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迁仕派人到高凉衙署,请冯宝到他的办事机关去,说有军机要事商议,其实质是动员冯宝一起造反,或把冯宝扣押起来作为人质,以逼使冼夫人就范。冯宝见刺史相召,便准备动身前往。冼夫人立即阻止,说道:“刺史无缘无故,不会找你,定是找你和他通同谋反,万万去不得。”冯宝不解地问道:“你如何知道?”冼夫人说:“刺史奉命援救台城,应当立即发兵。可李迁仕却以生病为由,按兵不动,是何道理?如今,他一面铸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同时又请你前往,其野心不是昭然若揭吗?如今他找你去,一定是想劝你参与。若是顺从,他不会多大为难你,但罪责难逃。若不顺从,则会将你扣押起来作为人质,要胁你、调用你的兵马一同作反。面对这种情势,千万不要亲自前往,还是看看事态的变化发展如何,再作打算。”冯宝对冼夫人对时局的分析深为叹服。
李迁仕派主帅杜平虏带兵入赣石,并在赣石的鱼梁修筑了一城堡,企图在那里与萧勃的军队挟迫陈霸先,截住陈霸先援救朝廷的一队人马。陈霸先派部将周文育前去迎战,两军一时相持不下。冯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冼夫人。冼夫人觉得这正是进击高州.刺史李迁仕的有利时机,便出了个主意,对冯宝说道:“杜平虏是李迁仕手下的一名勇将。现在他带兵到江西,一时回不来。我们何不趁机把李迁仕消灭?然而,力敌不如智取,倒不如你派人以送礼为名,以赎前次召见未上之罪为由,说你一时分身不开,想让妻子代往。他听说我去,必定高兴,不会有任何戒备。我带领干余人挑着礼物,内藏兵器,一路上只说是到高州去谢罪,及到城下,便一齐拿出利器,杀将进去,定会大获全胜。”冯宝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夫妻照计而行。
李迁仕接报说是送礼队伍来了,很高兴。但还是不放心,暗派人侦察,只见来人都是挑夫,挑的是礼物,便不设防,立即命人拔栅开城,让冼夫人进来。冼夫人进城后,出其不意,发动突然袭击,结果取得了重大胜利。李迁仕败走宁都,后来为陈霸先所擒杀。冼夫人乘胜领兵前往赣石与陈霸先会师。那时,杜平虏已被周文育打败。冼夫人与陈霸先会见后,回来对冯宝说:“陈都督实在令人钦佩,他很得人心,我看他这个人一定能够平定叛乱,你该好好地资助他。”而陈霸先直接与冼夫人在前线会晤后,看到俚族中竞有一位这样有胆有识的奇女子,十分惊讶,对她深为敬佩。在赣石,冼夫人与陈霸先的胜利会师,它标志着冯冼家族与陈霸先集团开始结成政治联盟。这也是岭南少数民族人民愿意归顺新的中央王朝的一个先声。
陈霸先讨平侯景之乱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曲折斗争,废掉梁敬帝,自立为帝,国号陈,都城仍在建康(南京),建元永定。陈永定二年(558年),冯宝病逝,那时冼夫人37岁。
陈霸先废梁建陈,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反叛,岭南各州郡纷纷发生骚乱。冼夫人以百越首领身分,劝阻和号令附近各州县的长官不要参与叛乱。不久,萧勃战败。冼夫人派年仅9岁的儿子冯仆率领各溪峒酋长到丹阳朝见陈霸先,表示愿意归附陈朝。陈武帝从冯仆那儿得知岭南之所以能安定,全赖冼夫人之功,喜不自胜。他对冼夫人更为钦佩,旋即任命冯仆做阳春郡太守,并对冼夫人备致问候。冼夫人这次派人进京朝见新主,发展了俚汉两族的往来。
冯仆任阳春太守后,冼夫人一直辅助冯仆治理阳春郡,把阳春郡治理得富裕昌盛。为促进各州郡的商品交换,使阳春的铜器、铁器供应各地,冼夫人在阳春城北十公里高僚河之南、校场地之北草滩广阔之地,设立高僚墟,每年定于农历五月初四端午节前一天、七月十四(中元节)前一天成集,新、泷、高、罗各州县官民都来赶集,把各地的土特产运来交流换售。除铜、铁农具之外,有土布、木器、竹器、藤器乃至鱼肉果蔬,市场甚为繁荣。校场地、烽火台兵丁保护商品交换秩序,以保证安全。又于漠阳江西岸黑石岗下山坡,定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趁重阳墟(赶集),主要交换的商品是草木药材、山货和农副产品。
2、两代忠贞
在陈朝统治的30多年间,岭南曾发生过一次最大的叛乱。这就是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广州刺史欧阳纥发动的叛乱。欧阳纥木是长沙郡的豪酋。其父欧阳颁曾任广州刺史,父子俩先后在广州经营了10多年。欧阳纥的两位叔父,曾分别出任交州刺史、东衡州刺史。一家势力显赫。太建元年(569年)陈宣帝即位后,对在岭南盘根错节的欧阳纥心存顾忌,并不信任。他决定将欧阳纥调到京城任职,来个调虎离山、明升暗降之计,以便控制。欧阳纥深知宣帝本意,便决计反叛陈朝。后欧阳纥不服从陈宣帝调离广州之命,正式准备反叛。
欧阳纥反叛时,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决定要利用冼夫人在岭南的影响和威望,以实现自己的野心。
自从冼夫人说服了俚僚诸首领归附陈朝以后,她实际上已经成了岭南俚族人民心目中的共同首领。如果冼夫人赞成欧阳纥起兵,他的反叛容易成功;如果冼夫人反对,他就有后顾之忧,成功把握小,甚或会归于失败。同当年李迁仕想控制冼夫人丈夫冯宝一样,他想控制其子冯仆。如果冯仆反了,就不怕冼夫人不束手就范。太建二年(570年),欧阳纥派一得力心腹到了阳春,以广州刺史、都督十几州的军事名义,把冯仆召去。冯仆一到,欧阳纥便逼他同反,并将他作人质,胁迫冼夫人参与反叛。冯仆认为这是个事关要紧的大事,即密遣使禀报冼夫人。冼夫人得到禀报后,义正辞严地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于是,马上发兵保卫高凉边境。
欧阳纥起兵以后,陈宣帝派章昭达带兵前去讨伐。在冼夫人的配合和帮助下,章昭达迅速进兵始兴。欧阳纥万分惊慌,仓皇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欧阳纥本人也被活捉,送到京城处死。欧阳纥兵败后,冼夫人从狱中救出了其子冯仆。冯仆因为冼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郡(郡治在今广东化州城)太守。陈朝还派使节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赠送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鼓吹一部,并且赐予指挥军队的旗帜、符节,其出行时的仪仗和刺史出巡一模一样。
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冯仆去世,年仅35岁。至德三年(589年),陈为隋所灭,岭南一带无所归附,“数郡共奉冼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54]。这时,隋文帝杨坚派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南。陈朝将领徐磴占据南康防守抵抗。韦洸到岭南见形势复杂严峻,迟疑不决,始终不敢轻易进兵。当初,夫人以扶南国的犀角宝杖献给陈主,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叫她归附隋朝,并以出示犀角宝杖和兵符为物证。夫人见到宝杖,证实陈已经灭亡,失声痛哭,然后毅然决定归隋,派她的孙子冯魂带领军队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一带于是又得以平定。
在冼夫人的大力支持下,隋朝的统一局面迅速延伸到岭南地区,这表明岭南地区正式开始归属隋朝的版图。至此,中国结束了370多年的大分裂局面,重新归于统一。冯魂也因功被表彰为仪同三司。为表彰冼夫人对统一国家的大力支持,隋文帝同时册封冼夫人为宋康郡(今阳西和电白东部)夫人。
隋开皇十年(590年),在岭南地区推行一系列新措施,触动了当地豪酋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广州俚帅王仲宣起兵叛乱,南江葛僚首领陈佛智率兵响应。韦洸力敌,兵败战死,形势严峻。冼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于是,她派孙儿冯暄带兵援救广州,讨伐陈佛智。陈佛智家族与冯冼家族及钦州的宁氏家族并称岭表三大望族,都积极推行礼义教化,关系不错,冯暄囿于与陈家交情,迟迟不肯进兵。冼夫人立即囚禁冯喧于州狱,改派另一孙子冯盎领兵与陈佛智对阵,斩杀陈佛智。冯盎乘胜进军南海,打败王仲宣叛军,使广州终于得到安宁。隋使裴矩继续巡抚岭南诸州。冼夫人虽然已经年近70,还亲自披上战甲,骑着高头大马,打着锦伞,率领骑兵,卫护裴矩。各地首领纷纷前来参拜。冼夫人命令他们仍旧统治原来的部落和接受隋朝的封爵。从此,岭南又终于得到安定与和平。隋文帝对此十分满意,也十分惊奇。即拜冯盎为高州刺史,同时赦免冯暄出狱,拜为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并以宋康邑回授冯仆的妻子冼氏;设置谯国夫人幕府,配备长史以下的官吏,给予印章,授权她调拨各部落和六州兵马,若有紧急军情可自行决定应对。皇上并下达诏书表彰冼夫人的功绩,还赐丝织品5000段。独孤皇后又送来首饰品和宴服,恩宠有加。
冼夫人把所有礼物,同梁朝、陈朝时代所赐的物件,都分别收藏于库房。逢年过节时候把它陈列出来,以训示儿孙,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全,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55]
隋仁寿元年(601年),赵讷任番州(今广州)总管。此人十分贪财,经常勒索百姓,激起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反对,俚、僚部落都有人聚众抗缴苛税,或逃亡他乡。冼夫人得知后,立即派幕府属官张融往京拜见隋文帝,禀明情况,并提出了安抚各族人民的办法。她把赵讷的罪行一件件列出,提出了应对他严办的主张。隋文帝派人来查访赵讷的劣迹,得到他贪赃枉法的证据,便杀掉赵讷。隋文帝又降敕书委派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当时已到80岁高龄,但她不辞劳苦,亲自捧着诏书,自称是朝廷使者,巡视了10多个州郡,宣布朝廷的旨意,抚慰各地的俚、僚人。所到之处,都愿归附顺从。这是一场贪官污吏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动乱。在这场动乱中,冼夫人始终站在清除贪官苛政,维护百姓利益的一边,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定了岭南局面。隋文帝又下诏嘉奖她,赐给她临振县(在海南)汤沐邑1500户,并追赠她的儿子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十八日,冼夫人以8l岁高龄去世,葬于山兜之原。隋文帝赠送办祭葬礼的绸缎一千段,并追封她为“诚敬夫人”。
3、良德冼太
冼夫人一生,经历梁、陈、隋三朝,长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立下汗马功劳,是一位备受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的巾帼英雄。为了巩固边陲,她“请命于朝,置崖州”,又带兵平定了海南的动乱,使海南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与内地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每逢年节大典,她都把梁、陈、隋三代王朝封赐物品陈列出来,训示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曾昭璇教授在《冼夫人——越人汉化的英模》一文中指出:“冼夫人对当时社会贡献在于吸收汉文化,并用以改革俚人奴隶制残余的恶习,使汉越文化融合,各民族和平共处,使粤西人民得安居生活近百年,历梁陈隋三代。”著名学者冼玉清在《民族女英雄冼夫人》文中称她为“妇女为国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妇女开幕府建牙悬肘之第一人,妇女任使者宣谕国家德意之第一人,妇女享万民祭祀之第一人”
冼夫人去世后,孙子冯盎继承她的遗志。《新唐书》卷一一○《冯盎传》载,在隋亡唐立之际,冯盎拥有番州(今广州)、苍梧(今梧州)、朱崖(今海南岛)等二十州领地数千里,有人纵恿他自立为王。但冯盎不忘冼夫人遗训,他说:“吾居越五世矣,牧伯唯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隋亡之后,唐将李靖率兵南下,冯盎亲自迎接,归附新的唐朝。后又送子冯智戴上朝,以示永不二心。有一天,唐太宗置酒未央宫,太上皇李渊命突厥可汗颉利起舞,又命冯智戴咏诗。李渊乐呵呵地大笑,说:“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由此可见,李渊是将冯智戴看作越人,而他自己也并不否认。《新唐书》立《冯盎传》,也将他置于“诸夷番将”之列,说明在当时世人眼里,这个家族已经“俚化”。事实上,从冯融被称为“冯都老”起,冯氏家族便开始“俚化”;到冯宝娶冼夫人之后,冯氏家族与冼氏家族便联合成为俚人中最显赫的望族——冯冼家族。这种“汉人俚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俚人汉化”的过程,对于冯氏来说是“俚化”,对于冼氏来说则是“汉化”。这是珠江地区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一大特点。
在粤西一带汉俚百姓心目中,冼夫人则是仁爱慈祥的“圣母”。他们并不沿用朝廷的封号例如“谯国夫人”等等,而亲切地称她为“冼太”、“姑太”、“亚嬷”、“婆祖”。他们崇拜冼夫人,祭祀冼夫人,是将冼夫人作为精神支柱,祈求社会稳定、人际和睦、生活美满,化解心灵上的种种困扰和障碍。不仅“初一、十五拜冼太,诞辰祭冼太”,而且“遇困求冼太,小孩子契冼太”。新婚之妇女在年初一拜冼太求生贵子。小孩满月或周岁到庙契冼太,在冼太像前给孩子起了“太恩”、“太宝”等带有“太”字的乳名,长大结婚时还冼太神才用书名。
迎高城冼太庙或高凉山冼太庙的冼太神像来社村赐福,是粤西民间冼夫人崇拜中的一项活动。订请由各社庙会每年于元宵节期间或其他时间召集社中长老开会商议,各社时间长短不一,长的从农历十月秋收后至明年农历二月底,短的也有七天至十余天才送回原冼太庙。迎冼太到该社、村之前,该社村首先要设置神坛,张灯结彩。前往迎抬冼太神像的社丁,多是经过挑选出来的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他们在出发前必须沐浴更衣,穿上整齐的衣服,肩上斜戴上一条红绸带,个个精神抖擞,威武十足。其他的社丁,便拿着“回避”“肃静”牌,彩旗、锣鼓等去迎接。其时,高城冼太庙和高凉山冼太庙都有两尊冼太神像,一为“坐宫”,一为“行宫”。皆用香樟木雕琢而成,雕工精细,戴冠、穿袍、着履,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行宫手足关节可以活动。行宫在冼太庙正殿神龛前,当群众迎请它出巡时,可以自由搬动。坐宫在冼太庙正殿神龛后,不能搬动。订请前往迎接冼太神像的社丁到达冼太庙后,即先向冼太神像烧香礼拜一番,然后在庙祝的指导下,迎抬冼太神像的社丁便将行宫冼太神像抬至“神轿”。接着迎接冼太神像的社丁便高举“回避”“肃静”牌开路,后为彩旗、神轿。一路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的迎接冼太神像队伍按照原路返回本社村。沿途经过的社村,群众点燃香烛敬奉,拿着预先备好的三牲祭品叩拜,以示对冼夫人的崇拜、怀念。迎接冼太神像队伍回到本社村后,立即将冼太神像安置在先已准备好的神坛,在同来的庙祝指导下,社村信士纷纷到神坛烧香叩拜。