿勒颇、哈慕苏等地均留下了他学习与探索的足迹,投师名家,悉心听从他们的教诲,系统研读了阿拉伯语词法和句法的所有内容。他在思考中不断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有时候为了弄明白一个小问题,不惜花费时间步行很长的路程向老师请教,并不断地玩味已经获得的知识,直到满意为止;经常与同伴就某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辩论,引经据典以求得更确切的答案。对于学问,苏尤蒂从来不马虎,也不浮躁,而是谦虚地向他人求教。苏尤蒂的求学历程与学习风格,为他获得超群的学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尤蒂为了能使自己对某问题的看法保留下来,长时间地挑灯把某些值得记录的观点写在纸上。这种较好的学习方法使他练就了一笔好书法。

17岁时苏尤蒂在开罗宗教学校执教,为学员们讲授伊斯兰教基础知识的同时,还为他们教授阿拉伯语词法、句法;在课外还为学员们讲授阿拉伯书法规则,书写技巧、历代书法大师们的书写风格等。苏尤蒂博大精深的知识与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深受学员们的赞赏与爱戴,也得到了当时哈里发的首肯,被马穆鲁克王朝哈里发赛福丁·格伊泰贝任命为开罗白波尔斯清真寺长老和宗教大学的首席教授,讲授《古兰经》学、伊斯兰教法、历史和语言学,并潜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

苏尤蒂一生著述颇丰,多达560种,留下来的有100多部,内容涉及古兰经学、圣训学、教法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修辞学等方面。他的名著《哲拉莱尼古兰经注》是与哲拉鲁丁·马哈里合著,全书对《古兰经》进行逐词逐句解释,着重对准难懂词义、语言结构及上下经文间的联系给以阐释,简明扼要。这部经注对初学《古兰经》者很有帮助。它风靡穆斯林世界,迄今仍被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采用为不可或缺的经注教材。另一名著《埃及史》是一部史学专著,记述了埃及上古史、伊斯兰时期的历史及开罗的掌故,历代君主的本纪。《花枝集》是一部通俗简明的语言学百科全书,内容包括阿拉伯语言史、语音学、语言学和词法。主要取材于先辈语言学家伊本·吉尼和伊本·法利斯的语言学作品,保存了二人已失散的语言学资料。除此,还有《〈古兰经〉学精义》、《哈里发列传》等。

后来,因主张与实行削减清真寺苏菲派学生的生活补助,引起人们的不悦,又被哈里发当局限制,再没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苏尤蒂一门心思研究学问,从来没有因为生活拮据而向素丹或大臣们诉苦求援,自己过着清贫的日子。据记载,素丹嘎里知道了苏尤蒂的生活后,曾派人给他送去一千金币作为生活的开销和一个年轻人照顾他的日常起居,苏尤蒂明白了素丹的心意后,不假思索地回绝了一千金币,把遣来的年轻人留了下来,后被送到某清真寺去为众穆斯林服务。在他病重期间,哈里发当局的大臣、政要纷纷来探望,并带来了许多生活所需,但都被苏尤蒂婉言谢绝了。为此,素丹嘎里意味深长地说:苏尤蒂长老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向我们索求一点东西,他快要离开我们了,绝不能就这样放弃不理睬。因为他对我们的贡献实在太大了。希吉来历911年3月19日,苏尤蒂病故于开罗。

艾哈迈德·本·阿卜杜勒·哈利姆·泰米叶(1263—1328年)是14世纪著名伊斯兰教义学家、教法学家、改革家。于1263年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哈兰镇,出身宗教学者之家。因战乱,1268年举家迁居新月地带的大马士革。祖父为伊斯兰教四大法学派之一的罕百里派法学家、圣训学家。

父亲是大马士革罕百里圣训学校的教师,为学员们讲授圣训及其传述系统,并兼任伍麦叶清真寺的宣礼员。自幼受到家庭传统的伊斯兰教育,从父辈那里学到了关于罕百里学派的系统知识,同时还对沙斐仪、马里克及哈奈斐学派的教义学主张进行了研究。1293年替代他的父亲成为大马士革罕百里学派圣训学校的教师,并担任伍麦叶清真寺的宣礼员。在研究罕百里学派教义理论方面,伊本·泰米叶比他的父亲更胜一筹。1298年,因有悖于四大教法学派关于“安拉德行”问题的主张,被指控;1306年受叙利亚总督的派遣,前往开罗与其他三个教法学派的学者、法官进行辩论。他的一生曾先后三次被囚禁,并被流放到埃及,其著作全部被封禁,但仍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与主张。1328年9月26日在开罗狱中病逝。

伊本·泰米叶一生执著于伊斯兰教正统思想的研究,遵循罕百里学派的法律传统,明确提出了“回归《古兰经》”的观点,主张除了遵循《古兰经》与《圣训》的教诲,不必遵奉任何“权威”,反对法学判断过程中的“公议”,反对伊斯兰教“凯拉姆学派”、苏菲派及其他哲学学派离开“认主独一”基本教义而进行的任何个人“创新”。伊本·泰米叶认为:《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最高准则,与《圣训》构成了伊斯兰教立法的基础,除此而外的任何个人的观点都不可以作为立法或法学执行过程中的依据。伊本·泰米叶的观点和著作对18世纪阿拉伯半岛兴起的瓦哈比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近现代的伊斯兰复兴思潮和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伊本·泰米叶被称为“罕百里教法学派的权威”、“伊斯兰复兴主义的先驱”。

伊本·泰米叶留有大量著作,内容涉及《古兰经》和圣训的注释、教法、哲学、逻辑、伦理及对各派学说批判的大量论著。著名的有《教法判例》、《政治与教法》、《圣行之道》、《反驳哲学家》、《批判逻辑学家》、《论文集》等64部。

历史哲学与社会学之父——伊本·赫勒顿

伊本·赫勒顿(1332—1406年)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公元1332年5月27日生于北非的突尼斯城,祖籍是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是哈达拉毛地区哈杰尔部落的后裔。8世纪时,伊本·赫勒顿的先父随阿拉伯军队出征,来到了安达卢西亚,在那里生活了几年,后来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辗转来到北非突尼斯城。

伊本·赫勒顿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很早就进入当时北非著名学府宰图纳大学学习,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教育学、宗教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知识。19岁时,又离家远行,负笈求学于撒马尔罕等地。

1352年,伊本·赫勒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先后在突尼斯、摩洛哥、安达卢西亚等地的王朝供职,多次被遣作为外交特使出使各国,均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在从政的20多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北非和安达卢西亚南部的广大地区。

伊本·赫勒顿生活过的主要地方有:安达卢西亚的赛维里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托莱多;摩洛哥的菲斯、侯纳叶、伊本·萨拉玛城堡、巴斯卡拉;突尼斯的突尼斯城等。

1373年,厌倦了政界生活的伊本·赫勒顿退出政坛,在萨拉玛城堡潜心从事学术研究。于1378年写成了著名的《历史绪论》,全书由序言、政治社会学(第1编)、游牧民族历史学(第2编)、历代王朝史(第3编)、生活社会学(第4编)、经济社会学(第5编)和知识社会学(第6编)组成。伊本·赫勒顿在该作品的序言里阐述了历史不仅是社会政治变革和历代王朝兴衰的记录,而且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与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他认为,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气候因素以及物质条件对某一个地区人们的道德修养有一定的影响,教育程度、科学发展、社会风尚、道德准则、宗教信仰等精神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亡。第1编,作者论述了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2编讲述了阿拉伯各部落的文化特性,与阿拉伯民族发展的关系、伊斯兰教的传播史。提出“历史是循环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改变,历史有许多重复的现象”。第3编重点论述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应把其中的某一个事件与其他事件区别开,应当将其与整个历史统一起来加以考察与分析,把其中的表象(历史现象)与本质(内在的关系)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能够说明历史发展的理论。第4编论证了都市生活、城邦建设与国家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第5编阐明了人们的生活与区域经济、文化特色以及工艺技巧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第6编论述了《古兰经》、圣训学、伊斯兰教义学、伊斯兰教法学、哲学、阿拉伯文学、诗歌、语言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特点及其主要理论。

1382年,伊本·赫勒顿离开了萨拉玛城堡,赴麦加完成每一个穆斯林一生必须要做的一项伟大功课——朝觐。因为朝觐不但是伊斯兰教法所规定的每个穆斯林的基本义务,而且还是个人个性修养锻炼与考验的最佳时机。当他途经埃及时,被开罗的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挽留,成为伊斯兰世界最高学府——艾资哈尔大学的一名客座教授,专门讲授伊斯兰法学。由于他采取深入浅出的教学手法,简单明了地向学员讲授各法学派对某个法学问题所持不同观点的主要依据和论理关系,使艾资哈尔大学的学员与教师受益匪浅,后被素丹任命为开罗的马立克教法学派的大法官。

1387年,伊本·赫勒顿第二次上路赴麦加了却多年的心愿。像其他穆斯林一样,伊本·赫勒顿在麦加认真地履行着朝觐功课中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笃信不移。返回开罗后,继续从事他的大法官职业,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法律问题。1400年,蒙古军队袭击沙姆地区,危及大马士革城,百姓抵抗数日无果,于是将此事急告当时的素丹。素丹召集各大臣商议解决,众人提出向帖木儿说明和解之意,请求他能够保护大马士革城的安全。次年,伊本·赫勒顿随素丹出征叙利亚,奉命率领代表团前往大马士革与蒙古首领帖木儿进行缔结和约的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伊本·赫勒顿和帖木儿唇枪舌剑地论战了35天,最终大马士革城得以保全。

从大马士革凯旋,伊本·赫勒顿仍然任开罗的马立克法学派的大法官。1406年3月17日,病逝于开罗,享年74岁,被安葬于开罗的苏菲墓地。

伊本·赫勒顿的理论为欧洲近代哲学家、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推崇,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阿拉伯学者将他誉为“伊斯兰划时代的史学哲人”。伊本·赫勒顿也为阿拉伯学术式微的奥斯曼时代赢得了一份难得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