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部湾东岸有鲤鱼墩遗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东大西小,因形似鲤鱼而得名。鲤鱼墩南部约200米外有淡水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北部湾,这条河同时也是遂溪县与雷州市的分界,河之南为雷州。“遂溪”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之意。而“江洪”的由来,则因此地面临江海,洪波滚滚。经中山大学的考古专家论证,鲤鱼墩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广东海洋大学贝类学家蔡英亚教授对遗址出土的贝类种属进行采样鉴定,潮间带贝类达12种,以泥蚶、毛蚶、牡蛎居多,这三种肉质最为丰厚鲜美。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懂得如何烧制陶器。把肉放在陶器里,煮熟了吃,更加美味而健康。陶器是就地取材,用沙质土制作而成。先人还在陶器上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用毛蚶壳当“画笔”,在陶器表面上划出或直或斜的装饰线条。
鲤鱼墩先人就是依靠着南海,一代代繁衍生息的族群。
距今六、七千年前,百越中的一支——黎族,从河姆渡逐渐南迁。终在五千多年前,迁移于3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南岛,成为南海的海洋族群。最早的黎族群居洞穴,懂用火,以简陋的打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过着狩猎、捕捞和采集的生活。可以说,海南文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华的中原文化。
于是,在海南岛及南海诸岛也有类似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神话《大力神》,主人公大力神的形象就是高大威猛、力拔山河。
传说远古时候,天地相距几丈远。天上有5个太阳,5个月亮,百姓叫苦连天。大力神为了拯救百姓,使出百丈金刚法术,身躯陡伸一万丈,将天空撑高万丈。并拉开硬弓,搭上利箭,射落了4个太阳和4个月亮。在射第5个月亮时射偏了,射缺了一小半。人们请求他别射了,故天上就留下一个太阳和时圆时缺的月亮。
大力神想,一马平川的大地不能没有山河森林,于是用彩虹做扁担,道路做绳索从海边挑来沙土造山垒岭。再用脚丫掘出群山,踩踏出无数沟壑,他的汗水沿着丘壑淌去,成了奔腾的江河。中间最大的一条就是从五指山一直流入南海的昌化江!当大力神完成造化大业,已经筋疲力尽了,终于倒下。临死前,他怕天会再倒塌下来,即撑开手掌高高举起,把天牢牢撑住,成了擎天砥海的五指山。
南中国海神话也与盘古神话一样,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的历史沿革。面对洪水猛兽等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在有限的知识及及物质条件下所真正拥有的,只有无穷的想象,于是各种关于自然灾害和生态现象的神话诞生了。
又据传说远古以前,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周而复始。人不会死,老了又慢慢回复年青。连石头也会不断生长,石头终于长满了耕地。没了耕地,人就无法生活。黎族传说造物主——伟天,下了五天五夜的雨,洪水泛滥,把大地都淹没了。伟天在洪水发生前选出各种动物雌雄一对,放进瓜壳中,洪水过后,地面湿软,伟天又创造了五个太阳把地面晒干。动物从瓜壳中出来,黄麋跑出来被太阳晒得透不过气,四处乱跑,额头撞在石壁上开了一条痕,所以黄麋头上都有一条白痕;黄牛被太阳晒得跑到山上去躲避,被晒得全身通红;水牛怕热,一跑出来就躲到水潭里泡着,浑身被潭里的污泥涂成黑色;山猪怕热,跑出来就钻入泥穴里,把身体弄得脏兮兮的,毛都全黑了;山马跑出来时,被太阳把前半截身晒黑了,才跑进深山里躲避,故山马半截身是黑色的。
《庄子?内篇》“逍遥游”还说:“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再有《齐谐》言曰:“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且说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溟也。庄子十分生动,洋洋洒洒地描述鲲鹏变化,纵横天地,水击三千,扶摇万里。堪称文学性很强,艺术价值很高的精品。于是最年轻的珠海城,有了最古老的神话传说……
在这混混沌沌水天间,天上孤独地飞着一只鸟,水中寂寞地游着一条鱼。
游了一万年的鱼成了《庄子?逍遥游》的鲲,飞了一万年的鸟成了《庄子?逍遥游》的鹏,在一个千载难逢的邂逅中,水中天上,相互注视,彼此目光竟不能再分开了。在目光交流中,孤独和寂寞已荡然无存,于是世界便有了一见钟情这种快乐的感觉,有了恋爱这种神圣的感情。
然而,水中天上毕竟不能在一起,鹏很痛苦,滴下了第一颗眼泪,鲲张开口把这滴眼泪含在心中,感到是一阵甜蜜和心痛,这就是破天荒的爱情滋味。
不过,在这苦恋中,鲲和鹏仍不顾一切相爱着,相信终有一天会拥抱在一起。又过了一万年,它们的爱感动了九天的神。神说:“只有鲲化为龙,鹏化为凤,才能突破海空的限制,拥抱在一起,不过成凤成龙却要历过无数的劫难和漫长岁月的离别。”为了这永恒的爱,鲲和鹏带着彼此一往情深的相思依依惜别了。
又历经了一万年,鲲经过九百九十九次粉身碎骨的劫难,终于跃过黄河龙门化成了龙;而鹏也经九百九十九回的浴火焚烬,最后在南海之滨涅槃为凤。天若有情天亦老,上苍也为之动容,泪飞顿作倾盆大雨,引发了人间洪水泛滥。为了拯救天下苍生,龙却毅然帮助大禹治理那由它们爱情引发的洪水。
此刻,正是它们万年相思,万劫不复的相约之期,凤在最初相遇的地方,相候龙的如约而至,尽管海也枯了,石也烂了,而龙对凤的爱却并无减消。大禹在龙的协助下,治水大功告成,洪水退去了,苍生得以安生。龙这才匆匆赶到,但还是耽误了相约之期,凤因为过度的相思,憔悴不堪,化作了海边的大山,痴痴地凝望着远方龙的归路。
龙为之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在天水之间悲苦地吟啸,化为长风在大山间抚摸着,呼喊着,可是凤再也听不着龙的呼唤……龙流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使尽了最后一口气,紧紧地拥抱着凤化成的大山,化作一道长长的海滩,温柔地缠绕着大山,永远地将大山拥抱在怀里……
又经过了一万年,人们将这大山命名为凤凰山,沿着龙化成的海滩建起一条长长的情侣路,让以后千千万万双双成对的情侣,缅怀鸟与鱼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永恒爱情……
2、珠海渔女
在此不知多少万年间,又有天宫里的三位仙女思凡,私自下凡。游山玩水,阅尽人间美景。当她们来到南海边的平沙时,被人间风光旖旎,安宁的生活深深吸引……一阵悠扬的农夫歌声缭绕在仙女的耳旁。她们一眼望去,只见阡陌上有三位身材魁梧,活泼精灵的小伙子在一面耕作,一面唱歌,他们是大虎、二虎、三虎。三位仙女萌生爱意,于是,化名为大妞、二妞、三妞,分别与他们三兄弟结成夫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察觉仙女私自下凡,顿时大怒。有一天,三兄弟下地耕作,三位仙女陪老母亲在家中干活,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王母娘娘亲驾平沙,斥责仙女违反天规,即把三位仙女变成海边三口水塘,面向天空,永受风吹日晒之苦。王母娘娘仍不解恨,又把富饶的平沙变成一片荒芜的滩涂。
化成水塘的仙女思念夫君,幽幽怨怨,如风如云,风云交织,发出“虎虎……”呼声。悲痛的三兄弟听到了妻子呼声,随风追到水塘边,悲痛万分,为了永远能和妻子相厮守,顿化三座山,伫立在妻子身边。成为今天的大虎山、二虎山、三虎山。而老母亲突遭横祸,失去儿子和媳妇,整日悲伤,终化成了今日的孖髻山,眺望着儿子、媳妇,盼望着他们的归来……三位仙女见此惨剧,愈加悲伤,热泪如流,涌入大海,成三口海底温泉的泉眼,希望以自己的热泪呵护天下有情人,这也就是珠海温泉的来由……
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又一位仙女被南海的风光迷住了,她扮成渔女来到人间,并爱上了老实憨厚的青年渔民大鹏。而大鹏也爱这位美丽而灵巧的“渔女”,两人就私订终身。有人眼红大鹏有个天仙模样的未婚妻,于是唆摆大鹏。大鹏轻信谗言,非要仙女把她赖以维系生命的珍珠手镯作为定情信物。仙女毅然摘下手镯,以表心迹。她一摘下手镯,当即就昏死在大鹏的怀中,大鹏后悔莫及,泣血痛哭,情感动天,南极仙翁听闻此情,大发恻隐之悲,指引大鹏上仙岛採得一株灵芝草,以自己的鲜血浇灌,灵芝得大鹏之血长得壮茂。大鹏即煎成汤剂,灌喂仙女。仙女渐渐苏醒过来。于是仙女成为真正的渔女。而那串珍珠手镯也落入海中,渔女纵身跳入海中,循水直追,那手镯竟觊觎中成一颗硕大无朋的明珠,熠熠生辉。渔女高举明珠出海献于全村乡亲父老。
广东雕塑家潘鹤根据这段传说,创作了巨型石雕——珠海渔女,成为了珠海市的象征。只是这颗明珠,渔女是羞涩而喜悦地高举着奉献给所有的人们。
3、海珠石
广州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江河,也因珠而得名。相传汉代初年,南越王赵佗建立南越国,统辖岭南地区。赵佗使异人梯山航海,从海西国盗得阳燧珠回国都番禺,成为他的镇国宝珠。赵佗薨,阳燧珠即随驾陪葬。
三国时吴王孙权闻此宝珠,遣民伕数千遍寻赵佗墓挖掘,不曾觅得阳燧珠,无功而返。至南朝,书生崔炜遭人追杀,逃到白云山,跌入万丈深穴。看到仙人神龙玉京子生毒疮卧于穴底,生命垂危。崔炜帮着玉京子治好毒疮,为报救命之恩,玉京子背负崔炜穿越白云山。钻入赵佗墓中,惊动赵佗灵寝,玉京子奏告南越王,王欣赏崔炜为人,即赏赐阳燧宝珠。崔炜虽不识这是颗宝珠,但珠盒上“阳燧之珠”四个篆书还是识得的。南越王告之,此珠有对日取火之功。五羊仙闻讯,乘五羊来到赵佗墓接回崔炜,同骑仙羊飞升,降至广州。
当时有许多外国商人在广州做珠宝生意,其中一波斯商人有“摩尼珠”,几与阳燧珠同样。于是将它带到广州,全城关注,众人纷欲高价收购。可波斯商人视为护身之宝,一直吝售。某天,波斯商人泛舟珠江,一不小心,宝珠落入江中。他几欲跃身江中潜寻,奈何江水不测,十分懊恼。他闻说崔炜有阳燧珠,是与摩尼珠孪生的宝珠。于是千方百计找到崔炜,乞求一睹此珠。崔炜推辞不过,只好出示。波斯商人一见,大吃一惊,只见阳燧珠晶莹圆润,宝光四照,宝气逼人,摩尼珠一模一样。他再三叩求买此珠,崔炜一再坚辞,也抵不住波斯商人厮磨,只得将宝珠让他。
波斯商人得到宝珠,兴奋地正欲扬帆起航回国。船渐渐离岸,他又情不自禁取出阳燧宝珠观赏把玩。忽然,江上一阵狂风,波翻浪涌,波斯商人一个趄趔,只见一道白光,手中宝珠落入江中。波斯商人再遭失宝之痛,失魂掉魄。江面又顿现风平浪静,一块巨石渐渐浮出水面,闪闪发光,商人为之咋舌。此后,江水越来越清,巨石每至晚间,即迸发珠光宝气。原来是阳燧宝珠有灵,不愿远渡重洋离开广州,宁可化身为石,永留江中。从此,这条江得名为珠江,那块江中巨石称为海珠石。
4、鹿回头
就在南海岛三亚的天涯海角,在远古时,却也发生了一段美丽的爱情神话故事。有一位英俊、勇敢的黎族青年猎手,头束红巾,手持弓箭,追逐着一只美丽的坡鹿,从五指山翻越九十九座山,涉过九十九条河一直追到了南海之滨。
悬崖下是茫茫的南海,坡鹿昂立在悬崖上,朝着南海长鸣。猎手弯弓拉弦,正要放箭。忽然,金光一闪,红云升腾,坡鹿回头,鹿的目光清澈而美丽,凄艳而动情,即化身为一个美丽的黎族少女,对着青年猎手嫣然一笑。猎手眼前一亮,手木然放下,弓箭落在地上,青年男女张开了双臂,朝着对方跑跑去……
他们情投意合,结为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繁衍后代,过上甜蜜的生活。鹿回头,先是身陷绝境,忽又眼前一亮,化险为夷,一片光明。善良总是让善良的人们总是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实现在超现实的“神”的力量上。
有一位三亚籍的广东雕塑家林毓豪,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推敲和深入民间调研,创作鹿回头雕塑构思稿多达20多件。最后形成猎手、神女、仙鹿“三位一体”,40米高的巨型鹿回头雕塑。整个雕塑以仙鹿神女与青年猎手为主。鹿女腼腆美丽,脉脉含情,身穿黎族绣花筒裙。猎手深情地抚摸着悬崖险处的鹿腿,似乎担心她掉入大海。而神女举起的左手仿佛在播种幸福生活的种子,让人从中联想她与青年猎手所憧憬的是一幅未来的美丽图画。
但在这滨海的山峰平顶,要安置40米高鹿回头雕塑似乎不太可行。为了和山顶环境的协调,有利于观众对作品的欣赏,以及留有游览的余地,后来把雕塑的雕塑尺寸和建造结构缩小成高12米、宽4.9米的花岗岩石实体雕塑。“鹿回头”也就成为三亚的城雕,三亚市也因此得名“鹿城”。
三、海为龙世界
1、龙图腾
龙是汉先民崇拜的图腾,这与原始部落不断的征战有关的。在漫长的历史中,部落与部落之间对抗、吞并、联合,并把战胜的部落图腾上的一部分添加到自己的图腾上。久而久之,经过不断地吸收与充实,龙的特征也越来越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庄严,最后形成了完整的龙图腾,并且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所信奉崇拜的标志。
龙最初被人记载是夏族图腾,似是蛇类或蜥蜴类的形象。古人有多种解释,《论衡?龙虚》说:“龙之像,马首蛇尾。”《南越志》说它“身长四尺,青黑色,赤带如锦云”。屈原《离骚》分龙为“有鳞曰蛟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在《天问》谓“有翼曰应龙”。闻一多名篇《伏羲考》认为龙即大蛇,蛇即小龙。蛇“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又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又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