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娘幼而聪颖,不类诸女,未满周岁尚在襁褓中,见诸神像便合什欲拜状。五岁即能诵观音经。八岁从塾师训读,过目成诵,闻一知十,悉解文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诵经,喜静几焚香,颂经礼佛。默娘自幼吃素,尽管生长在渔村,却从不吃渔虾蟹贝,也不杀生吃荤。只吃谷物蔬果,尤喜食藻类海菜,吸饮雨露。传云与女伴游戏,见古井水清如镜。一神人手执铜符从井底升起,女伴吓得四下逃散。而默娘即跪拜,神人将铜符交与她,并嘱咐她为民辟邪除害。此后,默娘虽身体纤弱,却擅泳,善观天象,预测风云。默娘心怀慈善,乐于助人。常在风浪天,独驾小舟,为渔家抢险排难,救死扶伤,深受渔民爱戴。至年及笄誓不配人,父母也不强求她。玄通道士到她家,说她具有佛性,悟性极高,应得天果,于是传授她典秘法传《玄微秘法》。
雍煕四年(987年)重阳,林愿领着儿子驾船北往,这时,天气骤变,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恶浪滔天。家中留下默娘和母亲,母亲看见默娘恍如沉睡。只见她在睡中咬紧牙关,蹙着双目,手拉脚蹬,似是拼命挣扎,母亲以为她得了急病,非常吃惊。“默娘、默娘......”母亲连喊数声,她也不醒,使劲推她几下,她才猛然醒来。她连叫“爸!爸!女儿来了!”母亲惊问:“女儿,出了何事?”默娘慽然,后悔地说:“刚才女儿梦见爹爹和哥哥在海里翻船落水,女儿手拉着哥哥和爹爹,正向岸边拼命游来,母亲怎不让我保爹爹安全?突然推我,不由得叫了一声,把爹爹松开了,只救得哥哥。爹爹怕是凶多吉少了。”说完,潸潸泪下。一阵不祥之兆在母亲心上一掠而过,她急道:“女儿莫胡思乱想,天快黑了,快去海边看船回来没有?”默娘刚要出门,只见哥哥浑身是水,踉踉跄跄,悲痛地进门,扑倒在母亲面前,哭诉道:“我和爹爹正驶船出海,天气突变,海上风大浪高,刮起飓风,爹爹即命人砍缆,摇橹加棹,紧急收港,可风越刮越大,两三个巨浪,就把船打翻了,爹爹和我也都掉进风浪窝里,不一阵就浑身无力,游不动了。这时只见一女子牵两条红篷桅索而行。觉得有人拽着我的衣服往岸上拖。开始爹爹和我还在一起,不知怎的,爹爹不见了。天黑了,我爬上岸,到处找爹爹,怎么也找不着,我只得独自回来。”母亲哭得死去活来,这才知道默娘瞑目,是元神出窍去救父兄。
“默娘救亲”的故事也慢慢地在渔村传播开来,人人都想默娘许是神仙。村里船家渔民想起往日遭风遇难,总像是灯引路,有人推送,才得以脱险平安。想必是默娘庇佑,纷纷前来拜谢。乡民们都认为默娘通悟法术,预知休咎,都称她为神女,又叫龙女。
林家是当地望族,始祖是殷少师比干太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叔父,其子林坚。周王克殷以后,封博陵侯,世为大夫。也就是说,妈祖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她不凡的身世和智慧,使人们将她塑造成神,名正言顺的“神权天授”。
于是林家门庭若市,消息传遍沿海及诸岛,惊动地方官府。默娘只得如实对哥哥说:“我本是东海龙王之女下凡人世,来人间济危救难。现在天机泄露,我再难在这里。我将前往一处圣地,留在那里升天,方便我济难助人,普救众生,望兄助我!”
俩兄妹就驾一小舟,沿着海岸线,往北行驶,晓行夜宿。渡过长江口,穿越连云港,开进胶州湾,茫茫一叶小舟,终找不着圣地地何处?缥缈的海景,紫光笼罩,瑞气缭绕,峰峦清幽,岩涧陡峻,松柏参天,修竹茂密。小舟终望到了黄渤海交汇处的一列群岛上空,好像是冥冥中所见的仙山佳处。兄妹俩连忙把船驶进群岛,环数诸岛,居中一小岛,仿佛是一只羽毛斑斓的凤凰,静卧水中。默娘登上仙境,只见岛上云遮翠岭,雾障清峦,曲水流响如韵,松竹碧绿欲滴,站在“凤凰”的脖子上,前后两山夹一川,左右海水分两色,格外清丽敞亮。天空透清碧蓝,海水平镜墨绿。放眼四望,东面是南、北长山岛,西面是大、小黑山岛,北面是一线排列着的猴矶,瑭琅诸岛礁,南面是蓬莱大陆的远山,群岛环抱间是辽阔的海塘,可碇泊上万船只避风,五、六条航道,四通八达。这是天然良港,可以普渡众生,庇佑航船免遭劫难。
福祉选定,默娘便向哥哥道别:“哥,快回家吧!代我在母亲面前多尽孝道。我虽不在你们身边,但灵魂永随左右。日后,若有啥急难,只须喊我三声,我就即来相助。我在此坐守大海,静心致志为船家渔民排险解难,遂我终生宿愿。”说完便闭目静坐,不吃不喝,无声无息,趺坐三日,化为一尊石像。
远近船家渔民闻讯,齐聚小岛,焚香合什,顶礼膜拜。纷纷捐金集资,建造庙宇,供俸着默娘的石像,尊为妈祖娘娘。从此,神庙名扬四海,传遍神州。小岛也因此叫做“庙岛”。宋徽宗宣和四年,福建商贾名士追寻来此,在庙岛重修天后宫,精塑妈祖娘娘金身。
2、妈祖
自宋代闽人第二次南迁,把福建人对妈祖的崇拜信仰带来以后,妈祖文化和海洋文化就相互渗透,相互融洽,形成了南海海洋文化独有的精神特质,千百年来孕育了南海沿海人民不朽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德。
传说中最多最广当数海难中“娘娘赐灯”保佑的故事。每当狂风肆虐,恶浪排空,天海难分,黑暗无边的危难时刻。船只遇难,只要连喊三声:“妈祖娘娘保佑”!那船头的不远处,便会有一盏红灯,那是娘娘擎灯引路,船头前面,即刻闪开一条金光平静的海水通道,跟着红灯走,沿着金光行,总能化险为夷,安全抵达海岸,就是再大的风浪,也保准平安无事。还有“娘娘歌舞镇风浪”的传说。每当海上风起浪涌,海难天灾临头,船只遇险未归之际,渔村老少便拥向海边,跪拜滩头,焚香烧纸,为出海亲人祈保平安。高声喊着:“娘娘保佑!”妈祖就乘风驾云,赶到海边,轻声吟唱,翩翩起舞,说来也怪,妈祖的歌声传开,风便悄悄地息了;妈祖的裙裾飘过,浪便慢慢地平了,海上的亲人便好生生地回岸归港了。在船家渔民中,受到娘娘的荫护,平安脱险的真实故事越说越多,越传越广,越讲越神,祖祖辈辈,延绵不断。天后宫建庙以来,历朝各代,一修再修,也因此近千年香火不断。
民间流传妈祖救苦救难的故事数不胜数,据《天后志》记载就有十五则、《天妃显圣录》记载十六则。诸如:天妃神助、圣泉救疫、神女搭救、神女救船、甘泉济师、佑助收艇、神助修堤、旱情解难、澎湖助战、护助剿寇、祷雨济民、驱除怪风、挂席泛槎……
相传妈祖十二岁时,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逢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有一天,海上风浪大作,妈祖要渡海。岸上边虽有船只,但都没有桨,也无篷。风急浪大,水手不敢开船,妈祖说:“你只管开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上桅杆当帆。船开出海面,乘风破浪,飞驰而去。
湄洲有嘉应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一位船民遭其作怪,船将沉没。妈祖见了,立即化出一条货船,前往救援。嘉佑见货船前来,立即来追。妈祖口唸神咒,将其制服。嘉佑只得叩首伏罪,始祖将其收入水阙仙班。为制服嘉应,妈祖施计,于山路独行,嘉应以为乡间美女,便起歹心前来冒犯。妈祖一挥尘拂,嘉应即遁去。过了一年,嘉应又出现害民,妈祖道:“此孽障不归正道,必然祸害人间。”于是叫村民带符焚香斋戒,自己乘小船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应,亦将其收入水阙仙班。
妈祖二十六岁时,逢连天阴雨,沿海一带倍受水灾之苦。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降旨就地祈雨,全无成效。民众向妈祖求救,妈祖说:“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纾难,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开起大风,并有瑞龙现于云端,天空明朗。这年百姓尽获丰收。人民感激妈祖,官员随即奏报朝廷为妈祖请功褒奖。
也是这县,某年肆行瘟疫,连县尹自家也未幸免。县尹知妈祖有解难之术,于是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为官不坏,又是外来官员。乃告之以九节菖蒲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于门口。县尹回去遵嘱施行,果然将瘟疫驱除。
北宋宣和年间,有船行于南海,船主是莆田人洪伯通。突遇飓风,帆船几乎覆没,洪伯通急呼“妈祖救我!”喊声刚落,大海即复风平浪静,洪氏乃免灭顶之灾。宋有官船出使南洋,遇上大风浪,八条船沉了七条,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还在风浪中挣扎。忽然船桅顶上闪现一道红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其上,随即风平浪静,使者船转危为安。使者惊奇,同船有莆田人告知这是湄洲神女来搭救。
南宋绍煕三年夏,南海沿海某地干旱严重,瘟疫蔓延。百姓向妈祖祈求保佑,祷天告雨;嘉定十年,又逢大旱,百姓祈求妈祖,神示下雨时间,果然灵验。宝祐元年,两地又旱,共祷于妈祖,旱情即除。淳煕十一年,朝廷遣福建都巡检姜特征剿海寇,临战前官兵乞妈祖神灵护助。战时隐约看见妈祖于云端之上,于是乘风进击,擒获贼首,大获全胜。嘉煕三年,海堤决,水漫到天妃宫时,即倒流不前,百姓借势筑堤,谓神力捍御……
元天历二年(1329)因漕官不祭而致漕船尽没之后,元帝更下诏委官于沿海十八郡天妃宫祭祀谢罪,并将妈祖诞定为国祭。
明朝,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战败之时,见到妈祖率天兵来助,反败为胜。明成祖文皇帝七年,郑和驾航船七下西洋,是人类史上最早最伟大的航海壮举,也是古代中国最大规模的海上外交。当大船将被狂风恶浪吞没时,得妈祖神助,历经重重海厄风险,终于顺利通使琉球、暹罗、爪哇、满加剌、南洋诸国,奏凯而归。郑和向皇帝奏报远航成功仰仗妈祖神助,率以祈祷告祭为常。皇帝念其神功护国,下诏敕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庆弘仁普济天妃,并赐祠京都,普遍天下,诏令福建守镇宫重新其庙,并在沿海广修天后宫。以后,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每次出洋都要到妈祖庙祭祀了,才起锚启航。朝廷规定凡出使或出海官船,必祭妈祖。
永乐七年,钦差尹璋出使,同年钦差陈庆等往西洋;洪煕元年乙未,钦差内官柴山前往琉球;嘉靖十一年,钦差给事中陈侃等人往琉球册封;嘉靖三十七年,复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1661年,郑成功率师进击台荷兰军,至澎湖,登岛祭妈祖,即挥师直驶鹿耳岛。港内水浅淤塞,荷兰军为阻郑师,沉下许多废船,郑成功即将妈祖像迎上船头,焚香祷告。于是海潮猛涨丈余,郑成功挥师夺港,一举歼敌。
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风船行很慢,只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艇上人禀报说,昨夜波浪中见船头有灯光,似人揽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为感动,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金身,捐重金建梳妆楼、朝天阁,并请回妈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3、天后
宋代,佛道两盛,佛教徒认为观音菩萨是管理南海的神灵,所以人们认为妈祖是观音托生转世。因此有其母王氏祈祷南海观音而生默娘,及默娘幼喜念经礼佛之说。但上自徽宗,下至臣民奉行道教。连忠君爱民的宰相寇准,也得借“天书”奉献,以取得进身之路。徽宗自称太上道君平安皇帝。于是就有“十三岁由玄通道士秘授《玄微秘法》”的说法。
《太上说天后圣母救善妙经》谓妈祖有爱护子民十五条,“誓救舟船,达于彼岸,誓护客商,咸令安乐,荡除灾逆,家门清净,庇护良民,逸遭横逆……”妈祖庙香火经久不息,沿海民众世代祈求出海顺风得利,有求必应。乡民在湄洲島上立祠以祀,称“圣德配天,母仪称后”,号“通贤灵女”。
妈祖崇拜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似儒非儒,似巫非巫,妈祖信仰已成在民间广泛存在。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当时,沿海民众设想“千里眼”“顺风耳”作为妈祖陪神,以便观察和发现万里重洋的复杂情形,实施解救灾难。这可是依据佛经所说的“六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那两尊陪神正是“天眼通”和“天耳通”。
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飓风不时来袭。古时并无气象预报,一片小船,犹如沧海一粟,当狂风暴雨大作时,更无航标定位,指南针也会失去效用。船工渔民,商舶运船,或遇险遭难,妈祖娘娘就会乘风踏浪,显灵救难。沿海民众,更是以妈祖娘娘作为战胜劫难的精神力量,四海船家无不对海神娘娘虔诚恭敬。妈祖唤起了人们的恋母情结,他们需要慈母般温柔的手伸出来援助,熨平他们受伤的心灵。人们历经沧桑般无休止的苦难,慈母妈祖也和他们一道陷入深深的灾难中。人们不得不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一个伟大的无所不能,有求必应,无处不在的“母亲”妈祖。
自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封“灵惠夫人”,至元代,元世祖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为发展海上贸易,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诏曰:……腾恭承天庥,奄有四海经,粤若稽古,咸秩无文。惟尔有神,保护海道,舟师漕运,恃神为命,威灵显濯,应验昭彰。自混一以来,未遑封尔,有司秦请,礼亦宜之。今遣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提举蒲师文,册封尔为护国明著天妃。诏书上写明妈祖保护海道,此在《元史》中亦有记载。而封妈祖的钦差却是伊斯兰教徒蒲寿庚之子蒲师文,为表明元世祖是从海上交通贸易的经济目的来册封的。
明太祖洪武五年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历代皇朝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一直到康熙十九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乾隆二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咸丰七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封号越封越长,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受元、明、清历代皇帝二十八次册封,从“天妃”直敕封至“天后”,“天后圣母”等封号。并规定航船上必恭请妈祖神位。封舟过航到达目的地国,正、副使必恭请妈祖神像香火上岸,安放目的地国天妃庙,朝夕膜拜。如是,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都有妈祖庙。
4、天上圣母
《汉书地理志》称西汉时,汉武帝以雷州半岛徐闻和广西合浦作为始发港之一,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之后,雷州半岛的海洋文化便有了更深广的内涵。張开城诸位所著《海洋社会学概论》谓“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博大性、开拓性、兼容性、交流性、商业性、自由性八个方面的特征。”由此,“海洋文化精神包括如下方面:开放交流精神,博大兼容精神,刚毅无畏精神,开拓探索精神,重商勤勉精神,自由平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